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内容简介作者简介目录书摘插图讨论
一部好书可以为一次旅行带来莫名感动。
这是一块充满传奇和神话的土地。
青藏高原的12条精品线路自古以来就引人神往。
这12条精品精品线路衔接,形成了一条完美贯通整个青藏高原的旅行线路,25万字30多幅手绘图,1100多幅图片。
本书是目前国内关于青藏高原最为完备、最为详尽的自助旅行手册,让读者可以深入体会青藏久远的高原文化的无穷魅力!
旅行是一种生存方式,是生命中不能缺替的重要体验。
本书深入地介绍了青藏高原自古以来就引入神往的12条精品线路,为乐于行走的背包客和自驾族提供最全面的指引。这12条精品线路,每条线路之间是相互衔接的,衔接成了一条完美贯通整个青藏高原的旅行线路。线路涉及的区域以西藏为核心,包括云南、四川、青海、新疆和尼泊尔等青藏高原的边缘地域,让读者可以进一步去体会青藏久远的高原文化的无穷魅力。
全书用了25万佘字、1100多幅图片、30多幅手绘地图来对青藏高原瑰丽的风景、灿烂的文化、独特的民俗进行深入的挖掘。按一条条线路、一站站目的地进行详尽的着墨,是目前国内关于青藏高原最为完备、最为详尽的自助旅行手册。
在青藏高原这样一个独特而又辽阔的地域内,笔者在5次游历了青藏高原的每一个角落之后,创作设计完成了这本书。全书用了25万佘字、1100多幅图片、30多幅手绘地图来对青藏高原瑰丽的风景、灿烂的文化、独特的民俗进行深入的挖掘。按一条条线路、一站站目的地进行详尽的着墨,是目前国内关于青藏高原最为完备、最为详尽的自助旅行手册。这也是本书区别于市面上青藏(西藏)旅行书的地方,其他的书只是选择部分线路,从来没有进行过如此全面的介绍。本书配有青藏高原旅行线路总示意图,单条线路示意图、景点位置交通示意图和徒步线路示意图,为旅行者提供最直观、准确的地理信息。更值得一提的是,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通车,让内陆和青藏高原之间的旅行资讯发生了巨大变化,市面上现有的青藏高原的旅行指引书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众多背包客和自驾族的需要。
梁敏,生于20世纪70年代。
第一次读仓央嘉措的诗歌,就被深深触动,该是怎么的土地才能造就出这样才华横溢,而又放荡不羁的六世达赖?
于是总有一种眷恋在心头挥之不去,便开始一次次流连于青藏高原。
当从川藏、滇藏、青藏、新藏一条条入藏之路抵达青藏高原的腹地西藏,才明白青藏高原这块神奇的土地,便是抵达之后更难以企及与深入的地方。
诠释青藏并不仅仅是地理上的抵达,更重要的是心灵的体验。
或许还需要偶尔想起那位留下种种神秘猜测的诗人,更或许,那一日,那一月,那一年,那一世,只为途中与他相见。
序言/005
12条精品线路示意图/010
第一部分全景青藏/036
地球第三极/038
高原守望/057
青藏民族/069
雪域崇佛/073
第二部分回到拉萨/085
六条进藏精品线路/086
精品线路一/088
被誉为景观大道的川藏南线
成都-雅安一泸定一贡嘎山一康定一新新.轿一雅江一理塘一川滇线/巴塘一竹巴龙一芒康一左贡一邦达一八宿一然乌一波密一通麦一排龙一鲁朗一八一一墨脱一南迦瓯峰一墨竹工;一达孜一拉萨
