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内容简介作者简介目录书摘插图讨论
基础教育新课标改革已如火如荼地展开,新课程教材助学助考的开发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应广大读者的要求,我们特邀来自国家新课改试验区和国家级培训班的专家编写课标版《教材完全解读》丛书。该系列丛书能帮助学生掌握新的课程标准,让学生能够按照新课程理念和教材学习目标要求科学、高效地学习。该书以“透析全解、双栏对照、服务学生”为宗旨,助您走向成功。
这套丛书在整体设计上有两具突出的特点:一是双栏对照,对教材全解全析,在学科层次上力求讲深、讲透、讲出特色;另一个就是注重典型案例学习,突出鲜活、典型和示范的特点。
为了让您更充分理解本书的特点,挑战学习的极限,请您在选购和使用本书时,先阅读本书的使用方法图示。
编者寄语
第6章 溶解现象
第一节物质的溶解
第二节溶液组成的表示
第三节物质的溶解性
单元知识梳理与能力整合
最新3年中考名题诠解
知识与能力同步测控题
第7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
第一节溶液的酸碱性
第二节常见的酸和碱
第三节酸和碱的反应
第四节酸、碱、盐的应用
单元知识梳理与能力整合
最新3年中考名题诠解
知识与能力同步测控题
第8章 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什么是有机化合物
第二节淀粉和油脂
第三节蛋白质和维生素
单元知识梳理与能力整合
最新3年中考名题诠解
知识与能力同步测控题
第9章 化学与社会发展
第一节化学与能源
第二节化学与材料
第三节化学与环境
单元知识梳理与能力整合
最新3年中考名题诠解
知识与能力同步测控题
期末测试卷
中考模拟试卷
答案与提示
阅读索引
第6章溶解现象
第一节物质的溶解
1.物质在水中的分散
2.溶液
3.悬浊液、乳浊液
4.溶解过程
5.乳化
6.物质溶解时溶液温度的变化
7.溶液的凝固点
8.溶液的导电性
9.加速物质溶解的方法
10.溶液的凝固点低于水的凝固点的应用
11.生命活动与溶液
第二节溶液组成的表示
1.溶液的组成
2.溶液的质量和体积
3.量筒中液体体积的认读
4.溶液的浓与稀
5.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6.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和解题格式
7.在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中,涉及溶液体积的计算
8.溶液的稀释与增浓
9.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方法与问题探究
10.用含有结晶水的物质配制溶液的有关计算
11.溶质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相结合的计算
第三节物质的溶解性
1.影响物质溶解的因素
2.溶剂的量、温度与溶质溶解的关系
3.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4.浓溶液与稀溶液
5.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6.固体的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
7.固体溶解度的表示方法
8.晶体与结晶
9.结晶的应用
10.物质溶解度曲线的绘制方法
11.气体的溶解度
12.过滤与结晶在分离混合物上的应用
第7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
第一节溶液的酸碱性
1.酸性溶液与碱性溶液
2.酸碱指示剂
3.溶液的酸碱度与溶液的pH
4.溶液酸碱度的测量
5.生命活动与pH
6.植物的生长与pH
7.指示刺的制作
8.酸碱指示剂的发现
9.探究溶液酸碱性对头发的影响
第二节常见的酸和碱
1.浓盐酸和浓硫酸的性质
2.酸与金属的反应
3.酸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
4.什么样的物质是盐
5.酸与碳酸盐的反应
6.浓硫酸的脱水性和腐蚀性
7.浓硫酸的吸水性
8.氢氧化钠
9.氨水
10.碱与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
11.碱与盐的反应
12.复分解反应
13.理化综合题中的知识交叉点及解法
14.探究放置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是否变质的方法
15.酸的通性
16.碱的通性
第三节酸和碱的反应
I.氢氧化钠与盐酸的反应
2.中和反应
3.中和反应的应用
4.盐的分类和盐的溶解性
5.盐的化学性质
6.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
