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内容简介作者简介目录书摘插图讨论
能力测试点1声现象
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2.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3.骨传导和双耳效应
4.声音的特征
5.声音特征的三点补充
6.噪声的危害
7.噪声的控制
8.声音的利用
9.人能听到声音的条件
10.音调与响度的区别
11.声现象的实验探究
12.有关声速的计算
能力测试点2光现象
1.光源
2.光的直线传播
3.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与光速
4.颜色
5.光的反射
6.平面镜成像特点
7.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8.球面镜
9.光的折射
10.看不见的光
11.平面镜的应用
12.光线对视党的影响
13.物体的颜色
14.光的折射伴随着反射
15.折射成像
16.几何光学的几何应用
17.光和声的综合探究
能力测试点3透镜及其应用
1.透镜
2.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3.生活中的透镜
4.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5.显微镜
6.望远镜
7.眼睛与眼镜
8.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
9.眼睛与照像机的对比
10.实像和虚像
11.凸透镜和凹透镜中的三条特殊光线
12.抽象凸透镜模型
13.凸透镜焦距的测量方法
能力测试点4物态变化
1.温度和温度计
2.温度计的使用
3.熔化和凝固
4.汽化和液化
5.升华和凝华
6.物态变化图象
7.物质的三种状态与六种变化的关系图
8.常用温度计的比较
9.生活中的物态变化
10.沸点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11.劣质温度计与标准温度计的对比计算
能力测试点5热和能
1.分子热运动
2.对扩散现象的认识和理解
3.内能
4.改变内能的方法
5.比热容
6.能量的转化与守恒
7.燃料的热值
8.内燃机
9.物体内能变化的标志
10.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剐
11.温度、内能和热量的区别与联系
12.热量的综合计算
13.以内燃机为载体的力、热综合计算
能力测试点6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1.能源
2.核能
3.太阳能
4.能源革命
5.能量转化和能量转移的方向性和节能
6.未来的理想能源和能源开发
7.有关太阳能的探究
8.有关能量的计算
能力测试点7声热光综合能力测试
能力测试点8 电流和电路
1.电荷
2.摩擦起电的实质和电荷的中和
3.验电器
4.电流的形成
5.电流的方向
6.电路
7.电路图的画法
8.串、并联电路
9.电流的强弱
10.电流表及读数
11.电流表的正确使用
12.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特点
13.导体和绝缘体
14.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电路
15.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识别方法
16.电路的设计
能力测试点9 电压 电阻
1.电压
2.认识电压表
3.正确使用电压表
4.串、并联电路中的电压关系
5.电阻
6.滑动变阻器
7.电流表与电压表使用时的异同点
8.使用滑动变阻器时要注意的问题
9.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10.电路故障分析
11.电压表的特殊作用
12.滑动变阻器的应用
13.用“去表法”识别电路
能力测试点10欧姆定律
1.欧姆定律
2.伏安法测电阻
3.电阻的串联和并联
4.正确理解欧姆定律
5.伏安法测电阻中的误差和非误差
6.应用欧姆定律综合计算
7.串联分压、并联分流
8.动态电路分析
9.I-U图象分析
10.电流表与电压表的交错连接
能力测试点11 电功率
1.电能、电功及单位
2.电能表
3.电功率及单位
4.测定小灯泡的功率
5.电流的热效应
6.电功、电热、电功率公式
7.用电器铭牌在计算中的作用
8.灯泡亮暗的比较
9.巧用电能表
10.电功率计算的拓展
11.电热器具的“双挡”问题
能力测试点12家庭电路
I.家庭电路的组成
2.火线和零线
3.触电类型和急救
4.三线插头与漏电电保护器
5.白炽灯的连接
6.欧姆定律与安全用电
7.电功率与安全用电
8.造成家庭电路中总电流过大的原因
9.保险丝的选择与安装
10.家庭电路中的故障判断
能力测试点13 电与磁
1.磁体
2.磁化
3.磁场与磁感线
4.地磁场
5.电生磁
6.电磁铁
7.电磁继电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8.扬声器的发声原理
9.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
10.直流电动机
11.磁生电
12.麦克风(话筒)
13.两种“吸引”
14.磁场与磁感线的关系
15.磁性材料和非磁性材料
16.区分磁体和非磁体
17.电磁特殊应用
18.自动报警装置的设计
能力测试点14信息的传送
1.现代顺风耳一电话
2.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
3.电磁波的海洋
4.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收
