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内容简介作者简介目录书摘插图讨论
雷颐,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著有《取静集》《雷颐自选集》《经典与人文》《被延误的现代化》《萨特》《历史的裂缝》《历史的进退》《李鸿章与晚清四十年》等,译有《中国现代思潮中的唯科学主义》《在传统与现代之间》《胡适与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选择》等。
自序………………………………………(001)
一、体制与社会……………………………(001)
政府“分配正义”的前提…………………(002)
城市“健康”与否的标志…………………(006)
建立利益诉求的良性机制………………(008)
“无社会”的悲剧:“巴格达之劫”的联想……(011)
北京出租车涨价透视……………………(015)
北京动物园搬迁的公共问题……………(019)
机动车落户、雨润“迁都”与制度演进……(022)
体制的竞争………………………………(026)
可怕的“森林型生态城市”速成法………(029)
在盲道被占的后面………………………(031)
“为获得认可”……………………………(034)
意义深远的变革…………………………(038)
“名”易改,“实”难变………………………(041)
扶贫的根本是给农民“国民待遇”………(043)
怎样买“娃哈哈”产品才“爱国”…………(046)
商务部的“表态”不及格…………………(048)
三鹿对媒体的“管控和协调”……………(050)
封杀演员的可怕后果……………………(053)
购物小票的故事…………………………(056)
在南街村“神话”的背后…………………(059)
继续清除“文革话语”……………………(062)
“全运会”与“农民NBA”…………………(064)
“绿坝风波”检验“执政能力”……………(067)
让“周森锋”成为新制度的“符号”………(070)
“物业税”与强制拆迁…………………(073)
交通拥堵与“公共空间”分配……………(075)
责由谁负?…………………………………(080)
二、百年树人………………………………(083)
学生不是“白老鼠”………………………(084)
十种方式“小升初”………………………(087)
扬汤止沸…………………………………(090)
莫将“大四”变“高七”……………………(093)
也谈大学收费如何计算…………………(096)
大学的学术标准与自主性………………(099)
“后来居上”,不能不服……………………(103)
对学校强迫女生陪舞的追问……………(106)
“形象工程”不除,“学术泡沫”难灭………(109)
“学术泡沫”和“正派女人”………………(113)
必须重视日趋严重的学术腐败…………(115)
教育与社会………………………………(119)
三、历史与文化……………………………(125)
消费“历史”………………………………(126)
伟大的抉择………………………………(129)
废科举是自然演进的结果………………(133)
“苦难崇拜”与“苦难拍卖”………………(135)
青春的“梦想”与“梦魇”…………………(137)
疫病与人类历史…………………………(140)
逃避割礼与本土文化传统………………(143)
丧失底线的陆川………………………(146)
被《梅兰芳》省略的………………………(150)
“文化创意”的摇篮是宽松………………(155)
汉英不两立?………………………………(158)
奥斯维辛的今天意义……………………(161)
“苦恼人的笑”……………………………(164)
“用脚投票”才是真选择…………………(167)
入美国籍,赚中国钱………………………(169)
挑战垄断…………………………………(171)
“非锁国的”爱国精神……………………(173)
“流行”的禁止与解禁……………………(178)
文明中国色彩斑斓………………………(181)
在《越狱》的背后…………………………(183)
附:用历史教训“点亮”当今智慧…………(186)
——历史学家雷颐专访
后记………………………………………(192)
1978年高考恢复,我考入大学历史系读书,本科毕业又考上研究生,研究生毕业后就一直在学术机构研究历史——俗说“钻故纸堆的”——至今。
一个一直“钻故纸堆的”为何“不守本分”而经常如此这般地分析、评论各种社会现象、社会问题呢?实因在上大学以前,在本应在教室中读书的年代,“这一代”却早早被抛向社会:我曾经插队下乡当了几年农民,然后又当了几年兵,后又复员到工厂当了一阵车工。这种“年纪轻轻”就走入社会、“工农兵”都当过的经历,使我很难成为一个严守书斋、不问世事的“纯学者”了。所以在钻故纸堆的同时,又总是走出书斋,面对社会现实。当然,历史专业的训练,使我总是自觉不自觉地用“历史”的眼光来透视、分析现实。
世上没有完美无缺的社会,每个社会都会有种种“社会问题”。历史表明,任何处于转型期的社会其“社会矛盾”必然更加尖锐、复杂。能否妥善处理、解决这些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是社会能否平稳转型的关键。我们生活其间的中国社会正经历着一次伟大、深刻的转型,惟其伟大、深刻,矛盾自然也格外尖锐、复杂、深刻;随着变革的深入,一些原来潜藏不露的矛盾也将渐次展现,如果把握、处理失当,有些矛盾甚至可能渐趋激烈。绝大多数人,无疑都希望自己生活的社会、年代在迅速发展的同时又保持安定和谐,不希望动荡不安。对社会问题的公开讨论,则是解决社会问题、矛盾的前提,是社会能否平稳转型的重要环节。何况,大大小小的“社会问题”与我们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本就息息相关呢!因此更有必要“集思广益”。
所谓“社会转型”是指一种既成社会模式向一种新的社会模式转变,这种转型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不短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必然是新旧杂陈、新老交织,“历史”与“现在”紧紧纠结,审视现实,确难离历史的眼光。若“历史的透镜”对读者分析、理解现实能略有帮助,笔者不胜荣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