精品线路二/150
藏民居盛宴之川藏北线
成都-小金。一丹巴一八美一塔公一道孚一炉霍一色达一甘放一玛尼干戈一石渠一德格一白玉一岗托一江达一昌都一类乌齐一丁青一巴青一索县一比如一那曲(从那曲转入青藏线到拉萨)
精品线路三/192
从金沙江到澜沧江的滇藏214线
大理一剑川一丽江一石鼓一虎跳峡一香格里拉一尼西一奔子栏一
白茫雪山垭口一德钦一溜筒江一盐并一芒康(从芒康转入川藏南线到拉萨)
精品线路四/230
茶马古道活化石之滇藏怒江线
六库一片马一匹河一福贡一贡山一丙中洛一重丁村一五里一秋那桶一察瓦龙一察隅
(从察瓦龙转入茶马古道徒步线路经察隅到然乌,然后由川藏南线到拉萨。)
精品线路五/254
从青藏公路到青藏铁路的青藏线
西宁一湟源一日月山一倒淌河一青海湖一茶卡一格尔木一南山口一纳赤台一
西大滩一昆仑山口一不冻泉一索南达杰保护站一五道梁一风火山口一沱沱河沿一
雁石坪一唐古拉山口一安多一那曲一当雄一羊八井一堆龙德庆一纳木措一拉萨
精品线路六/290
走过公主的唐蕃古道之青康线
倒淌河一恰卜恰一温泉一花石峡一玛多一玉树一囊谦一类乌齐
(从类乌齐转入川藏北线到那曲,再从那曲转入青藏线至拉萨。)
第三部分雪域腹地/306
六条西藏精品线路/308
精品线路七/310
高原朝圣者的圣城拉萨
布述拉宫一大昭寺一八廓街一小昭寺一罗布林卡一
药王山一哲蚌寺一色拉寺一下密院寺一木如寺一聂唐寺
精品线路八/328
行走藏文化摇篮之山南线
拉萨一扎囊一泽当一曲松一加查一八一
精品线路九/344
穿过喜马拉雅的国际通道之中尼线
拉萨一定日一岗嘎一珠峰一拉龙拉和聂汝雄拉山口一聂拉木一樟木一友谊桥一加德满都
精品线路十/362
朝圣神山圣湖的阿里南线
拉萨一浪卡子一江孜一日喀则一拉孜一萨嘎一帕羊一巴嘎一普兰一大金一巴尔一狮泉河
精品线路十一/392
野生动物的乐园之阿里北线
拉萨一班戈一尼玛一文布一改则一革吉一狮泉河
精品线路十二/406
铺在天上的国道之新藏线
狮泉河一日土一多玛一界山大坂一泉水沟一红柳滩一三十里营房一麻扎一库地一叶城
第四部分青藏元素/419
释迦牟尼/寂护和莲花生/活佛转世/达赖、班禅世系/磕长头/转经/辩经/
藏戏与跳神/煨桑/六字真言/玛尼石/万字符号/擦擦/五色风马/哈达/
八宝吉祥/壁画/唐卡/六道轮回图/转经筒/木刻版/牛粪/名字/
藏历年/藏区节庆/丧葬/藏区的禁忌礼节/常用藏语
后记/436
序
旅行是一种生存方式,是生命中不能缺替的重要体验。
本书深入地介绍了青藏高原自古以来就引人神往的12条精品线路,为乐于行走的背包客和自驾族提供最全面的指引。这12条精品线路,每条线路之间是相互衔接的,衔接成了一条完美贯通整个青藏高原的旅行线路。线路涉及的区域以西藏为核心,包括云南、四川、青海、新疆和尼泊尔等青藏高原的边缘地域,让读者可以进一步去体会青藏久远的高原文化的无穷魅力。
在青藏高原这样一个独特而又辽阔的地域内,笔者在5次游历了青藏高原的每一个角落之后,创作设计完成了这本书。全书用了25万余字、1100多幅图片、30多幅手绘地图来对青藏高原瑰丽的风景、灿烂的文化、独特的民俗进行深入的挖掘。按一条条线路、一站站目的地进行详尽的着墨,是目前国内关于青藏高原最为完备、最为详尽的自助旅行手册。这也是本书区别于市面上青藏(西藏)旅行书的地方,其他的书只是选择部分线路,从来没有进行过如此全面的介绍。