5.移动电话
6.微波通信
7.卫星通信
8.光纤通信
9.网络通信
10.音频、视频、射频
11.无绳电话
12.激光的应用
13.探究电磁波
能力测试点15 电阻和电功率的特殊测量
1.伏安法
2.安阻法
3.伏阻法
4.测电阻和电功率的特殊方法
能力测试点16 电学综合能力测试
能力测试点17 多彩的物质世界
1.宇宙与分子
2.分子模型和原子结构
3.质量
4.质量的测量
5.密度
6.密度的测量
7.托盘天平的正确使用
8.密度知识的应用
9.典型的密度计算
10.比例问题
11.密度变化的三种情况
12.两个特殊问题
13.两种特殊应用
能力测试点18运动和力
1.时间和长度的测量
2.刻度尺的正确使用、读数和记录
3.误差
4.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5.速度
6.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运动的平均速度
7.力
8.牛顿第一定律
9.二力平衡
10.判断刻度尺分度值的方法
11.二力平衡和相互作用力
12.力和运动的关系
13.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
14.生活中的速度问题
能力测试点19三种常见的力
1.重力和万有引力
2.重力示意图
3.弹力
4.弹簧测力计
5.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注意事项
6.摩擦力
7.增大摩擦力和战小摩擦力的方法
8.同一直线上的二力合成
9.重力和质量的区别和联系
10.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11.验证弹簧伸长的长度与拉力的关系
12.质量与重力的综合计算
能力测试点20功和机械能
1.机械能
2.动能与势能的决定因素
3.机械能及其转化
4.功
5.功的计算
6.功率
7.正确比较物体动能和势能的大小
8.比较功率大小的方法
9.功率的两个公式
能力测试点21 机械与效率
1.杠杆
2.杠杆平衡和杠杆应用
3.滑轮
4.轮轴与斜面
5.机械效率
6.简单机械中的三种功的确认
7.组装滑轮组的技巧
8.功的原理与枫.械效率
9.杠杆的动态平衡问题
10.探究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
11.机械效率的综合计算
能力测试点22压强
1.压力
2.压强
3.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4.液体的压强
5.连通器
6.大气压强
7.大气压的测量
8.大气压的变化
9.大气压的利用
10.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1.压强公式的适用条件
12.液体对容器的压力与重力
13.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
14.计算压力、压强的特殊方法
能力测试点23浮力
1.浮力
2.科学运用阿基米德原理
3.物体的浮沉
4.浮力的应用
5.浮力大小的比较
6.求浮力的几种方法
7.用密度判断物体的浮沉
8.浮力与压强
9.浮力与机械
能力测试点24密度测量方法种种
1.天平量筒法
2.测密度小于水的物体的密度
3.替代法测密度
4.漂浮法测密度
5.称重法
6.“U形管法”与“海尔法”
能力测试点25力学综合能力测试
能力测试点26作图题
1.力的图示和示意图
2.杠杆示意图
3.光的反射与平面镜成像
4.光的折射
5.透镜的特殊光路
6.凸透镜成像作图
7.家庭电路连接
8.电和磁
9.作杠杆中的最小动力
10.平面镜位王的确定
11.电表电路
12.用光的反射定位
13.电路设计
能力测试点27探究开放综合
1.科学猜想实验验证
2.分析数据发现关联
3.探究现象总结规律
4.开放试题的形式
5.开放试题的类型
6.热、力、电综合
决胜中考
专家计划书
答案与提示
备考指南
迎战中考.许多教师忧虑,许多学生心焦,许多家长茫然.为了中考出彩.教师在寻优化高效的复习方法,学生在找事半功倍的有效途径,家长在求子女成才的灵丹妙药.我想,只要能战胜自己.按下面三点进行复习备考,就一定会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
1.夯实基础 形成网络
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和内化的过程.学习中越须通过主观努力不断涉猎新内容,建构或完善新的认知结构。要做到融汇贯通,首先要让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现在的中考物理试题中,基本上无机械性记忆的题目.考查的方式和重点将转向到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水平上.在复习基础知识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构建知识网络.用表格或框图的形式使知识系统化,用要点记簌方式把知识和方法整合起来,使知识条理化.如复习透镜及其应用时。可把知识整理成如下框图形式.(图省略)
(2)明确概念的物理意义和文字表达形式及重要词汇的确切含义.知道它所说明的物理问题,学会解释与它有关的物理现象.如学习了密度后。要知道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之一,物质的密度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它只能用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来表示.物质的密度还与物体的形状和位置无关.由于同一物体的质量是不变的.物体有热胀冷缩的现象。所以物体的密度与温度有关.
