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内容简介作者简介目录书摘插图讨论
中国的九年制义务教育,使“中考”成了继续接受教育的第一道门槛。其竞争的激烈程度决不亚于万人争过“独木桥”的高考。作者用了将近五年的时间,通过采访调查、查阅资料,近距离接触和了解各地中考“状元”的学习和生活,倾听专家教师的忠言和家长的经验,收集到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从中考“状元”这一话题作为切入口,全面深入地审视和反思了中国教育的现状,从心理、情感、方法、技巧等方方面面剖析和展示了中考学生冲刺阶段的酸甜苦辣。全书贯穿着一个理念:“状元”不是标杆,而是努力进取的动力,只要发挥自己的潜能和优势,全面发展,状元就是你自己!
唐克雪,男,瑶族,1958年生于广西平乐县.1975年入伍,1985年毕业于广西玉林师范学院外语系.1995年调珠海工作,曾任中学英语教师\报社记者\作协专业创作员.出版有长篇小说<雄枭阴鸷>\<裸性生灵>\<情圣>.中篇小说<冷太阳>\<杂色河湾>\分别获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和中国作协<民族文学>奖.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中考状元报告>是作者搁笔十年后为中学生创作的第一部纪实类作品.
第一章 皇冠上的明珠 关于状元及其来历/关于当代“状元”及其来历/关于我们的中考状元/万人争过状元桥:关于中国高考
第二章 挂在鼻梁上的事业——反弹中国的实践义务教育 属于昨天和明天的承诺/学历与报酬倒带来的思考/初中生扬眉吐气的背后/陷入泥潭的农村初中义务教育/看不到多少希望的希望小学/是谁拿走了我们的奶酪
第三章 热屋顶上的麻雀——为了状元的预演 儿子状元爹好汉以及生源大战/阴阳两重天:状元和非状元的非常遭遇/补补补 补平的状元路/考考考 考出的状元宝/另一种非状元代价:1分万金/我们知道这是一片肥沃的土壤
第四章 直挂云帆济苍海——城市中考状元状态 献出我们的掌声举起我们的酒杯/阳光男孩小H:我以我血荐轩辕/楚地全才小F:快乐足球+快乐读书/只想读清华的小T:痛快学痛快玩/大C小C:姐妹状元花
第五章 攀爬在土地上的期盼——乡镇中考状元状态 关于小D和《广西人必读》/小Z和她父亲的理想:战士和海岛/小B的哲学:走出这一步,海阔天空
第六章 黑色地带的初中生们——谨以此文祭奠倒在状元桥前的初中生们 他们没有走出黎明前的黑暗/他们倒在了状元桥前/他们是被家长的蜜汁淹没的
第七章 灰色地带的初中生们——状元之外的初中生状态 有时我们会丢失人生的钥匙/灰色的情感地带/灰色的动感地带/灰色的校园地带/美国孩子对父母说YES中国孩子对父母说NO
第八章 疯狂:没有选择的选择吗——或许是为了那无法逾越的状元天堑 套紧学生脖子的金项链/流走的状元桥:择校背后的隐忧/流动的状元梦:利益驱使的高中移民潮/状元河里的漩涡/公办民校:留下过桥钱/网民弹劾:恨不够爱不够/部长希望:曙光在前头/为了孩子,请攫紧你们的口袋
第九章 救孩子,抑或救中国的初中教育——关于状元的题外话 关于神童和超常教育/神童给我们的启示/中国大陆移民眼中的美国中小学教育
第十章 中考状元是这样炼成的——中考状元的成功秘诀之一(专家如是说) 每个孩子都有成为状元的潜质/送你一把金钥匙:如何让孩子中考时拥有良好心态/再送你一把金钥匙:告诉你,收获的时候不要丢失一粒谷子还有一把金钥匙:状元是主动适应游戏规则的智者
第十一章 重要的是让孩子学会做自己的事——中考状元的成功秘诀之二(家长如是说) 让步孩子找到家的感觉/让孩子知道读书是他自个的事/让孩子在艰难中学会逆水行舟/告诉孩子:你很棒,别人也很棒
第十二章 引得活水话源头——中考状元的成功秘诀之三(中考状元如是说) 中考状元谈读书动力/中考状元谈中考复习/中考状元谈考试技巧
第十三章 条条大路通罗马(代后记)
中考状元是这样炼成的——中考状元的成功秘诀之一(专家如是说)
1、 每个孩子都有成为状元的潜质
现在,我们已通过大量的实例和分析,懂得了我们现在所受的教育是一种什么样的教育,也知道了在我们走向状元桥的漫漫长途中所要经过的无数艰难险阻,以及我们所要付出的、有可能是我们这个年龄无法支付的成本和代价……我们无力改变自己接受的教育现状,我们生活在中国,我们是龙的传人,我们的脉管里流淌的是龙的血液。于是,我们也就无法回避这样的一个事实:无论我们能否成龙,我们都要为状元的理想和企望,走向那座状元桥。
物竞天泽,适者生存,达尔文的进化论无论在哪个国度、哪个领域、哪个阶层,亦无论老人、大人、小孩、男女老幼,都要在自己赖以生存的大环境中做出自己应有的努力。我们已经看见了,在走向状元桥的途中,有过桥直上状元殿的成功者,也有倒在桥前的失败者,而更多的是徘徊在桥前的失意者。那么,孩子,评估一下,我们有可能属于哪一类过桥者?
