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内容简介作者简介目录书摘插图讨论
本书作者的儿女双双考入清华大学,并都在毕业时被保送硕士研究生,目前儿子正在美国攻读博士学位.
作者在书中介绍了他培养孩子的点点滴滴.虽然子女成才的道路有很多,适合别人孩子的方法不一定就适合自己的孩子,但是我们可以参考,借鉴别人教育孩子成功的经验,结合自己孩子的实际,找出一条适合于教育自己孩子的成才道路.
目录
一 父母最好自己带孩子
我的经历很平凡
疼爱无度,教育有方
自己带大的孩子跟自己亲
二 重视孩子的全面发展
树立身体第一、品德第二、学习第三的观念
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
道德品质决定人一生的命运 从小培养,宽严适度/正确看待老师反映兼谈孩子的青春期教育/注意尊重孩子的隐私权/培养孩子的劳动观念/坚持善良和助人为乐的本性/养成节约粮食和勤俭的习惯/敬重长辈,文明礼貌/维护同胞兄妹的情谊/尊敬老师——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智力教育既要重视,又要有方法 学习成绩不要和奖惩挂钩/培养学习兴趣,树立学习上的自信心/鼓励孩子的创新精神/帮助孩子处理好学习和玩儿的关系/注重语文水平的提高/打好英语基本功/知识面要宽/帮助孩子确立学习上的奋斗目标
三 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客观环境
家庭环境的重要性 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孩子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
学校环境对孩子成长的作用——谈谈择校问题
社会环境对孩子教育的影响
四 培养孩子健康的学习心理和竞争心理
培养孩子健康心理的必要性
如何培养孩子的健康心理
支持女儿冲破“重男轻女”的旧观念
结束语
序言
我的两个孩子于1993年和1999年先后考入清华大学。老大张庆海是男孩,1993年7月考入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清华大学本科专业原来都是五年制的,他赶上了最后一班车,从第二年起,本科生改为四年制。1998年本科毕业因成绩优秀被保送硕士研究生。学习期间,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多篇论文;并进行了三峡水污染预测与控制方面的研究。毕业论文《浅水流动的并行数值模拟》,结合国家基金项目“三峡库区水污染大规模数值预测”,首次在国内实现了浅水流动的并行模拟。2001年去美国康奈尔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现正在进行计算流体力学方面的研究,已经在国际级学术刊物和学术会议上发表多篇论文,受到国内外有关专家的重视。张庆海爱好广泛,注重全面发展。大学本科期间不仅每年均获光华奖学金,而且还获得中国象棋、乒乓球、英语作文竞赛等多项奖励。在美攻读博士研究生期间是康奈尔大学花样滑冰校队成员,多次在美国大学生花样滑冰锦标赛上取得好成绩。
老二张庆欢是女孩,在上小学期间曾从四年级跳到六年级,多次获得乌鲁木齐市、乌铁局级三好学生称号,高中毕业被评为自治区三好学生。1999年7月考入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2003年本科毕业后,成绩优秀,被保送本系硕士研究生,现在正在攻读建筑材料专业。
世界是复杂的,也是丰富多彩的,幸福的家庭和不幸的家庭的情况都是各不相同的,孩子的情况也是不一样的。古希腊哲人说,世界上只有相似,而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孩子们之间也存在着个体差异:有的孩子活泼、开朗,善于与小朋友们融合在一起;有的孩子性格孤僻,很难与人相处。有的孩子善于捕捉别人不易观察到的事物的细微之处;有的孩子却对显而易见的事物熟视无睹。有的孩子学习很努力,学习成绩却不尽人意;有的孩子看起来平时不怎么用功学习成绩却挺好。。。。。。因此孩子成才的道路不应该是千篇一律的,而应该是多种多样的。考上名牌大学,攻读研究生,出国留学,这只是其中的一条路,而且这条路并不具有普遍性,因为能够考上名牌大学,又能够出国留学的学生毕竟是少数。有些文章强调,人的潜能是无限的,但是人是千差万别的,如有些人形象思维能力强,数理逻辑智能弱,他学数学、物理不行,但可能是个文学家、艺术天才、社会活动家,或者是从事商业经营的能手。这些看法是有道理的。同时,事实也证明有些人并没有上过名牌大学,读过研究生,出国留过学,在工作实践中也一样为人类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才,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当然,我们不能放弃鼓励孩子学习和智力培养的责任,家长对成年以前的孩子、老师对自己教的学生应该强调通过考大学、读研究生、直至出国留学成才。