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内容简介作者简介目录书摘插图讨论
基础教育新课标改革已如火如荼地展开。新课程教材助学助考的开发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应广大读者的要求,我们特邀来自国家新课程改革试验区和国家级培训班的专家绩写课标版<教材完全解读>丛书。该系列丛书能帮助学生掌握新的课程标准。让学生能够按照课程理念和教材学习目标要求科学、高效地学习。该书以“透析全解、双栏对照、服务学生”为宗旨,助您走向成功。
这套丛书在整体设计上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双栏对照.对教材全解全折。在学科层次上力求讲深、讲透、讲出特色;另一个就是注重典型案例学习。突出鲜活、典型和示范的特点。
为了让您更充分地理解本书的特点。挑战学习的极限.请您在选购和使用本书时.先阅读本书的使用方法图示。
学法指津
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
第2课“贞观之治”
第3课“开元盛世”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
第5课 “和同为一家”
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
第7课辉煌的隋唐文化(一)
第8课辉煌的隋唐文化(二)
单元知识梳理与能力整合
知识与能力同步测控题
第二单元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
第1 1课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
第1 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第13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一)
第14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二)
单元知识梳理与能力整合
知识与能力同步测控题
期中测控题
第三单元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
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第17课君主集权的强化
第18课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
第19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第20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第21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
第22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
单元知识梳理与能力整合
知识与能力同步测控题
期末测控题
答案与提示
阅读索引
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
1.南北重归统一…………………………………3
2.开皇之治…………………………………………3
3.大运河的开通…………………………………3
4.秦朝与隋朝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3
5.隋文帝统一全国的原因及意义…………………3
6.隋朝开凿大运河的原因 …………………………4
7.隋朝对中国历史发展的贡献……………………4
第2课“贞观之治”
1.唐朝的建立………………………………………8
2.“贞观之治”………………………………………8
3.女皇武则天……………………………………8
4.评价历史人物的一般方法……………………9
5.如何理解唐太宗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封建帝王…9
第3课“开元盛世”
1.“开元之治”……………………………………14
2.盛世经济的繁荣…………………………………14
3.唐朝的衰亡……………………………………14
4.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政绩一览表……………15
5.唐朝全盛局面出现的原因及其历史启示………15
6.如何看待封建“盛世”…………………………16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
1.科举制的诞生……………………………………19
2.科举制的完善……………………………………19
3.科举制的影响…………………………………19
4.科举制的“创立”与“完善”………………………20
5.科举制度的起因及这种选官方式变化的进步意义
……………………………………………20
6.对古代科举制的认识…………………………20
第5课“和同为一家”
1.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24
2.回纥的勃兴……………………………………24
3.“车书本一家”……………………………………24
4.苍山洱海间的南诏………………………………25
5.唐朝时民族关系一览表………………25
6.唐朝与边疆各民族往来方式的特点……………25
7.民族友好交流是我国民族关系的主流…………26
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
1.对外友好往来概况………………………………30
2.遣唐使和鉴真东渡………………………………30
3.唐与新罗的关系……………………………30
4.玄奘西游…………………………………………30
5.列表比较鉴真东渡与玄奘西行的异同…………30
6.《西游记》里“唐僧取经”的故事与玄奘西行的史
实有什么区别………………………………31
7.唐朝对外友好往来盛况出现的原因及外交政策
的特征…………31
8.唐朝时期的对外政策对我们今天的启示………3l
第7课辉煌的隋唐文化(一)
1.高超的建筑水平…………35
2.雕版印刷术的发明………………35
3.隋唐时期医学的发展…………35
4.光耀千古的诗坛……………………………35
5.隋唐时居世界领先地位的科技成就…………36
6.唐代著名诗人一览表?一…………………36
7.隋唐文化灿烂的原因及表现…………………36
第8课辉煌的隋唐文化(二)
1.灿烂夺目的书法和绘画…………………………40
2.世界艺术宝库莫高窟………………………40
3.盛大欢腾的乐舞………………………………40
4.隋唐文化简表……4l
5.隋唐文化的特点…………………………………41
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1.契丹的兴起………………………………………50
2.北宋的建立………………………………………50
3.辽、宋的和战——澶渊之盟……………………50
4.西夏和宋的和战………………………………50
5.金和南宋的对峙…………………………………51
6.金与南宋的关系…………………………………51
7.如何正确评价澶渊之盟………………………5l
8.为什么说岳飞不是民族英雄……………52
9.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及评价……………………52
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
1.南方农业的发展……………………………56
2.南方手工业的兴旺……………………56
3.南方商业的繁荣……………………………56
4.宋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情况一览表 57
5.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58
6.宋代海外贸易比唐朝更为繁荣的原因 58
第11课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藐
1.服饰的变化…………………62
2.饮食的变化.………………S62
3.住宅的变化…………………62
4.交通工具的变化……………62
5.热闹的瓦子和欢乐的节日…62
6.宋代社会生活一览表63
7.宋代瓦子出现的原因 ………………63
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1.“一代天骄”统一蒙古……………………………66
2.元朝的建立………………………………………66
3.元朝的社会经济和对外交往…………………66
4.元朝的疆域和行省制度…………………………66
5.民族融合的发展…………………………………67
6.历史上结束分裂局面统一全国的封建王朝……67
7.宋元时期的少数民族政权………………………67
8.怎样认识元朝统一中国和文天祥抗元…………67
9.元朝对我国历史作出的贡献……………………68
lO.中国古代民族融合问题…………………………68
第13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一)
