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内容简介作者简介目录书摘插图讨论
徐庆群,女法学硕士,祖籍山东省东平县,生在黑龙江,曾就读于黑龙江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现供职于中国作家杂志社。
序——心灵的选择……………………………………………001
第一章村官…………………………………………………001
第二章在藏区………………………………………………037
第三章挣扎了很久…………………………………………057
第四章甘孜的风……………………………………………064
第五章只呆一年么…………………………………………072
第六章其实不想走…………………………………………083
第七章生活不总是壮族的情歌……………………………098
第八章每条鱼都会在乎……………………………………113
第九章 白崖的清晨静悄悄…………………………………182
第十章有一种鸟没有脚……………………………………201
第十一章你不去谁去………………………………………215
第十二章草原并不遥远……………………………………227
第十三章他为什么能感动中国…………………………260
第十四章一封按满手印的信………………………………346
第十五章罂粟花中的世界…………………………………358
第十六章春去春又来………………………………………376
第十七章谁动了我的玻璃瓶………………………………419
后记……………………………………………………………460
第一章村官(片断)
“如果老百姓骂我,说明我做得还不够好。”
一、 故乡的气息绿油油的
说到同心,你一定不知道。说到沐川,你可能不知道。但是说到乐山,你一定会知道乐山大佛。
“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带领群山来,屹立大江边。”这句诗讲到的是乐山大佛。乐山大佛雕凿在岷江、青衣江、大渡河汇流处的岩壁上。佛像开凿于唐玄宗开元元年(713年),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古代石刻佛像。
那天早上,我和周毅离开成都来到乐山,然后直奔大佛。为了省时省钱,我们每人花了五元钱乘坐一艘破旧的大铁船,只匆匆遥望了一眼大佛圣景。远远望过去,游人在佛前就如蚂蚁一般大小,可见佛之高大。
看完佛后,我们就要赶往周毅的服务地——沐川县海云乡同心村。沐川县位于乐山市南部,唐宋时代,沐川是重要的军事重地。唐贞观十年(636年),嘉州曾在此设“沐源镇兵”戍边。
近下午时分我们离开乐山坐小公共汽车前往犍为县,因为从犍为到同心村更方便,到犍为县时已是下午4点多钟。我们在县城匆匆吃了碗哨子面,这是今天的第一顿饭。周毅说,老乡家已经准备好饭了,回去好好吃一顿。于是,对晚餐我怀着一份期待。
5点左右,一辆红色面的来接我们了。然后,我们直奔同心村。
车子走了一段平坦的马路之后,就上了山路。路窄,两车相会,只能礼让。而且山路泥泞不堪,路面的石头张牙舞爪,极其难走。山路一旁是山坡,时而闪跳出硕大的枝叶,挥舞着大手拍打着缓行的车子,仿佛在说,走不快吧。一旁是深沟,从看不见底的深处,蹿出簇簇树木和花草,铺张极了。和对面的树枝叶呼应,夹道簇拥着,仿佛在欢迎我们的到来。
我的眼前跳动着绿,空气中飘荡着绿,心中也升腾起绿,于是我清新、快乐起来,因为我想到了故乡。故乡的气息在我的耳边、唇边、手边、身边绿油油地漫延开来。
我的故乡是伊春市五营区,它地处小兴安岭,是全国闻名的红松故乡,拥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但是故乡与四川的山树美得很不同。故乡的山是冷峻的,树是巍峨的,冰雪美人一般高傲地、冷峻地挺拔着——“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而这里的山和树是亲近的,只要你伸出手便可以采撷到一片绿叶、一滴露珠,触及唇边,身心就会绿起来。你在山中,树中,更像在画中——“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车到深处,已近黄昏。夜的网慢慢笼罩了山林,阴森和空寂也压将过来,不知哪里是路,哪里是山,哪里是树,我们像在迷宫中穿行。
“如果我被拐卖到这山里,一定跑不出去的。”我感叹着。
开车的许强说:“我让我的女朋友学开车,对她说,想啥时跑就啥时跑。”
“她不是当地的?”
“湖北的。”
“不是骗来的吧?”
