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内容简介作者简介目录书摘插图讨论
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俄苏文学专家张捷广泛利用俄罗斯解密档案、当事人回忆录和各种俄语文献资料,首次系统地研究了斯大林的文学思想和文学活动,揭示了文学与政治的关系,具有史料价值和启示意义。
研究斯大林作为政治家的生平和活动的著作不可胜数,而“斯大林与文学”还是一个新课题。本书是研究斯大林文学思想和文学活动的专著。内容包括:斯大林的文学思想,即斯大林的文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关于文学的主要论述;斯大林领导文学的活动,其中包括他制定和实行各种文学政策的过程以及他对一些文学作品的评论;斯大林与作家的关系,包括斯大林与老一代作家和诗人的交往,与苏维埃时代成长起来的新一代作家的联系,对“同路人”作家的态度等。本书广泛搜集了已公布和发表的各种文献资料和同时代人的回忆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分析斯大林的文学思想和观点,把斯大林的文学活动作为他的全部活动的组成部分进行考察,采取实事求是、一切从事实出发的态度,充分肯定他的成绩,同时也不回避他的错误,力求做到符合历史真实。
张捷,浙江诸暨人,毕业于哈尔滨外国语学院研究生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中国解放区文学研究会顾问,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资深翻译家。长期从事俄罗斯文学研究。著有《苏联文学最后七年》、《20世纪俄罗斯文学史》(合著)、《苏联作家的昨天和今天》、《热点追踪——20世纪俄罗斯文学研究》、《当代俄罗斯文坛扫描》、《从赫鲁晓夫到普京》、《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文学》,编有《当代俄罗斯文学纪事》,主编《苏联文学最后十五年纪事》,译有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等小说多部,发表论文数百篇。
引言
第一章 斯大林的文学思想
第一节 斯大林对文学的爱好和他的文学修养
斯大林的家庭出身以及童年和少年时代的生活环境。
——学生时代爱好读书并表现出一定的艺术才能。
——他的诗歌创作以及作品受到格鲁吉亚诗人重视的情况。
——走上革命道路后仍不忘读书学习,努力扩大知识面和理论水平。
——成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后继续努力学习,博览群书。
——某些文章和讲话采用的文学笔法。
——在其著作中运用的各种文学典故。
第二节
斯大林的文学思想及其基本观点斯大林的文学思想的理论基础。
——逐步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过程。
——对民族问题的阐述。
——对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的阐述。
——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学说的阐述。
——对社会主义经济规律的阐述。
——对包括文学在内的民族文化的看法。
——强调生活是文学创作的源泉,要求文学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
——重视正确的指导思想对文学创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时又强调文学创作的特殊性。——重视深刻表现生活中的矛盾的作品,反对“无冲突论”。
——强调文学的社会作用,将文学创作称为“生产灵魂”的特殊的精神生产,把作家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不同意用“左倾”和“右倾”的概念表示文学的倾向性,主张运用阶级方面的概念。——对文学的党性的新的看法。
——主张批判地继承和发扬文化传统,正确对待文化遗产。
第三节
斯大林关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论述苏联文学的创作方法问题的提出。
——斯大林不同意拉普的“辩证唯物主义方法”。
——确定“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为苏联文学的创作方法。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写入第一次苏联作家代表大会通过的苏联作家协会章程,正式成为苏联文学基本的创作方法。