1.活字印刷术的发明………………………………73
2.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73
3.沈括和郭守敬…………………………………73
4.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简表…………………………74
5.宋元时期的科技成就出现的原因及表现………74
6.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在人类文明史上的历史意义
……………………………………………………75
第14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二)
1.司马光和<资治通鉴>……………………………78
2.宋词………………………………………………78
3.元曲………………………………………………78
4.宋元时期的绘画…………………………………78
5.宋元时期的书法…………………………………78
6.<史记>与<资治通鉴>的比较表…………………79
7.<资治通鉴>是一部什么体裁的历史巨著………79
8.<资治通鉴>问世的原因…………………………79
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
1.明朝的建立………………………………………9l
2.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9l
3.“八股取士”………………………………………9l
4.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9I
5.如何看待“八股取士”……………………………92
6.明清加强君权的措施及影响……………………92
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1.郑和下西洋………………………………………95
2.戚继光抗倭………………………………………95
3.葡萄牙攫取在澳九的居住权……………………95
4.南宋抗金英雄岳飞与明朝抗倭将领戚继光的比较
……………………………………………………96
5.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和条件………………………96
6.郑和下西洋在历史上有什么影响………………96
7.文天祥抗元与戚继光抗倭有什么不同…………96
第17课君主集权的强化
1.满洲的兴起和清朝的建立………………………lOl
2.君主集权的强化…………………………………lOl
3.清朝如何加强君主专制统治……………………lOl
4.清朝统治者一再兴起文字狱的原因及严重后果
……………………………………………………102
5.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历史沿革及其认识
……………………………………………………102
第18课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
1.“开辟荆榛逐荷夷”……………………………105
2.雅克萨之战………………………………………105
3.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106
4.清朝时期的反侵略斗争一览表…………………106
5.为什么说雅克萨之战是清政府的自卫反击战
……………………………………………………106
第19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1.达赖、班禅和驻藏大臣…………………………lll
2.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lll
3.土尔扈特回归祖国………………………………lll
4.清朝的疆域………………………………………112
5.西藏与中央的关系变化…………………………112
6.新疆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13
7.清朝前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的措施…………113
8.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过程……………………113
第20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1.明清经济的发展…………………………………118
2.“闭关锁国”的政策……………………………118
3.女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出现是否就意味着我
国进入了资本主义社会…………………………119
4.从明朝对外友好交往与清朝闭关锁国政策认识
今天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必要性………………119
第2l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
1.雄伟的北京紫禁城和明长城……………………124
2.古典科技巨著的涌现……………………………124
3.明朝的三位科学家成就简表……………………125
4.秦长城与明长城有何不同………………………125
5.为什么中国没有产生近代科学…………………125
第22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
1.古典小说的高峰…………………………………128
2.戏剧的繁荣………………………………………128
3.书画的成就………………………………………129
4.明清四大古典小说在文学史上各具有怎样的地
位…………………………………………………129
5.明朝的文化具有许多鲜明的时代特征…………129
学法指津
经过一个学期的历史学习,大家对如何学好历史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我们有些同学面对庞杂的历史知识还是无从着手、一片茫然,这是由于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好的学习方法可以使我们事半功倍。那么,我们该如何学好历史呢?
第一,要培养浓厚的学习历史的兴趣。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人亦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自觉学习的先导,只有对历史产生深厚的兴趣,才能在遇到挫折困难时顽强攻克,百折不挠。
第二,做好预习、听讲、复习这三个环节。课前认真预习可以使我们对即将讲到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也可以通过预习发现自己不懂的地方,以便在课堂上获得解答。上课时要认真听讲,勤于思考,善于质疑,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讲故事当仁不让,讨论辩论畅所欲言,表演争先恐后。这样课堂学习才会效果斐然。课后一定要及时复习,做到“温故而知新”。
第三,正确处理好识记、理解和运用这三者的关系。这三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首先,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过程、历史概念等知识的获取是通过识记来完成的,这是学好历史的第一步。如果没有对历史知识的牢固记忆,理解和运用就无从谈起。这里所说的记忆并不是机械的死记硬背,而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这样掌握的知识才不
易遗忘。同时也可以尝试采用一些记忆的方法,如歌诀、图表等,这对帮助记忆大有裨益。其次,要正确理解历史现象。这需要我们理清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整体把握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指出各个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史实的前因后果。如果对历史现象的理解出现偏差,就不可能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思维结构和思维品质,也就不能正确的分析问题和探究问题。再次,要正确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解决历史问题,这就需要进行适量的作业训练。只学不练达不到巩固知识的目的,恰当的练习既能从多角度考查我们的学习情况,又可以起到查缺补漏的作用,从而使我们在记忆、理解的基础上做到前后知识的融会贯通。
最后,要有持之以恒的毅力和吃苦精神。爱迪生说过:“什么是天才?天才就是一分灵感加九十九分汗水。”苟子在《劝学篇》中就曾这样论述勤与学的关系:“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只要我们信心十足,持之以恒,就一定会学好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