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内容简介作者简介目录书摘插图讨论
本书收集发约200部外国文学作品中的2000余幅插图.文学作品跨度从古动脉的<亡灵书>,到20世纪海明威的<老人与海>,种类有小说,诗歌.戏剧;插图的种类有油画,版画,素描等,包括众多大师级的画家为名著所作的精美插图.主编李文俊先生洋洋三万字的序言<精美如绣五彩俱备>,将插图艺术的历史沿革作了生动描述,经纬交织,为读者展示出世界插图艺术的全景图.
亡灵书
[古埃及]………………………………001
希腊神话
[古希腊]………………………………003
伊利昂纪
[古希腊]荷马…………………………006
奥德修纪
[古希腊]荷马…………………………014
伊索寓言
[古希腊]伊索…………………………022
圣经.旧约....................................024
摩诃婆罗多
[印度]……………………………………………027
奥狄浦斯王
[古希腊]索福克勒斯…………………030
吕西斯忒拉忒
[古希腊]阿里斯托芬…………………032
罗摩衍那
[印度]…………………………………………037
泰伦提乌斯喜剧集
[古罗马]泰伦提乌斯…………………040
牧歌
[古罗马]维吉尔………………………041
埃涅阿斯纪
[古罗马]维吉尔………………………044
变形记
[古罗马]奥维德………………………045
圣经.新约..................................049
万叶集
[日本]…………………………………..053
一千零一夜
[阿拉伯]………………………………..055
鲁拜集
[波斯]海亚姆…………………………062
枕草子
[日本]清少纳言………………………066
源氏物语
(日本]紫式部…………………………07l
熙德之歌
[西班牙]………………………………075
虎皮骑士
[格鲁吉亚]鲁斯塔维里………………082
伊戈尔远征记
[俄罗斯]………………………………086
玫瑰传奇
[法国]洛里斯、墨恩…………………090
新生
[意大利]但丁…………………………091
神 曲
[意大利]但丁…………………………093
十日谈
[意大利]薄伽丘………………………106
坎特伯雷故事集
[英国]乔叟……………………………119
疯狂的罗兰
[意大利]阿里奥斯托…………………126
巨人传
[法国]拉伯雷…………………………‘128
仙 后
[英国]斯宾塞…………………………133
莎士比亚作品集
[英国]莎士比亚………………………134
堂吉诃德
[西班牙]塞万提斯……………………158
莫里哀戏剧集
[法国]莫里哀…………………………172
失乐园
【英国】弥尔顿…………………………177
拉封丹寓言诗
[法国]拉封丹…………………………181
佩罗童话集
[法国]佩罗……………………………183
鲁滨逊漂流记
[英国]笛福……………………………190
格列佛游记
[英国]斯威夫特………………………194
乞丐的歌剧
[英国]盖依……………………………198
汤姆.琼斯
[英国]菲尔丁…………………………………200
墓园挽歌
[英国]格雷……………………………202
老实人
[法国]伏尔泰…………………………204
图兰朵公主
[意大利]戈齐…………………………209
汉弗利.克林克
[英国]斯摩莱特………………………210
吹牛大王历险记
[德国]闽希豪生………………………211
彭斯诗歌集
[英国]彭斯……………………………213
席勒叙事诗
[德国]席勒……………………………220
鲍里斯.戈都诺夫
[俄罗斯]普希金………………………223
克雷洛夫寓言
[俄罗斯]克雷洛夫……………………226
浮士德
[德国]歌德……………………………231
布莱克诗选
[英国]布莱克…………………………………240
纽约外史
[美国]欧文……………………………243
格林童话集
[德国]格林兄弟………………………246
历史悲剧三部曲
[俄罗斯]阿.托尔斯泰………………25l
普希金抒情诗
[俄罗斯]普希金………………………254
弗兰肯施泰因
[英国]玛.沃.雪莱…………………260
艾凡赫
[英国]司各特…………………………262
斯库德利小姐
[德国]霍夫曼…………………………264
拜伦诗剧
[英国]拜伦……………………………268
叶甫盖尼.奥涅金
[俄罗斯]普希金………………………270
普希金长诗四首
[俄罗斯]普希金………………………273
约婚夫妇
[意大利]曼佐尼………………………282
爱伦-坡诗集
[美国]爱伦.坡………………………283
梅里美小说集
