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关于我们|

当前位置:中国青年出版总社 >> 资讯 >> 书刊评介 >> 民族脊梁的传世写生

民族脊梁的传世写生

来源: 中青出版通讯    作者:崔道怡    2014年6月17日    字体:     浏览:1213

看到《农民——中国一户农民的百年历史》(中国青年出版社2013年1月版)这部书最后一页最后一行字,不禁暗暗惊诧——“茂德公逝世于2011年9月29日”。这一行小号的白色的字,隐隐浮现在灰蒙蒙的土地上。道路两旁,长着高大的树和茂密的灌木丛,郁郁葱葱之中,土路明明亮亮,中间有一幅醒目的黑色剪影:一对老人,手牵着手,拄着拐杖,走向远方。

就在读这部书两年前这一天,广东雷州龙门镇足荣村的87岁老人陈茂德“走”了。翻回书前的照片,他和妻子的形象栩栩如生。“在珠三角地区,这位老农民比美国的肯德基更有名气,他已成为中国最具品牌影响的农民形象之一。”那么可以说,他并没有离去,他和子孙的人生轨迹,记叙在这部书里。

早在插队期间,王宏甲就想写一部名叫《农民》的书。那时他是一名“知青”,却已有了创作愿望。促使他产生这念想的,是农民。成为作家的首要条件,在于对世态人情能够进行艺术的观察、感受和思索。王宏甲天生禀赋这种素质,激发他喷涌才智的动力,则是20世纪70年代中国农民的生存状态。

可是,直到他的《无极之路》等作品产生巨大反响、获得多种奖项,直到在田野上也呈现出春暖花开的喜人景象,他和刘建对雷州半岛著名村庄进行了细致深入的采访,他们才敲击出了这一部《农民——中国一户农民的百年历史》。因而又可以说,是农民命运的根本变化,让茂德公四代人得以进入了文学的传记。

对农民,作家早已就有具体的了解、切身的感受、浓烈的情感和深邃的认知,所以他们最先表达的意思是:在中国全部的历史进程之中,农民是承载着最艰辛生存却作出最重大贡献的公众,他们处在社会的基层,却是全社会应该用仰视的目光致以最崇敬情意的群体。农民,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脊梁。

设使作家早年就写,必将流露悲悯之情。因为,“一天省把米,三年能买地”,是陈茂德也是所有农民的梦想。但是,“土改”的枪声和土地的“国有”,打碎了陈茂德等人的“地主”梦。解放后十多年,农民家家户户缺粮,改革开放多年后,陈家世代祖居的足荣村,仍然是中国富省广东的一个贫困村。

根本的变化是从第四代开始的,长孙喜欢“气宇轩昂”,上中学时改名陈宇。他果然不凡,志在“飞翔”。陈家传承“耕读”,茂德读到初中,其子英昌有言:“养子若不去读书,不如养个大肥猪。”于是,陈宇成为了家族的第一个大学生。不过令人诧异的是,毕业后他放弃金饭碗,执意“下海”经商。

从1998年当酒代理商,到2011年筹建“德基金”,陈宇促使家乡华丽转身,面貌翻新。他发明了浓头酱尾的诸葛酿,他建立了人与山合的嘉仙鸡厂,他创办了足荣村的工业园区,他研制了茂德公牌的香辣酱,他开辟了村庄的文化广场,他修缮了唐代兴建的雷祖祠堂,他敬奉爷爷的头像作为商标图像……

过去,茂德公三代人,婚丧嫁娶都在跨世纪的茅草房。现在,第四代的陈宇,把乡村的记忆和情趣搬进城区,在寸土寸金的都市建起茅屋院落“茂德公草堂”。楼台水榭,小桥曲径,竹影清风,柳绿荷红,堪称世上最豪华的茅草房,可谓当代的杜甫草堂。路旁一溜十块石头,刻着“忠孝礼义廉,温良恭俭让”。

在足荣,从村头到村尾,也排有一长列大石头,每块石头上都刻着一个字:“德”。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道德传统,被提纯凝练为一个“德”字。全国各地,只有这一处,以“德”字勒石,鲜亮强劲地表达村民的信仰,标识着茂德公祖孙也显示了我国农民历经风雨持之以恒坚贞不渝的高尚理想和纯净灵魂。

以前,即便岁月艰难,《三字经》《弟子规》依旧在他们脑海中回旋,“只求家有隔夜米,茅屋风来不漏雨”,含辛茹苦,望子成龙。后来,改革打通脱贫路,陈宇感知致富经。他与时俱进,“下海”经商,秉持以德为本,果然商道酬诚。于荒凉处织锦绣,雷州换鼓改容颜,从而掀开了足荣村历史的新篇。

这部书,展示茂德公四代人生,却有一半篇幅,记叙的是长孙陈宇从零开始拼搏奋进除旧布新的创业历程。尘世沧桑,百年一瞬,时代变迁,主导着老百姓的苦乐悲欢。前70年风吹雨打,未免悲悯,后30年尤其近十多年日新月异,令人欢欣。作品描绘的尽管只一户,却堪称我们民族脊梁的传世写生。

这部书,以广阔视野、宏大结构、鲜活史实、生动事例以及具体数据,全面系统记叙了中国一户其实也是农民总体百年的历史。讲述的同时,以赞叹的笔墨颂扬了在形成农民品格和推动历史进程中“德比天大,天天向善”的地位和作用。这是一卷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充实正能量、鼓舞上进心的史册宝典。

艺术方面,两位作家发挥专长,在文体上又有所创新。王宏甲也是小说家,他的报告文学尤为出色。报告文学和小说的区别,在于真实的遵循和虚幻的飞翔。小说可以天马行空,报告文学的想象与联想则必须在真实框架中驰骋。小说创造虚幻世界,报告文学却要为一个既定的有限的世界开拓出更远大的疆土。

小说家应该见多识广,报告文学作家尤其需要博学多才。他们不可无中生有,而要力求有中生无,这就得各方面储备充足,以便在一根藤上繁殖出花团锦簇。王宏甲精于此道,愈发圆熟。例如写茂德公夫妻相伴70年,信手拈来《诗经》的“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情思悠远,文采飘逸。如此例证,不胜枚举。

这部书每一章的最后一节,开辟“同时期的世界和相关思索”,把中国一个小村庄的现实,放到偌大世界的历史坐标上来对比思辨,时空扩展,别开生面。王宏甲早就开创了叙事、抒情、思考交织,政经、文史、科技融会的新文体,而今再次汪洋恣肆,使作品容量受题材局限的纪实文字,充盈饱满而多彩多姿。

图文并茂是这部书的又一特色,那些照片也很宝贵。再一次看第一张照片,足荣村孩子们开心的笑脸,预示农民的命运在此后30年乃至更长岁月里,必然会有更大更好的改善。在中国农民百年历史的路途之中,这部书为足荣村留下了一座里程碑,同时也为中国农民命运走上崭新里程开拓了又一个出发点。

顶:189 踩:173
对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当前平均分:-0.37 (682次打分)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0.17 (702次打分)
【已经有0人表态】

读者服务|经销商服务 |作者服务|人才招聘|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6 中国青年出版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12031540号-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京)字第146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4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