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内容简介作者简介目录书摘插图讨论
一彦
1924年出生,毕业于日本千叶农业专科学校。曾任两届日本青年团协议会会长,后任日本参议员,众议员,参政20余年。出席过各种国际会议,出国考察20余次,访问中国50余次,毕生从事日中问题,农业问题和原子能安全问题的研究。
沈德余
中国江苏扬州出生。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文学院文学研究科博士课程前期,1989年3月取得该学院文学硕士学位。1991年起在日本企业,团体从事中国研究生的教育工作。
前 言 日中友好犹如茁壮长成的参天白杨
第一部分与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的友好交流
一、呼吁亚洲青年团结起来,开展日中青年的友好交流003
在日青协第五次大会上的会长致词 003
与新中国全国青年组织的首次接触 006
二、战后日青协代表的首次访华007
全青联主席廖承志的邀请信 007
接受全青联主席廖承志的邀请 008
争取护照运动坚持不懈地进行了半年 008
护照办不下,家也回不去 009
终于批下来二十二入009
想不到病魔缠身 010
高呼“日中两国青年永不再战”的誓言 l010
三、首次在日本接待中国青年代表团l012
在长野疗养所012
与吴学谦先生、杨振亚先生的初次见面 013
收到了全青联主席廖承志不限时日的邀请信 014
奠定日中青年友好交流的基础 015
四、应特别邀请单独访华(第一次访华) 016
哪怕是肺结核复发我也要去中国 016
提着装有几本书的包袱就离开了羽田机场 017
第一次踏上新中国的大地 018
初次与周恩来总理、廖承志先生见面时激动地紧握着双手018
与吴学谦先生一年后的重逢 019
强烈地感受到创建新国家的蓬勃朝气 l020
特别批准住入亚非青年学生疗养院 020
第一个在疗养院致词的日本青年 021
我的住院号是日本NO.1 022
与亚非青年和学生热烈地交谈 023
收获颇丰的在亚非青年学生疗养院的几天 023
与杨振亚先生在山芋田里重逢 024
归国途中坚定了信念 025
五、中国朋友的来信(吴学谦先生) 026
开罗归来 026
六、”文化大革命”后的第一次访华(第二次访华) 028
与廖承志先生阔别十四年后的再会 028
筹划福井县纺织团访华 028
七、“文化大革命”后随日青协首次访华 030
相隔二十多年后的再会 030
与初次见面的全青联主席胡启立会谈 031
接受中国农业研修生 032
今后期望的接受方式 033
与吴学谦先生二十,年后的重逢 033
参观渤海湾胜利油田 035
八、与吴学谦副外交部长等人谈教科书问 036
与吴学谦副外交部长、肖向前亚洲司第一司长、杨振亚亚洲司第一副司长等人的交谈 l 036
为了不再发生战祸 037
留下众多回忆的第十次访华 037
九、为准备日本三千人访华交流而访问中国 038
与全青联副主席刘廷东会谈 038
感激胡启立常务书记的发言 039
在北京成了小有名气的人 039
与全青联副主席刘延东、副秘书长贾棣锷谈日本三千人访华 040
十、建议成立中日青年交流中心 041
今后日中青年交流的方向 041
建议成立中日青年交流中心 041
为成立中日青年交流中心而努力 042
十一、日中青年交流三十年的历史和对三千访华日本青年的
期待 046
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播放我的文章 046
为争取日青协第一次访华团的护照而苦苦奋斗过(一九五六年) l 046
中国青年代表团战后首次访日(一九五七年) 047
首次单独访华(一九五八年) 048
小溪终将汇成大河 048
发展日中青年友好的关键 049
十二、与中国高层领导共同展望新世纪 050
与胡耀邦总书记、李鹏副总理、王兆国中央办公厅主任等人的会见 050
我的左侧是李鹏副总理,右侧是郝建秀纺织工业部部长 051
与胡耀邦总书记的初次见面 052
“日中两国青年永不再战”留给历史的重大意义 052
胡耀邦总书记喊道: “啊,--先生” 053
与胡耀邦总书记在中南海见面 54
胡耀邦总书记把我介绍给大家 054-
国庆之夜日中青年在天安门广场联欢的盛大场面 05
十三、与吴学谦外长和其他政府官员会谈 057