[法国]梅里美…………………………285
恶魔
[俄罗斯]莱蒙托夫……………………293
普希金短剧两种
[俄罗斯]普希金………………………296
巴黎圣母院
[法国]雨果……………………………299
滑稽故事集
[法国]巴尔扎克………………………………305
欧也妮.葛朗台
[法国]巴尔扎克………………………………308
上尉的女儿
[俄罗斯]普希金………………………313
私人秘书
[法国]乔治.桑………………………:315
黑桃皇后
[俄罗斯]普希金………………………318
高老头
[法国]巴尔扎克………………………320
塔杜施先生
[波兰]密茨凯维奇……………………324
塔拉斯.布尔巴
[俄罗斯]果戈理………………………327
假面舞会
[俄罗斯]莱蒙托夫……………………331
安徒生童话
[丹麦]安徒生…………………………333
卡勒瓦拉
[芬兰]兰罗特…………………………339
沃伊采克
[德国]格.毕希纳……………………340
匹克威克外传
[英国]狄更斯…………………………341
奥列佛.退斯特
[英国]狄更斯…………………………345
卡斯特罗修道院女院长
[法国]司汤达…………………………349
爱伦.坡故事集
[美国]爱伦-坡………………………351
当代英雄
[俄罗斯]莱蒙托夫……………………355
彼得堡故事
[俄罗斯]果戈理………………………359
死魂灵
[俄罗斯]果戈理………………………362
康素爱萝
[法国]乔治.桑………………………367
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德国]海涅……………………………369
白 夜
[俄罗斯]陀思妥耶夫斯基……………375
穷人
[俄罗斯]陀思妥耶夫斯基……………379
基督山伯爵
[法国]大仲马……………………………380
名利场
[英国]萨克雷…………………………384
简.爱
[英国]夏.勃朗特……………………387
呼啸山庄
[英国]艾.勃朗特……………………391
大卫.科波菲尔
[英国]狄更斯…………………………396
娜娜
[法国]左拉……………………………399
红字
[美国]霍桑……………………………401
哥萨克
[俄罗斯]列.托尔斯泰………………402
外祖母
[捷克]聂姆佐娃………………………403
更高的目标
[美国]朗费罗…………………………………405
草叶集
[美国]惠特曼………………………….407
包法利夫人
[法国]福楼拜…………………………411
白 鲸
[美国]麦尔维尔………………………416
大雷雨
[俄罗斯]奥斯特罗夫斯基……………420
国王叙事诗
[英国]丁尼生…………………………421
战争与和平
[俄罗斯]列.托尔斯泰………………423
怎么办
[俄罗斯]车尔尼雪夫斯基……………430
罪与罚
[俄罗斯]陀思妥耶夫斯基……………433
欧伦施皮格尔的传说
[比利时]科斯特………………………435
一个城市的历史
[俄罗斯]谢德林………………………437
安娜.卡列尼娜
[俄罗斯]列.托尔斯泰………………439
三角帽
[西班牙]阿拉尔孔……………………448
圣安东的诱惑
[法国]福楼拜…………………………449
汤姆.索亚历险记
[美国]马克.吐温……………………45l
卡拉马佐夫兄弟
[俄罗斯]陀思妥耶夫斯基……………453
玩偶之家
[挪威]易卜生…………………………460
猎人笔记
[俄罗斯]屠格涅夫……………………462
莫泊桑中短篇小说集
[法国]莫泊桑…………………………464
左撇子
[俄罗斯]列斯科夫……………………470
蒲尔上尉
[法国]左拉……………………………472
漂亮朋友
[法国]莫泊桑…………………………474
冰岛渔夫
[法国]洛蒂……………………………476
卡斯特桥市长
[英国]哈代……………………………480
马拉梅诗集
[法国]马拉梅…………………………483
复活
[俄罗斯]列.托尔斯泰………………4-88
苔依丝
[法国]法朗士…………………………49l
契诃夫中短篇小说
[俄罗斯]契诃夫………………………493
织工
[德国]豪普特曼………………………496
莎乐美
[爱尔兰]王尔德………………………499
胡萝卜须
[法国]儒勒.列那尔…………………506
哈泽.穆拉特
[俄罗斯]列.托尔斯泰………………508
福玛.高尔捷耶夫
[俄罗斯]高尔基………………………509
维也纳故事
[奥地利]施尼茨勒…………………510
约翰.克里斯朵夫
[法国]罗曼.罗兰……………………512
绿色大厦
[英国]赫德森…………………………514-
决斗
[俄罗斯]库普林………………………516
夏娃日记
[美国]SL.吐温……………………518