——这一创作方法对苏联文学的发展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
第二章 斯大林的文学政策第一节
二十年代至三十年代上半期的文学政策二十年代上半期文学界的情况。
——1925年俄共(布)通过《关于党在文学方面的政策》的决议的过程及其主要内容。
——斯大林具体抓文学工作的开始。
——1932年4月23日联共(布)中央通过《关于改组文艺团体》的决议及其引起的反响。——第一次苏联作家代表大会的筹备过程。
——第一次苏联作家代表大会的召开和斯大林对这次大会的看法。
——大会前后采取的一系列扶植文学的措施。
第二节
三十年代下半期至五十年代初的文学政策大清洗运动对文学界产生的影响。
——三十年代末采取的一些奖励作家的措施。
——斯大林文学奖金的设立及其评奖工作。
——苏联作家协会领导机构的改组和领导人的更换。
——对文学界的形式主义的批判。
——对《星》和《列宁格勒》两杂志以及左琴科和阿赫马托娃的批判。
——对世界主义的批判。
第三节
斯大林的文学批评斯大林的文学批评的标准。
——对魏列萨耶夫、皮利尼亚克和爱伦堡的作品的评论。
——对布尔加科夫的《土尔宾一家的日子》和《逃亡》的评论。
——对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和《开垦的荒地》等小说的评论。
——对列昂诺夫的《侵略》和柯涅楚克的《前线》等剧本的评论。
——对根据阿夫杰延科的小说拍摄的影片《生活的规律》和爱森斯坦导演的影片《伊万雷帝》第2集的评论。
——在斯大林奖金获奖作品审批会上对一系列作品的评论。
第三章
斯大林与老一代作家和诗人的关系第一节
与老一代作家的关系斯大林对十月革命后流亡国外的作家布宁的关心。
——与A.托尔斯泰的关系。
——对扎米亚京的态度。
——与杰米扬•别德内依的关系。
——与高尔基的关系。
第二节
与老一代诗人的关系斯大林与马雅可夫斯基的关系。
——与帕斯捷尔纳克的关系。
——与曼德尔什塔姆的关系。
——与阿赫马托娃的关系。
第四章
斯大林与“同路人”和新生代作家的关系
第一节
与“同路人”作家的关系斯大林与布尔加科夫的关系。
——与皮利尼亚克的关系。
——与爱伦堡的关系。
——与左琴科的关系。
——与列昂诺夫的关系。
第二节
与新生代作家的关系斯大林与法捷耶夫的关系。
——与肖洛霍夫的关系。
——与米哈尔科夫的关系。
——与西蒙诺夫的关系。
结束语附
录附录一
斯大林有关文学的活动纪要
附录二
俄罗斯国内关于斯大林的看法的变化
附录三
俄罗斯国内在评价斯大林问题上的新动向
后记
引 言斯大林逝世快要六十年了,在他生前和身后研究他的生平和活动的著作不可胜数,可是研究他的文学思想和文学活动的著作却寥寥无几,无论是在他本国还是在别的国家,都是如此。就连专门写这个题目的有分量的文章也并不多见。因此可以说,“斯大林与文学”似乎在某种程度上还是一个新课题,或者说是一个“冷门”。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有一些主客观原因。斯大林首先是一位政治家,他把自己的主要注意力和精力放在政治活动上,产生影响最大和引起争论最多的也主要是政治活动,因此人们自然将其作为研究的重点,而不大重视他的文学活动。另一方面,不少人有一种先入为主的看法,认为斯大林对文学来说是外行,缺乏自己的文学思想和文学观点,主要靠行政命令领导文学,因此觉得没有什么可研究的,不值得在这上面花费精力。也许还有别的原因。这样一来,很少有人专门致力于“斯大林与文学”这个课题的研究。然而实际情况究竟如何呢?从已公布和发表的各种文献资料和同时代人的回忆来看,斯大林从小就喜欢文学,陆续读了大量文学作品,养成了对文学的较高的理解能力和欣赏能力,同时还曾表现出一定的创作才能,学生时代发表过诗作,得到当时一些著名的格鲁吉亚诗人的肯定。后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在它的指导下对有关文学的本质和特性及其认识作用和社会功能等方面的一系列重要问题作了论述,形成了自己的文学思想和文学观点。斯大林成为布尔什维克党和苏维埃国家的主要领导人后,工作千头万绪,但并没有把文学放在可有可无的地位,而是十分重视;不是偶然过问一下,而是一直密切注视着文学界的动向和创作情况,把抓文学工作当作他整个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一些有关文学的重要决定和重要政策,都是在他直接领导下作出和制订的。这些方针政策的贯彻实行,对苏联社会主义文学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但是也不可否认,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出现过失误和偏差,产生过消极的影响。