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内容简介作者简介目录书摘插图讨论
让生命更美好,让自己更强大,让心境更平和,让梦想更靠近,让交往更顺畅,让困难更渺小,让生活更幸福。
人品关乎一种生活方式,而不是某个具体事件;关乎人自身的价值,而不是他(她)拥有什么:关乎人由内而外的道德品质,而不是其名片上印着的头衔;关乎人的目的,而不是才华;关乎点点滴滴的善行,而不是卓越成就。
柯维博士从美国《读者文摘》中精心选出35个真情故事,为读者揭示35种宝贵的人品,逐一设计充实人品账户的35项练习。他把人生目标精准地分为7大类,而每一类都可以借由5种人品实现。
本书每一个故事的主人公都是人品账户的富翁,因而成就了非凡的人生,而下一个富翁,就是你。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作者史蒂芬·柯维博士最新巨献;精选美国《读者文摘》经典故事解读人品。
这是一个人品=rp=“命运”的年代。如果一个人家庭不幸福,工作不顺利,前途不光明,那一定是人品不够,就好象银行账户里没有足够的存款为幸福生活买单一样。钱不够就要积累到够为止,人品也一样。本书不但告诉你什么是人品在哪里,而且教你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人品,不读不可。
本书的素材用途广泛。家长和教师可以选取有关章节来启迪和激励青少年,职业演说家和商界领袖可以利用相关内容丰富自己的演讲,工作团队可以就某些人品进行探讨并实际运用。但最重要的是,每位读者都能从本书中找到对自己有启迪作用的观点。你可以随意选择阅读方式,比如将精彩内容圈点出来并尽量在生活中加以运用,也可以在读完之后采纳后面的建议,制订一个可行计划,充实自己的人品账户。
柯维博士是多本畅销书的作者,其中包括《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该书曾高居“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商业书”榜首,在最具影响力的管理书榜单上也一直名列前茅,被译成38种语言在世界范围的内发行。柯维博士的《要事第一》《领导者准则》和《幸福家庭的七个习惯》也是世界超级畅销书。柯维博士被《时代周刊》评为美国25个最具影响人物之一,还被授予7种荣誉博士头衔。
史蒂芬·柯维博士致读者
让生命更美好
仁慈——仁者无敌
独特——天生我材必有用
关爱——爱就一个字
奉献——春天到死丝方尽
牺牲——学会放弃
让自己更强大
责任——遇事有担当
主动——天上没有馅饼
勇气——颤抖着前进
自信——我是最棒的
自律——冲动是魔鬼
让心境更平和
正直——天地之间有杆秤
诚实——骗不过自己
谦虚——三人行必有我师
感恩——滴水之恩涌泉报
快乐——享受每一天
让梦想更靠近
远见——会当凌绝顶
创造——敢为天下先
学习——学海无涯苦作舟
质量——没有终点的赛跑
工作——敬业者人敬
让交往更顺畅
尊重——士为知己者死
移情——穿上别人的鞋
团结——一个好汉三个帮
容忍——退一步海阔天空
协作——一个都不能少
让困难更渺小
适应——梅花香自苦寒来
坚持——将理想进行到底
前瞻——风物长宜放眼量
宽恕——解放自己的心
幽默——一棵忘忧草
让生活更幸福
有序——别说你不在乎
平衡——生命的重中之重
简单——采菊东篱下
更新——磨刀不误砍柴工
休闲——偷得浮生半日闲
结束语
仁慈
仁者无敌
如果我们的生活不是为了让别人的生活有所改善。那又是为了什么呢?——乔冶.埃里奥特
有些人以自我为中心。只为自己而活,但实际上。只有通过给予。我们才能发现生命的美丽。因此,要找机会让自己的人生更有意义,最好的办法就是看向外界和他人。并将仁慈这一原则付诸实施。
过去我们总是把仁慈这个词定义为把金钱或食物给予那些经济条件较差的人。然而.仁慈的真正内容丰富得多.它意味着付出心灵、思想和能力来让某个人的生活变得更丰富——不管其财富和身份如何。它是付诸实施的爱心。下面这个故事“火车上遇到的那个人”是个发人深省的例子。著名作家阿列克斯.哈雷回忆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的主角与阿列克斯从未谋面.但却是他极其尊敬和赞扬的人。阅读的时候请不要简单地把它视作一个善良的好心人施舍钱财的故事。
火车上遇到的那个人
阿列克新.哈雷
每次我和弟弟、妹妹聚到一起,都一定会谈到父亲,我们取得的所有成就都应归功于他——也归功于他在火车上遇到的那个神秘人。
我们的父亲西蒙.亚历山大.哈雷生于1892年,成长于田纳西州一个小城镇萨凡纳,是我祖父阿列克.哈雷的第八个孩子。祖父是个意志坚强的小佃农,祖母名叫奎恩,多愁善感,但在孩子的问题上很坚决,她的愿望之一就是让我的父亲接受教育。
在当时的萨凡纳镇,如果一个男孩已经长大到能下地劳动却还留在学校,就会被认为是一种浪费。所以当父亲上到六年级的时候,奎恩就试图鼓动祖父的自尊心。