“我是军人。”许强有点儿不高兴了:“在北京当兵六年,女朋友是在北京认识的。去年复员回来,现在帮我爸做点儿生意。”
一路上,他到过几家商店,买一些饮料、啤酒等货物。
“你要呆几天吧,一定让周乡带你来我们家,我给你做豆花。”许强热情地邀请我。
我笑着应着,对同心村充满了期待。
当车子颠进一个小镇时,当一条不平坦的街道、几幢灰色小楼呈现在我眼前的时候,我知道一定到了海云乡。乡政府坐落在同心村。我抬起手腕看了一下表,此时、,《新闻联播》刚刚播完,《焦点访谈》快开始了。
二、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我们下了车,看见一个骑在摩托车上的男孩儿向我们招手。这个男孩儿长得颇像田亮,一米六左右的个头,较单薄。他的一件偏大的灰色西服里的红色T恤衫特别显眼。
他是周毅的好朋友曹敏,接下来几天我将住在曹敏家。
曹敏把我的行李捆在摩托车后,就带着他的女友小琴走了。
我和周毅步行。
我们先在农户间穿梭,然后走马路,再走田埂,又走羊肠小路,上坡、下坡……浓重的牲畜的粪便味刺激着我的嗅觉。早上我还在成都,晚上就到了农村。就在几天前,周毅还在北京的清华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的讲台上做报告,在天津电视台接受采访,现在他回到了他的村子。
“你的心里没有落差吗?”我好像都已经有了落差。
“所以要调整啊。调整心态,去适应。”周毅笑呵呵的。
村子在盆地里,四周都是梯田,人们种地、耕田、插秧都要拾级而上。水田、竹林,山和道路把房子与房子分隔得很远,从一家到另一家有时要走几公里的山路。
此时秧苗刚刚被植入水田,一尺多高的秧苗错落有致地点缀着大地,星罗棋布。微风拂过,吹皱一洼水田,吹开秧苗的笑脸。
黄昏碎在水田里闪动着迷人的光芒。
绿油油的梯田摆开如少女的美丽裙裾伸向天边,仿佛在唱着动听的歌: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暮归的老牛是我同伴……
这别致的、绝妙的、动人的乡野风光让我怦然心动……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我想李白的《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其意境大抵如此吧。
走过梯田,又爬山路。
“还有多远才能到曹敏家?”难抵的饥饿和疲劳如铅一般灌满了我的双腿。
“我们还在山下,看到山了吗?”
我顺着他的手指望过去,只见山,不见房。顿时绝望如夜幕一般覆盖了我的心……
“周乡回来了?好久不见喽!”一女声飞来,引起我的注意。
“哎,栽秧子啊!看不到了嘛!”周毅大声应道。
我望去,一个女人正在田里栽秧苗。她站起身来,笑盈盈地看着我们。然后周毅和她说了一些我听不懂的四川话。
三、这是路吗
走过田埂,来到大路上。
大路也好走不到哪里去,碎石及小石头在路面上平铺直叙,大石头明目张胆地裸露在外面,汽车车轮碾出的辙里存着不知深浅的泥水……这路曲曲折折、歪歪扭扭、坎坎坷坷、坑坑洼洼。
周毅隆重地向我介绍说,这就是他带领老百姓修的路。
我呆了,这是路吗?这就是全村人盼了几十年的致富路?!’
这时,伴着不均匀的轰鸣声,一个庞大的摩托车载着一个瘦小的身体摇晃而至,突然急转身,车轮划出一条深深的沟壑,然后戛然而止,停在我们面前。
“上来吧。” 曹敏把小琴送回家,又返回来接我们。
“怎么坐?”我挺奇怪的。
周毅飞腿跨上去,坐在曹敏的身后,然后叫我坐在他的身后。
“ 这行吗?’’我早听说,北京第一批买摩托车的人已经剩下的不多了。家乡也流行一句话:要想死得快,就买“一脚踹”(指摩托车)。所以,我对摩托车从来是畏惧的。
“ 不行,我不敢坐。”心想在这样的路上行车更不敢坐了。
“ 没事,徐姐,我的技术很好的。我天天骑,你就放心吧。”曹敏第一次跟我打招呼。
“我不是不放心你,我是不放心这路。”
“没事的,徐姐你上来吧,有我们俩在呢,不会让你出事的。”
我没有理由不坐了,抬腿跨上摩托车,双手抓着周毅的肩膀。车开动了。
石头、泥水一起在车下面捣乱。我们左右上下摇摆、颠簸……
如果摔倒了,头撞到石头上,最坏的结果是死掉了,最好的结果也得毁容了。
我越想越怕,心跳加速,心脏怦怦怦要跳到嗓子眼儿了。我紧紧地抓着周毅的衣服,要把他连人带衣服一起提起来似的。
“曹敏,慢一点儿,我害怕。”我几乎是乞求地说。
“徐姐,你害怕就闭上眼睛,不要看路。”
我试着闭上眼睛。但是我那颤抖的身体、发僵的双手和痉挛的双腿告诉我,“掩耳盗铃”其实更紧张!
于是,我在心里祈求老天保佑我们,千万不要出事儿啊! 在心惊肉跳的一段路以后,车子突然来个90度的急转弯往山上跑去,山上只有羊肠小路,路旁的枝叶不断地刮扯着我们的衣服。曹敏不时用一只脚杵地来保持车子平衡。一会儿又是稻田,摩托车就行走在田埂上,我越来越觉得不可思议了。
“曹敏,不行,这田埂太窄了,我们下来吧。”
“没关系,不过要是掉下去就成‘滚田狗’了。我们小时候上下学没有路就经常走田埂,而且经常滑进田里去,我们就叫‘滚田狗’。”这个曹敏,这个时候还在开玩笑。
穿过田埂,又上了山路。不一会儿,车子在一户人家的门口停下了。
我几乎要下不来了,因为在路上颠簸时,我的腰还不时撞击在后座一个硬硬的小箱子上。这时的我真是腰酸、背痛、腿抽筋,还有呼吸急促……
四、吃豆花
“歇一会儿嘛。”小琴在屋里招呼我。
走进屋里,我与曹敏的爸爸、妈妈打了招呼。曹叔叔会说普通话,而阿姨不会说。她说,我就笑,有时小琴给我当翻译。
小琴是曹敏的女朋友,在犍为县当老师。
曹敏的妈妈说,周乡这个人很对(好)啊。可是还没有对象呢,我们这里的姑娘配不上他嘛。
我乐了。
多好的一家人,多好的妈妈啊。
他们边和我聊天,边做豆花。在当地,豆花是用来招待最尊贵的客人的。一大锅乳白的豆花,散发着粮食的醇香,诱人极了,我的饥饿更加难耐。
“徐姐!”清脆的叫声从院子里传来,我走出去,见曹敏从红桶里抓出一条像蛇但比蛇要短得多的黑色东西给我看。
我大叫一声,慌忙跑开了。“这是什么?”
