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关于我们|

当前位置: 中国青年出版总社 > > 期刊 > 中国青年 > “定制”淑女正走俏

农民摄影师的西行漫记

王搏的手机几乎从不打电话,也不接听电话。网上他公布的手机号码旁也会加个括号注明:只...[详细]

张天一:北大硕士毕业为何卖米粉

2014年,我即将结束在北大的硕士学习生涯,也面临着毕业的选择,我选择了开一家米粉店。...[详细]

“定制”淑女正走俏
热度0票 浏览2464次

近年来各式淑女课程火热走俏,然而到底何为淑女?淑女教育是利是弊?舆论评价始终莫衷一是。

双膝并拢、双腿夹紧、十指相合、挺胸抬头,左脚前伸、收回,再前伸,左脚跟要紧挨右脚板……练功房内,数名身着职业裙装的大学生正在练习“丁字步”。历经了近1小时的站姿,只听教练一声“休息”,平日里大大咧咧惯了的女生们马上就地瘫倒,高跟鞋被踹飞在旁,大呼“腰酸腿疼”——他们在折腾啥?原来是传说中的淑女范儿正在被培训。

自从2010年首个公开命名的“淑女班”在武汉纺织大学创立,社会上针对不同年龄层、不同学习目的的各式淑女课程火热走俏开来:

家长们不惜年花费动辄每年数万元的高价对苏州外国语小学“女子艺术班”趋之若鹜,期望淑女从小培养;广州老牌名校真光中学计划年内在高一年级开设两个女生班,授课内容涵盖家政、社交等,甚至要求女生每日穿旗袍上学;早在武汉纺织大学之前,浙江大学已开办过“卓越女性培训班”,清华大学也曾设立“完美女性高级研修班”,紧随其后,又有南昌大学、武昌理工学院等相关课程受到大学女生的追捧;而就在2013年新年伊始,西式贵族礼仪又空降京城,瑞雅礼仪学院的开幕,力求为淑媛气质打开国际化视野……

围绕着淑女班社会掀起热议,然而舆论评价始终莫衷一是,到底何为淑女?淑女教育是利是弊?人们争议不休。

力主秀外慧中,不做绣花枕头

《诗经》有言:“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或许是这句古语太深入人心,“淑女班”一经推出,就引发外界揣测连连,莫不是变相的“老总秘书班”、“专业小三班”、“二奶培训班”?

让我们来看看这淑女学堂究竟在学些什么。无可否认,作为一种非专业教育模式,淑女班的教学尚处于探索阶段。然综观高校中相关的课程设置,不难发现虽然名目繁多、林林总总、不尽相同,但普遍都关注到了内修、外塑以及技能。

以武汉纺织大学高职学院为例,淑女班每学年共开设6门课,分别为公关礼仪、艺术修养、化妆技巧、形体训练、国学经典、服饰与色彩搭配。其中,以讲解《论语》、《孟子》为主要内容的“国学经典”被确定为重点科目;而艺术修养则是结合学校自身特色,教授传统女红技艺,包括纺织、编织、缝纫、刺绣等。

经过一年多的“修行”,女生是否已变身“淑女”或许难以量化,但当他们步入职场,确实体现出了突出的竞争优势。“就因为我们毕业于‘淑女班’,所以找工作都比其他同学要轻松一些”,学生小田微笑着告诉记者,“在招聘旺季的时候,很多房地产、物业和公关公司都慕名来到班上招人,开出的待遇也相当不错”。

当然,不少人质疑用人单位的热情源于淑女班“个个是美女”。对此,校方承认,因为报名踊跃,首批学员55人是从全校超过150名学生中经过公开选拔脱颖而出。最终人选中确有相当一部分来自于校模特队和礼仪队,且身高均在160厘米以上。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相对于外在形象的塑造,秀外慧中的气质和大方得体的做事风格更是学校着力去培养的。

纺大高职学院党委书记郭维琪这样总结学生们的变化:其实“淑女班”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一开始都表现得比较内向,有的看见老师都会害怕。但经过各种系统的语言、行为规范学习,她们懂得了基本的礼仪,有了高雅的闲情逸趣,明显自信了许多。特别是国学、女红等课程的学习,不仅是知识灌输,更是一种心理熏染,能让女孩子内心更清净、思维更纯净、言行更善美,身上的浮躁气息,会被净化、过滤很多——而这才是同学们最吸引用人单位的魅力所在。

尊重男女平等,也倡导“因性施教”

今年3月,广州名校真光中学将开设全市首个女生班的消息刚刚见诸报端,仅时隔数日就有数名大学生围堵在中学门口大搞行为艺术:有男生身穿裙装悠闲自得地织起毛线,也有人高举标语“因性不教不科学,男生也要淑女班”、“淑女顶个毛线”……

大学生的恶搞表演着实令人发笑,但在玩笑之余,他们表达的不满与抗议真实地反映了民众心声。活动的参与者小梁说:全世界都认为做家政、缝纫就是女性的天职,难道男生们就不需要培养这样的能力?这是一种不公平也不正确的心理暗示!