堂堂正正地戴上议员徽章与吴学谦外长相见 057
与其他政府官员会谈 057
十四、中国青年代表团五百人访日 059
纪念IYY、声援中国青年访日友好之船的来访 059
为成立日中友好议员恳谈会向有关方面做工作 059
日中青年交流史上增添了新的一页 060
十五、努力改善天安门事件后的日中关系 063
促成中日友协会长孙平化与竹下前总理的会谈 063
十六、日中友好——我毕生的事业 065
与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的深厚情谊 065
环境巨变’,健康崩溃 066
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寄来鼓励的信 067
十七、参加日青协第九次植林访华团 068
与黄丹华副主席一起植树造林,回顾日中青年交流的历史 068
拜访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王兆国 071
全青联的欢迎宴会 071
与全青联、老朋友重温旧交 071
十八、日中友好子孙万代,长女从历史中学习 072
义姐妹四十三年之约 072
第二部分与中国经济的关联
一、向竹下财经大臣倡议加强与中国首脑的接触 081
要执政,中国与美国一样非常重要 081
展望二十一世纪 083
二、考察经济特区和老朋友重逢 084
历访深圳、广州、武汉、上海、大连、北京 084
在上海谈与福井眼镜行业的合作 084
在大连与副市长及经济开发区负责人交谈 086
考察大连工业基地开发区 087
孙平化中日友协副会长坦率的意见 087
三、三江平原农业的开发,龙头桥水库的建设 089
三次到现场鼓劲,是第一个亲临龙头桥水库预定地的
日本政治家 089
四、中国的原子能发电 095
考察秦山原子能一号炉 095
五、中国新干线建设问题(北京——上海) 098
二十一世纪日中友好的象征 098
第三部分通过体育交流扩大友好
一、第一次日中太极拳交流大会 105
三百人大型代表团 I105
二、第十一届北京亚运会107
日中一千四百人共同表演太极拳 107
吴学谦夫妇的宴请,长谈了两个多小时 109
三、第一次日中友好城市混合乒乓对抗大会 111
首次成立日中混合队 111
友好气氛之浓烈超越了国界 112
第四部分全力提携与地方的友好,
加强草根交流活动
一、福井县纤维友好访华代表团首次访华 117
欢迎冈崎嘉平太先生的盛大宴会 117
二、带领日本全国农村活动家访华(第四次访华) 120
看中国的造田农业 120
中国农业着力于土地改良和造田 121
筹备福井县青年之翼访华 122
三、福井县青年之翼第一次访华 123
大阪机场出发的西日本第一号 123
四、促成日本海沿岸自治体官员第一次访华 125
笠原武生市长、寺岛大野市长、高野胜山市长参加 125
五、带领福井县农协第一次访华 127
确定福井县民之翼第二次访华 127
六、努力促使战争遗孤回到日本故乡 129
二十二个家庭归国 129
强烈希望廖承志会长帮助实现他们的归国梦 130
七、福井县民之翼第二次访华的顾问 131
老中青三结合 131
八、福井县青年之翼第三次访华的顾问 133
登长城,决心“乾坤一掷”出马众议院选举 133
九、随日本卫生检查协会访华 136
推进日中临床检查交流 136
任日本卫生检查协会友好访华团的顾问 137
十、北陆大学友好访华团的顾问 139
北陆大学与北京中医学院结成姊妹学校 139
十一、建立福井市与杭州市的友好关系 142
接受福井市市长大武的强烈要求 142
力说七百年前开始的历史渊源 143
请吴学谦副总理牵线搭桥 144
十二、关于福井县与浙江省的友好关系 146
在车上向老朋友吴学谦副总理提出希望 146
坐在天童寺遒元禅师坐禅的坐席上 147
十三、在浙江省对外友协成立四十周年大会上受到表彰 149
与中日友协会长孙平化先生诀别 149
参加苏东坡亭落成典礼 152
十四、少年交流万古长青 153
上海市幸福村小学与福井市六条小学交流二十五
周年 153
十五、表敬访问上海市对外友协 155
任福井县日中友好考察团的顾问 155
访问上海 155
与上海友协干部恳谈 155
十六、访问浙江省 157
感谢沈祖伦会长的好意 157
十七、随五十年前的口名田青年团干部访华 158
与北京友协刘副会长和陕西省友协朱副会长恳谈 158