“这是鳝鱼,你没有吃过吗?我刚从田里钓的。”曹敏说。
我说:“我吃过,但从来不知道它长的什么样。”曹叔叔在一旁乐了。
晚饭,我吃了一大海碗豆花,吃了比在北京吃的香得多的野生鳝鱼。我还吃了两小碗盛在一个高和直径都足有半米的竹桶里的米饭。
五、一个盆里洗脚
饭毕,曹家人招呼我洗脚。
我走进厨房,看到一个盛着很多热水的直径近一米的竹盆摆在地中央,几个小木凳环绕周围。热气弥漫开来,我的心中也升腾起漫漫的温暖……
“洗脚嘛。”小琴招呼我。
“好。”我坐在小板凳上,可是我怎么能用这么多水呢?我心里嘀咕起来。
这时,周毅在小凳上坐下了,脱鞋,脱袜,把脚放到水里了。
小琴也坐下了,脱鞋,脱袜,也把脚放到水里了。
我呆了。
突然,我触电般地站起来,嘟哝着要进里屋拿东西。进了屋里,却不知道拿什么,本来我也没有什么要拿的。然后我明白了,大家要一个盆里洗脚!
于是,我又重新回到小凳子上,脱鞋,脱袜。当我把脚放在热水里后,暖流迅速走遍我的全身,疲劳一下子被热水涤荡得无影无踪了,心情也被温暖得快乐起来了!
一会儿又有两只脚加入了,是曹敏的。
四双脚丫在水里快乐地潜伏着。我透过暖暖的水汽,看到了三张灿烂的笑脸。朦胧之中,我仿佛回到了童年,见到了我的伙伴、我的姐妹。我们曾经坐在故乡的小河边,把小脚丫伸到水里,拍打起浪花朵朵!
童年啊,让我永难相忘,自它离我而去,我都寻找、捕捉、复制着它的影子,随时随地。
四川,同心村,给了我意想不到的感受。
后记
徐庆群
回到城市已经很久了,但是对西部的记忆却永难抹去,并且随着一点点堆积文字,又一遍遍修改文字,西部的经历反复地在我的脑中闪过,在我的心尖上犁过,我知道,这辈子我都忘不了这次采访和写作的经历!
忘不了可敬可爱的志愿者,忘不了热情好客的乡亲,忘不了刻苦朴实的山里娃。更忘不了去西部采访前,王宏甲先生的鼓励,他说,去吧,这是建设你自己的过程。
我想,在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事业中,志愿者就是建设者。
志愿者用知识和爱心在祖国西部与东部,在城市与乡村进行着一种建设:建设着美丽的西部,建设着富饶的东部,建设着落后的乡村,建设着发展的城市,归根结底他们在建设着一种文明——一道当代中华民族的精神长城。这座长城必将巍巍、绵绵,支撑着中华民族朝更加灿烂的未来前进!
同样重要的是,志愿者在建设祖国的同时,也在建设着自己。然而,我在向建设者——志愿者靠近的过程中,也在进行着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建设。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生命因付出和爱而美好和动人,30年的人生从来没有感到这般如此的意义和价值!
当记录这次伟大的建设的文字即将出版时,我的心情就像踏在西部土地上时一样:温暖和激动。想起给我很多帮助、支持和鼓励的诸多单位和人士。所以我要真诚地感谢:
感谢共青团中央、中国作家协会、中央党校学习时报社、广奥迪玩具实业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感谢为本书题词的诸位专复感谢团中央青年志愿者工作部王雪峰部长、侯宝森副部长、郭正同志、张向群同志,感谢中国作家协会陈建功先生、赵宁女士、何建明先生,感谢中国青年出版社林栋先生、本书责任编辑张宇先生, 感谢广东奥迪玩具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蔡东青先生,感谢山东箭集团董事长王振生先生、总经理张宁先生,感谢钟桂松先生、钟先生、李光辉先生、王舟波先生、黄大伟先生对我的支持和鼓励. 感谢为本书提供照片的团中央志愿者工作部和志愿者们。
我要特别感谢我的父母和姐妹们,感谢所有接受我采访的志愿者及其家人,为我提供帮助的学校和各级团组织。
志愿者在行动,我们怎么办呢?所以我真心希望,我们每个人都关注志愿者,成为志愿者。
2006年4月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