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关于我们|

当前位置:中国青年出版总社 >> 资讯 >> 书刊评介 >> 《敦煌石窟艺术简史》出版感言

《敦煌石窟艺术简史》出版感言

来源: 新浪博客    作者:赵声良    2016年3月17日    字体:     浏览:1325

当看到出版社寄来的《敦煌石窟艺术简史》(中国青年出版社2015年8月版)样书时,感到十分欣喜。毕竟自己的一个愿望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而且这本书的装帧、印刷都十分讲究,它不是像今天社会上流行的那种时髦得像工艺品一样的“贵族书”,而是以朴实别致的包装体现着敦煌艺术之美,一本全彩色印刷的美术类图书,定价才58元,相信普通读者也不会觉得太贵。这一点也是我非常喜欢中国青年出版社的一个理由。就是为普通读者出书,而不是为那些少数有钱人出书。

此书的出版,首先是要感谢在出版社工作的同窗好友骆军,是他建议我将《敦煌石窟艺术史》以简要的形式先行出版,以满足社会的需要。我想这也是一个较好的办法,至少可以先把目前对敦煌艺术发展的一个整体观念展示出来。

一处文化遗迹,一个佛教石窟,可以形成一部完整的艺术史。在世界上,除敦煌石窟以外,恐怕再也找不出第二个。因为像这样延续了一千多年,每一个时代都在不断营造的石窟,也实在找不出第二个。

越来越多的学者们认识到敦煌石窟在中国美术史上的地位,从敦煌美术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到中国古代美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即除了那些著名画家作品之外,还存在大量的无名画工所绘却是无比辉煌的艺术。而这一个美术系统又是传统美术史著作中未加以记载,或不太重视的部分。

中国美术史的学习和研究,存在两个问题:

其一,一个十分尴尬的现象,就是当我们讲到历朝历代的著名画家作品时,却往往难以看到真迹。因为中国古代名画大多藏于台北故宫,此外还有相当多的作品流落于国外,国内各地博物馆的收藏虽说数量也不算少,但经典名作相对来说就不多了,而且时代上也主要是明清两朝的作品多,更早一点儿的如凤毛麟角。而与之相关的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在各地博物馆收藏的不少作品,往往存在着真品与赝品的争议。比如现存的大多数传为唐、五代、宋的作品,可能有相当多的是后来临摹的,并非原作。

其二,传统的中国美术史是以历代名家作品为中心来讲的。随着中国考古研究的发展,大量的地下出土文物,扩展了美术史的范围,美术史研究不再局限于名家作品,而要兼顾各时代无名艺术家之作,从原始社会的彩陶,商周时代的青铜器,汉代的画像砖、画像石,南北朝隋唐以来的佛教雕刻与壁画等等内容,自然进入了美术史研究者的视野。然而,如何把这两个体系的美术传统融合在一起进行有效的研究,却仍然没有成熟的方法论。因此,很多学者借鉴考古学、人类文化学等等方面来研究美术史。这固然对传统意义上的美术史研究是一个冲击。但如果考古学、历史学或人类文化学代替了美术史,美术史的意义便开始消失。美术史是研究人类的艺术创作、艺术审美,进而从审美意识方面来探讨人类文明进程的,离开了审美思维,离开了艺术表现的个性(包括表现技巧等),美术就无从谈起。

中国美术史由于现存作品存在诸多问题,研究方法也较为局限。而敦煌石窟经历一千多年的发展历史,现存各时期作品其真实性不容怀疑,作品的相对完整性和时代的系统性,使它在美术史研究中显示出十分独特的优势。它已构成了一部相对完整的美术史体系。写出一部敦煌石窟美术史,不仅可以总结出4—14世纪敦煌佛教美术发展的历史,而且通过敦煌美术史的研究,从内容上可以极大地补充中国美术史,从方法上可以为中国美术史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基于上述原因,想写一部敦煌石窟艺术史是笔者多年的愿望,十多年前开始着手进行敦煌石窟美术史的研究,考虑到敦煌石窟的体系庞大,需要按时代分阶段进行,因此先以数年时间完成了《敦煌石窟美术史(十六国北朝卷)》(本书已于2014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接着进行隋代卷的研究工作。这一个项十分艰巨的工作,尽管先后获得过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支持,但进展十分缓慢。因为学术研究是一项十分耗时的工作,由于各种事务干扰,无法保证学术研究的时间,缺乏相应的团队,也使工作常常搁浅。将来何时能全部完成,真是心里没底,毕竟这是一个巨大的工程,而我正如在茫茫大海中划动着孤舟。这本“简史”或许算是将来航行中的GPS吧。(赵声良,转载自新浪博客)

顶:193 踩:204
对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当前平均分:-0.26 (602次打分)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0.34 (598次打分)
【已经有0人表态】

读者服务|经销商服务 |作者服务|人才招聘|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6 中国青年出版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12031540号-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京)字第146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4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