第五部分愿二十一世纪的日中友好坚如磐石
一、我的日中青年友好思想的原点 165
将日中友好的接力棒交给孩子们 165
具有重大意义的青年时代的交流 167
扩大儿童之间的日中友好 I 168
二、回忆安倍外相——从无名青年时代起近三十年的
交往 169
参院时代与当时的安倍农相的关系 169
进入众议院后与安倍外相的关系 170
向安倍外相转达吴学谦外长的信息 171
历时三十年与中国外交部高层的密切交往 172
三、回忆廖承志先生 173
蕴酿社会党委员长成田的访华 173
四、一起挖掘日中友好之井的伙伴 175
已故的日中经济协会常务顾问冈崎嘉平太先生的寄稿 175
第六部分朋友祝词
贺 词 沈祖伦 179
传真翻译 夏应元 181
半个世纪的情谊 贾棣锷 183
永恒的回忆 陈一心, 186
两代情 李明义(香港) 188
附 录
名词解说 190
大事年表 193
后 记 201
特别寄稿
从青年时代开始的真诚友谊
——我和过一彦先生的交往
杨振亚
一彦先生是我从青年时代就相处的可以信赖的好友,到现在已有四十七年的岁月了,相处了将近半个世纪,我十分珍惜这一段真诚的友谊。在中日友好事业发展的进程中,我越来越感到加强双方的友谊,增进相互的理解和信赖是何等地重要。
早在一九五七年春,中国青年代表团应日本青年团协议会的邀请访问日本时,我是成员之一。由于战后日本各阶层的日本青年希望与中国青年进行交流而迎来了中国青年代表团的初次访日。代表团一行十人分成两组,在一个月中走访了全日本大约一半的县、市,广泛地与日本青年就中日关系、青年的抱负、烦恼、前途等众多问题交换了意见,促膝交谈。高举“日中两国青年,永不再战”的口号,期望目中两国永远友好的日本青年非常多,当时一彦先生任日本青年团协议会会长,是接待我们的日方负责人,然而不巧的是他因健康状况不佳住进了长野疗养所。我和吴学谦副团长专程前往疗养所探望了一彦先生。那虽是第一次见面,但形似深交,紧紧地相互握着手,相互发誓一定努力克服困难,发展中日友好与两国青年团的友好事业。
第一年春,基于“国家干部下农村与农民同劳动同生活,来理解他们并进一步为他们服务”的政策,我下放到河北省安国县徐辛庄农村,正在访华的一彦先生特地来探望我,当时真是出乎意料之外,因为当时访问中国的外国友人很少来偏僻农村的。我们对这次能破格再会都十分兴奋。我们白天一起访问农民家庭,到田里挖红薯,夜里蹲在农家的炕上,在微弱的油灯下谈天说地,介绍我的农村体验。我很担心他在我国贫穷山村会有什么不便,然而一彦先生却是意气风发,认为这是自己的一次绝好的学习机会。他认识到能够深入农村来理解农民,与他们打成一片才能更好地为国家、为人民做出贡献的道理,表示这次体验对今后自己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来说有很深的意义。果然,一彦先生在后来二十多年参院众院议员的政治生涯中,总是代表福井县,特别是福井的农民,以“将地方的声音带进国会’’为目标,在国会反映农民的要求,捍卫农民的利益,为农村的发展做了不懈的努力和积极的贡献。一彦先生的真诚、质朴、认真的人格,特别是对发展中日友好事业,建设美好家园,推动日本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坚强信念,深受中日两国人民的尊敬。
一九八八年六月,我作为中国驻日大使赴任时,一彦先生赶到成田机场来迎接。在我五年的任期内,我们之间的交往更加密切,只要中日关系有什么风吹草动,我们都能交换相互的看法。在这期间,我和我的夫人还应邀访问了福井县,受到一彦夫妇及后援会朋友们的热烈欢迎和接待。我和一彦先生从青年时代就开始的友谊,一时曾作为友好的美谈而传颂。
与一彦先生的交往一直持续到迎来晚年生涯的今日。前些日子在人民大会堂见到了一彦先生率领的“绿色会访华团”,一彦先生的长子一宪先生也是成员之一。后来过先生与在法国留学的长女 秀子一起访华时,我们也对当前的国际形势、中日友好等问题进行了恳谈。在迎来新的二十一世纪的今日,我欣慰地感到一彦先生的子女也健康地成长,继承父业在为中日友好而努力着。为实现二十一世纪的中日友好,我们应加强中日两国人民特别是两国青年的友好往来,培育一批中日友好事业的接班人。我和一彦先生从青年时代结下的真诚友谊,将成为鼓励我们为完成这一历史使命而不断加以努力的动力。
(原中国驻日本大使、
中日友好二十一世纪委员会中方委员、
原全青联副秘书长)
