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关于我们|

当前位置:中国青年出版总社 >> 资讯 >> 书刊评介 >> 父辈的镜子

父辈的镜子

来源: 豆瓣网    作者:飞熊    2014年8月12日    字体:     浏览:1237

最初知道杨恒均,是在2008年刚读研一的时候,当时还是满脑子不切实际想法的偏激青年,他文章中展现的宏阔视野和爱国情怀使我深为折服,后来断断续续读了他写的不少博客文章。老杨以“民主小贩”自居,有很多精彩的政论和时评,但比起那些,我更加喜欢他写自己父母和家庭的这本《伴你走过人间路》(中国青年出版社2014年2月版)。写这本书的缘起,是他的母亲得了急性白血病,他为此辞掉工作,从澳洲返回大陆,陪伴母亲走过了人生最后一段旅程。在此期间,他回忆自己的成长历程,感念父母的亲情,追问生命的价值,探求死亡的意义,在这本书里,他把自己的心路历程与精神世界坦裎在读者面前,真诚地分享生命体验,不虚美不隐恶,拳拳赤子之心,催人泪下,感人至深。

杨恒均的爷爷有三十亩地,解放后被划为地主,他的父亲毕业于国民党师范学校,很多同学都跟随老蒋跑到台湾,在“文革”中更是一再成为批斗的对象。曾经意气风发,指点江山的热血青年,为了子女亲人免受更多冲击,不惜压抑扭曲自己的灵魂,选择了卑躬屈膝,俯首认罪,甚至主动揭露自己的反动罪行。但是他并没有放弃希望,坚信总有一天知识的多少又会成为年轻人进步的标准,为此,他督促杨恒均心怀梦想,努力学习,终于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人生之路。

杨恒均的母亲年幼丧父,与寡母及聋哑弟弟相依为命,作为一名产科医生,在山区简陋的卫生条件下,翻山越岭,走街下乡,迎接了成千上万个生命。幼年的艰苦和磨难造就了她坚韧不拔和乐善好施的性格,临终前还不忘嘱咐子女把剩余的积蓄捐赠给困难学生。母亲对民间疾苦的感同身受和对生命的热爱深深影响了杨恒均。他写道:“母亲并不希望自己的子女有权有势、荣华富贵,她只是想我们活得好。母亲活得好的标准太简单了,那就是活得快活,活得不辜负他人,活得对得起良心。”我想,这应该也是天下大多数母亲对孩子的期望吧。

“文革”期间,杨恒均还在上小学,作为地主狗崽子和臭老九的后代,几乎每天都遭到欺负和侮辱,没有任何反抗的权利,只能打不还手,骂不还口。但是童年的磨难并没有使他的心灵扭曲,他没有陷溺于曾经遭受的侮辱与损害,而是从父母的教诲与老师的关爱中,更加激发出了对生活的希望和对弱者的关怀,也最终促使他拿起手中的笔,书写邪恶与善良,传递光明和希望,为了下一代不再遭受同样的苦难而不懈努力。他写道:“对政治和社会的敏锐让我不甘堕落,人间的不平路和人世间的不公正让我不会再保持沉默,对弱势和弱小的同情让我哪怕在最孤独的状态下,也感觉到充满力量。对爱的追求,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社会不公的厌恶,让我这些年过得越来越充实,我认为这也是受到父亲的影响。”
杨恒均与我的父亲同岁,通过他的家族史叙述,我们可以对半个多世纪以来的中国历史有一个感性的认知,在他的外婆父母身上,我们也可以看到近代以来饱受磨难的几代中国人历经坎坷、执著前进的身影。我不禁联想到自己的家庭,我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都是普普通通的农民,他们节衣缩食、含辛茹苦地把五个子女抚养长大,而且竭尽所能地让他们接受良好的教育,有能力追求更好的生活。我爸曾经对我说,自己奋斗了半辈子才好不容易地从山村走进县城,但是感觉跟那些一出生就在城里的人还是很有差别,你的起点比他我高,要努力在城里站稳脚跟,可能到你的孩子这一辈才能成为真正的“城里人”。我听得懂父亲的话,既有些许无奈,更多的则是期望和勉励。我能走到今天的位置,能够拥有选择自己生活的能力和机会,得益于几代人的努力,是踩在父辈的肩膀之上,我时常心怀感激。家族传承的不只是血脉,更是爱与希望,我也应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尽我所能为下一代创造更好的条件和环境。