她说:“既然我们有8个孩子,那完全可以故意浪费一个,让他去受教育,这样我们脸上也有光彩呀!”多次劝说之后,祖父终于允许父亲读完八年级,但毕业之后必须下地干活。
奎恩仍不满足,八年级结束的时候她又开始新的劝说.想让父亲进高中。
这种密集的火力果然奏了效。严厉的老阿列克.哈雷给了我父亲来之不易的5张10美元面值的钞票,并告诉他别想再要钱,然后就把他送去了高中。父亲首先坐骡车,然后是火车——这是他第一次看见火车,最后到达田纳西的杰克逊,进入莱恩学院预科,这个卫理公会黑人学校设置了直到大学低年级的课程。
50美元很快就用完了。为了继续学业,父亲做过侍者,干过零活,为有钱的同学做事。冬季他常常在清晨4点就起床,赶去为富裕的白人家生火,让主人在舒适的环境中醒来。
他只有一条裤子、一双鞋,总是睡眼嚎矇眬。可怜的西蒙几乎成了校园的笑柄,大家经常发现他坐在教室里睡着了,课本掉在膝盖上。毫不奇怪,总这样卖力赚钱的代价就是成绩不断下滑,但是父亲仍然坚持到了高中毕业,接着又被北卡罗来纳州格林斯博罗的A&T学院录取,父亲的努力让他通过了一二年级。
就在二年级末的一个阴冷的下午。父亲被老师叫去办公室,并被告知他有一门功课不及格——那是因为他穷得买不起这门课所必需的教科书。
一种沉重的挫败感将父亲包围,他觉得自己这些年倾尽全力,到头来却一事无成,也许应当回到家里,接受当佃农的命运。
然而,几天以后父亲收到普尔曼公司的一封信,通知他去做夏季卧铺车厢的服务员——数百报名者中只有24个黑人被选中,他是其中之一。父亲为这个机会欣喜若狂,迫不及待地赶去报到,并被分配到布法罗至匹兹堡的列车上。
凌晨两点钟,服务铃忽然响了。爸爸跳起来,穿上白色制服赶到卧铺车厢,一个衣着高贵的陌生人说他和妻子睡不着觉,想要一些热牛奶。父亲用银色托盘端来了餐巾和牛奶,那个人把其中一杯递给帘后下铺上的妻子,然后一边啜着自己的牛奶一边与父亲聊起来。
普尔曼公司有严格规定,服务员除了必要的“是的.先生”或“不。夫人”外.不许有任何谈话。但这位客人却不断提问。甚至还随着父亲来到了服务员的小房间。
“你从哪里来?”
“田纳西州萨凡纳,先生。”
“你英语说得很流利。”
“谢谢,先生。”
“来这儿以前你做什么工作?”
“我是A&T学院的学生,先生。”父亲觉得没必要告诉他自己已经考虑回家种地了。
那个人专注地看了他一眼,说了一句祝他好运,就回到自己的卧铺去了。
第二天早晨,火车抵达匹兹堡。那时50美分就已经是一笔可观的小费了,可那人竟给了5美元,让父亲感激不尽。整个夏天,他坚持攒下每一笔小费。本来是要用来买骡子和爬犁,结果却发现这笔积蓄足以支付.A&T学院一学期的费用,连零工都不用打了。
于是父亲决定至少再读一学期,不打工,看看自己到底能取得什么样的成绩。
他刚一回到学校,就被校长叫了去。坐在这样一位重要人物面前,父亲感到忐忑不安。
校长说:“我收到一封信,西蒙。”
“是的,先生。”
“你这个夏天去做了普尔曼的一名服务员?”
“是的,先生。”
“有天晚上,你给一个人送去了牛奶?”
“是的,先生。”
“那我告诉你,他是R.S.M.鲍伊斯先生,柯蒂斯出版公司的退休执行官。<星期六晚邮报>就是这个公司出版的。他捐了500美元,作为你一学年的食=宿费、书费和学费。”
父亲一下子惊呆了。
这笔意外的捐款让父亲得以念完A&T学院,还以班上第一名的成绩毕业,结果获得了纽约州伊萨卡康奈尔大学的全额奖学金。
1920年,新婚的父亲带着新娘贝莎去了伊萨卡,进入康奈尔大学攻读硕士,贝莎则进了伊萨卡音乐学院学习钢琴,第二年生下了我。
几十年后的一天,〈星期六晚邮报〉的编辑邀请我到他们位于纽约的编辑部。讨论我第一本书《马尔科姆.X传记》的缩写本出版事宜。坐在位于莱克星顿大街的那间木板镶嵌的办公室里,我既自豪又快乐。我突然想起了鲍伊斯先生,想起他的慷慨是怎样让我能以作家的身份坐在这些编辑之中,眼泪就夺眶而出,我失控般地抽泣起来。
我们家的孩子经常想到鲍伊斯先生。他的慷慨让我们受益匪浅——我们不用在农场里,而是在书籍满架的家里接受家教。那种感觉是自豪的。如今我的弟弟乔治是美国邮政评估委员会的主席,朱利叶斯是个建筑师,妹妹洛伊丝是个音乐教师,而我是个作家。
鲍伊斯先生如父亲的贵人一样从天而降,有人认为那次碰面不过是靠运气罢了,而我却认为那是神秘的向善力量使然。
我还认为每个有幸成功的人都有义务回报,至少部分回报所享有的幸运。我们大家都应当像“火车上遇到那个人”那样生活和行事。
仁慈可以借言词和行动体现,但最主要还是靠动机体现,其范畴绝不仅仅是钱财的施舍。鲍伊斯先生的确为年轻的西蒙支付了教育费用,但他也花时间与西蒙聊了天,还想方设法联系到校长。他看到了一个年轻人的潜力并愿意赋予他更多的梦想,而其他人看到的可能只是一个仆人和一杯牛奶。他通过赞扬西蒙的交流能力而让对方更有自信,他把希望带给了一个热情有余而资源不足的年轻人,而且他的动机从始至终都是那么纯粹、无私、善良。他的仁慈还惠及了西蒙的孩子和孩子的孩子,时刻提醒着我们:没有人能预测到一个无私的善举最终会产生多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