广州市教育主管部门发言,对学校的做法坚决力挺:现在很多人反对,是因为并不了解性别教育的内涵和方式:我们不是要限制女性的成长和发展,相反,恰恰是提供更适合她们成长和发展的环境。

真光中学校长荀万祥解释:从学生的心理发展来看,女生的心智发育比男生要早熟,对事物敏感程度高。同处青春期,男孩子更加张扬,善于表现;而女孩子则更加内敛、羞涩。因而大多数展示的机会都被男孩子抢占了,事实上造成了机会的不均等……种种性别差异要求学校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

不少心理专家由此提出对传统教育缺失的反思:五四之后,为追求女性解放,我们力争从小在教育中淡化性别观念。近一个世纪以来,虽然“男女平等”已经渗透进时代青年的观念意识,但又有一种反面的倾向在青少年中悄然滋长:性别模糊化。小沈阳和李宇春两位草根明星的走红就是引爆当下畸形审美的典型案例。

那么,真正的女孩哪里去了?有感于此,自1872年建校,曾有长达81年女校历史的真光中学决定继承传统:“作为岭南最早的女子学校,培养‘女界之光’一直是真光人追求”。

因此,在课程设置上,他们着眼于社会女孩应有的品德和技能;在衣着方面,回归真光建校之初的服装样式——旗袍,而这也是香港真光中学沿用至今的校服;校方强调:女班是在混班的基础上建立,由于全年级只有两个纯女生班,平时组织活动,男女生之间完全有机会相互交流——设立女子班并不是鼓励两性的封闭隔阂,而是更注重同性之间无障碍的关心与交流。

老传统,抑或新思维

与时下风行的剩女、胜女、熟女以及野蛮女友相比,脱胎于封建礼教的“淑女”显然像个“老古董”。因此,不少人认为:培养淑女无异于推历史倒车。

诚然,新时代的女性再也不可能回到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去毕恭毕敬地服从“三从四德”,坚定不移地相信“女子无才便是德”。然而在内心的最深处,古人曾经崇尚的“礼义廉耻”、“温良恭俭让”,以及岳母刺字、孟母三迁中彰显的传统美德依然被当代人渴求。

由于时代的进步,化妆品、时装、美容术被广泛利用,现如今美女是越来越多了,正所谓“十步之内,必有芳草”。可与资本的丰厚共存的却是头脑的贪乏,于是,“脑残”成为美女们的一大通病。即便是在高学历的知识女性当中,也普通存在精神的萎靡、物欲的横流和道德的伦丧,书读得多了就能自然变得“知书达理”?只重视文化成绩而忽略道德培养的高等教育让不少白领丽人也摆出两副面孔,公众面前高雅脱俗,私人生活却纸醉金迷,有的甚至堕落为特权阶层的情妇。

就在男人们纷纷感慨“淑女”濒临灭绝之时,“淑女班”犹如救命稻草挽救了众“失足少女”。所以,你说它媚俗作秀也好,商业逐利也罢,能够遵循市场规律培养社会稀缺资源,恐怕此种出奇制胜也当属理之必然。

淑女风范能不能速成?

淑女范儿应不应当学习?放眼全球,其实职业教育讲究性别一直是国际惯例,比如著名的淑明女子大学致力于培养韩国10%的领袖,“温柔能改变世界”就是其校训。在美国很早就开设有家政学专业,现已被更名为生活科学,因为他们相信用节约资源、节约劳动的科学方法来管理家庭是每位女性都需要学习的必修课。

然而淑女风范能不能被速成?当武汉纺大高职学院首期淑女班结业,校党委副书记,也是淑女班的首倡者袁卫华的讲话颇为实在:课程的结束并不意味着人人都是淑女。一年的学习只能算作引导,未来的修行还在于个人。

是的,淑女的养成绝不仅仅是学会几个动作,掌握几门技能,其中内涵的完善,需要历练的累积、德行的感悟,恐怕是一辈子的事。

可是难道追求真善美的崇高境界只应有女性为之努力?这种观念值得提醒:在一个信仰缺失的时代,如果社会风气和价值观不改,培养淑女仿佛就像雾里看花。在一个躁郁不安的社会里,若不能给予温良淑德滋养的土壤,淑女将永远被置身空中楼阁,渴望而不可及。

读者服务|经销商服务 |作者服务|人才招聘|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6 中国青年出版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12031540号-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京)字第146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4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