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关于我们|

当前位置:中国青年出版总社 >> 资讯 >> 书刊评介 >> 人本来就可以不一样,也应该不一样

人本来就可以不一样,也应该不一样

来源:中国青年出版总社     作者:徐川    2017年3月03日    字体:     浏览:1353

——《我为什么加入中国共产党:南航徐川答问录》序

说这本书之前,先讲一个故事,关于年龄。

曾经很期待自己变老变成熟,这个想法也曾是我无数次的新年宏愿和美好憧憬,掐指一算,盼望自己变得沧桑甚至苍老已经有很多年。

理由很简单,这个国度是崇尚尊老爱幼的,年龄通常和别人对你的尊重有一定的关系,给你的初步礼遇也往往取决于你的长相,所以看病要找老中医,求学要找老教授。因为年龄大往往意味着经验丰富、见多识广、值得信任、值得追随,还意味着辈分高学问大,无论初生牛犊再怎么不怕虎,姜毕竟还是老的辣。

所以,我一直很羡慕别人长得成熟和老相,因为这会有很多好处。记得高中时,我和同学一起骑自行车回家,路边有刚放学的小孩子指着我同学大声议论,说那不是我们班那谁谁的爹么?当时他感动得稀里哗啦,我嫉妒得热泪盈眶,人家在18岁的年纪,就能被别人当做爹,这是何等的光宗耀祖!

我大学毕业那年,邻班有个高大凶猛壮实成熟的同学去应聘总裁助理,实习一个月就回来了,据他后来深入地反省和深刻地总结,被退回的原因是站在老总的旁边,经常有人先跟他握手打招呼。

2006年,我25岁,是我虚构年龄的开始,彼时我混迹新东方。新东方年轻教师很多,但是相比之下我还是显得太年轻,一方面是资历浅薄和经验稚嫩,气场不够宏大,一方面是长相没有底气。因为对自己长相的严重自卑,我从来不主动说自己的年龄,如果学生非逼着问年龄,我要么说已经是奔三的人了,要么说二十五六七八岁吧,学生以为是故作幽默或者看透了我内心的脆弱,也不深究,就笑笑走开,我也会从丹田长长地吁出一口气来。

新东方教室门口一般都会有查听课证的,就是在学员的听课证上标记或者盖戳,因为他们流动性比较大,基本过几个月就会换人,新人往往不怎么认识我,所以在我进门的时候很容易被拦下来。高潮不是我被拦住,而是当我淡定地亮明身份:我是上课的教师。这时管理员通常会大呼小叫:主管,这里又有个冒充老师的!然后就会有主管很兴奋地冲过来,看看今天的抓获成果。一路小跑奔过来,看看我然后满心失落满脸落寞跟我说不好意思,然后数落小朋友一顿放我进去。

新东方教室里音响是需要自己调的,因为每个老师的讲课风格不同,有的需要把音量调大,有的喜欢回声和颤音,别人用过之后你要根据自己的习惯再微调一下。有一次我开班,按照惯例蹲在音响前面调音,第一排就有女生指指点点,说同学你不要乱动老师的音响!我回头看看正气凛然的学生,心里涌起尊敬和暖意。上课了,我拿起话筒走上讲台自我介绍,就注意到前排的女生正气凛然之后小脸通红地凌乱着。

2008年我27岁,入职南航,生命里第一次以正式员工的身份成为教师,这并没有成为我虚构年龄的结束,而是新的开始。做辅导员时,我和杨扬同志一起搭档带学生,我比他大四岁,但悲催的是,23岁的他长得比27岁的我更成熟。新生入校的时候,我们俩结伴去看望新生,也会经常遇到学生家长,家长通过自己多年的社会经验可以迅速判断我们俩的身份。于是会很热情地拉着杨扬的手,说以后请老师多多关照,在家靠父母,在校靠老师,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啦啦啦。一番寒暄之后发现我也在笑吟吟地看着他们,就会顺便问一句,你也是新生吧,哪个班的?然后大呼小叫把自己的儿子叫过来说,你们同学之间相互认识一下。一开始觉得好玩,玩多了就觉得无趣,后来再有家长问我大几了,我就一脸微笑回过去俩字儿:你猜。

2010年的暑假,为了追求沧桑和苍老的感觉,我连续两三个月没刮胡子,希望能够为年龄加加分,不过年龄方面的功效没看出来,倒是不断有人问我,是不是出了什么事?是不是经受了重大打击?如此颓废和别致,是准备做导演,还是蓄须明志重新做人?

有一次,学院开联席会,学院书记突然把脸一沉说,我要严肃地指出徐川同志一个问题,这个问题非常严重,已经影响到了正常工作!我当时一头汗就下来了,开始拼命回忆我在学院干过的坏事儿,因为这分明是要弹劾我的节奏。书记继续说,这个问题就是他长得太年轻,太像个学生!各位院长纷纷附和,有的院长笑着说你把胡子留起来就好了,有的院长马上接过去,留胡子也没用,不留胡子像学生,留胡子像留胡子的学生。于是,一片祥和的笑声……

由此,说到这本书,“答学生问”本来也就是我跟学生对话的一个平台和专栏,栏目的诞生源自微信公众号的留言,经常有同学会抛些问题给我,留言既有突发性,也具代表性,基本都是青春话题,比如关于受挫、感情、外语、规划、心理等等,于是希望把答复跟更多同学分享,也愿意收到更多人的建议来帮助更多人,不定期,不定量,不定性,随时有,随时答,随时发,陆陆续续也就形成了一定的口碑,其中的一些文章也有了一定的影响力。

其实,答学生问也不稀奇,我们都在答学生问。只是不同的是,很多同学认为我和别的老师不太像,除了长相不太像,说话也不太像,风格也不太像,很少一本正经,偶尔插科打诨,往往直击要害,于是这种不像也就在同学的鼓励和纵容下有了越来越多的尝试,也有了越来越多的坚持,也就从最开始的第一期一直写到了现在,然后写到同学们需要的未来。

一眨眼已经是三十好几,突然开始觉得时光宝贵,也多了更多的宽容和容忍,也许在接下来的时光里我仍然会被人当做同学、被别人往小了看,也许仍然会被别人说不像个老师,不像个党委副书记等等。

所谓不像,也就是跟别人不太一样。其实,不像就不像吧,不像别人没关系,像我自己就行了,这个世界不是本来就应该丰富多彩么?我们总是怕和别人不像,怕自己和别人不一样。其实,人本来就可以不一样,也应该不一样,只不过我们生怕自己和别人不一样,也就慢慢都活成了一个样。

对我而言,无论年龄还是交流,我都应该保持和享受这种不像,也应该享受关于年龄方面那些时日不多的美好误解,应该像女人被人往小了猛猜年龄一样,虽不至于捂嘴偷笑,也能够和颜悦色地称赞别人好眼光。(徐川)

顶:195 踩:186
对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当前平均分:0.02 (686次打分)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0.19 (722次打分)
【已经有0人表态】

读者服务|经销商服务 |作者服务|人才招聘|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6 中国青年出版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12031540号-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京)字第146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4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