编辑推荐内容简介作者简介目录书摘插图讨论
基础教育新课标改革己如火如荼地展开.新课程教材助学助考的开发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应广大读者的要求。我们特邀来自国家新课程改革试验区和国家级培训班的专家缩写课标《教材完全解读》丛书。该系列丛书能帮助学生掌握新的课程标准。让学生能够按照课程理念和教材学习目标的要求科学、高效地学习。该书以“透析全解、双栏对照、服务学生”为宗旨。助您走向成功。
该套丛书在整体设计上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双栏对照。对教材全解全析.在学科层次上力求讲深、讲透、讲出特色;另一个就是注重典型案例学习,突出鲜活、典型和示范的特点。
为了让您更充分地理解本书的特点。挑战学习的极限。请您在选购和使用本书时.先阅读奉书的使用方法图示。
学法指津
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一节 认识区域…………………………………………………3
第二节 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10
第三节 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19
单元活动 学会分析区域差异………………………………………25
单元知识梳理与能力整合……………………………………………32
最新5年高考名题诠解………………………………………………34
知识与能力同步测控题……………………………………………37
第二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一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40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47
第三节 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55
单元活动 学会小区域调查………………………………………62
单元知识梳理与能力整合…………………………………………65
最新5年高考名题诠解……………………………………………66
知识与能力同步测控题……………………………………………69
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72
第二节 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79
第三节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87
单元活动 走进“数字地球”………………………………………94
单元知识梳理与能力整合……………………………………………99
最新5年高考名题诠解………………………………………………101
知识与能力同步测控题………………………………………………104
第四单元 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106
第二节 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113
第三节 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119
单元活动 探究区域开发与整治……………………………………124
单元知识梳理与能力整合……………………………………………129
最新5年高考名题诠解…………………………………………………130
知识与能力同步测控题………………………………………………133
答案与提示
学法指津
一、高中地理必修3在高中地理中的地位 “地理(必修3)”是学生在学习了“地理(必修1)”“地理(必修2)”后。在基本了解了地理环境的组成、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入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及人地环境协调发展等有关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如何应用有关的地理原理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学习“地理(必修1)”和“地理(必修2)”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能从总体上理解和把握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的基本原理。“地理(必修3)”则是在上述的基础上.使学生结合。区域可持续发展”,学习将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的基本原理应用于实践。因此。从“地理l”“地理2”到“地理3”是一个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过程,是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过程。
二、高中地理必修3的内部结构分析和学法指导
“高中地理(必修3)”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
(一)“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区域”是地理学最常用的基本概念。也是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之一。本部分不是讲述具体的某一区域的地理环境特征,而是从“区域”的含义,区域间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同一区域在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方式的影响,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等方面概括区域地理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为学习“区域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要认识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首先应理解。区域”的含义。还应了解不同区域问的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
性,并学会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二)“区域可持续发展”。这一部分是本书的核心内容。不同区域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其可持续发展的策略也必然各有其特点。在“区域可持续发展”这一部分采用案例方式,选择了“环境与发展问题”“流域开发”“农业可持续发展”“能源和矿产资源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和“经济发达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推进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对策措施”等较为典型的范例.以说明不同区域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存在着不同的问题,应采取不同的对策和措施。
通过对典型范例的学习,在掌握相关知识的同时。还要掌握学习、研究的方法。这样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例如在分析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以及该区域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究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时,主要从如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自然条件:
(1)气候:大部分位于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冬季寒冷,夏季温暖.雨热同期且降水集中于夏季,一年一熟,但农作物生长易受低温冻害影响。
(2)地形:包括高原、平原和山地、中部和东北部平原广阔.东北平原是全国面积最大的平原;周围山地环绕,森林资源丰富。西部高原地势平坦,降水较多,是优质草原牧场,为农业多种经营提供了条件。
(3)土地:耕地面积广.占全国的l/5左右,有利于机械化作业。黑土、黑钙土广布,土层深厚肥沃,有机质含量高,有利于农业生产。有冻土和沼泽分布。本地区是全国宜农荒地最多的地区之一。
(4)植被:以寒温带针叶林和中温带针阀混交林为主。有利于发展特色林业产品。
2.社会经济条件:
(1)工农业: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也是重要的农林基地。一些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机械设备、化学等生产资料;工业对农业原料的需求,有利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形成农牧粉工、工促农牧的农村经济发展格局。本地区在农产品、农业种植技术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2)交通: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
(3)生态环境与资源条件:相对较好,有利于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的发展。
3.三大问题及其对策:黑土的开发、林业的发展、湿地的保护。
(1)黑土的开发。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土壤肥力下降,生产潜力未充分发挥的问题。黑土的合理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应改进耕作制度、提高黑土肥力、注意水土保持。如:培肥,增施有机肥.植树造林.治理坡面、沟壑护土等。
(2)林业的发展。林业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森林资源不断减少。覆盖率日益下降的问题。在森林的合理利用过程中应积极营造人工林,坚持合理采伐,促进珍贵树种的更新;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保护生态环境。
(3)湿地的保护。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许多湿地生态系统被破坏,湿地面积逐年减少.植物的生长环境和动物的栖息环境日益恶化。湿地的合理利用方法和途径:建立湿地保护区。保护好现存的天然湿地;对已经围垦的湿地逐步退田;采取工程措施,恢复已经退化的湿地。
区域内部的各要素具有一定的共同性或相关性,而区域与区域之间则存在着差异性。区域间的差异,首先表现于自然环境的差异,两个区域自然环境的差异,可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的比较开始,探寻气候差异的原因,再比较地貌、地质、水文等因素的差异。探寻产生土壤、植被等差异的原因。其次表现为人类的活动的差异,两个区域人类活动的差异。可从农业生产类型(种植业、畜牧业等)和生产方式(包括耕地类型、主要农作物、复种制度等),以及房屋特点等方面进行比较。要求学生能以地理现象说明两个不同区域的差异.更重要的是要掌握区域差异的比较方法。并且搞清形成区域差异的原因。通过学习要使学生在认识地域差异的同时,进一步认识组成环境的各要素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渗透而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三)。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应用现代地理科学发展的前沿科学来培养学生地理信息素养,是新课程重要的目标。地理科学中许多关于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要素。如资源、环境、人口、经济等都可以应用地理信息技术进行研究分析。在学习时应结合实例,了解遥感(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通过遥感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检测中的具体应用与功能,进一步认识遥感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的巨大作用;认识遥感对传统测量、测绘技术,环境普查手段,灾害评估等革命性的推动作用。并要求学生能够结合遥感的具体应用。说明遥感的功能和意义。在学习GPs时,要求能结合与具体生活实际相近的实例,并且于适当时候可以在网络上收集相关应用案例进行学习。
总之,通过本册的学习,使学生结合。区域可持续发展”,将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的基本原理应用于实践。要用发展的、辩证的眼光分析实际问题,并且尽量从多角度、多方面去思考问题,掌握一定的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