研究表明,天才不是天生的,再伟大的天才,他先天的东西,同普通人并没有很大的区别。
我们很多人一开口就说美国的教育是真正为孩子着想、为孩子的教和育设计的素质教育。事实上,美国的孩子在才智上也有高低之别,读书的成绩也有优劣之分。美国教育专家经过大量的实例考评分析,得出孩子的才智和学习上获得高分,最可靠的因素是懂得怎样开发本人的潜力。他们认为,尖子生名列前茅的技巧,其他人并不难学到手。他们觉得大多数尖子生有以下几个比较明显的特点——
(1) 尖子生肯定是那种爱读书、爱学习、爱社团公益活动、富有责任感的学生。
(2) 尖子生们都胡很高的学习兴趣,他们基本能做到随时随地都进入学习状态,比如每天跑步途中记忆词语,在盥洗池旁贴一张词汇表,每天刷牙时熟记一个生词。无论怎样各具特色,有一点他们是一致的:保证学习时间,以学为乐,坚持不懈。
(3) 尖子生在生活和学习上都很讲究条理,生活有规律,把常用的与学习有关的东西都放在伸手可及的位置,将重要的学习用品和资料用一个纸条或抽屉装好,避免用时东翻西找。
(4) 尖子生们在课堂上一般者是活跃分子,为了自己等候的一门课,他们都要提前一个月准备了解课程内容,通过查阅资料、预读课本获取有效的信息,这样才能在课堂上当积极的读者——不断地提问,直到弄懂字里行间的全部信息为止。
(5) 尖子生办事从不拖泥带水,当天的事当天了,比如老师布置的作业,或者上网查找资料,或者自己忽然想到的一个问题,无论时间再晚,也勉励自己当天完成作业。
(6) 尖子生们在课堂上都有边听边记的习惯,一边听课,一边记重点有的在笔记本中间画一道线,一半摘录课文概要,另一半记下老师补充的东西。做到需要查证的时候一目了然。这些学生大都书写整洁,他们把书写规范、整洁当作尊重老师、尊重自己的一个重要内容。
(7) 尖子生们性格开朗,并不像我们想像的那样一味地强调独立,他们彼此之间也经常来往,而且经常一起讨论家庭作业中的难题,使用不同的解题方法并相互交流心得。有时还像一个政治家一样,在一起讨论总统和总统的施政方针,以此开拓自己的开放式思维。
(8) 美国的尖子生们每次考试都会复习老师讲过的内容,对可能考的知识点格外注意,根据这些知识点广泛查阅资料,自编模拟题,自考自答。如果发现答得不圆满,就回过头来再复习。美国学生忙到晚上十二点睡觉的事情也是时常发生的,轻松学习只是小学阶段的美好时光。
估摸一下,孩子,这八大标准你能达到几项?通过这些标准,你也知道了,美国的尖子生也是通过各类考试考出来的/美国的中小学也要考试尤其是全国统一的学习水平考试(SAT),SAT和中学阶段的学习成绩虽然不像我们的中考和高考那样作为学生升学一槌定音的考试,但为了进哈佛、耶鲁那样的名校,SAT成绩是重要的录取依据。
新学期的课堂上,老师们还会向新学生们宣布,我不管你们以前的成绩是A、是B、是C,在我这里,靠你自己成为最优秀。所以,无论是我们中国,还是人家美国,想成为尖子生,靠的不是天分,而是勤奋。
有中国高考状元研究第一人之称的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王极盛从1999年开始研究中国的高考状元,通过对全车300多名入学的高考状元进行心理测试和智力测试,考察的结果是,绝大多数高考状元的智力水平为中等水平,少部分智力水平为中上。
我从王极盛教授一次讲学报告中接触这位有中国高考状元研究第一人之称的专家理论的。王极盛的研究告诉我们说,大多数人以为高考状元的智商是最高的,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在整个中国,目前绝大多数孩子的智力水平是差不多的,只有个别孩子智力落后,但这些孩子一般都上不了高中。当然,智商特别高的孩子也有,但这些孩子一般都不参加高考,已经直接保送上大学。所以现在高考考察的东西很大程度上和智力水平没有关系。那么同什么有关系呢?