青 鸟
[比利时]梅特林克……………………520
血与沙
[西班牙]伊巴涅斯……………………52l
观察
[奥地利]卡夫卡………………………524
自传三部曲
[俄罗斯]高尔基………………………527
艺术家青年时期写照
[爱尔兰]乔伊斯………………………529
十二个
[俄罗斯]勃洛克………………………531
列那狐
[英国]梅斯菲尔德……………………533
哥拉.布勒尼翁
[法国]罗曼.罗兰…………………………534
苦难的历程
[俄罗斯]阿.托尔斯泰………………536
好兵帅克历险记
[捷克]哈谢克…………………………539
热带癫狂症患者
[奥地利]茨威格………………………545
福赛特家史
[英国]高尔斯华绥……………………547
致奥尔弗斯的十四行
[奥地利]里尔克………………………552
母亲的来信
[俄罗斯]叶赛宁………………………554
城与年
[俄罗斯]费定…………………………556
铁流
[俄罗斯]绥拉菲莫维奇………………558
阿尔达莫诺夫家的事业
[俄罗斯]高尔基………………………560
美国的悲剧
[美国]德莱塞…………………………562
静静的顿河
[俄罗斯]肖洛霍夫……………………564
荒原狼
[德国]黑塞……………………………568
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
[奥地利]茨威格………………………570
洛尔迦作品全集
[西班牙]洛尔迦………………………572
狗的故事
[捷克]恰佩克兄弟……………………580
黑女寻神记
[爱尔兰]萧伯纳………………………582
永恒的情妇
[英国]伊.克莱………………………586
一岁的小鹿
[美国]罗林斯…………………………588
小王子
[法国]圣埃克苏佩里…………………590
漫歌集
[智利]聂鲁达…………………………592
老人与海
[美国]海明威…………………………………596
本书由文字与图片组成。文字部分包括作品简介、作品节录、画家简介、有关评论以及画家自述等。图片则可以分为两大类:一为严格意义下的外国文学名著插图,二是与外国文学名著有关的美术作品,包括油画、雕塑等原来就不准备印在纸上的品类,它们也可以算是广义的插图。编这本书的目的很明确,一方面是帮助外国文学爱好者进一步熟悉与理解外国文学,另一方面则是为美术工作者、爱好者提供与外国文学有关的美术资料与背景知识,以促进我国书刊插图与装帧事业的发展。当然,没有什么具体目的,仅仅天生喜欢翻翻书的人,也完全可以从中得到心灵上的愉悦。
由于本书的结构是以所收作品的问世年代为序,介绍该作品的插图与有关美术作品、图品(既有与文学作品同时完成的,也有后世创作的),因此,文学作品固然是按时序排列的,图品却常有前后倒错之处。要读者自己设想与重新组构插图艺术发展的总趋势,当是一件困难的事。为了弥补不足,编者特收集有关资料,将插图艺术的历史沿革作一简略的描述。这样,经纬交织,读者的面前就大致能出现一幅全景图了。为了提供参照比较,序言中也用了一些篇幅追溯我国的插图艺术史。至于“广义插图”的发展情况,因与总的美术发展史紧密联系在一起,就无法包容在这里了。
插图艺术概述
插图,我国过去称为“出相”、“绣像”、“全图”。这里“绣像”的“绣”是“绘画设色、五彩俱备”以及“精美如绣”之意。插图,是指插附在书刊中的图画,或印在正文之间,或采用插页的形式。插图的目的是对正文内容起补充说明或艺术欣赏的作用。鲁迅先生说:“书籍的插图,原意是在装饰书籍,增加读者的兴趣的,但那力量能补文学之不及。”他又说:“插图不但有趣,且亦有益。”按我国一本研究插图艺术著作的定义式的说法,“插图艺术是以绘画的视觉形象再现文学作品的精神,是插图作者根据文学作品内容通过自己的感受并以绘画自身的要求进行再创作的一门艺术。插图艺术有从属性和独立性,它不是文学作品的图解说明,并非文学的附庸,而是通过造型艺术的形式美、趣味美,使文学形象化”。
手绘插图
目前一般所指的插图,是指印刷品中的附图,它们本身自然也是印刷品,但这不等于说印刷术发明与运用之前不存在插图,中国的象形文字本身就是一幅一幅的画。人类是先有图画(如岩画)才有文字符号的。现在我们能见到的最古老的插图,应该说是古埃及《亡灵书》里的画,它们画在死者身边的莎草纸的经咒上。这样的插图以今藏不列颠博物馆的《阿尼亡灵书》中的最为精美。据考证,它产生的年代是约公元前1 5一前10世纪。
我国古代就很重视插图。晋朝陶潜的诗说过:“流观山海图,是古书无不绘图。”这里指的当然仍是手绘插图。外国的手绘插图,《亡灵书》之后,有见之于古希腊瓶瓮上的瓶画,古罗马建筑内部的壁画以及稍后的羊皮卷画。5世纪时所作的维吉尔(公元前70一公元前1 9)作品插图与荷马《伊利昂纪》插图(摹本),今天仍可在梵蒂冈与米兰的博物馆里见到。