二、战后日青协代表的首次访华
全青联主席廖承志的邀请信
日本青年团协议会会长一彦先生:
我们诚挚地邀请五十名日本青年团协议会活动家来我国访问,希望在樱花盛开的季节前来北京,共同讴歌美好的春天。
——中华全国民主青年联合会主席
廖承志
一九五六年一月于北京
我在日青协第五次大会上的致词,由前述人员访华时提供给了中国,这也是中国理解了我的想法而且很感兴趣的缘故吧。也许他们拿到了我们大会的记录,要邀请我访华的意向通过各种途径传到了我的耳中。
接受全青联主席廖承志的邀请
一九五六年一月,我作为日青协会长正在全国各地活动。当时因为是“青年团的冬天”,所以要出席各种青研的集会、讲习会等等。一月中旬,离开大雪弥漫的福井县去熊本县。去熊本县这次是北上直奔北海道网走地区,尔后回到东京,然后又马不停蹄地赶去参加在四国松山市召开的日教组教育研究会,致词后又翻山越岭访问了开满了金色油菜花的土佐的高知县。
就在路过东京时,我看到了当时中华全国民主青年联合会主席廖承志先生发给日青协会长一彦的信。
这封有名的信,其内容概括起来就是:“亲爱的朋友,我们诚挚地邀请五十名日本青年团协议会的活动家访问我国。打算请你们在四月樱花盛开时前来北京,在中国停留四十天,共同讴歌美好的春天。”
于是在二月召开的日青协理事会上,讨论了中国邀请五十人访华之事,全体一致通过了应邀的决定。各道府县派一名,加上总部人员,组成五十人访华团,并立即着手准备三月中旬在东京集合。
争取护照运动坚持不懈地进行了半年
然而,当时的鸠山内阁在一九五六年三月二十四日召开了临时内阁会议,决定限制进入社会主义国家,主要是担心五十名日本青年去中国后被“赤化”,结果不发护照使事态变得十分严峻。在组团过程中,对于作为日青协会长的我该不该参加访华一事有过讨论,因为当时世界民主青年联盟邀请我出席在维也纳召开的理事会,因此决定我先出席世界民青联理事会,归国时再经苏联到中国,与代表团会合,所以由日青协副会长寒河江善秋担任访华团团长。
一但是,五十名代表全体汇集于东京但却拿不到护照,与外交部打交道也无济于事,事态变得严峻起来。
护照办不下。家也回不去
不用说,那时访华的机会非常少,每个县能不能摊上一名都令人担心,所以选定的人个个都是推荐出来的。离家前大家都一一饯行到东京去集中,有的县知事亲自到火车站去送行,也有人举起鲤鱼旗高呼万岁加以鼓励。目前就这样两手空空一事无成地回去,怎么面对父老乡亲呢?所以只好在青年馆先住下继续再争取。然而,也不能老住在青年馆,有的就先回自己家了,其他人在这期间每天继续去外交部坐着不走,要求发给护照。事态就这样在“发”与“不发”护照中僵持着。
例如富山县联合青年团团长中川周英在五月份返回故里时,怕被村里的人问“已经从中国回来了?”的话,明明是初夏的五月,但也没有勇气出门而是闷在家里睡大觉。没有办法只好打电话来催:快想想办法吧。”类似的电话每天都有不少从各地打到东京青年馆内的日青协办公室。
终于批下来二十二人
就这样,日青协执行部在与外交部打交道的同时,也与自民党开始了交涉。当时自民党是岸信介当干事长。在与他交涉时,他曾经提出过:“既然你们这么执着,那么用飞机把全体人员送到中国,回国时绕道美国回来吧。”
这番话是对当会长的我和预定当代表团长的寒河江说的。”这是什么话?受中国的招待而去,回来时却绕道美国吗?”结果不欢而散。
之后僵持了半年,到了秋天九月,好不容易五十名中批准了二十二名去中国,其余二十八名由政府负责分别派往美国、东南亚、欧洲才算有了个结果。 ’
想不到病魔缠身
六月份,就在坚持要取得护照而热火朝天的时候,一次在日青协宣传活动研修会讲课的途中,我突然因发烧而倒下了。
回想起来,一年中总有半年在日本各地奔波,是有点过分了。我并不知道肺部受了感染而仍然夜宿列车忙于赶路,有时夜里洗澡喝着酒就倒在浴盆里睡着了。虽感到夜里盗汗有点奇怪,但每天还是重复着同样的生活,日夜兼程马不停蹄。这样一来,为获得护照而不果的心劳加上平时过度的劳累而不幸倒下了。
如果在东京住院则不愿意让大家因担心免不了要来探望,自己也不能很好地休息,所以决定到设立在长野县山区的长野市上野国立长野疗养所住院。结果一住就是两年。
通过半年的争取护照运动,终于获得了印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名的护照(日本在护照上记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名,这是第一次)的第一个日青协访华团一行二十二人,于九月二十日夜从羽田机场起飞。听到这个消息,我在长野疗养所度过了漫长的不眠之夜。