“高考主要考察学生四个方面的素质。”王极盛说,“这四个方面的素质就是思想道德素质、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思想准备素质和身体素质方面,中学已经过关了。高考考的就是科学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心理素质的考试不是出考题,而是通过情景,通过试卷,通过试题,在这个特定的情景下,考察学生的心理素质如何。”
在王教授的研究中,我们发现,有32%的中学生存在心理问题,但对状元的测试中,这些状元的心理素质都非常好,从他们的学习过程来看,同样得出这样的结论。这些状元普遍都有信心,都能正确评价自己。为此王极盛告诉我们,信心并不是抽象的东西,它表现为情绪的稳定性凤及会不会调整心态。据他研究,60.4%的考生不会调整情绪。其实,调整情绪的方法非常简单,做做深呼吸、听听音乐,或者在月光下散散步,这些都是调节情绪的有效方式。但许多学生不会,有的人一紧张就发慌,一发慌脑子就一片空白。还有的学生一到高考就紧张,一上考场手就发抖,这些都是心理素质不过硬的表现。
而状元们的情况正好相反。王极盛说,“他们都会控制自己的情绪。遇到困难和难题时,,他们总能够尝试选择不同的方法去解决,这其实就是心理素质好的表现。”
关于高考,王极盛写了14本书,400万字,最后归结为:高考成功基本等于“实力加心态”。实力就是科学文化素质,心态就是心理素质。这些状元为什么能成功,是因为从他们身上总结的规律和高考规律密切相符。高考就是考实力、考心态,二者同样重要。
经过考察,王极盛教授还发现另外一个颇值得玩味的现状,那就是,状元的成功和他们父母的文化程度几乎没有关系。状元的父母大多数为中学文化程度,有的还是文盲。他们的职业绝大多数为工人和农民,小部分为自由职业者。这些人中没有大款,也没有人是教授。并且,这些状元家庭一个共同的特点是:家庭都比较民主,父母的身教重于言教。这些父母对待高考都有一颗平常心,高考前也不给孩子施加压力。而且值得注意的是,绝水多数状元从小到大都没有挨过父母的打。而考察的其他孩子绝大多数都挨过父母的打。
绝大多数状元感觉自己和父母在人格上很平等他们在家里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对许多事情都有发言权,他们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甚至可以和父母争辩。大多数家长在中学以后就不再管孩子的学习这些状元从小就养成好的习惯,他们都把学习看成是自己的责任。
因此,状元们取胜的关键,并不是他们的智商比别的同学高,而取决于他们良好的临考状态。虽然王极盛教授的研究对象是高考状元,我认为,这同样适用于我们的中考状元。我接触的小状元,自信和自觉,他们在生活姿态和掌心心态两大方面表现得最为突出。
这一点,在另一位专门研究中考状元的心理学教授的研究成果中,也很典型地反映出来。这位教授曾就心理因素对初中生中考成绩影响这一课题,在300个已经升入高一就读的学生开展调查,结果表明,中考状元取胜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因为他们在考试中的良好心态。为此,这位教授告诫我们:“良好的心态,等于你的中考已成功了一半。”
那么,什么样的考生在考前考中有良好的心态呢?