中世纪时,手绘插图颇为盛行。艺术家们被富人、贵族雇去抄写经卷、祈祷书,并为这些宗教书籍绘制彩色插图。这些手抄本上有繁缛的花边、华丽的起首大写字母,插图除用
各种昂贵的颜料外也不吝惜地使用金粉、银粉,就使得这些书金碧辉煌、珍贵异常。这里复制的是一本祈祷书中的一页,此书现藏佛罗伦萨。从上端中心画上可见到天使前来谒见圣处女马利亚,向她传告圣婴耶稣将通过她成胎的消息。窗外风光宜人。边上所绘则是但丁《神曲》中的图景。画笔精细,色彩鲜艳和谐。所用哥特字体书写工整端庄,大写字母极为繁复,到处饰有可爱的小天使。这样,教士或淑女祈祷时便不致太单调乏味了。
在东方,1 1世纪时,日本出现了一种绘卷物。它的题材多是物语、传说或改编著名文学作品。绘卷物的代表作——《源氏物语绘卷》(1 2世纪前期),以同名小说为题材,用致密细腻的技法绘出没落贵族的迷醉、华奢、朦胧而哀怨的情绪。13世纪又出现《紫式部日记绘卷》与《平治物语绘卷》,后者是根据同名小说绘成的,描绘武士战争的壮阔场景。此外.1 4世纪初波斯人为拉施特的《史集》手抄本绘制的插图也保存了下来。
最早的印刷品插图
但是,说到严格意义上的、作为印刷品的插图,还得在印刷术发明之后才能出现。据文献记载,大约在7世纪的唐代,中国发明了雕版印刷术。唐刻《陀罗尼经咒》是唐至德二年(757)后的一张单页印品,它于1 944年出土于成都。从咒本上可以看到中间与四周都刻有小佛像,雕镂精细,墨色浓厚,技术已相当成熟。这些佛像画是目前所发现的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印制的插图,现存中国历史博物馆。至于世界上现存印有年代的最早印刷品唐刻《金刚经》卷本,它也是最早的年代明确的插图本。该卷本上明确印有“咸通九年(868)四月十五日王玠为二亲敬造普施”的题记。看一看现存不列颠博物馆的古卷的照片(见《中国大百科全书.新闻出版卷》彩图第33页)便可知道,经的正文前有一扉图。图上作佛在给孤独园长老须菩提起问之状。释迦牟尼佛坐于正中莲花座上,座前一几上设供养法器。长老须菩提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白{说话之意)佛。佛顶左右,飞天旋绕。佛座两侧有二金刚守护。佛座后二菩萨、九比丘,帝王宰官围绕。随侍佛座前二狮子分踞左右,表示佛为人中师(与“狮”谐音)子的意思。此画的画、刻俱精,人像衣褶简劲,面部表情丰富,反映出各人不同的心理状态。须菩提古老苍劲,虬筋外露,意态生动,线条柔和中含挺劲。狮子则表情滑稽,似在嘲笑长老的枯瘦。
两色套印的插图
首先要介绍的是英国著名风景画家约瑟夫?马略特?泰纳(1 775—1 851)的两幅版画,是为英国诗人赛?罗杰斯(1 763—1 855)的诗所作的插图,从中亦可窥见泰纳所作大幅风景油画的特点。顺便提一句,诗人罗杰斯可算是个雅士。他是银行家之子,自己也从事过金融业,他又是一位艺术品收藏家。他的“早餐会”是伦敦文人墨客的聚会场所,竟一直持续了40年之久。1 850年华兹华斯死后罗杰斯曾被提名为桂冠诗人,被他婉辞。泰纳也为拜伦、司各特、弥尔顿、坎贝尔等的诗篇作过插图,其中为《恰尔德?哈洛德》作的插画(1 832)最为有名。
托马斯?罗兰森(1 756—1827)可以说是英国漫画与幽默插图的创始人。他为《亨佛利?克林克》等风俗小说作过插图。有名的插画家克鲁克香就是在他创作风格的影响下成长发展起
来的。克鲁克香与菲兹为狄更斯幽默作品所作的插图代表了当时文学插图的最高水平。
英国1 9世纪下半叶出现了一个艺术一文学派别,叫“拉斐尔前派”。该派的成员差不多都对书籍装帧插图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其中最重要的是威廉?莫里斯、伯恩一琼斯、但丁?加?罗塞蒂、威?霍?亨特、约-艾?米莱斯。但丁?加布里耶尔?罗塞蒂(1828—1882)是诗人兼画家,其妹克里斯蒂娜?乔治娜?罗塞蒂(1830—1894)也是一位诗人。这里刊登两幅女诗人的诗集《鬼市》(1862)的插图,插图作者是她的哥哥。兄妹合作出版诗画,也算是文学插图史的一段佳话了。
英国有两本以小姑娘艾丽丝为主人公的童话,可称得上妇孺皆知,即《艾丽丝漫游奇境记》(1865)和《镜中世界》(1872),作者为刘易斯?卡罗尔(1832—1 898)。卡罗尔也会作画,曾尝试亲自为两部童话配制插图,但并不成功。后来二书由《笨拙》周刊的漫画家约翰?坦尼尔(1820—1 914)——他曾包画该刊的政治专栏《大减价》的漫画——来配画,结果使文、画成为双璧,一直流传至今不衰。由于二书在我国流传甚广,见到的机会很多。英国现代作家约-博?普里斯特利特别推崇坦尼尔的插图,认为“他发现了英国人性格里的一道金色的光彩”。插图准确把握作品人物的民族性格、民族气质,的确是其成功的一个关键。
