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内容简介作者简介目录书摘插图讨论
本书将流行的博客写作手法运用于文学随笔写作,从挖掘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角度,以作者与网友互动的形式,对汉水之源、汉民族之源、汉文化之源进行了深入溯寻;对汉水文化的源流性、多元性、包容性和传承性特征,进行了深刻阐述。全书立意新颖,内容翔实,叙述通俗,语言活泼。文化内涵深厚,充满阅读快感。对广大从事传统文化,地域文化和生态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有一定的学术参考价值,对历史文化的爱好者、博客写作者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本书各章节内容在新浪博客推出后,许多网站、论坛和博客圈子纷纷加以推荐,吸引众多网友参与跟帖,受到新闻媒体的关注和专家学者的好评。
王雄,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毕业于苏州铁道师范学院中文系。1989年开始文学创作,发表小说、散文、报告文学共计250余万字。
其代表作长篇小说《阴阳碑》、《传世古》、《金匮银楼》,合称“汉水文化三部曲”。被誉为中国第一位倡导和实践“汉水文化小说”创作的作家。出版有《采访艺术论》等理论专著。
序
第一章 一条神奇秀美的河流
汉水,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膜拜人类生命之源
人类是先有洞穴,还是先有房子
仓颉汉水造字
汉江你需要改名吗
“汉”字的文化轨迹
韩国人也要过端午节吗
汉字与韩国文化渊源
黄色文明与蓝色文明
“牛郎织女”的银河
以水为师的哲学启蒙
第二章 触摸母亲跳动的脉搏
会馆,时代的文化符号
民居,情感深处的家园
号子,历史高亢的旋律
码头,石条垒砌的坐标
民俗,文化基因的传承
纤夫,背着灵魂去上路
移民,人类寻梦的漂移
古钱,天圆地方的记忆
庙宇,供着俺心中的神
民歌,郎在对门唱的歌
银楼,真金白银的印记
地名,流域学文化史稿
第三章 河水泛着阳光的色彩
第四章 风儿吹开母亲的衣裙
第五章 我想与女神有个约会
我要让汉水在博客上流淌(代后记)
汉水,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近日,偶然登录徐湘毅先生的博客,拜读了博主根据陈志忠先生的研究成果整理的博文《黄河长江竟然不是母亲河》。陈先生认为,汉水流域才是汉族和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他列举了大量史料论证:汉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汉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我以为,陈先生以汉水文化起源的“一元论”取代黄河文化和长江文化起源的“二元论”,尽管值得商榷,但他提出的汉水文化和汉文化关系的有益构想,是应该肯定的。
多少年来,我们一直认定黄河、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地质界和考古学界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汉水形成于地球早期的造山运动之始,早于长江、黄河7亿年。早期长江曾有过西流的历史,后来由于印度大陆板块的北移,与亚欧大陆板块相挤压,形成原始青藏高原,长江西流的通道被阻,终于形成了今日大江东去的态势。.由于其水势超过源自汉王山和玉带河的汉水,因而“夺袭”成为主流。
多年来,我一直守望着汉水,守望着我的河流。我熟悉的两幅古代地图可以作证:一幅是战国时的《禹贡》九州导山导水示意图;地图上的黄河是从正北向南到华山东去,成木工折尺形,没有河套及其以西,长江起源于泯山;另一幅是北宋沈括的《禹迹图》;地图上的黄河有了河套,长江仍然起源于泯山。但是,这两幅地图上的汉江却描绘得与今天的地图几乎完全一样。一直到公元1639年,明代地理学家、旅游家徐霞客在其《梦溪笔谈》中还写道:“江起源于金沙。”
由此可见,中国人认识汉江要比认识长江、黄河早得多。这就是说,人们在2500年前就认识了汉江,在1137年前认识了黄河,在400多年前还不知道长江源头在青海省境内。
众所周知,有了人类的起源才可能有“民族”的起源。从汉水流域发现的古人类遗址和各类旧石器、新石器文化遗址,以及对古人类头骨、牙齿化石等的考证来看,汉水流域的“郧县南方古猿”、“郧县梅辅人”、“郧西人”等距今已有180多万年。然而,黄河流域的蓝田猿人距今只有76万年,北京猿人距今也只有50万年至15万年。在人类北上发展的历史长河里,唯独在汉水上游,即豫西的淅川,鄂西北的郧县和郧西县三个相邻县出土人类化石地点最集中,数量也最多。考古证实:1807Y年前的郧县南猿,是在汉江流域渐渐演化为直立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的。他们在演化过程中不断从汉水两岸向中国的四面八方发展,直到进化成为古人、现代人。