(3)深入理解物理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定义,各量的单位.熟悉公式的应用条件.按科学合理的方法、步骤解决物理问题.如在学了压强之后,知道公式(公式省略)是压强的定义式。适合所有情况下的压强求算.而(公式省略)是流体压强公式,它只应用于液体压强的求算.还要知道液体压强公式反映了液体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质量和容器的外形等无关的规律.
(4)搞清楚容易混淆的概念同的区别和联系.理解基本规律是如何建立起来的.掌握规律的成立条件及适用范围.如区别质量与重力时用如下表格:(表格省略)
(5)熟悉仪器的使用、实验的设计、表格的查找以及作图等方面的知识,灵活掌握它们的使用规则和注意事项.
2、注重方法 敢于创新
物理学中蕴涵着许多科学研究和思维的方法.如控制变量法、美比法、理想实验法等,另外还有分析、概括、归纳、推理、猜想、假设等许多方法.所以物理学是一门具有方法论的科学,在解决具体问题中出现的障碍.往往不是知识本身,恰恰是思路、方法不对头造成的.在思考问题时,要克服思维定势,不要单走一条路而死钻牛角尖,同样的内容要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研究.在分析、解决物理问题时.不要只看结论。更要重视结论的得出过程,多想一想思考问题的方法,通过怎样的分析更科学合理.
例如:某同学按右图所示的电路研究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导体电阻的关系,电源电压保持不变,他不断改变电阻箱的阻值,:测得相应的电流如下表(表省略),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电流跟电阻——反比(填“成”或“不成”),这与欧姆定律——(填“相符”或“不相符”),其原因是——.
在解答此题时。要知道研究电流跟导体电阻的关系时必须用到“控制变量法”。并且要保持导体两端的电压不变.然后把表格数据与规律相对照。分析问题的实质.从表中数据分析可知电流跟电阻不成反比,这与欧姆定律不相符.其原因是没有调节R2来保证R.两端电压保持不变.所以.本题答案为:不成,不相符,未调节R2使R1两端电压保持不变.这个例题突破了常规思维,原来大多数试题都是通过分析表格数据来得出结论,而这个题是把表格数据与已知的规律相比较来诊断错误的原因,因此我们不能受思维定式的束缚.
另外,复习期间要多讨论、多交流,因为不同学生有不同的思路,你可从中得到许多启示.观察和实验是学习与研究物理的重要方法,要认真地加以总结和思索.现在的物理试题来源于实际生活的素材颇多,加强了与社会实际和生产实际以及高科技的联系.体现了与生活、生产、社会、人文的综合.物理现象处处可见,时时可以感受到,同学们一定要多留心、细观察、勤思考、多阅读,要多关注社会热点、关注最新科技发展、关注时事新闻、关注试题的开放性、关注试题的探究性.
如2005年黄冈市物理题第30小题:联合国大会确定2005年为“国际物理年”。以纪
念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在世界进行“让物理学照耀世界”的激光传递活动。先在美国的普林
斯顿发射第一束激光,再由青少年进行接力式传递.从美国发出的激光不能直接传播到中
国的原因是 .如图是辛朝同学在活动中带的玩具激光灯。当他将灯光射到白
色墙壁上出现的放大的图像.镜头A是 透镜,胶片应放在A的 处.但天文学
家反对激光传递活动。认为射向夜空的激光是光污染,请列举一个生活或生产中见到的光
污染实例 .
