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关于我们|

当前位置:中国青年出版总社 >> 资讯 >> 书刊评介 >> 正在远去的历史

正在远去的历史

来源: 中青出版通讯    作者:王春元    2013年6月07日    字体:     浏览:1101

这本书历时四年,从2009年集中采访到2013年1月成书出版,其间经历了工作上乃至家事的起起伏伏,包括我所负责的电视节目的革新,包括亲人的故去……可以说是耗时良久,也耗费了大量精力——既钻了故纸堆,也坐了冷板凳,最终结果不敢说尽如人意,但总算无愧己心。

《蛋壳里的北京人》(中国青年出版社2013年1月版)里写了大量跟古建筑有关的东西,作为一个建筑的门外汉,自然不敢夸口对古建有什么精深造诣。但因为个人的兴趣,多年来积攒了很多北京古建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此外在北京30年的生活经历,对这座城市有着介于“异乡人”或“新北京人”之间的感怀,作为一个传媒人,我意识到这种情绪是具有普遍性的,所以多年来一直试图寻求一个带有共鸣性的出口,在多方尝试后最终落脚于古建筑。原因很简单,如果说一个城市有表情,建筑便是最生动的一幅。我既然试图描画心目中的北京,那么这个入手便再自然不过。

但事实还是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

本来以为这是被遗忘的历史,也许很难再搜索到鲜活的素材,也许要以图书馆和档案馆的资料为主,只要整理好手头的素材即可。但当我无意间找到第一根头绪时,便抽丝剥茧似的地带出了千丝万缕的联系:从一个家庭到另一个家庭,从一位传人到另一位传人,从一位大师到另一位大师……本来只存在于文字和图片的那些人和事突然活起来了!这无疑是意外之喜。

但压力也接踵而来,这些采访对象要么年事已高深居简出,要么身为公众人物事务繁忙难以约见,还有人对家族的过往讳莫如深不愿再提,或者因各种关系和利益的博弈选择缄口不言……总之采访之前的案头准备和公关外联也是不小的工作量。但本着“要么不做,做就做好”的工作原则,我以决心和诚意争取到了他们中大部分人的采访。

四年后再来看当初的努力,发现无意间竟成了抢救性的发掘——在这四年里,有些人故去了,有些人因高龄已基本谢绝采访,还有的人远离了这座城市……总之,能将这些采访对象再聚在一起的机会越来越小了,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如果没有当时的记录,也许就永远失去了面对面记录这段历史的机会。所以在成书之前,我决定将他们采访记录附在每个章节的后面作为参考,也作为纪念:他们要么是最后的大家,要么是世家的后人,要么是历史的活见证……总之,是与北京这座城市以及过去的那段时光血脉相连的一群人,有了他们的佐证,这本书无疑也更加丰厚生动起来。

我想,当每位读者翻开本书时,不仅是我个人在与您交流,还有一群人在诉说他们的心声,而这种倾诉本身就具备震撼人心的力量。

希望读者诸君能与我和“我们”一同对话。

顶:134 踩:111
对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当前平均分:-0.16 (583次打分)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0.48 (584次打分)
【已经有0人表态】

读者服务|经销商服务 |作者服务|人才招聘|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6 中国青年出版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12031540号-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京)字第146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4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