前面提到作家醉心于为自己的作品作插图,大多力不从心,但是也有例外。在1 9世纪,稍早的有雨果、萨克雷,稍后的则有约?鲁?吉卜林(1 865—1 936)。这里刊出了吉卜林为自己的《原来如此的故事》所作的一幅插图。该书插图不少,但常被刊登的也就是这一幅,足见作品插画要得到认可亦非易事。
19世纪末,英国文学插图史上最大的事件就是奥?比亚兹莱的出现,他的画在当时真有惊世骇俗的效果。后面正文有较多介绍,这里单谈他为古罗马讽刺诗人尤维纳利斯的讽刺诗所作的一幅插图。图中活脱脱描绘出一个荒淫、凶悍的贵族妇女的形象,使人联想起当时历史上所发生的种种骇人听闻的事件,而这也正是尤维纳利斯诗歌的内容。
在法国,1 9世纪的大艺术家与文学插图艺术有更为密切的关系,这方面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德拉克洛瓦了。他酷爱文学,他的艺术创作一贯从欧洲浪漫主义文学中汲取营养,而他的绘画又反过来促进了文学的繁荣。由他插图的法译本《浮士德》(1828)的出版是文学插图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接下来出现的杰出的插图艺术家有杜米埃、托尼?约汉诺特、伽伐等。1 838年版的《保尔与薇吉尼》是插图画家的一次“群英会”。在此书中,海景由依莎贝负责,于哀特专画陆上风景,雅克绘动物,梅桑尼作装饰画,而“无处不在”的约汉诺特则包画余下的一切。为1 839版拉封丹《寓言》作画的格兰德维尔画风怪异,有象征意味,可以算是后来出现的超现实主义流派的一位先驱。至于插画圣手多雷,可以说如果没有了他的贡献,整部文学插图史会大为减色。1 850—1870年在文学插图方面,毫不夸张地说是多雷的时代。他的多种风格与独特个性均为后人树立了楷模。
稍后出现的印象主义艺术也与文学插图艺术息息相关。马奈于1875年为美国诗人爱伦?坡的《大鸦》作插图,促进了爱伦?坡的诗歌对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影响。
在马奈之后,1893年莫里斯?德尼(1870一1 943)为纪德的《于里安游记》作画。步后尘的画家还有德加、图卢兹一洛特雷克等。后印象主义画家保尔?高更1893—1895年在塔希提岛作画,他当时写有题为《诺阿、诺阿》(意为“芳香的土地”)的日记,并配有自己绘的插图。这可以算得上是一本“艺术家的书”了。鲁迅对此书很感兴趣,曾托人在国外购买(详见《鲁迅书简集》)。
印象主义画家毕沙罗曾为诗人于勒?拉福格(1860—1887)的一部小说集《道德传奇》作画。这里刊出其中的一幅。该图左上角写有“奥菲莉娅”字样,想来小说内容与《哈姆雷特》有关。至于波德莱尔之后的象征主义流派,为之作画的艺术家就更多了。
德国是石印技术的故乡,后来,彩色石印也是在德国首先发明使用的。但是在丢勒与荷尔拜因之后,那里的文学插图事业不很兴盛。直到1 9世纪,德国才再次出现一位杰出的插图画家,他就是阿道尔夫?冯?门采尔(181 5—1 905)。他是现实主义风格插图的倡导者,而且他常坚持要忠实地复制画家的原作。1839—1842年间,门采尔受雇为《腓特烈大帝的生平与业绩》一书作插图,该书长达30卷,从1843年开始出版直到1856年才出齐。为真实地反映历史,门采尔精心研究档案资料和历史遗物,共作插图600幅,也因此而成为知名的插图画家。另外他还作了油画组画《腓特烈大帝生平》,其中(《腓特烈大帝的长笛音乐会》(1850—1852)是幅名作。门采尔的画为后世现实主义风格插图开了先河,他的影响远远超出德国的国境。
在俄国,1 9世纪的许多大画家,如列宾、弗鲁别利等,都为俄国18—1 9世纪的文学名著作过精美的插图。这里刊出列宾与包克列夫斯基分别为果戈理的《狂人日记》和《钦差大臣》所作的插图,从中可看出画家深厚的功力。亚历山大?阿庚的《<死魂灵>百图》曾由鲁迅与孟十还介绍给中国读者。两位前辈从上海旧书摊上觅到原书时的雀跃心情,至今可以从鲁迅的《引文》里见到。这里也附上一幅,以供欣赏。
美国的文学插图事业实际上是1 9世纪才正式出现的。亚历山大.安德森是这方面的先驱者,他在美国首创用钢版镌刻插图,为亚当斯和达雷的发展铺平了道路。达雷所绘的华盛顿.欧文作品的插图恰到好处地传达出原作中那种温厚的幽默。此后出现的插图画家有拉法奇和凡德(他为《鲁拜集》作过插图),稍后的则有霍华德?派尔(这里刊登一幅他表现海盗故事的插图)、马拉塞尔(他专画西部牛仔的题材)、弗.雷明顿(他以擅画骏马与骑手著称).坎贝尔(他为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费恩》作过插图)、麦 派立许(他为肯厄思 格雷厄
