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内容简介作者简介目录书摘插图讨论
我们都曾同学少年,张艺谋,那个为了电影梦想可以在创作上不管不顾的人;陈凯歌,那个一直是在跑道上奋勇奔跑的人;田壮壮,那个内心最不寂寞也是对电影最忠诚的人……还有他们,季羡林、谢飞、钱文忠、李安、高仓健、苏菲·玛索、梁天……北京电影学院院长张会军向您讲述摄影机背后的故事。
本专著系北京市政府和北京市教委的重点课题“文化艺术学科群建设”项目是终成果之一,本专著系北京市重点学科“电影学”2008年度建设项目最终成果之一,本专著系北京影视艺术研究基地“2008年度重点资助科研项目”最终成果之一。
张会军,1956年生于北京。1978年考入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78班”学习。1982年7月获文学(电影摄影)学士学位并留校任教。
现任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博土生导师、院长、研究生部主任,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委员;国家公安部特邀监督员;北京影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艺术教育促进会副主任;中国电影家协会理事;北京大学中国文化书院导师、教授;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副理事长、常务理事;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全国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指导委员会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曾获“优秀指导教师奖”、“意大利仁惠之星勋章”等多项荣誉。
拍摄电影十余部,主要作品有:电影《小院》《青山夕照》《生死树》《嫌疑犯》《黑太阳731》《追逐死亡的人》《大漠恩仇》《天生胆小》等。拍摄电视剧、电视片二百多部集,主要作品有;《天边有群男子汉》《宋莲生坐堂》《不谈爱情》《经过上海》《智圣东方朔》等;电视电影《但愿人长久》《我真棒》等。拍摄音乐电视片多部,主要作品有。《霸王别姬》《花街》《父母中国》《天长地久》《B种情感》《精忠报国》《临安遗恨》等,参与创作的电影、电视作品获国内外多项奖项。
开设和担任的教学课程有:“影片分析”、“电视摄录像技巧”、“电影摄影艺术创作”、“电影画面”等。
主持、参加国家级科研项目2项,省部级、北京市和学院的人文、技术、社会、教育科研项目7项。独立出版、主编及参与撰写出版的学术专著、理论研究丛书学术论文集、专业教材二十余部。在专业刊物上发表学术、专业、教育、艺术、技术、创作论文、译文余篇。
恰同学少年
只有一个称呼——谢飞老师
我拍电影的目的很简单
我确实对人性有极大的兴趣
血液里都流淌着电影
除了拍戏,我什么也不会
这个地方日出日落、风雨变化都让我感动
演“小人物”的“大演员”
我想来电影学院上学
人生应当是诚实的人生
做事先做人
我也要活到120岁
如果《百家讲坛》能让我传递这样的精神,我愿为此而死
附录:边走边写
只有一个称呼——谢飞老师
经常是只有一个称呼,叫他谢飞老师。
多少年,多少学生、教师,都是这样,体现了学校的单纯和温馨。他实际上是一个特别难以表述的人,多种的称呼:教师、导演、学者、副院长。似乎他什么都参与:拍电影、电视剧,做教师、当领导、做访问学者,连“非典”也不放过。谢飞老师在圈内和学院还有一个“儒将”称号,主要是说他具有“温文尔雅、谦谦君子”的处事风格,其实不是这么回事,大家更多的还是注重于谢飞老师的人生历程和在大家心目中的地位。
20世纪80年代,学院为了学习其他国家的电影观念和电影教育,纷纷派不同专业的教师到世界各个国家进行讲学和学习。谢飞教师有过这样的过程,从美国讲学和访问回来,其实对他的人生观、价值观是一个比较大的改变,主要是知道了“世界上的一部分人”在怎么样的思想,怎么样的生活,怎么样的看待问题,应该说这对他的创作、教学乃至做人都是一个比较大的触动。我们感觉他在同龄教师中是比较“前卫的”,他自己也在教师和学生中说,由于出国的经历,改变了他原来想问题的思想方式。
谢飞老师最可贵的是,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追求质量,不追求数量,耐得住寂寞,他拍电影比较有“原则”,不受商业、市场、权力、认同的影响和扭曲。不像同龄人那样,在自己的作品中逃离时代、社会去实现自己的艺术风格,他则是在艺术和规范中表达自己的思想,他是在追求着建构着自己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