本书配有青藏高原旅行线路总示意图,单条线路示意图、景点位置交通示意图和徒步线路示意图,为旅行者提供最直观、准确的地理信息。更值得一提的是,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通车,让内陆和青藏高原之间的旅行资讯发生了巨大变化,市面上现有的青藏高原的旅行指引书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众多背包客和自驾族的需要。
正因为如此,不管你是选择哪一条进藏的线路,不管你是十天半个月匆忙入藏,还是在青藏待上一年半载,都可以把这本书塞进行囊,跟着笔者的墨迹,与之同行。书中很多内容和地图是笔者2006年最后一次身于行走青藏中完成的,是笔者5次抵达青藏高原后亲身的体验,并且配上了在旅行中用专业相机拍摄的精美图片。旅行并不是只有目的地,更重要的是沿途的风景,书中用了大量的图片介绍沿途的人文风光,并且图片的选景构图均有独到之处,青藏高原各线路的壮观自然景色,不同的文化内涵,皆由其生动展现。
一部好的书可以为一次旅行带来莫名感动,但并不能代替自己的行走,走过以后的旅行才能成为你的记忆。书中对每一座雪山、每一片草地、每一条河流、每一个湖泊、每一个藏人的描绘,是你在青藏高原旅行中将要经历的一些事物。也许你不会留意它们中的每一个,但只要有缘曾经路过就好,毕竟你是在途中。
藏民居盛宴之川藏北线
在川藏北线上,纵横着千里雪域山峰。千百年来,这里的藏族人民散居在崇山峻岭之中。由于自然条件的特殊,使得这里的民居与地理环境相融为一体。藏民们用大地的夯土、峻山的石头和森林的树木筑起一个个别具特色的居所,并渐渐地将他们对生命的信仰、审美和色彩也加入到这些民居中,使得川藏北线的风景如画。
川藏北线的藏族民居一般分为四类:一是石砌碉房,二是土筑碉房,三是木结构的“崩空”,四是帐篷(主要流行于牧区)。红与白则是藏民居上最常见的两种颜色。藏族是一个祟尚白色的民族,他们对白色的偏爱几乎达到了崇拜的地步。在雪域高原广大的蓝天下,白色被认为是最吉祥、最纯洁的颜色:白色的哈达献给神灵,白色的右旋海螺被视为圣物,白色的石头被置放在村野田间,因此白色自然也会广泛应用到与生活休戚相关的建筑装饰上,并成为建筑装饰的主色调。在藏族传统的审美中,红色被视为权势的象征。
从成都出来,经过丹巴,相信任何人都会被这个地方所吸引。丹巴在大渡河边,由于这一带的降雨量较大,倾斜的坡谷长满了植被。在这绿树丛中一处处民居和碉楼挺立出来,藏民居是白色的,数十米高的碉楼则是黑色的。站在丹巴甲居村一户藏民的屋顶,放眼望去,对面谷坡上的村寨,炊烟袅起,牛羊返栏…”
道孚民居是藏区“崩空”民居建筑的典型代表,“崩空”主要分布于川藏北线上的道孚、炉霍、甘孜、德格、江达等县。道孚至炉霍的路上,许多藏族民居底层的外墙上都无一例外地涂满了牛粪,那密密麻麻的黑褐色的牛粪与青白的石砖,再配上神圣玛尼堆、迎风招展的五色经幡和终年积雪的神山,看上去别有一番韵味,那是天地间一种难言的大美。
从金沙江到澜沧江的滇藏214线
从大理出发的214国道,正是走上那条滇茶进藏的茶马古道。这条20世纪50年代仓促修建的公路,后来历经多次改建,如今已是滇地通往西藏的主干道。究其走向,214国道与千年前的那条茶马古道大体上是重合的。