姆的几种童话作过插图)、查.戴 吉卜森(他笔下那些甜美的姑娘被称为“吉卜森女郎”)、A.B.弗洛斯特(他为《雷默斯大叔》作过插图)、艾贝(他喜欢用钢笔画反映历史题材)、潘内尔。当然还有为库柏的《最后的莫希干人》插画而出名的奈 康 韦思以上这些都是“跨世纪”的人,他们一直工作到20世纪初。
1851年,罗伯特.兰登发明可以将绘画经过拍摄洗印在木版上,从此开始了摄影术应用在文学插图上的新阶段。在这以后,又相继发明了珂罗版印刷、照相凹版印刷、照相石印和网目版印刷,插图逐渐能按画家笔下的原本面貌(包括色彩缤纷有多种层次的油画)印制在纸上了,文学插图遂进入了它的现代阶段。
20世纪
进入20世纪后,文学插图艺术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显得绚烂多姿,繁花似锦。
德奥德国、奥地利的表现主义艺术家对封面、版式设计以及插画有强烈的兴趣。奥地利的艾尔弗雷德 库宾(1877--1 959)既是版画家,又是作家,作品想象丰富,有梦幻般的色彩
。德国的恩斯特 基希纳(1880--1938)是装帧改革方面的一员健将。奥地利画家奥斯卡’科柯斯卡(1886--1 980)于1 963年为莎士比亚的《李尔王》作了1 7幅石印画,1 968年又
为阿里斯托芬的《蛙》作了1 2幅铜版画。科柯斯卡自己写书,自己设计,以便充分体现自己的意图。后来德兰、马蒂斯也都这样做。人们把这样的书称为‘‘艺术家之书”。
法国要谈20世纪的法国文学插图便不能不提到安布罗瓦斯?沃拉尔(1865—1939),他是巴黎的一位美术作品商、出版商。他把印制最好的插图本视为自己的人生目标。到他去世时,
他主持印制了27种书籍,它们都达到几乎完美的水准。在他眼里,艺术家的重要性要高出于作家。他允许插图家自由发挥,也可以作与原作内容没有关系的“插图”。为他的公司作过画的有比.勃纳尔、莫.德尼、乔.鲁奥、夏加尔等第一流的艺术家。
在沃拉尔之后,接过他的传统的是开设在日内瓦的斯基拉出版社。该社以出版精美、豪华的画册著称,其中也包括了插图本文学书籍,如德兰彩色版画配图的拉伯雷的《巨人传》(1943)。
为文学插图事业作出过贡献的现代法国艺术家(包括生活在法国的其他国家的艺术家)有拉.杜飞、璜.格里斯、基里柯等,大艺术家马约尔为古罗马作家维吉尔与朗戈斯的作品作了木刻插图。马蒂斯为马拉梅的《诗集》、为蒙特朗的《帕西伐尔》作过插图。后来他兴致越来越高,干脆自画自写——而且是手书,出版了他的彩图书籍《爵士乐》(1947)。最后,我们自然不能不提到毕加索。这位创作力旺盛、风格多样的艺术大师,在文学插图方面也同样作出了可观的成绩,而且也是多品种、多风格的。
总之,现代艺术与文学插图的关系是密切的,即使是抽象派艺术亦不例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裔华人画家赵无极与法国画家艾?哈居都作过抽象派的文学插图。1950年赵无极出版过8幅石版画,上附法国诗人亨 米肖所写的8首诗。50年代,法国舞台上出现了抽象性很强的戏剧——“荒诞戏剧”,如欧?尤内斯库的《秃头歌女》(1950)。该剧让一些小市民在台上讲一些最琐碎不过的对话,以显示生活的平庸与乏味。该剧印成书时的版式设计与插图亦极奇特。
英国在英国,20世纪最初的20年里出现了一些“个体户”办的小出版社。它们继承上世纪威廉‘莫里斯主持的坎姆斯科特出版社的传统,出版有木刻插图的书籍。这样的书用手工印制,限数订购,每本标明号码,因而价格也很昂贵。这样的出版社有杜夫斯、艾兴登、凡尔与伊拉克尼等。1911年,伊拉克尼出版了法国画家毕沙罗作套色木刻插图的《玉书》——这是一本中国古诗选集的法译本。稍后出现的小金鸡出版社出了三部引起人们注意的书,它们是由艾里克.吉尔装帧、插图的《坎特伯雷故事集》、《四福音书》与《特罗依勒斯和克里西德》。被吸引来为该出版社作插图的还有保尔.纳许、戴维.琼斯等画家。艾里克?拉维路斯为小金鸡出版的《第十二夜》作过插图。这以后出现的努恩塞奇出版社和福利奥书社改手工印制为机器印制,从而使书价有所下降。二三十年代,将插图精装本作为礼品相互馈赠成为一种风气。出版社纷纷出版一些既流行却又不俗气的文学作品(如斯蒂文生的小说)的插图本。为这些书作插图的有拉克艾姆、杜拉克、阿里斯蒂亚、约翰.奥斯丁等人。
