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内容简介作者简介目录书摘插图讨论
杜叶锡恩女士,1913年出生于英国泰晤士河畔纽卡索,父亲为电车售票员,大学毕业后在英国教小学和中学。1948年到中国南昌传教三年,1951年以传教士身份来香港。1954年创办慕光英文书院。1963年至1995年任市政局议员,1988年至1995年任立法局议员及担任各咨询委员会委员。1998年至1998年任临时立法会委员。她同时为国际司法组织香港分会会员、香港妇女协会名誉会长及国际妇女会会员。1985年与杜学魁结婚。1988年获香港大学荣誉社会科学博士学位,1994年获理工大学荣誉法学博士学位,1997年获大紫荆勋章。
杜叶锡恩女士一生热衷于社会服务及教育工作对推动民生的改善不遗余力,在市民的心目中建立了良好的形象,被称为香港社会运动的老前辈。
前言
第一部分 在香港寻求正义 20世纪50年代初次感受香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香港/香港的两个市政局/小贩成为贪污受贿者的猎物/长期存在的住房问题/房屋政策刺激了贪污受贿/为注册学校所经历的考验和磨难/关于官员、承包商和三合会/20世纪60年代的香港/甚至连司法系统都……/贪污受贿之风蔓延到交通部门/两个不满的夏天:1966年和1967年/葛柏的案子使事情败露了/总督特派廉署专员公署在成功地履行其使命吗/香港的民主/循序渐进的民主/1992—1997:香港的过渡时期/2007年以后香港的前途/殖民者的无知
第二部分 民主遭遇了什么 为什么要写书谈民主问题/民主为何物/民主的发展/马基雅弗利时代/帝国主义思维/一个偷来的国家有多么民主/经济殖民主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法西斯主义/门罗主义的遗产/民主遭到曲解/民主的新概念/投票制度/关于民主和假民主的议论摘录
附件
附件A 关于1996年香港政局的报告
附件B 在国际妇女联盟会议上的演讲
附件C 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香港的生活
附件D 1993年2月致英国议员的信
附件E 就彭定康政改方案的修正案发表的演讲
附件F 在彭定康取得了代价惨重的胜利后致英国议员的报告
附件G 致艾伦 罗杰斯议员的一封信
附件H 就彭定康政改方案辩论致议员们的信
附件I 日本的头号战犯和美国战后与日本战犯的勾结
作者自述
一本值得推荐的好书
民主为何物
我曾听到一位政客喜不自胜地呼喊:“民主,我爱你!”这给我留下这样一个印象:对他来说,民主就像是需要顶礼膜拜的女神。这位政客显然是过了大半辈子才坠入情网的,困为当时他已经50来岁了,而以前他从未对民主表现出一丝一毫的兴趣。事实上,民主不是需要膜拜的神,而是一种思想状态,一个民主派不是某个党的党员,而是一个关心民众的人。
对民主示爱的做法立即在美国的极右翼政客和狂热拥护资本主义的人中为这位政客赢得了崇拜者。50多年来,这些拥护资本主义的右翼人士一直以“民主”作为战斗口号,而他自己民主党的某些成员的行为则更像中国“文化大革命”中极左的“红卫兵”。然而,只要他自称为民主派,而且向华盛顿请教,他就是可以接受的。毕竟,连皮诺切特将军也得到过华盛顿的支持。
另一位政客自称是香港头号民主派。她认为民主就是“一人一票”,仅此而已。在2000年选举之前,这位“民主派”解释说,她以前之所以未能为香港做多少事,是因为政府给她的津贴不够多,无法开展工作。她的一位同事说得不错:成功主要取决于献身公众的精神,而不是取决于金钱。
我们的年轻人正在受到误导,以为普选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事实并非如此。不公正现象是由具有献身精神的人们来解决的,他们投身于实际工作,而不是把时间浪费在抽象的理念上。辩论抽象的理念会浪费纳税人的金钱及政界人士和行政管理人员的时间,却不能改善民众的境遇,除非在法律上做出合理的和可行的改变。那些承诺要在减少税收的同时改善公共设施的政客是不应当信任的,因为那种承诺从经济上来说是做不到的。做出这样的承诺只是为了吸引选票。
鉴于本书是写给年轻人看的,我要写得简单一些。这些年轻人可能熟悉当前的紧迫问题,但对过去几年的事情却一无所知,因为那时他们年纪太小,还不懂事。历史总是一代又一代地重复错误,因为年轻人不去研究以往的错误,不是谋求进一步的改善,而是试图一切“从头来过”。我们大家在年轻时都有过类似的经历。但是,我要指出,听任年长的、不大讲原则的人带领年轻人去从事当他们成熟起来时会感到后悔的行动,这是危险的。我的意图是简单地解释一下民主的真正含义是什么,它在一些标榜实行民主的国家内,尤其是在过去50年中,受到了怎样的歪曲。其实,“民主”这个词已经背离了它服务人民的初衷,成了对人类最具欺骗性的概念之一。它变成了侵略和干涉世界许多国家内政的借口。实际上,它甚至被用做了大屠杀和种族灭绝的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