条条大路通罗马(代后记)
一
写完这本书,一种虚脱感油然而生。于我而言,关注中学生以及诞生于他们中间的中考状元们,经济上肯定得不偿失,创作上也不过捡个一麟半爪。与文字打了几十年的交道,我从未动过写这类书编这类书的念头,吃力不讨好,一不留神落个官司也难说。而且生存上没有任何人给我提供保障。寄走这本书我又得走上漫茫而渺远的商务之旅。我的生存状态拒绝我如此温情脉脉地行使一个布道者的责任和义务。
但几年来我却着了魔似的穿梭于各地的中小学,多少有些心虚地端出多年不用的记者证和作家会员证,睁着一双陌生而茫茫然的眼睛,关注这块富有中国特色的教育领地,名不正言不顺去研究去解读与我似乎没有多少关联的各种专家、各级政府提供给我的那些枯燥无味的数据。储存在电脑软盘和笔记本里的初中生以及诞生于他们之中的中考状元们,几年来如同早晨海天之上挥之不去的朝霞碎片,牢牢占据着我的大脑,以至一坐在电脑桌前,一种莫名的兴奋和惆怅便相伴而舞。
我知道,如果不将这本书写完、不将这套书编完,我将永不得安宁。
我不得不放下手头的商务,躲在南方无数高楼大厦中的一间斗室里,与这些久违了的文字做着艰苦异常的厮杀和较量——毕竟十多年未写这样的长篇大稿了,我需要将无数隐藏于冠冕堂皇后面的黯淡色块抖落于阳光之下,与我的良心一起接受共和国晴天丽日的曝晒;我更需要将弃之已久的文字从大脑深处一个个揪到电脑屏幕上重新组构,借此了却对那些孩子以及我的孩子、对中国的中小学教育所做出的种种承诺。
希望一个父亲抑或一个家长披肝沥胆般的良苦用心,能够减轻中国孩子以及广大家长肩上学生的应试教育负荷,能够换取中国教育官员对现行教育更深层次的思索和策略上的有效调整。
这些文字组合的图景,有的报章媒体已予以披露,有的鲜为人知;有的是我们身边的老生常谈,有的只不过是对未来的一份期许;有的与你肯定息息相关,有的也许与你风马牛不相及……
二
如果我告诉你,为了让孩子考一个好学校一对下岗夫妇在长达两个月时间里每天只吃三个馒头一小碟榨菜,而把省下的钱送孩子上暑期补习班,你信吗?
如果我告诉你,一位身患绝症亟待救治的父亲接过妻子卖房换来的一沓人民币不是感激妻子的挚爱,而是热泪盈眶,仰天长啸,一头撞死南墙,以把钱省下,保证远在异地求学的儿子能考上好学校,你信吗?
如果我告诉你,为了能让女儿读完重点中学,一位多病的母亲居然当街挂牌出售自己惟一健康的肝脏,在那块令人触目惊心的广告牌前,摆着医院开出的健康证明,你信吗?
如果我告诉你,为了使孩子走出山村走出贫困,一位农民父亲每个月步行五十里山路到城里卖血,为孩子请城里最昂贵的辅导老师,自己经常晕倒在回山村的路上,你信吗?
如果……如果我要举中国父母舍生忘死送子读书的亲身所历,我的采访本和电脑软盘里储存的绝对是一部令人感泣的血泪史.
又:如果我告诉你,一个读初三的学生为了考上重点高中以满足父母的厚望,每天以悬梁锥骨的精神强迫自己只睡三个小时,拿到状元之时,也就是他彻底崩溃之际,活脱一出现代范进中举,你信吗?
如果我告诉你,一个有可能考取状元的学生只因为另一个同学在某一次考试中成绩超过自己0.5分,竟在打给同学喝的白开水里投放毒鼠强,你信吗?
如果我告诉你,一个考取状元的优秀女生只因为自己暗恋的一个男生拒绝自己拨给他的肉食而同另一个女生坐一张餐桌上吃饭,便留下遗书,一头扎进波涛汹涌的长江,你信吗?
如果……这样的如果,我的采访本和电脑软盘里储有太多不胜枚举的事例,令我每每想起便毛骨悚然,冷汗淋漓.
铺在状元们脚下的红地毯艳丽耀人,但红地毯之外的那片黑色土壤却隐忍着更多的酸甜苦辣.
