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内容简介作者简介目录书摘插图讨论
方圆有道系列碑帖之一
汉字是方块字吗? 极少是。
汉字是象形字吗? 不全是。
汉字到底是什么字? 东方智慧字!
汉字书法有规矩吗?本书告诉你!
邵玉铮
1936年生于河南灵宝
1955年毕业于沈阳林校
1960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
现为北京林业大学英语教授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兼任中国林业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中国灵宝老子文化研究会顾问
中国艺术家生态文化工作委员会资深委员
创议1.“永字八法”新解(减撇加折)
2.“楹联落款十六种模式”
专利1.大小多用方圆米格纸(毛笔用)
专利号:zL03302924.5
2.习字格纸(硬笔书法用方圆田格)
专利号:zL200530l23648.x
个展北京/三门峡/灵宝/中山/彰化/
高雄/台北
著述1.邵玉铮书法选
2.邵玉铮隶书老子道德经
3.书道探幽
4.异趣杂糅
5.玉铮书法近作拾零
6.中华梅兰竹菊诗词选(四卷本,主编之一)
7.盛世兴林(副主编)
8.共建绿色家园(执行主编)
二、 集王羲之行书圣教序图示
三、 褚遂良正书圣教序图示
四、 邵玉铮隶书大唐圣教序屏条
五、 邵玉铮隶书大唐圣教序方圆米格帖
六、 圣教序原文?注释?译文
七、 汉隶十大名碑图示?简介
八、作者简介
众所周知,唐僧玄奘至印度取经,往返历时十七年。回到长安后,翻译佛教三藏一经、律、论一要籍六百五十七部。唐太宗李世民特制((大唐三藏圣教序))表彰其事。高宗李治为太子时,又撰((述三藏圣教序记))。高宗朝,将序、记刻石立碑。今存有四种:
一、 褚遂良一五九六.六五八一正书,永徽四年一公元六五三年一立。序、记分刻两碑,立于长安慈恩寺大雁塔左右。((大唐三藏圣教序))共二十一行,满行四十二字;((大唐皇帝述三藏圣教序记))左行书一从左写起一共二十行,满行四十字。通称((雁塔圣教序)),简称((褚圣教序))。此碑为褚氏晚年杰作,字体瘦劲,时兼行草,间用分隶,神丰意足。此碑一出,褚书顿成一时风尚。
二、 王行满(高宗时人)正书<二藏圣教序并记>,显庆二年一公元六五七年一立。共二十八行,满行五十六字。此碑在河南偃师。
三、 褚遂良正书((圣教序))临本。龙朔三年(公元六六三年)立在同州(今陕西大荔)。通称((同州圣教序))。
四、 弘福寺僧怀仁集晋王羲之行书((圣教序)),通称((集王书圣教序))。成亨三年一公元六七二年一立,今存西安碑林。此碑在序、记二文后,又刻玄奘所译((心经))等及润色、镌、勒诸人职官姓名。该碑高三点二米、宽一点四米,行书三十行,行八十三至八十八字不等。相传王羲之的行书字迹,大都集摩于此碑。
由此可见,历史上的((圣教序))碑,仅有正书和行书。
今老朽不揣浅陋,在研读((石门颂))、 ((乙瑛碑))、 ((礼器碑))、((孔宙碑))、 ((华山碑))、 ((衡方碑))、 ((史晨碑))、((西狭颂))、 ((曹全碑))、 ((张迁碑))等的基础上,吸纳各家之长,并以个性化的<疙瘩隶>形式,书写了((西游记))第一百回所收录的((圣教序)), 一则体现唐僧取经之不易,再则显示岁月流逝之沧桑,三则呈正研习隶书之一得。
壬申伏月(公元一九九二年夏),我曾为首都绿色文化碑林之((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书丹,当时选用的隶书融合了((乙瑛碑))、 ((史晨碑))、((曹全碑))等成分,旨在昭示法律的规范性、公正性、严肃性和直观性。
以上两例说明,在书法创作中,书体选择当与书写内容尽量协调一致。诚然,同一内容,有时也可以不同的书体和形式来表现。
在中国书法的演替和发展中,隶书将篆书之圆转变为方折,结构删繁就简,既便于书写,又美观大方。纵览汉碑风采,既有雄浑古朴、瘦劲峻拔者,又有气势舒放、洒落自然者;既有秀美飞动、婉畅流丽者,又有宽严得体、法度森然者。是故,我非常喜爱具象丰富、哲理通达、传承流远、艺文精深的中国书法,更钟爱那承上启下、易写易认、多姿多采、仪态万方的隶书!