斯大林一直保持着对文学的爱好,在百忙之中仍然抽出时间阅读各种文学作品。苏联文学的许多重要作品他都读过,并发表看法和作出评论。在政治局召开的斯大林奖金获奖作品审批会上,能对初选作品发表具体意见并作出最后决定。从他对各种不同作品的评价可以看出,他形成了一整套明确的标准。斯大林在领导文学的活动中,与作家有广泛的接触和交往。他珍视和爱护有才华的作家,通过亲自会见、电话联系以及书信来往,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创作,帮助解决他们遇到的各种问题,与他们建立了比较密切的关系。另一方面,他对极少数作家没有好感,对他们态度比较粗暴。特别是他发动的大清洗运动的扩大化错误殃及文学界,不少作家受到牵连而深受其害。同时在几次大的批判运动中也有人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从以上所述可以看出,“斯大林与文学”这个课题内容是多方面的,很丰富的。深入研究这个课题,可以使我们对斯大林的生平和活动有更加全面的了解,而且也可对他的个性和特点有更深刻的认识,这有助于对他这个人物作出更加符合实际的评价。与此同时,通过研究,全面了解他领导苏联文学的成功经验以及出现的失误和偏差,进行认真的总结,这可对我们发展社会主义文学起重要的借鉴作用。基于以上认识,我决定研究这个课题,写出《斯大林与文学》一书。根据设想,本书的内容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部分,一是写斯大林的文学思想,具体讲他的文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关于文学的主要论述;二是写对他领导文学的活动,其中包括他制定和实行各种文学政策的过程以及他对一些文学作品的评论;再就是用较多的篇幅写他与作家的关系,既写他与老一代作家和诗人的交往,也写他与苏维埃时代成长起来的新一代作家的联系,同时还写他对“同路人”作家的态度。这几个部分不能说已囊括了“斯大林与文学”这个课题的全部内容,但是主要方面都讲到了。研究这个课题,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弄清事实,如实地写出斯大林的文学修养、文学思想和文学政策,说明他在领导文学过程中处理的各种问题以及他与不同作家的复杂关系。之所以需要这样做,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长期以来有关这方面的许多材料未曾公开发表,情况虽陆续有所透露,但并不全面,而且真实性大可怀疑。尤其是经过赫鲁晓夫和戈尔巴乔夫搞的两次“非斯大林化”,许多事实被歪曲,弄得真假难辨。因此如果不首先解决这个问题,要对他的文学思想和文学活动进行分析和评价就缺乏坚实可靠的基础。有鉴于此,本书将把根据各种材料澄清和说明事实作为一个重点,希望能够对斯大林与文学这个问题作比较全面的、具体的、符合实际的说明。关于说到评价问题。本书将努力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分析他的文学思想和观点,把他的文学活动作为他的全部活动的组成部分来进行考察,采取实事求是、一切从事实出发的态度,充分肯定他的成绩,同时也不回避他的错误,力求做到符合历史真实。现在进行“斯大林与文学”这个课题的研究有一定的有利条件。主要是当年被赫鲁晓夫“腰斩”、只出了十三卷的《斯大林文集》经过一些学者的努力,到2006年已出到第18卷,新出的几卷收入了未收入前十三卷的从1934年1月直到斯大林逝世的著作以及新发掘出来1934年1月前的材料。在这之后,从2007年起,又陆续出版了第14、15、16卷的增订版,其中第15、16 卷内容有很大增加。发掘工作还在继续进行,计划还要再出几卷。但是可以说,绝大部分重要材料已经收进去了。这就使我可以直接了解斯大林本人对各种文学问题是怎样说的。与此同时,各种档案材料陆续解密和公布,这些材料根据不同内容分别汇编成册出版发行,与文学有关的这样的资料汇编就有厚厚的十来册。此外,各种报刊陆续发表了各种有关材料,出版社出版了大量文学界人士的回忆录。这也为研究工作提供丰富的有价值的材料。美中不足的是,在研究过程中不能像俄罗斯本国的学者那样直接查阅档案材料,但是即使如此,与过去相比,条件毕竟好多了。《斯大林与文学》一书在写作过程中将充分地利用这个条件。本书在正文后面附有《斯大林有关文学的活动纪要》,其中按照编年顺序,简明扼要地叙述了这些活动。读者在读了这个纪要后,就可对斯大林的文学活动有一个概括的了解。同时考虑到要正确认识斯大林的文学思想和文学活动,需要对他有一个总的了解和认识,因此还附上了我以前写的《俄罗斯国内对斯大林看法的变化》和《俄罗斯国内在评价斯大林问题上的新动向》这两篇文章,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