如果考不上大学,再强调“条条大路通罗马”,成才的道路是多种多样的,“人总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即使是教育孩子全面发展、健康成长,通过考上名牌大学成才,其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适合于你们孩子的教育方法,不一定适合于我的孩子,“各村有各村的高招”。每一位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都不能完全照搬别人教育孩子的经验,而只能借鉴、参考别人的经验,结合自己孩子的实际,找出一条适合于教育自己孩子的成才道路。任何真理都是相对和绝对的统一,“无数相对的真理之总和,就是绝对真理。”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育理论,所谓正确的教育理论未必符合每个国家、每个地区、每个家庭、每个孩子或学生的实际,即使符合实际,未必便于操作,操作以后能不能有好的效果,还要经过实践的检验。
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历史教师,不是什么教育家,没有什么系统的教育理论。不过,当时我是翻了不少书报杂志,后来在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上学期间又学了点教育学和心理学,只是尽量用比较科学的方法来教育孩子。总的说来,我对于孩子的教育方法基本上还是中国的传统教育,只是按照“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原则,加进了一些“与时俱进”的内容,并且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琢磨、不断地修正自己的教育方法和指导思想。我认为,自己的教育方法和指导思想并不完全符合过去和现在流行的教育理论和报刊杂志上大量刊登的教育孩子的经验,甚至在某些方面与这些理论和经验还有抵触,“反其道而行之”。当然,我的教育方法并非十全十美,我的两个孩子在考上清华大学以后,都曾先后来信,对我的某些教育方法,尤其是在家庭民主化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批评。我承认孩子的有些意见是正确的,要求是合理的。但是,我认为我的教育方法基本上是成功的,因为我毕竟把他们都送进了清华大学,如果完全采纳孩子的正确意见,满足他们的合理要求,有可能进不了清华大学,因为不是所有的正确意见和合理要求,操作以后都会取得好的效果。例如我们应该学会“温柔地拒绝”孩子的不合理要求,但是,有时候“温柔地拒绝”不起作用时,那只有采取强硬的态度:“不行就是不行!”这里,我并非拒绝正确的批评,我更多地考虑的是实际,而不是理论;是效果,而不是过程或方法。
我的教育经验也许并不具有普遍性,一家一种教育方法,教育孩子不必拘泥于一种形式一种方法。同时在实践的过程中,根据孩子的实际状况和发展、变化的现实,特别是有时候对孩子的教育没有起到预想的效果,达到预期的目的的情况下,要不断地进行反思,修正自己教育孩子的指导思想和方式方法。每一位家长在教育孩子的实践中可能都有一些经验或教训,应该通过摸索加以改进,逐渐形成适合自己孩子特点的教育方法。我认为只要能使孩子全面发展,成为对国家、对人类有用的人才,这样的方法就是好的教育方法。对于五花八门的教育理论和众多的教育孩子的经验,只能根据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加以参考、借鉴,而不应该生搬硬套。再好的教育理论和经验,教条主义地生搬硬套,也是不会有好的效果的。对一个家庭教育孩子是这样,对一个国家的整个教育事业也是这样。
由于我的两个孩子先后考进清华大学,我的朋友、同事、同学和周围的许多人,还有一些学校认为我在教育孩子方面是成功的,经常搞个讲座,让我介绍怎样教育孩子的经验。讲得多了,日积月累,有人劝我把它写出来。这本小册子其实只是我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的一点体会和经验,我认为对教育我们自己的孩子来说比较成功,写出来,但不一定适合其他家庭对孩子的教育。如果有些年轻的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能从这本小册子里找到一、两点有用的内容或得到某些启发,作为付出了辛勤劳动和汗水的人,当然就感到非常高兴,说明我的劳动没有白费。
疼爱无度,教育有方
