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内容简介作者简介目录书摘插图讨论
名师传授审题秘笈,紧扣审图技巧与方法,助你轻松破解理综图表题,拿下制高点。
图表攻坚
生物部分—1
一、生物坐标图像题~1
二、情景模拟图像题~29
三、表格题~53
四、图表综合题~62
化学部分 71
一、无机推断题(框图题)~71
二、有机推断题(框图题)~77
三、流程图~85
四、元素周期表图~91
五、结构模型图~97
六、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图像题——99
七、溶解度曲线图表~106
八、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图表——108
九、依据图表计算~112
十、构建图像~119
物理部分~123
一、力学常见图表题~123
二、电学图表题~157
三、光学原子物理相关图像题——166
学海拾贝勒-170
生物部分
近几年的《考试大纲》中都有这样的明确要求:“正确理解、分析生物学中图表、图
解等表达的内容和意义,并能用图表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现象和实验
结果。”这是因为高考是一种选拔性考试,在考查学生知识的同时,更注重考查学生的
能力。而图表题就能较好的达到这种要求。图表题的综合性强,涉及面广,思维难度
大,解题能力要求高。它不仅考查学生思维的结果,而且考查学生思维的过程。它往
往是依据图表信息提出一组相关的问题,解答这些问题会涉及多个知识点。所以学
生对此类试题的解答往往不理想,丢分较多,成为制约高分的瓶颈。
图表是生物学的第二语言,它能很好地揭示生命现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不同生
命现象之间的联系性、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统一性。图表题具有概括性强、知识容量
大、隐含信息多、简单明了等许多特点,是表达、概括、拓展和深化生物学知识的重要
形式。图表可分为图解和表解两部分,图解通常有文字图解、图形图解和文图图解;
表解一般以表格形式反映相关知识的共性和个性。图表题考查涉及的内容非常多,
涉及的题型也很多,不同的分类标准可把这类试题分为很多类型。如按概念分可分
为:图像题、图解题、表格题、图表综合题、绘图题、设计表格题、直方图题等。按教材
中的图形可分为:形态结构图(实体图、结构示意图、结构模式图)、生理过程图及图
解、比较图、表格、曲线类等。从图形特点及来源可分为:坐标图像题、情景模拟图像
题、表格题和图表综合题等。为了便于总结规律,提高解答这类试题的能力,下面就
按图形特点分类进行分析讨论。
生物坐标图像题
生物坐标曲线题实际上是借助数学方法来分析生命现象,从而揭示出生物体结
构、生理功能等方面的本质特性。生物坐标曲线题的类型很多,根据性质可分两类,
一类是定性曲线题;一类是定量曲线题。根据变量因素的多少又可分为单一变量曲
线题和多变量曲线题。
(一)单一变量曲线题
名师说法
单一变量曲线题,是用坐标曲线来表示某种生物的数量或某一生理过程与某一
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的题型。对于这类题型总体难度不会很大,学生易错的原因主
要有:纵、横坐标的含义和关系没有理解透彻;曲线走势代表的生物学原理未弄清楚;
书本上的基础知识掌握不牢等。单一变量曲线图常见的基本图形如下:
(图形表省略)
典型精析
右图表示一草原土壤中硝酸盐含量与牧草
数量的关系。土壤中硝酸盐含量下降的原因是 ( )
A.消费者排泄量增加 B.牧草的根增加
C.分解者数量增加 D.牧草枯死量增加
顺图摸瓜
这是一道简单的单曲线坐标图像题,图中反映出的信息是:横坐标为牧草
数量,纵坐标是土壤中硝酸盐含量。曲线走势的含义是:随牧草数量的增加,土
壤中硝酸盐含量逐渐减少。
[解析]消费者排泄量增加和牧草枯死量增加,都会使土壤中的有机物含量增
加。有机物在分解者作用下转化成无机物,如氨,再经硝化细菌作用会使土壤中的硝
酸盐含量增加。故A(D错误。随牧草数量增加,牧草的根也增加,从土壤中吸收硝
酸盐的量增大,造成土壤中硝酸盐含量减少。故B正确。
[答案]B
学海拾贝
生物部分
谚语中的生物学知识
1.“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会打洞”——生物的遗传
这是生物的遗传,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产生的原因是生物在生殖过程中,
亲代把自己的遗传物质(DNA)准确地复制出两份传给后代,使后代得到了亲代的遗
传物质,从而表现出与亲代相似的性状。由于生物具有遗传的特性,所以每种生物的
后代都与它们的亲代基本相似,因而使生物界的物种能够保持相对稳定。
2.“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生物的变异
这反映了生物的变异现象,产生原因是由于亲代的遗物质(DNA)在复制过程中
出现差错(变化)导致子代不同的个体间发生差异。变异有遗传的,也有不遗传的。
如果是由于环境条件引起的变异就不能够遗传;遗传物质(DNA)变化引起的变异就
能够遗传下来。由于生物的变异特性,使生物个体能够产生新的性状,以及形成新的
物种。
3.“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生物的捕食
意为螳螂正要捉蝉,不知黄雀在它后面正要吃它;在生物学上它具有食物链的含
义。这句谚语隐含的一条捕食食物链是:植物一蝉一螳螂一黄雀,在这条食物链中,
植物是生产者位于第一营养级,蝉、。螳螂、黄雀都是消费者,分别属于第二、三、四营
养级。
4.“一山不容二虎”——生物的种内斗争
这一谚语揭示了生物为了争夺资源、食物和空间而发生斗争的现象,虎是大型肉
食动物,处在较高的营养级里,按照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传递
效率只有10%~20%的规律,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得到的能量越少,因此其个体数量
也就越少,在获得有限食物的空间里,虎的数量越少,就越容易获得食物来维持生存,
其数量多时,就不能维持其生存。为了生存就会出现你死我活的斗争,这样一山就容
不得二虎。
5.“飞蛾投火”——生物的应激性
这是指昆虫对光发生的反应,叫昆虫的趋光性。生物体都有应激性,应激性是指
生物体对外界刺激发生反应的特性。生物因为有了应激性,便能对周围的刺激发生
反应,从而可以避开不利的刺激,使生物体适应周围的生活环境。
6.“作茧自缚”——生物适应的相对性
蚕吐丝作茧,把自己裹在里面,蛾类结茧;能抵御不良环境,保护自身。这是种适
应性,但当遇到金小蜂时,悲剧就恰恰发生在茧上,金小蜂正是借助于茧对棉红铃虫
的束缚作用,顺利地将卵产于它的体内,这样棉铃虫的“作茧”反而变成了“自缚”。这
说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只是一定程度的适应,并不是完全、绝对地适应。由于环境条
件的不断变化,某些特征就会变得不适应了,这是适应的相对性。
7.“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生物的竞争
老鼠毁坏作物,盗食粮食,人人都痛恨。从生物学上分析,是生物种间关系的一
种竞争现象。竞争的结果往往对一方不利,甚至于被消灭。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生活
方式、习性、栖所及食物类型越接近,其竞争程度越激烈。
8.“一朝被蛇咬,三年怕草绳”——生物的条件反射
这里蕴含着生物的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高等动物和人都具有的一种生理活动,
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形成的,这种反射提高了动物和人适应环境的能力。
9.“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人和其他生物一样,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与环境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一方
面,生物要从环境中不断地摄取物质和能量,因而受到环境的限制;另一方面,生物的
生命活动又能够不断地改变环境。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我们既要看到环
境对生物的影响,又要考虑到生物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和破坏,尤其是人类活动如砍伐
森林,围湖造田,建设工业与民用设施等,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和影响。只有这样才能
保持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