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内容简介作者简介目录书摘插图讨论
本书前身《外国美术简史》由高等教育出版社于1990年5月出版,迄今已重印近20次,是全国大部分艺术院校选用的美术史教材。
为了规范和发展美术史教学,作者对书稿进行了勘误和增订,并交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外国美术简史》(增订本)。本书各章节均适当补充了该领域的学术研究新成果;并特别在章前设总论,总论该时期外国美术发展的阶段性特点、与社会诸因素的具体联系、美术各门类升沉起伏的线索及主要成就;为全书新增了百余张配图,并将文图混排,方便读者查阅。
前言
第一章原始、古代美术
概况
第一节原始美术
第二节古代两河流域美术
第三节古代埃及美术
第四节爱琴美术、古代希腊美术
第五节古代罗马美术
第二章欧洲中世纪美术
概况
第一节早期基督教美术
第二节拜占庭美术
第三节蛮族艺术和加洛林文艺复兴
第四节罗马式美术
第五节哥特式美术
第三章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美术
概况
第一节意大利复兴时期美术
第二节尼德兰文艺复兴时期美术
第三节德国文艺复兴时期美术
第四节西班牙文艺复兴时期美术
第五节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美术
第四章17、18世纪欧洲美术
概况
第一节17、18世纪意大利美术
第二节17世纪佛兰德斯美术
第三节17世纪荷兰美术
第四节17、18世纪西班牙美术
第五节17、18世纪法国美术
第五章19世纪欧洲及美国美术
概况
第一节法国新古典主义美术
第二节法国浪漫主义美术
第三节法国批判现实主义美术
第四节法国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和
后印象主义美术
第五节19世纪与20世纪初的法国雕塑
第六节19世纪德国美术
第七节19世纪瑞典.丹麦、比利时美术
第八节18、19世纪英国美术
第九节19世纪美国美术
第十节18、19世纪俄罗斯美术
第十一节19世纪东欧诸国绘画
第六章20世纪美术
概况
第一节西方美术
第二节苏联美术
第七章亚洲美术
概况
第一节伊朗美术
第二节印度美术
第三节东南亚美术
第四节日本美术
第五节古代朝鲜美术
第八章非洲、拉丁美洲古代美术
概况
第一节非洲黑人美术
第二节拉丁美洲古代美术
第一章原始、古代美术
原始、古代美术包括了从史前时期到古代罗马长达三万多年的美术历史。原始美术是史前人类留下的最早的痕迹,它几乎遍布全世界所有史前人类活动的地区,是我们研究原始社会历史最珍贵的史料。
古代美术史是人类文明史的早期阶段,本章主要包括古代两河地区、古代埃及、古代希腊和罗马的美术发展史,涉及的地区包括今天的亚洲、非洲和欧洲。实际上,在早期的文明史中,对这些地域的划分是没有意义的。古代文明的产生大多与某一条伟大的河流联系密切:两河流域是最早的文明发展的摇篮,它的发展远远超出“西亚”这个范围,波及今天的以色列、约旦、黎巴嫩、叙利亚、土耳其、伊朗和伊拉克。与它同样古老的还有印度河流域的文明。古代埃及文明是产生于尼罗河流域的最早的灌溉农业文明。还有我们的华夏文明,它也是孕育和成长于我们的母亲河一黄河流域(在本书中,我们对此不作叙述)。
古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源头,它所奠定的政治和文化传统直到今天仍然影响着西方世界。希腊文明的发生和发展要晚于古代埃及和西亚,并且在很多方面都受到它们的影响,但在最后却形成了完全不同于它们的特点。古希腊文明发展的区域遍及整个希腊半岛、爱琴海各岛屿和小亚细亚以及黑海沿岸,还包括西西里岛和意大利南部及法国南部,甚至远达今天的西班牙。古罗马人是希腊文明的继承者,古罗马人的艺术才能在建筑中得到了最充分的反映,而在雕刻中,只有肖像雕刻超过了希腊人。古代希腊和罗马艺术奠定了西方古典艺术传统的基础,也达到了古代美术史的巅峰。
第一节原始美术