生命是美丽而宝贵的。孩子是我们自己生命的延续,他们花蕾般的生命尤其需要珍爱。我以为,要想教育好孩子,首先要疼爱孩子,我们要明确教育孩子的目的是为了孩子健康地成长,而不是折腾孩子。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孩子是活生生的生命,是美好的生命。”他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是不容易的,只有几万亿分之一的可能。马卡连柯还说:“没有父母的爱,所培养出来的人,往往是有缺陷的人。”幸福的家庭往往会有优秀的子女,父母之爱,是影响子女健康成长、智力发展的重要因素。而父母离异、家庭破裂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心理、性格的形成,以及他的学习生活都有可能产生负面的影响。与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是我们教育孩子、使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础,因此我们要疼爱自己的孩子,只有疼爱自己的孩子,了解、理解、信任、宽待鼓励自己的孩子,才能教育好孩子。当然,疼爱不等于娇惯、放纵。有人说,疼爱可以无度,但是教育必须有方,这话是对的。如果疼爱变成了溺爱,就会走向误区。每个孩子都有可能成为一只搏击长空的鹰,但父母的过度溺爱会使孩子负面成长,就有可能变成一只鸡。
有了儿子以后,我喜最欢背诵鲁迅的一首诗:“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君看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于菟。”后来我到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上学,把这首诗抄写在儿子一张照片后面,并且经常拿出来给我们班同学炫耀。孩子一生下来,我就注意保存他们的照片,当时用120相机照的,不像现在全自动相机,我还得在照片上写日期,现在孩子最早的照片是他满月时照的。以后孩子给我写的信、逢年过节寄的贺卡,我都放好,现在保存最早的有小海3岁给我写的很简单的信,除了称呼,只有一句话,当时我在北京上学。随着孩子的成长,我还保存了他们上学以后的获奖证书、录取通知书,还有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毕业证书,甚至有些作业本、日记本等。我自己的东西也保留了不少,工作以后的工资条、汇款单、交电话费、水电费的收据,几十年来,到各地旅游的公共汽车票、地铁站台票、参观旅游景点的门票,我从北京20多年来的公共汽车票和几次参观故宫和其他旅游景点保存的门票上看到了我们国家社会发展的一个方面,“管中窥豹,略见一斑”。这大概与我的职业有关系,作为历史教学工作者,我很注意收集各种资料,包括旧报纸、旧杂志、旧课本、六七十年代和各种学习文件。我总觉得,把孩子从小的一些资料保存起来,挺有意思的,对他们也是有用处的,至少他们长大以后,可以看到自己成长过程中的一个侧面。2003年年底儿子从美国回来探亲,选了12张从满月到10岁的照片,基本上是一年一张,通过电脑制了《张庆海童年掠影》。
当然,疼爱孩子应该贯穿于与孩子相处的始终,表现在各个方面:生活、思想教育、学习以及与他们的关系。有一位家长告诉我,孩子不听她的话,她已经有十几天和孩子不说话了。我说你和他不说话,你还怎么教育他呢?他做了错事,他还是你的孩子,你还是要疼爱他,不要和他赌气,要把你的正确思想变为他的行动。台湾作家柏杨说:“父母子女间的爱是天伦的爱,父母揍子女而仍爱子女,子女忤逆,也不能使父母改变心肠,亲情似海,十指连心,怎么跑都跑不掉的。而夫妻之间的爱是人伦的爱,可能一个巴掌就报销了十年婚姻。”“人的爱是向下倾斜的,故父母爱子女一定超过子女爱父母。”我的母亲为了我们兄弟姐妹,历尽千辛万苦,给我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所以我在处理各种事情的时候,第一考虑的是孩子,包括1982年大学毕业后我的分配问题。为了教育好孩子,我根本就没有考虑留在北京,或是去其他城市,比如我们老家江苏泰州,当然也没有做任何关于这方面的努力,而是毫无犹豫地回到了乌鲁木齐。我当时的想法是我现要离开北京了,十几年以后让我的小海和欢欢再次考回北京上大学。1984年,我们系负责分配的党总支书记到乌鲁木齐招生,我带小海陪他到敦煌莫高窟参观,他还问我当时为什么不愿意留在北京或回江苏老家。我笑着指了指小海。后来也有不少朋友说,你要留在北京,孩子照样能考上清华大学。我以为历史不能假设,甘蔗没有两头甜,万一哪个环节出了差错,就一失足成千古恨。我当然知道留在北京工作比后来又回到铁二中在各方面要好得多,但是当初为了孩子,“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所以我决不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