稍后活跃在描画界的又有约翰-法莱与琼.海赛尔,后者是一位女木刻家,1953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加冕仪式特邀海赛尔设计请柬,可见她的地位不一般。这里介绍了她为英国小说《克兰福德》所作的两幅插图,十分契合原作情绪与气氛。另一幅是长构图的《火车窗外》,所描绘的是苏格兰爱丁堡的景色。这是一个有点荒凉与古朴的小火车站,画面上的房子、人物、树木都是倾斜的,就像是一个儿童从飞驰的火车窗口往外看到的景象。尽管画上看不到火车,但是让人感到正有一列火车飞驰而过。这是斯蒂文生诗集《儿童诗歌乐园》插图里的一幅。书的构图很符合儿童的心理,又能启发孩子的智力。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值得一提的优秀插图画家还有不少,如安东尼‘格劳斯,又如戴里克.哈里斯,在正文中有介绍,此处从略。
美国美国的插图艺术,19世纪到20世纪初,一般地说,商业气较浓,似未出现有独创性的大家。但是20世纪20年代后,局面开始改观,出现了一批优秀的插图画家,如雷金纳德.马什。当然,其中最重要的当推洛克威尔?肯特。
他的作品强劲有力。名画家本.沙恩也作过插图(图52),风格质朴,显示出他的作品植根于普通人的生活。30年代因纳粹迫害而移居美国的一批艺术家(以犹太人为主)给美国插图艺术带来了生气与深度,以及欧洲的历史意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与以后,诺曼。洛克威尔的插图风行一时,成为美国通俗艺术的象征。50年代的保卫和平运动中,产生出安东‘里弗莱吉尔的木刻插图,风格明朗健康。80年代以来又出现了“超现实主义”插图。它们用照相式的细腻逼真的技法,并不时采用电影手段,一在题材上较多表现科幻作品的内容。
日本在东方,日本精良的印刷、制版技术使彩色插图大大普及并达到新的水平。这里出现了一批著名的书籍艺术家,如:有胜见胜、寿岳文章、中林洋子、庄司浅水、杉浦康平、高桥重臣、枥析久美子、原弘和龟仓雄策等。盐田守男画的彩色插图《月亮公主》是一本相当普及、一般家庭都有的且有强烈民族色彩的优秀作品,构图多变,设色富丽。全书用硬纸板精印装订,小读者即使一时性起企图撕毁或者摔坏它都难以做到。这方面的艺术家还可以举出武笠信英、小坂茂、轮岛清隆、板本健三郎和羽石光志等。日本插图艺术的特点是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强烈的现代感。
以上对世界文学插图艺术发展的历史作了一个粗略描述。由于个人所知有限,较大的疏漏恐十白亦在所难免,特别是在东方国家与拉美、非洲方面。我诚恳地希望有更好条件的朋友与单位今后能写出一部较完备准确的专著,这将是非常有价值的。
最后,想借这个机会对几个有关文学插图的问题作些粗浅的探讨。这些问题都是在编辑本书阅读各种资料时接触到的,也是自有文学插图出现以来不时被提到的,因而看来有一定的普遍意义。
第一个问题是:文学插图究竟有无必要。
据史料记载,西欧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些大师对给文学作品(主要指古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学作品)加上插图这一做法是不以为然的,也许这与他们对经典作品持无比崇敬的态度有关。他们认为配插图是“一种野蛮行为”。18世纪末,英国人约翰-博伊德尔(1719—1804)发起建立“莎士比亚画廊”。他约请了一些有名的画家如福塞利、雷诺兹等创作表现莎剧场面的绘画,在馆中展出。作家查尔斯.兰姆看后大感失望。他说这些是画家眼里与笔下的莎士比亚,而不是“我自己与任何别人的莎士比亚!朱丽叶被限制在一张真实的脸上!……这是对无际无涯的事物的禁锢”!同类性质的“故事”还有不少,如:英国诗人丁尼生看了名画家罗塞蒂为他笔下人物圣塞西利亚作的画后说:这幅画与他的诗毫无关系(今天一些作家看了根据原作改编的影视剧作后也往往是这样说的)。美国女作家伊迪丝.华顿干脆不允许为她的任何一部作品加插图。还有一个凡.克里姆本说:“只有在摆脱装帧艺术家的影响之后,一本书才是一本真正的书。”
但是,持不同意见的声音显然更多也更为响亮。在文艺复兴时期,插图在艺术与印制工艺技术上都还很稚嫩原始,而经典文学作品在某些方面至今仍难以企及(马克思说过类似的话),大师们持有那样鄙薄插图的话是不足为奇的。对于作家本人来说,他们笔下的人物与气氛纯粹是自己的宁馨儿,当然难以由别的东西来代替。不过如果平心而论,画家也不是不能提供作家单凭文字无法创造的东西。事实证明,优秀的插图,如德拉克洛瓦的《浮士德》与多雷的《堂吉诃德》插图,是能与原作相得益彰、相映生辉的。甚至还出现过插图留存了下来原作却湮没无闻的情况。退一步说,坏的插图会因时光的淘洗而自行消亡,它总不至于把原作一并拖入水底吧。看来插图是否有存在的必要,实质还在于插图的质量与水平,还在于插图家的修养与才智。如果插图家能很好领会原作的精神且又善于发挥形象艺术之所长,那么他们的作品便是成功之作,会铭刻在读者的心中(参看正文中张承志对《卡门》插图的回忆文章),会流传下来。