7.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意叉
8.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9.《酸、碱、盐溶解性表》的使用
10.物质的分离和提纯方法
11.物质的推断
12.物质的共存问题
第四节酸、碱、盐的应用
I.重要的酸的用途
2.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用途
3.常见盐的用途
4.侯德榜与“联合制碱法”
5.氮肥
6.磷肥
7.钾肥、复合肥、微量元素肥料
8.铵盐的检验
9.常见化肥的简易鉴别方法
10.盐与食品卫生
11.浓硫酸的稀释
12.酸、碱的正确使用
13.粗盐的提纯
14.物质的检验方法与技巧
第8章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什么是有机化合物
1.有机物与无机物
2.食品中的有机物
3.有机物结构的多样性
4.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5.有机物共性的验证
6.实验室里常用的有机物——乙醇
7.测定有机物中是否含有氧元素的方法
I.光合作用
2.葡萄糖
3.淀粉
4.碳水化合物
5.油脂
6.淀粉的检验
7.葡萄糖的检验
8.从大豆中提取油脂的方法
9.发酵法制取乙醇
10.探究“酸、碱性环境是否影响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催化作用”的方法
第三节蛋白质和维生素
1.蛋白质
2.蛋白质与氨基酸
3.维生素与人体健康
4.维生素的性质
5.试验蛋白质的性质
6.酶一生命过程中的催化剂
7.探究维生素C性质的方法
第9章化学与社会发展
第一节化学与能源
1.能源与节能
2.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3.常见的电池
4.氢气的实验室制法
5.氢气纯度的检验
6.氢能源
7.实验室制取氢气的注意事项
8.燃料电池
第二节化学与材料
1.金属材料
2.无机非金属材料
3.纤维
4.塑料
5.橡胶
6.复合材料
7.合成材料与环境污染
8.聚乙烯和聚氯乙烯的简单鉴别
9.可降解塑料
第三节化学与环境
1.环境现状与中国环境标志
2.空气污染物的来源与空气污染的危害
3.酸雨的形成
4.酸雨的危害与防治措施
5.防治大气污染的措施
6.水体污染与防治措施
7.固体废弃物的危害与回收
8.水的净化
9.“赤潮”与“水华”产生的原因
编者寄语
——如何学好九年级化学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上册化学,初步认识了宏观物质和微观物质的某些运动规律.知道了部分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多年来使我们感到疑惑的某些问题得到了解答。但是,人类在生存和发展中遇到的难题还有很多.我们学习和探索的步伐不能停息。
食盐易溶于水而难溶于食用油,沾有油污的碗碟用清水难以洗净却易用清洁剂洗净,一杯水里为什么不能无限制地溶解蔗糖,闷热的天气里池塘中的鱼为什么易于死亡,食醋瓶上的标签标注着含醋酸5%的意义是什么?如此等等的问题。当我们学完第6章“溶解现象”后就会明白答案。电瓶中的硫酸、调味的食盐、蒸馒头用的纯碱、用做化学肥料的碳铵、各种金属等,这些与人类关系密切、在工农业生产上有着广泛用途的物质,它们具有什么样的性质,我们如何正确使用它们,这一切,我们将在“应用广泛的酸、碱、盐”中学习到。我们常用的食品中含有哪些营养物质,各种营养物质对人体起着什么样的作用,我们如何选择食品,如此等等的问题,“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将为我们解答疑难。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能源和材料,离不开可持续发展的物质环境。如何解决因地球上化石燃料日趋减少而出现的能源短缺问题。如何获得人类发展所需的用途不同、性能优越的各种材料。化学在这两个方面起着怎样的作用。化学与环境的关系是怎样的。当我们学习完“化学与社会发展”后就会对上述问题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本册化学在引导我们认识物质、教给我们正确使用物质的同时.还介绍了一些基本的化学概念,如溶质质量分数、溶解度、复分解反应等。
本册化学在编写上极具特色。一是尽量选取我们熟悉的生活素材来传授知识。二是采用大量的精美图片来帮助我们领悟化学道理。三是设计的化学实验多,尽可能地提供给我们动手的机会,在“玩”中培养我们的能力,在“玩”中让我们掌握科学知识。四是设置了“你已经知道了什么?”“观察与思考”“联想与启示”“交流与讨论”“练习与实践”“本章作业”等栏目向我们提出各种各样的化学问题,引导我们积极思考,主动参与讨论。在讨论中展现自我,在讨论中学习知识。五是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书中的正文里不仅有引导语帮助我们理解教材,而且在章末设置了“整理与归纳”,通过问题线索使我们逐渐养成复习整理、回顾反思和自我评价的习惯。