三
对应惟分数的升学标准中国现在的中小学教育,是典型的应试教育.应试教育的惟一特点,便是没完没了的各种考试,期末考、期中考、月考、周考、单元测试,以及那多如牛毛的种类学科竞赛……有人统计过,中国现在的学生如果从小学一年级算起,到他大学毕业那一年,在总共十六年有求学期间把他所经历的种类考试用阿拉伯数字排列出来,同他十六年所经历的天数几近相同。就是说,在他求学的日子里,几乎每天都要考试……也许这个数据有些夸张,但绝对说明了一个不容我们忽视的问题,那就是,考试已成为中国学生头上的一座沉重得令人窒息的大山。
我曾在西北一所山村小学问过一个穿着打满补丁衣服的小学三年级女学生。我问她考过试吗?她们说考过很多很多。按我的理解,考试是一定要花钱的,排除老师的改卷费和学生自己的笔墨费。试卷费是免除不了的。像这样一所依靠团中央希望工程建起的山村小学是典型的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即外表颇有现代学校的造型,内里学校的办公费、师资、学生学费等等一切只有一个字能够准确表达其间含义,那就是一个穷字。就在这个都喝不上一口干净水的学校。三年级的学生还考过很多很多的试。考了多少,大概连她都记不清了。我问她怎么考?她说有时用一张纸,有时就在黑板上考。老师在黑板上出5道题,让学生个一组,分别到黑板前现场考,现场改,所成绩记在学生的作业本上……
这一切都是为了一个升学率和优秀率,为了保证学校拥有更多的生源和上级财政拨款。上面提到的那所贫困山村的希望小学,据老师介绍,如果每个学期有一个学生的成绩达到镇上前五十名,学校的办公费就会在原基础上递增1%;如果有两个学生的成绩达到镇上前五十名,就递增2%,以此类推上前五十名的学生越多,学校的办公费就递增的越多。与此增长的,还有学校领导、任课老师的岗位津贴费。这是落后地区的考试奖励措施。这样的措施顺着办学条件的优劣呈曲线发展,到了条件相对优越的大中城市,一考定终身的的把戏愈演愈烈,中国人的状元梦就诞生在考试的土壤里。
我们不断地听到要求改革现行教育考试多的呼声,我们也深深感受到现在的这种应试教育带给老师家长和学生的切肤之痛,并深深地懂得惟分数的教育对孩子健康心灵的严重摧残,对中国学生的创新能力的严重制约,以至我们的孩子和先进国家的孩子一起经受考验时往往落于下风,以至发达国家的教授们讥讽中国的学生考试一条龙创新一条虫,以至包括台湾、香港这些属于中国版图的特区也拒绝承认国内名牌大学学生的学历……
然而我们的应试教育为什么还乐此不疲地滚滚向前呢?难道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国教育这架科考巨轮,无论世界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始终是一个聋子、瞎子,从接到出发的那一声命令起,信息系统里装的永远都是前进的命令却始终接不到稍息的通知?
四
作为一个初中生的家长,一个曾在教育战线学习工作了相当长时间无法脱俗的家长,说真的,我也很关注自己孩子的考试成绩,每次孩子考出好成绩,我也会像其他家长那样,或送孩子一份他喜欢的礼品,或带他到郊外吃一顿野餐,或陪他吃一块我们并不乐意他吃的比萨饼;如果考试考砸了,我们也会陪着他黯然神伤。陪着他熬几个夜晚把没考好的知识点补上。甚至,有时也会责备几句。
……我为此经常拷问自己:我是一个合格的家长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伏案寂思,难以成眠,总感到我们中国的教育,似乎总是围绕状元情结而展开的教与育,过去如此,现在如此,将来可能还是如此。中国不老,状元文化便永远年轻。
五
这几年,在关注各地中考状元的同时,我有幸同一些多年未联系的同学、同事、战友、朋友,以及他们的同学、同事、朋友、战友取得了联系。我大学所读的学校是一所专门培养初中师资的师范院校,因此我的同学大多还从事着初中教育。由于年龄上的因素,我们的孩子大都处于中学阶段的学习,因此,无论和我的大学同学还是和那些离散多年的老战友们,谈起中小学教育以及我们对孩子的忧虑,竟有那么多谈说不尽的话题,其共有的东西竟比我们同窗共读或在同一条战壕共同战斗时还融洽。