在某种意义上,没有人是一无所有来到世间的。所有的人,不论自觉与否,不论情不情愿,生来便背负着历史的遗产。这种遗产可能是一种剥夺,也可能是一种馈赠,可能是华丽的冠冕,更可能是冰冷的牢笼。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国运的兴衰,深层次的决定了家族与个人的命运。古人诚不我欺,家、国、天下,实在是相互影响、密不可分的。

我们无法选择所处的时代和成长的环境,但是可以选择如何消化,如何面对,如何给予。苦难可以是拦路虎也可以是垫脚石,是积极进取还是随波逐流,是充满善意还是满怀怨愤,不经意的选择,可以决定不同的成长轨迹。

杨恒均说:“父母是一本读不完的书,认识自己的父母就是认识了这个世界最重要的一部分,既是你认识世界的开始,也是你认识了整个世界后一定会回到的地方。”我们不曾经历过去时代的艰辛与磨难,但是从父母长辈的讲述中,从作家们的文字中,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那些逝去的岁月,对上一代人多一份了解与敬重。报纸电视上整天嚷着“照镜子,正衣冠”,其实我们不需要去对照那些遥不可及的崇高理想和英雄模范,只需要经常照照父辈的镜子,读一读生活这本书,就能更深刻地理解自己从何处来,该往何处去,进而获得更多的力量让自己坚实地站立在这片土地之上。

杨恒均有两个儿子,他按照老家的习俗给他们起了小名,老大叫铜锁,老二叫铁蛋,儿子的出生也对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说:“在我当了父亲之后,在我更多看向过去和未来之后,我才更加理解了自己的父亲。作为儿子和父亲的我,眼中不再只有我自己,看待世界的角度也发生了变化,我开始用手中的笔书写一个既是儿子又是父亲的爱、责任和希望,希望用我的笔能够给更多的儿子们以爱,减少所有做父亲的担忧和恐惧。”这份推己及人的仁爱之心,从自身经历升华出的对弱者的悲悯和对社会不公的愤慨,使杨恒均足以跻身当代伟大的写作者之列,几百万字的文稿,是他对上一代的致敬,更是送给下一代的珍贵礼物。掩卷沉思,我们这些同样既是儿子又是父亲,或者将要成为父亲的80后、90后一代,又将给子孙后代留下怎样一个中国,怎样一份遗产呢?

每代人都有每代人的历史使命,我们的国家在进步,生活在改善,但是中国的历史太沉重、现实太复杂,还远没有到坐享其成的时候。过去的苦难已然消散,然而当今时代,几千年专制遗毒未清,不平等、不公平依然广泛存在,有些方面甚至变本加厉,我们之所以不能忘记历史者在此,之所以不能不继续努力者亦在此。在网上看到有人调侃:“在国外呆久了,最深切的感觉就是活在祖国有盼头,活在那边真的太无聊了,感觉还是回到国内好啊!在国内你可以盼祖国统一,盼依法办事,盼这个民主盼那个自由啥的,在那边根本没有可盼的。”说的虽然是反话,对我而言却不无启示。人生在世,有梦想才有动力,痴迷于眼前那点利益,不免终日蝇营狗苟,庸庸碌碌。拥有一些超越个体利益之外的追求,才能增加生命的宽度与厚度,行走世间也更有力量。我们处在一个可以有所作为的国度和时代,在追求个人与家庭的幸福之外,如果能够为国家和民族的进步贡献一点点力量,也足以为个体生命增添一份别样的光彩。
 
80后、90后一代人即将成为这个社会的主导阶层,也将掌握权力,是选择遵从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将自己承受的屈辱与不公变本加厉地施予别人,还是勇于扛住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这既是个人的选择,也终将影响我们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要激浊扬清,而非助纣为虐,需要对时代潮流有更清醒的认知,要有更广阔的视野与更坚定的意志,乘势而上,顺势而为。理想美好而现实残酷,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龙应台说:“你今天有自由和幸福,是因为在你之前,有人抗议过、奋斗过、争取过、牺牲过。如果你觉得别人的不幸与你无关,那么有一天不幸发生在你身上时,也没有人会在意。我相信,唯一安全的社会,是一个人人都愿意承担的社会,否则,我们都会在危险中、恐惧中苟活。”任何一点美好的东西,都需要一些人的努力甚至牺牲。我们每一个人,也都有能力让这个世界变得美好一点点,不必顾虑自己的能力大小、地位高低,做与不做,大为不同。

顶:195 踩:186
对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当前平均分:-0.26 (650次打分)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0.11 (655次打分)
【已经有0人表态】

读者服务|经销商服务 |作者服务|人才招聘|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6 中国青年出版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12031540号-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京)字第146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4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