从丽江开始,214国道滇藏线开始途经金沙江流域。金沙江流到丽江石鼓镇,突发奇想做了个一百多度的大拐弯,这一个长达370公里的弯曲便是著名的“长江第一弯”。及至当代.金沙江为什么在石鼓拐弯还是一个地理大争论。横断山脉北高南低,急促倾斜,金沙江在其间仅仅650公里的距离中,下跌了1400米之多,最经典的一段则是玉龙雪山和哈巴雪山之间的虎踞峡。金沙江在虎跳峡把丽江和香格里拉地区分开,过了虎跳峡进入香格里拉,也就是藏族地区了。金沙江真是不同寻常的江,它总是弯来折去,在香格里拉的奔子栏有著名的”金沙江第一弯”。在奔子栏去德钦的公路上修有一个观景台,每次路过那里,都会看到很多游人在按动快门。迪庆藏区上居住着近10万的藏族人,由于高山大河的阻隔,迪庆藏族和西藏藏族虽然仍保持着相同宗教信仰,但在生活方式、文化特征上已有很大的差异。车过德钦,滇藏公路开始沿着澜沧江峡谷向北延伸,这是行车艰难路段。在澜沧江峡谷悬崖中修造的土路狭窄,这里是典型的干热河谷,雨季江水混浊,江岸两边的山坡寸草不生,岩石不坚,极易滑坡,尤其是盐井往北20多公里处的角龙坝。这里的路段经过了改造,2005年8月3日角龙坝大桥通车,大桥打通了云南和西藏的交通咽喉。在建好之前,这是214国道上的卡脖子地段,每年进入雨季,泥石流就会顺着两座大山的夹角从山顶挟沙卷泥而下,冲毁国道。
青藏元素
释迦牟尼
2500多年前,在古印度的西北部,喜马拉雅山脚下,有个叫迦毗罗卫(今尼泊尔)的王国。国王姓乔达摩,属于释迦族。迦毗罗卫的摩耶王后在蓝毗尼花园生下了太子,并在生下太子7天之后因病去世了。太子取名叫乔达摩-悉达多,悉达多的意思是“吉祥”和“成就一切”。太子诞生的时间是公元前565年,中国农历的四月八日。佛教将这一天定为“佛诞节”。
悉达多太子在29岁的一个午夜,告别妻儿出家修行。悉达多带着5个随从渡过恒河,在尼连河边的加阁山苦行林中修行,坚持不懈达6年之久。悉达多结束苦行后,在尼连河边一棵枝叶繁茂的毕钵罗树下面向东方,盘腿静坐,静思冥索,总结过去修行的经历,深究宇宙间一切现象的规律和人生解脱之道。终于,悉达多战胜了最后的烦恼,觉悟到真理就是三法
印、四谛、八正道和缘起论。悉达多获得了彻底的觉悟而成了大智慧的佛陀,当年是35岁。
悉达多属于释迦族,人们就尊称他为释迦牟尼,意思是释迦族的圣人。因为悉达多是坐在毕钵罗树下成佛的,毕钵罗树从此就叫做菩提树。
释迦牟尼得道成佛之后,第一次在鹿野苑,对随从过他的5人宣讲三法印、八正道、缘起论的佛法。5人听到释迦牟尼的教说,心悦诚服,便都皈依释迦牟尼,成为其最初出家的佛弟子,后人称这5人为五比丘。比丘是指出家男人,这是世间有僧人的开始。释迦牟尼在鹿野苑初转法轮这件事,是佛教的一件具有重大意义的事.因为从那时起,佛教就开始建立起来了。
释迦牟尼成佛以来,从未间断过宣传佛法。经过几十年风雨奔走传教,讲经集会3万余次,化度众生无数。80岁高龄的释迦牟尼在娑罗双树间即将涅檠的弥留之际,向弟子们所作的最后的叮嘱是:不要以为你们失去了导师,应当以法为师要努力精进,不要放逸。释迦牟尼的遗体举行了火化,火化后舍利被分成八份分别建塔安奉。这是有佛塔的开始。
释迦牟尼的涅磐日,有很多不同说法.一般认为是公元前486年,农历四月十五日。
寂护和莲花生
寂护是印度佛教僧人,为大乘佛教自续中观派创始人清辨的五传弟子,在当时印度佛教界以精于因明而知名。公元743年受吐蕃赞普赤德祖赞之请入吐蕃传教,在拉萨主持翻译佛教典籍为藏文事宜。在赤松德赞的邀请下,寂护与莲花生一起修建桑耶寺,并为7名贵族子弟剃度出家,史称“七觉士”。其所倡自续中观派论点,对藏传佛教一些流派有直接影响。