同时,因为心理隐现着一种特殊使命般的责任感,使我从未有过那么专注的心态关注着中国的中小学尤其是初中教育。几年下来,每到一个城市,除商务之外,我另外一个特殊工作就是想方设法找到当地教育部门,了解这些城市的初中教育以及近年的中考情况。我的记事本上记录的,除了商务上的事情,就是小状元们的个人访谈和他们的老师、家长们对初中教育的认识,以及他们对自己的学生、自己的孩子在学习生活上的介绍……
六
追踪成功登顶的中考状元,我读到更多的是这片古来有之的状元土壤的沙化和赤贫,是耕种者老师和家长们的重荷和麻痹,是没有冲过状元桥的孩子们的无助和悲伤……成功者的成功固然令人高山仰止,失败者的失败也更令人扼腕深思。
我常常为成功登项的中考状元们带着童稚的叙说发出由衷的微笑,也不例外常常为那些不幸落马的初中生们的失意深深遗憾。当孩子带着结束万里长征般的跋涉而成功兴奋时,我跟着他们兴奋;当他们留着败走麦城的遗憾而神伤时,我跟着他们黯然。我对一个中考状元给一所学校一个老师、一个家长带来那么多意想不到的荣誉而欣慰,也为一个倒在状元桥的失败者对一所学校、一个老师、一个家庭带来那么多意想不到的惊恐而不安……
七
需要再次强调的是,写这本书,没有哪一家机构给我使命,也没有哪一家机构给我投资,更没有哪一家机构给我提供采访方便。我既不是从一个记者的角度去收集梳理这本书所记述的事件,也不是以一个作家的心态为孩子们虚构一个精神家园。我纯粹借用工作时的方便,以一个家长的身份,扮演一个不甚合理的伯乐,以一个父亲的眼睛,去寻找孩子需要的千里马。
也许,正是因为扮演的是这样的一种特殊身份,使我只能同自己所能接触的朋友、同学以及他们能够为我找到的朋友和同学那里去了解、跟踪中考状元和他们的家长、老师。而这些家长、老师,又大都是中考状元的家长或老师,或者他们的孩子和我们的孩子一样,也正在担负着往状元桥冲锋的使命,于是虽然没有几个人愿意将他们当作一个典型推向前台,但大都同意在化名的前提下谈说他们对中国中小学教育的认识以及推荐自己的中考状元及其家长。
也因此,本书的记述,除却我文字上的粗拙和虚泛,事例却都有真实出处,个别极具自信的中考状元,以及个别已于今年浴火重生般冲出高考战火硝烟的当年的中考状元,都通过邮件表态可以将自己对那段岁月的总结,作为礼物奉送后来的学弟学妹。
“愿我的经验或教训成为你们顺利登科的燃料。”这是河南某市2002年中考状元,并在今年高考中估计自己能考上重点大学的大C给我发来的邮件。而我愿以慷慨而坦率的大C赠言赠送正在初中奋读的孩子以及天下的父母!
在此,深深在感谢那些为我慷慨献出自己的学习心得、育儿心得、教人心得的中考状元、中考状元的家长、中考状元的老师们;感谢为本书无私提供访谈机会、令我无以释怀的同学、同事、战友、朋友以及他们的同学、同事、战友、朋友……正是因为这样一种“牵扯连九族”式的渠道资源,使我在没有任何官方背景下完成了这本书的资料收集、整合、书写。谢谢你们的支持和帮助,这本书,是我们共同劳动的成果。
本书部分章节引用了一些媒体披露的材料和部分专家、官员的言谈,其来源于各地媒体一些门户网站等,由于当初仅仅是从丰富自己对初中教育理念方面的认识出发,零零碎碎输入电脑或记录本上,有些特别注明了出版和专家姓名,有些忘记了出版和来源。所引用的精辟见解如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专家、领导读后予以更正。如此冒犯,敬请谅解。
八
希望本书所记述的中考状元们再接再厉,我希望能为你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为了中国的教育和中国的强大,我们一起共勉。
更希望无数的失意者们重新捡拾信心。
我不止一次地听中考状元们说,考取状元的偶然因素很多,再考一次,状元不一定是自己。
这句话所表达的另一层涵义,是每一个人都具备状元的潜质,做到你的最强,你首先就是自己的状元。
在一个必定越发和谐的社会,总有让你成为状元的机会。
相信我:条条大路通罗马。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
2005年11月11日深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