第二个问题是:文学插图能不能算是伟大的艺术。
在西方,直到今天,仍有不少人认为“纯艺术”才是真正的艺术,插图艺术不过是实用工艺美术,难以登上大雅之堂。但有识之士则认为各个艺术门类均有其自己的作用与功能,都无法由别的门类所取代。而在各个门类之中,都有杰出与平庸的区别与分野。纵观文学插图艺术的发展史,这门艺术中已产生出许多杰出乃至伟大的作品,涌现出一批第一流的艺术家。另一方面,也有不少地位确立的第一流艺术家,一贯从文学作品中汲取养料,获得灵感,发现合适的题材,甚至亲自投身到文学插图的工作中,而且乐此不疲。远的不用说了,近的则有马蒂斯、毕加索、夏加尔……这样的名家可以列上许多许多。因此看来,这个问题已经不成其为问题了。《书籍插图》一书的作者、艺术史家戴维?布兰德说得好,他在该书引言里写道:“有人爱将‘插图者’作为贬义词来压低画家(画界中个别人有时也这样做),这些人最好记住:我们西方的艺术就是从书籍插图中诞生的。”(见该书14页)鲁迅先生多次在文章中为版画与连环图画辩护,他说:“……证明了连环图画不但可以成为艺术,并且已经坐在’艺术之宫’的里面了……我并不劝青年的艺术学徒蔑弃大幅的图画或水彩画,但是希望一样看重并且努力于连环图画和书报的插图……”(见《南腔北调集》中《“连环图画”辩护》一文)
第三个问题是:文学插图艺术的前景如何。
近年来,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使视觉艺术的媒体有所增加。除了绘画之外,人们还能通过摄影、摄像、电脑等手段接触到五光十色的图像。因此,插图艺术的前景被作为一个问题提了出来。但是,越到最近,对这个问题持乐观态度的越占多数。在他们看来,不管今后还会有什么新的手段出现,绘画(包括木刻、铜版画等等)这门古老的艺术依旧是不可取代的,主要是因为它具有创作者的人的个性。今天人类已越来越强烈地感到“物”的压迫,在这样的情况下,人性的回归,对自然的眷念是普遍的不可遏制的愿望。插图艺术在现代科技的影响下会有所改变与改进,说它会走向衰亡则是缺乏根据也是难以想象的。
最后一个问题是:文学插图与原作的关系问题。
文学插图应在多大程度上忠实于原作?它有多大的独立性?这也是一个与文学插图与生俱来的古老问题。一般地说,英国的文学插图强调要忠于原作,比较谨严。如英国著名的书籍装帧艺术家艾里克.吉尔说过,插图应“真正地显示、表明、装饰本文”,要恰到好处地表达与原作的内在关系,应该“从本文中生出”而不应用来借机“倾泻插图者自己的灵性”。与此不同的是,法国、德国的插图画家比较强调独创与自由发挥。但这三个国家的插图艺术都有很大的成绩,看来对这个问题不应有固定模式的答案。插图画家可以根据原书精神与自己的优势在创作过程中探求最恰当的表现方式,它可以是写实的,也可以是浪漫的;可以是象征的,也可以是实指性的;可以是抽象、装帧性的,也可以是具体的;有时离开原作表现画家自己独特的构想,也可以起到料想不到的效果与作用。而且即使是同一个画家,在给不同作品甚至同一部作品配画时也可以采用不同的表现方法。20世纪30年代不少画家为法国画商沃拉尔的出版社作画,有时甚至是先有画后有文,有的画的确看不出与原作有何关系,但只要这些画本身是好作品,也没有理由予以否定。当然,在一般情况下,插图怎么也应该在精神气质上与原作一致或是接近。
过去插图画家在作画时把书籍的成本与印制效果放在较重要的地位。现在情况有所改变,但是注意这方面的问题还是有必要的。
若干年来,本书编者和周围的朋友就一直在兼做介绍与外国文学有关的美术作品的工作。时间长了,难免起意用某种形式把这些成果汇编成书,但是大家都忙于各种事务,无暇及此。正在此时,恰有出版社的同志前来提出类似建议,于是,编辑本书的初步设想便形成了,而这设想又在实践的过程中逐步变得完整与丰满。目前,出现在读者面前的,已超出资料汇编的范畴,成了相当厚重的一部书,这倒是我们所始料未及的。有几位朋友参与了本书的工作。负责摄影与联络的是张海波先生与庄嘉宁先生;李政文先生为本书做了收尾工作;其他方面大力支持的有金志平、许铎、许金龙、黄宝生先生与杨乐云、张佩芬、钟志清女士。在一些专业问题上,我们请教了高莽先生,高莽先生还慷慨地提供他珍贵的私人藏品。这些都是应该加以说明与表示感谢的。
本文写作时参考了国内外有关著作与百科全书、艺术辞典,特别是约翰?哈丹的《插图书籍史》与戴维?布兰德的《书籍插图》特此说明。
李文俊
乙亥年干昌运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