2005年是世界物理年,命题人紧紧抓住这个热点问题,把光的直线传播、凸透镜成像
的应用融于其中。同时又提出另一热点——光污染问题,也具有开放性,答案多种多样.
此题答案为: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或光不能在不透明介质中传播;凸:一倍焦距和
二倍焦距之间:建筑物玻璃暮墙、釉面砖墙、磨光大理石和各种涂料等装饰物的反射光线。商场、酒店上的广告灯、霓虹灯灯光.舞厅、夜总会的黑光灯、旋转灯、荧光灯及闪烁彩色光源等.
3.面对新题冷静思考
中考时,可能会出现某些新试题背景材料,阅读篇幅长,你由于感到陌生。一时无从下手的情况.此时,最关键的是先要冷静下来。调整情绪之后,再深入下去.面对新题型。采用新对策.
(1)分析比较,寻找相似特征,抽象出物理模型,使问题进一步明朗化.对某个问题不知如何下手,是因为不能确定问题的类型。不知道该用哪部分知识,当明确所涉及的物理模型之后,就能使问题得到顺利解决.
(2)深入理解。挖掘知识点的内涵和外延.平时做练习时,往往只侧重于知识点的某一方面.忽略了这一知识点所涵盖的其他内容,很少思考这一知识点所涉及的深度和广度.所以.我们在解题时要注意抓住蛛丝马迹不断深入,逐步扩大战果,直到问题解决为止
(3)大胆猜想,灵活变通,实现知识和方法的迁移.有些试题中的现象。我们无法直接见到,通过认真仔细的阅读,可以猜想到当时的情景.然后根据自己的猜想,抓住其本质特征,领会它所伴随的物理过程。得出比较科学合理的结论。
(4)认真审题,全面思考,活用试题中的条件.平时在处理某些问题时.常常会把某些因素忽略摔,当需要考虑这些因素时往往意识不到.另外,有一些题目中给的条件非常隐蔽,不字斟句酌,仔细挖掘则很难发现.有些条件和因素是多余的,如果不进行筛选,见条件就用,必然陷入圈套.所以面对新情境试题一定要仔细分析。全面考虑,学会挖掘出题目中隐含的条件或易忽略的因素,剔除多余的条件和干扰因素,排除解题中的障碍.正确解题.
2005年黄冈市物理中考第39小题:阅读下面的短文,然后解答后面的同题:
植物是我们的好朋友。它们与我们的生活惠息相关。每一种植物都具有蒸腾作用,植物的蒸腾作用是一个水分的运输和散失的过程.蒸腾过程如下:土壤中的水分一根毛一根内导管一茎内导管一叶内导管一叶肉细胞一气孔一大气.蒸腾作用对植物体具有重要的意义:①降低植物的温度,(陂进根吸收水分,③促进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植物一天中蒸腾作用的变化规律是:日出后,蒸腾作用随之增强,到午后三时左右达到最高峰,三时以后,植物体内的水分减少。气孔逐渐关闭,蒸腾作用随之下降,日落后蒸腾作用降到最低点.
(1)你认为蒸腾作用能降低植物及其周围环境的温度的物理原理是 ;
(2)根据短文,影响植物蒸腾作用强弱的因素有: ;
(3)设一棵树的树叶平均高度为5m,它一生中共蒸腾了200t水,请计算这棵树对这些水所做的功(g=10N/kg).
此题以植物生长特性与它对气温等因素的影响为主线设计阅读文段,考查蒸发吸热问题,考查学生对影响蒸发因素的理解。还考查了力学中功的计算.处处离不开物理原理.它能引发出这许多思考,很好地体现了中考物理命题的能力立意思想.答案为(1)液体蒸发吸热具有致冷作用;(2)光线强弱、温度高低等;(3)(公式省略)
同学们,成功属于不断发现新规律、善用方法技巧、敢于创新的人,中考即将来临,但愿我的指导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