青年访华团是战后首次堂堂正正从中国的大门进去访问的。我心中交织着既有为访问将获得成功的祈祷,也有因无奈躺在病床上不能动弹而失去良机的遗憾。
高呼“日中两国青年永不再战”的誓言
日青协这首次访华团是经香港进人中国大陆的,从九月至十一月末历时七十余天。从广州到北京,再到东北的哈尔滨、长春、沈阳、抚顺、大连,之后又到西安、重庆、昆明、成都等地,进而访问了上海、杭州再回到广州,行程两万多公里,足迹几乎遍中国各地。
访华团所到之地都与中国青年一起发誓:相互之间决不拿起枪杆瞄准对方,“日本青年誓不再战”。
我是在长野的疗养院中听到上述报告的。惟有“日本青年誓不再战”,才能给亚洲带来和平。我也在病床上发誓,要以这庄严誓言为基础,为大力发展日中两国青年的友好竭尽全力。
当时的中华全国民主青年联合会主席是廖承志先生,胡耀帮后曾为中共中央总书记)为青年联合会的核心的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的第一书记。
胡耀邦书记在北京召开的欢迎访华团的大会上,发表了强调促进中日青年友好的演说,访华团的寒河江团长深受感动,把当时的情景写信告诉了我,我于是产生了要见见胡耀邦先生的强烈愿望。但实现这一愿望却花费了相当长的时间。
附带说一句,时任副团长的今井正敏拍下了当时有青年团主席廖承志、青年团第一书记胡耀邦、国际部部长吴学谦、王达祥在座的欢迎宴会的照片,这是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作为参考转载于此。
另外,第一任日青协访华团团长寒河江善秋因患一百万人中才有十几人的血癌,于一九八七年五月以其五十八岁的年轻生命与世长辞。其后,副团长今井正敏和我,一直为日中友好运而奋斗着。
后记
值此《日中青年友好五十年》中文版出版之际,首先诚挚地感谢为拙著作序的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先生以及特邀供稿的杨振亚先生。另外,深深感谢中国友人沈祖伦先生、夏应元先生、贾棣锷先生、陈一心先生、李明义先生的来信。
同时,还想对半个世纪以来一起长期进行日中青年友好活动的日本国内、福井县内的同志、朋友们,以及众多在思绪中不断出现的中国友人表示由衷的感谢。
借此机会还想向以章曙先生为首的历代中国大使杨振亚先生、徐敦信先生、陈健先生、武大伟先生、王毅先生的长期关照表示衷心的感谢。
这五十年来我访华超过五十次,但在这里只想汇报一下最后一次的情况。二O O五年六月,在北京安排好《日中青年友好50年》中文版出版事宜后访问的黑龙江省,想亲眼看看长期牵线合作的三江平原龙头桥水库(蓄水六点一亿吨)竣工后的情况。面对粼粼湖水感慨万千。这也是日本向中国长期低息贷款所取得的又一成果(详见正文)。但愿能有助于对日元贷款的成果有进一步的理解。
我一生从事“日中友好”、“农政”、“核安全”三大课题的研究,分别以三十为一段落加以出版,而以《一个国会议员的政治生涯》的出版为结束。然而,不少日中友好活动家提出意见和方案,“日中友好是子子孙孙的大业,为了今后无论如何请留下五十年的记录”,这成了出版本书的动机。近四年来多亏大家的支持终于走到了今天,有一种说不尽的感慨。
正如在前言和正文中所述,我确信,“没有日中友好,没有日中青年友好,就没有日中两国的和平安定与繁荣,也没有亚洲的稳定”,从而五十年来竭尽微力。遗憾的是,我们这一代已无法担负起今后五十年的工作,而今后五十年恰恰是至关重要的五十年。希望继承大业的各位要向历史学习,排除目前的困难,开拓出超过曾经有过的三千名日中青年大交流的局面来。
我一直对孩子们说,“日中青年友好一百年要由你们和孙子们来实现”,鼓励他们从事一个一个具体活动,积累起来写出《日中青年友好一百年》!
最后,向大力协助本书出版的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国际部以及中国青年出版社的各位深表谢意。向翻译本书并担任事务工作的沈德余先生致以衷心的感谢。向日青协时代开始的友人今井正敏的协助表示深深的谢意。
诚恳希望广大中国青年能看看这本历史活动的记录。
一彦(八十一岁)
二零零六年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