人类最早的造型艺术产生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即距今三万到—万多年之间。原始美术包括洞窟壁画、岩画、雕刻、建筑等。大多数已发现的美术作品集中在欧洲,分别属于旧石器时代、中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
一、旧石器时代的美术
洞窟壁画 旧石器时代最杰出的绘画作品发现于法国西南部和西班牙北部的坎特布利亚地区。这里有几处洞窟,其中也包括泥塑和浮雕。表现内容皆以动物为主,手法写实而生动。其中最突出的代表是法国的拉斯科洞窟、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
拉斯科洞窟发现于1940年。全洞由主厅(彩-1)、后厅和边厅以及连结各部分的洞道组成。在主厅和两个通道的壁画和顶部描绘了大量的野牛、驯鹿和野马等原始动物。从画法和风格上来看,可能出自于好几代人之手。最早的作品可上溯到奥瑞纳文化的晚期,即公元前17000年。原始画家用粗壮而简练的黑线勾画出轮廓,并用红、褐、黑色渲染出动物的体积和结构。气势雄壮,富有动感,充满粗犷的原始气息和野性的生命力。主厅中一幅长达五米的大公牛是其代表作。野牛的头部和身体都刻画得强壮有力,尤其是眼睛,似乎带有对感情的表现。
阿尔塔米拉洞窟发现于19世纪下半期,制作年代稍晚于拉斯科洞窟。它包括主洞和侧洞,绘画大多分布在侧洞,即有名的“公牛大厅”。侧洞长18米、宽9米,顶部密布着18头野牛、3头母鹿、两匹马和1只狼。野牛有卧、站、蜷曲、挣扎等各种姿势。最突出的是长达两米的《受伤的野牛》(图1-1)。它刻画了野牛在受伤之后的蜷曲、挣扎,准确有力地表现了动物的结构和动态。与拉斯科洞窟不同的是,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轮廓线比较细,而且有明暗向背的粗细浓淡变化,与色彩渲染结合紧密,通过动态表现动物身体的结构,明暗起伏更为丰富,甚至感情也更细腻,但却不如拉斯科洞窟壁画那样奔放有力。
母神雕像迄今为止发现的原始雕刻大多为小型动物雕刻,但在很多欧洲国家都出土了一大批圆雕和浮雕女裸体雕像。这些女裸体雕像的共同特征是夸张女性的生理特点,突出表现女性的乳房、腹部、大腿等,体现出原始时期人们对于母性生殖的崇拜,被人们称之为“原始的维纳斯”。在维也纳的威伦道夫出土的女性雕像(图1—2)是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作。
二,中石器时代的美术
由于冰河期消失,气候转暖,中石器时代的绘画由洞窟转移到露天岩壁。随着人们狩猎工具的进步,对大自然征服能力的增强,动物形象在绘画中逐渐减少并失去原始的野性,而人类活动开始成为绘画描绘的主要对象。岩画主要分布在北欧和西班牙的拉文特地区,其中拉文特岩画尤为突出。北欧岩画分写实与抽象两大类风格。写实风格属于渔猎部落人的作品,表现了与实物同样大小的动物形象,以线刻为主,极为写实。抽象风格属于农牧民的作品,他们把动物简化为抽象的图形,最后演变成几何图形,反映出一定的抽象概括能力,孕育了工艺美术的萌芽。
拉文特岩画是表现人类活动的情节性绘画。它们以人类狩猎为主要情节,以表现人物、动物的运动和速度为特点,把运动中的形象表现成剪影效果或带状样式,以拉长的四肢和夸张的动作强调动势,表现狩猎场面中的紧张和活力。构图具有浓厚的情节l生和生活气息,但忽略细节刻画,用色单纯(图1-3)。
三、新石器时代的美术
新石器时代的美术成就主要是巨石建筑,这是用重达数吨的巨石垒成的宗教I生纪念物。巨石建筑盛行于欧洲,包括石柱、石台、石栏等形式。英格兰南部的圆形巨石栏“斯通亨治”(图1.4)是最典型的代表,以其雄伟的环形结构、宗教的庄严肃穆和悲剧性的壮美而引人瞩目。
第二节 古代两河流域美术
两河流域是指今伊拉克境内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之间的地区,古希腊人称之为“美索不达米亚”(意为河流之间的土地)。这里是人类文明最早的发祥地之一。公元前4000年左右,这里就出现了定居的农业民族。到公元前3500年,苏美尔人从中亚经伊朗迁徙到此,建立了最早的城市。从此,这一地区先后出现了一系列城邦或国家,直到公元前538年被并入波斯帝国为止。我们把这一地区的历史大致分为四个时期:
苏美尔一阿卡德时期(公元前3500~公元前2015)
古巴比伦时期(公元前1894~公元前1595)
亚述时期(公元前9世纪~公元前612)
新巴比伦时期(公元前626~公元前539)
一、苏美尔一阿卡德美术
苏美尔人是两河流域最古老的居民之一。苏美尔人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家,而是形成许多城邦,公元前2334年被阿卡德人所灭。约公元前2154年,阿卡德王朝灭亡后,苏美尔人又在拉伽什重振旗鼓,出现了苏美尔文化复兴。
苏美尔一阿卡德时期,自然崇拜的多神教在社会生活中起主要作用,也对艺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建筑这一时期的建筑以神庙为中心。两河流域南部原是一片河沙冲积地,没有可供建筑使用的石料。苏美尔人用黏土制成砖坯,作为主要的建筑材料。为了使建筑具有防水性能,他们在墙面镶嵌陶片装饰,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马赛克”。这种拼贴镶嵌工艺后来成为两河流域和伊朗地区建筑的一种常用的装饰。苏美尔人最重要的建筑为塔庙,它建在几个用土垒起来的大台基上,气势十分壮观。这种类似埃及和墨西哥金字塔的建筑被称为“济古拉特”。乌鲁克祀奉天神安努的白庙约建于公元前3500年至公元前3000年间,已具备塔庙的雏形,比埃及最早的金字塔还要早几个世纪。
雕塑这一时期的雕刻以男女神像为主。苏美尔雕刻注重表现人物的内在精神,身体造型程式化,倾向于圆锥体或圆筒形,着重刻画头部和眼睛。在台尔?阿斯马尔的阿布神庙的地窟中发现的13尊苏美尔人立像(图1-5)是其代表作。这些雕像身体呈圆柱形,双手捧于胸前,姿势虔诚,面部表情平静安详,眼睛睁得很大,流露出纯真、朴实、专注的表情。阿卡德雕刻则具有较强的写实性,在尼尼微出土的萨尔贡一世青铜头像《阿卡德国王头像》(约公元前2300~公元前2200),是神化的帝王肖像。雕像塑造写实而夸张,神情庄重威严,个性坚毅。《纳拉姆辛浮雕石板》(图1-6)以写实的手法刻画了纳拉姆辛王率军征服山地部落的历史场面。画面采用了对角线的构图,生动地表现了军队翻山越岭的远征,这种安排使画面产生了动感和空间感。
绘画 现存的苏美尔绘画代表作有乌尔王陵出土的镶嵌画((乌尔的旗标》(约公元前2685~公元前2645),即在涂满沥青的木箱上用贝壳、天青石碎块、粉红色石灰石镶嵌成的战争与和平的场面。镶嵌画以分层叙事的构图展开乌尔王室发动战争、征服异族、庆祝胜利、缴获战利品的情节。人物造型注意身份和表情的刻画。侧面人物的上半身和眼睛以正面描绘,侧面站着或坐着的人物双脚同时朝一个方向,类似古代埃及墓室壁画的画法。画面四周和各层之间用几何形装饰,色彩对比鲜明,很像一幅挂毯,具有浓厚的装饰性。
工艺美术苏美尔人留下了大量精美的工艺品,如黄金器物、武器、金盔、匕首、乐器等。乌尔王陵出土的《公山羊与圣树》(约公元前2’750)就是用天青石、贝壳和金箔制成,一只公羊前腿搭在圣树的树枝上,象征着生命的活力。苏美尔人的牛头竖琴是最古老的乐器。乌尔王陵出土的《金牛头竖琴》(图l-7),琴架顶部以公牛头作为装饰,用天青石和金箔制成,公牛的神态表现得十分生动,鼓起的牛鼻似乎在翕动。琴身由黄杨木制成,正面在沥青上用贝壳镶嵌着人和动物,表现了苏美尔史诗中的英雄吉尔伽美什与双头公牛搏斗以及一些寓言式的动物在举行酒宴和奏乐的情景,具有浓厚的神话色彩。
二、古巴比伦美术
约公元前1894年,闪米特人的一支阿摩利人在巴比伦建立了巴比伦第一王朝,史称古巴比伦王国(约公元前1894~公元前1595)。
巴比伦人在文化上继承了苏美尔一阿卡德人的传统。
汉谟拉比(公元前1792~公元前l750)是古巴比伦王国鼎盛时期的国王,他在位期间颁布了著名的《汉谟拉比法典》。法典刻在磨光的玄武岩石碑上(图1-8),上部为浮雕,下部为楔形文字。浮雕刻画了太阳神沙马什向汉谟拉比授予法典的场面:太阳神身材高大,正襟端坐,正在向汉谟拉比授予权杖和法环,汉谟拉比肃然而立。太阳神的威严和汉谟拉比的谦恭形成有力的对比,整个场面充满了庄严肃穆的宗教气氛。在苏萨山区还发现卜件玄武岩雕刻《国王头像》,造型类似《汉谟拉比法典》石碑浮雕中的国王形象.