怎样轻松学好化学,请尝试以下的方法:
一、学会观察、化验化学过程。只要我们细心地观察周围的物质世界,会发现万物都是在变化之中的:植物的生长、钢铁制品的锈蚀、燃料的燃烧、食物的腐败……,这一切都与化学有关。化学知识来源于自然,来源于生活,化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要仔细观察这些现象,分析它产生的原因。对于化学实验的观察,要根据实验目的。明确观察的要素。确定观察的重点,克服把观察停留在好奇、好玩的兴趣中,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协调各种感觉器官,有计划有顺序地去观察。现察一般遵循“反应前、反应中、反应后”的顺序进行。我们观察化学现象,就是体验、认识化学的过程,要在观察中寻找事物的内在联系和个性特征,寻找科学结论,达到认识事物、掌握知识的目的。
二、勤于动手,勇于实践和探索。化学科学的形成和发展.起源于实验。又依赖于实验,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和探究是我们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化学的许多规律和结论,是在实验和探究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得出的。因此我们要重视实验和探究,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实验和探究.在实验和探究的过程中要会问、会猜、会做、会想。在设计实验时要把握实验的目的,认识实验条件和器材的联系,科学设计.大胆创新。亲自动手做实验,能培养我们的动手能力,加
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让我们最直接的感受化学变化的奇妙,体会到化学的魅力和学习化学的无穷乐趣。
三、勤于思考,善于提出问题。学习化学要勤于思考。要能从个别想到一般,从现象想到本质,从特殊想到规律。碰到疑难,不可知难而退。要深钻细研,直到豁然开朗;对于似是而非的问题,不能朦胧而过。应深入思考。弄个水落石出。学习化学。要勇于和善于提出问题。有了难以解答的疑难,如果不去寻书解决问题的办法,不去请教他人,任凭问题堆积,就会降低我们的学习兴趣.甚至失去继续学习的勇气。而善于提出问题能拓展我们的思维,加深对教材的理解。能有效地掌握知识。提出问题的方式多种多样,有逆向思维提出问题,如有许多化学变化伴随着发光和发热的现象,可以提出“发光发热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吗”;有分析对比提出问题,如对比硫酸和亚硫酸的化学式,可以提出“硫酸与亚硫酸的性质是一样的吗”;还有探究因果提出问题、联系实际提出问题、改变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提出问题等。多想、会想,多问、会问,疑难就在想和问中解决,知识就在想和问中掌握,能力就在想和问中发展。
四、适当记忆,促进理解和掌握。记忆是学习掌握知识的最基本方法之一,这种方法对于学习化学知识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其一,化学本身有着自己独特的“语言系统”——化学用语,如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对于这些化学用语的熟练掌握,是化学入门和学好化学的首要任务,而掌握这些化学用语的主要方法就是记忆。其二。一些物质的性质、用途、制备方法等有着各自的特点,适当记忆才能掌握它们的规律。记忆的方法多种多样,我们要“因材施记”.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找到行之有效的记忆方法;要“因人而法”,使用能发挥自己特长的记忆方法,这样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适量训练,实现巩固与提高。一首歌要反复吟唱,才不会忘记。才能体会到奥妙之处。同样。化学知识要反复训练、反复应用,才能出神入化。才能融会贯通。通过训练来纠正我们的误解,通过训练来掌握知识,通过训练来提高能力。我们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做好课后练习,用好手头资料。做好家庭实验,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际。这样,我们就会实现投入与产出的高度统一。
同学们,前进吧,祝你们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