史学家认为,“活动着的人”创造了某一特质文化,而以这一特质族群命名的文化,才是文化的有效载体。特质族群的移动性,决定了这种文化的变动游移性。尽管作为河流文化的汉水文化同黄河文化、长江文化一样同属一类,但从时间上具有的一个相对明确的下限来看,汉水文化却明显地早于后者。
汉水源头的陕西宁强县是一个国家级的贫困县,基本没有像样的工业,该县阳平关镇双河箭岭水池垭的玉带河,最近被学术界认定为汉水之源(称之为新汉源)。海拔1650米的水池垭,镶嵌着第四纪冰川遗留下的珍贵的百叶虫和鹦鹉螺化石。据当地村长介绍,经常有日本和韩国的人到这里来拣化石。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是一个善于忘却的民族,但那些海对岸的人们却似乎对我们遥远的过去更感兴趣。还可以印证的是,遍布于汉水流域的恐龙蛋化石、象牙化石。河南的西峡和湖北的郧西,都相继发现了绵延几公里的恐龙蛋化石群,恐龙蛋化石的藏量为世界罕见。科学家根据对恐龙蛋化石分布层位的分析,恐龙在郧西地域内至少生存了8000万年至1亿年。丹江口市博物馆收藏的在汉水边习家店发掘的象牙化石,长3.24米,中部直径0.25米,比世界上此前最大的象牙化石还长21厘米。这些都告诉世人,清澈的汉水,温暖的气候,丰富的食物,起码在110万年前就是恐龙、大象以及猿人、猕猴、鹿、貘等理想的生存空间。
专家认为,对汉江的正确认识,对于汉水文化的研究有着无法估量的重大意义。汉水文化研究的时间概念“应该是一个延续的开放的时间序列,从过去到现在到未来”。对中华民族母亲河的正确认定,不仅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源头,而且对于统一汉水文化在“科学地划分归属上”的歧见也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若按简单的“区域划分”法,汉水是长江的主要支流,汉水文化必然是长江文化的分支,必然归属于长江文化。那么,汉水文化独立存在的价值就不大。我认为,不能将汉水文化简单地视为长江文化的物理分支,两者之间应该是源头与发展的关系。
值得说明的是,认同“汉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其本质意义在于,即从中华民族的起源上肯定汉水文化的一元性。在汉文化的起源问题上认同“多元”论,也就是说,汉水文化只能是汉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汉水文化也只能作为汉文化的一个“区域文化”来看待。
2006年12月8日
网友跟帖精选
尘埃
2006—12—08 21:53:09
也曾听说过类似的言论,怎么没有见到人热烈地讨论呢?
博主能够从纷繁复杂的史海中打捞出这些珍贵的资料,并抽丝剥茧地分析推理,得出“汉水文化只能是汉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汉水文化也只能作为汉文化的一个‘区域文化”’的结论,的确是非常客观和可信的。
汉源
2007—01一22 22:28:04
宁强县大安镇烈金坝汉王山下,有一条俗称“汉王沟”的小溪,上接天上之水,世称“漾水”。几千年来,一直被认定为汉水之源。载于经史文献,为历代学界所认同。称之为古汉源之说。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视野的不断拓宽,现代专家学者经过实地踏勘,将宁强县阳平关镇双河箭岭水池垭的玉带河,与古汉源“汉王沟”的流域、流长、流量进行比较测定,1990年版《辞海》对汉源做出了新的解释,确认玉带河为汉水之源,又称新汉源。
考古者
2007-01-04 22:40:02
这些化石新材料表明:亚洲可能是人类的诞生地!长江流域、汉水流域可能是人类的诞生地!
旧石器时代——
1975年在汉水中上游的十堰郧县梅铺镇杜家沟龙骨洞,发掘出三枚猿人牙齿化石,一件人工打制痕迹非常清楚的石制品,20多种动物化石。1989年和1990年在郧县青曲镇远河口学堂梁子上先后发现了两块远古人类的颅骨化石。经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有关专家论证,该地的时代属中更新世早期或稍早,比蓝田猿人和北京猿人要早得多。曲远河口人类化石的体质特征介于北京人和蓝田人之间,与蓝田人更为接近,被命名为“郧县人”。十堰属我国古人类活动的重要区域之一。
新石器时代——
新中国建国后,十堰境内相继发掘出黄龙镇康家湾遗址、方滩乡纸坊沟遗址和白浪村郑家湾遗址;还发掘了郧县青龙泉等重要遗址,出土了大量古文化遗存,其中墓葬、灰坑和陶窑等重要遗址,遗物有鼎、罐、碗、钵、豆等。文化性质分属于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学术界定为仰韶文化下王岗类型和湖北地区的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其时代距今约6000~40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