三.亚述美术
亚述人可能是闪米特人的—支,原系游牧民族,公元前3千纪在美索不达米亚北部底格里斯河中游一带定居。公元前14世纪中叶,亚述人创立亚述帝国,此后一度衰微。公元前9世纪,亚述人再次崛起,史称新亚述帝国(公元前9世纪~公元前612)。亚述人陛格极为剽悍,骁勇善战,崇尚武功,征服了整个两河流域和埃及、伊朗,称霸一时。这个凭借武力征服维系的庞大而松散的帝国,在公元前612年骤然覆灭。
亚述人在文化上同样受苏美尔人的影响,但却不具有苏美尔人那种宗教的虔诚。他们的艺术主要为王权服务,具有很强的世俗性。
建筑亚述帝国每一代国王登基都要大兴土木,建造新宫,这一时期建造了两河流域历史上最壮丽的宫殿建筑。霍尔萨巴德的萨尔贡二世(公元前72l~公元前705)王宫是其主要代表。萨尔贡二世花费十年修建的霍尔萨巴德城堡王宫,兼有军事要塞的功能,城墙四角塔楼耸峙,城内宫殿多重套间曲折连环,易守难攻。城门两侧有一对高1.8米的守护神兽人首翼牛雕像(图1—9),翼牛有五条腿,可从正面、侧面两个方向观看,造型威武雄壮,由此可想见当年亚述王宫的气势。
雕塑亚述浮雕遗存最多也最有特色。亚述王宫是用大量的石板浮雕来装饰的,每一座王宫都用高达一米至两米的长条雪花石膏浮雕嵌板镶嵌在宫殿的墙上,极为壮观。亚述浮雕以长幅的画面记载了历代亚述诸王的战争、狩猎、祭祀仪式和宫廷生活。尤其那些以写实手法表现的战争、狩猎等惊心动魄的场面,充满着激烈的动势和紧张的气氛,显示出亚述诸王特有的强悍和暴戾。特别是亚述浮雕中狮子的造型,在古代世界动物雕刻中几乎无可匹敌。代表作有《亚述纳西帕二世猎狮》、〈亚述巴尼帕猎狮〉、《垂死的母狮》(图l-10)等。《垂死的母狮》中对狮子受伤后的咆哮和挣扎的刻画极为生动,狮子痛苦和狂怒的形象具有一种“悲剧性的崇高”。亚述浮雕擅长刻画复杂而庞大的场面,有着比较成熟的群像组合与叙事、构图能力。亚述圆雕遗存极少。尼姆鲁德遗址出土的石灰石圆雕《亚述纳西帕二世立像》和琥珀小雕像《亚述国王》,造型基本沿袭阿卡德国王肖像的模式。此外还有《袭击黑人的母狮》等象牙雕刻,可能是腓尼基工匠的作品。
四、新巴比伦美术
公元前612年亚述帝国被巴比伦尼亚南部的迦勒底人和米底人联军所灭,迦勒底人又在巴比伦建立了新巴比伦王国(公元前626~公元前539)。新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公元前604~公元前562)在位时期,巴比伦王国成为西亚地区最大的政治、文化、贸易和手工业中心。巴比伦城是当时世界最大的城市,环城围绕着长达90公里的城墙,城内面积约322平方公里,幼发拉底河从城中穿过。各道城门分别用巴拢伦的神祗命名,其中最重要的正门是以丰饶、爱’情与战争女神伊什塔尔命名的伊什塔尔门(图1.11),它是巴比伦城中保存最完整的建筑。这座城门有前后两道拱门、四座望楼,大门墙上覆盖着彩釉砖:在深蓝色的背景上用橙黄色、白色、浅蓝色彩釉砖镶嵌着狮子、公牛和神兽浮雕,橙黄色的浮雕和深蓝色的背景构成鲜明的对比,具有强烈的装饰效果。尼布甲尼撒二世王宫内墙同样用彩釉砖装饰,并镶嵌着植物图形和狮子等图案。
公元前539年,波斯帝国灭亡了新巴比伦王国,把巴比伦作为波斯帝国的都城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