在研习中国传统书法的历程中,我发现:((康熙字典))共收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而真正的方块字只有一百一十五个,仅占百分之零点二四;其次,汉字的形成包括”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六种方式,而”象形”仅为其中之一。因此,一味地把汉字都说成是”方块字”或”象形字”是不够准确的。
在研习中国传统书法的历程中,我发现:孟子”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的哲理,并未直接与书法教学和研究联系起来。综观古今各种习字界格,我以为”米字格”兼顾了横竖与撇捺,遂在”米字格”中加圆,体现了规与矩的结合,并申办了国家专利”大小多用方圆米格纸”,二零零七年五月九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又公告了我的新专利”习字格纸(硬笔书法用方圆田格)”。
在研习中国传统书法的历程中,我还改进了已沿用千百年的”永字八法”——减撇加折,构成《新永字八法》,并在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对外汉字书法教学中搞过六年实践。此外,我还总结出了“楹联落款十六种模式”。
在研习中国传统书法的历程中,也许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拓展,更能体味到“爱之愈深、恨之愈切”吧。人过七十,面对琳琅满目的名碑法帖,益发感到研之不勤、习之不深;面对浩如烟海的书论典籍,益发感到学之不及、问之不晓。基于此,便将原先的座右铭(人品书品并重,学术艺术同荣)改为“学着写,写着学”。并期望能加入到司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一的行列中!
邵玉铮
2007年7月7日于北京
盖闻二仪有像,显复载以含生;四时无形,潜寒暑以化物。是以窥天鉴地,庸愚皆识其端;明阴洞阳,贤哲罕穷其数。然天地包乎阴阳,而易识者,以其有像也;阴阳处乎天地,而难穷者,以其无形也。故知像显可征,虽愚不惑;形潜莫睹,在智犹迷。
况乎佛道崇虚,乘幽控寂。弘济万品,典御十方。举威灵而无上,抑神力而无下;大之则弥于宇宙,细之则摄于毫厘。无灭无生,历千劫而不古;若隐若显,运百福而长今。妙道凝玄,遵之莫知其际;法流湛寂,挹之莫测其源。故知蠢蠢凡愚,区区庸鄙,投其旨趣,能无疑惑者哉:
然则大教之兴,基乎西土。腾汉庭而皎梦,照东域而流慈。古者,分形分迹之时,言未弛而成化;当常见常隐之世,民仰德而知遵。及乎晦影归真,迁移越世,金容掩色,不镜三千之光虻丽象开图,空端四八之相。于是微言广被,拯禽类于三途;遗训遐官一,导群生于十地。佛有经,能分大小之乘;更有法,传讹邪正之术。
我僧玄奘法师者,法门之领袖也。幼怀慎敏,早悟三空之功;长契神情,先包四忍之行。松风水月,未足比其清华;仙露明珠,讵能方其朗润:故以智通无累,神测未形。超六尘而迥出,使千古而无对。凝心内境,悲正法之陵迟;栖虑玄门,慨深文之讹谬。思欲分条振理,广彼前闻;截伪续真,开兹后学。是以翘心净土,法游西域。乘危远迈,策杖孤征。积雪晨飞,途间失地;惊沙夕起,空外迷天。万里山川,拨烟霞而进步;百重寒暑,蹑霜雨而前踪。诚重劳轻,求深欲达。周游西宇,十有四年。穷历异邦,询求正教。双林八水;味道餐风;鹿苑鹫峰,瞻奇仰异。承至言于先圣,受真教于上贤。探赜妙门,精穷奥业。三乘六律之道,弛骤于心田;一藏百箧之文,波涛于海口。
爰自所历之国无涯,求取之经有数。总得大乘要文,凡三十五部,计五千四十八卷,译布中华,宣扬胜业。引慈云于西极,注法雨于东陲。圣教缺而复全,苍生罪而还福。湿火宅之干焰,共拔迷途;朗金水之昏波,同臻彼岸。是知恶因孽坠,善以缘升。升坠之端,惟人自作。譬之桂生高岭,云露方得泫其花;莲出绿波,飞尘不能染其叶。非莲性自洁而桂质本贞,由所附者高,则微物不能累;所凭者净,则浊类不能沾。夫以卉木无知,犹资善而成善,矧乎人伦有识。不缘庆而求庆?方冀兹经,流施并日月而无穷;景福遐敷,传布与乾坤而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