莲花生也是印度佛教僧人,曾周游印度广访密法大师,成为佛吉祥智的四个证得现法涅槃的弟子之一(另外三人为燃灯贤、极寂友、王种罗罗)。他又从吉祥师子学大圆满法以后曾到中国的五台山学习天文历数。所以莲花生传授的教法有很浓厚的汉地禅宗色彩。莲花生由寂护举荐入藏传法和修建桑耶寺。莲花生在吐蕃培养造就大量人才,宁玛派的密部经典由他主译的很多。由于莲花生对藏传佛教所作的巨大贡献,受到藏传佛教各宗派的共同敬仰。
活佛转世
活佛转世是藏传佛教特有的传承方式。自从公元十三世纪藏传佛教噶举派首创活佛转世以来,其他教派先后仿效。
藏传佛教早期把学佛有成悟得佛义,又能引导他人觉悟的人称为“上师”,进而认为他是转生来到人间的佛,从而创立了寻找佛的化身,作为宗教和寺庙首领和法位传承方式。所谓“佛的化身”,是指那些学佛修行有成就的人,能够根据自己的意愿,在死后投胎转生为另一个肉体,重返人间,继续普度众生。
活佛转世的程序首先是确定活佛转世的方向,然后由寺院派出高僧分赴各地秘密寻访灵童。确定候选灵童若干,最后金瓶掣签确定其中一个为转世灵童,迎回寺庙,举行坐床。
金瓶掣签确定活佛转世人选的制度,始自清代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那一年,乾隆颁发了两只金瓶,分别贮于北京雍和宫及拉萨大昭寺内。活佛转世之时,先行呈报所选灵童数人姓名、出生年月日,用满、汉、藏3种文字缮写于牙签之上,贮入钦颁金瓶中,供于释迦佛像前,传唤喇嘛齐集大昭寺,诵经7日。届期由驻藏大臣亲临大昭寺,焚香顶礼,从瓶内掣签。掣得者即为转世活佛,申报朝廷请封。
达赖、班禅世系
在藏传佛教里面,达赖是观世音的化身,班禅是无量佛的化身。达赖、班禅世系,是藏传佛教格鲁派最高的两个活佛转世世系。
达赖的称号始于明神宗万历六年(公元1578年)。当时,三世达赖索南嘉措应邀前往青海,担任了蒙古土默特部首领俺达汗的上师。出于对索南嘉措佛理精妙的仰慕,俺达汗赠送尊号“圣识一切瓦齐尔达喇达赖喇嘛”的称号。达赖是蒙古语大海,喇嘛是上师,这是达赖喇嘛称号的源起。在得到达赖喇嘛的尊号后,追认根敦珠巴、根敦嘉措为一世、二世达赖喇嘛。清世祖顺治十年(公元1653年),顺治帝正式册封五世达赖洛桑嘉措。由于受到中央王朝的册封,达赖喇嘛在藏传佛教领袖的地位正式固定下来。
班禅的称号始于清世祖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当时控制西藏实权的厄鲁特蒙古和硕特部首领固始汗,封宗喀巴的弟子四世班禅洛桑曲坚为“班禅博克多”。班是梵文佛学家,禅是藏语大,这是班禅喇嘛称号的源起。固始汗令洛桑曲坚主持扎什伦布寺,划后藏部分地区归他管辖,并对前四世进行了追认,宗喀巴的弟子克珠杰被追认为一世班禅。从四世班禅洛桑曲坚开始,由历世班禅执掌扎什伦布寺的法座,不再任命寺院的法台。清圣祖康熙五十二年(公元1713年),康熙帝正式册封五世班禅罗桑意希为“班禅额尔德尼”,赐金册、金印,命他协助拉藏汗管理好西藏地方事务。从此,班禅这一封号就成为班禅系统的专用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