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关于我们|

当前位置:中国青年出版总社 >> 资讯 >> 书刊评介 >> 梁思成的民族建筑梦

梁思成的民族建筑梦

来源: 中国民族报    作者:陈华文    2013年6月07日    字体:     浏览:1179

——《梁》读后感

梁思成作为中国著名的建筑历史学家,作为民族主义者,他在建筑设计、教学与研究中,一生始终强调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他试图建立与西方相抗衡的中国建筑话语体系,然而世事变迁,他的建筑之梦醒来后却是一片苍凉。

梁思成的名气大,在很多人看来,至少有三个方面的因素:首先他是梁启超的儿子,其次是他和林徽因传奇般的爱情,最后是他与古都北京的命运生死相依。作为中国建筑大师的梁思成,为人儒雅低调,性格内敛。他很少微笑,总是在沉思中国传统建筑在现代社会的命运和出路。

《梁》(中国青年出版社2013年1月版)这本书,由梁思成生前在清华大学建筑系的同事,也是陪伴他生命中最后十年的第二任妻子林洙整理而成。本书由四部分组成:梁思成生前的照片、文章、手绘建筑手稿以及个人信件。其中,梁思成论述中国建筑思想和古建筑考察的有关文章,构成全书的核心内容。

梁思成虽然在美国接受了系统的西方建筑教育,但是他对中国传统建筑艺术情有独钟。西方古代建筑多是由石头、砖块等材料修建而成,结实耐用,加上西方有保护文物的传统,故保存至今的老建筑比比皆是。而中国古代建筑多是木质结构,追求精致和优美,但是这样的建筑命数不长,加上历代战火的洗礼,能保存下来的古代建筑凤毛麟角。梁思成根据西方建筑科学的研究方法,在新中国成立前的15年时间里,对中国190个县的2738个古建筑进行实地考察,他和林徽因对众多珍贵古迹和国宝进行了测量、记录、拍摄和分析。书中,梁思成、林徽因带领东北大学学生考察独乐寺时行走在田间地头的照片,让人心生温暖和力量。

在中国历史上,那些精美绝伦的建筑,从设计到施工,都是由一些默默无闻的匠人们完成的。可他们社会地位低下,绝大多数没有留下名字。这和西方不一样,很多西方古建筑的设计者、建造者的名字都镌刻在建筑物上。梁思成认为,真正的建筑智慧,其实在民间匠人中间,而不是来源于那些吟诗作画的士大夫们。他一直对造诣精深的匠人格外尊重。在野外进行古建筑考察时,梁思成向泥瓦匠、木匠、石匠、油漆匠、裱糊匠学习,并与工匠们交朋友。他拜工匠为师,向他们学习,厘清古代木制建筑组装与建构方法,并用现代科学的理论去阐述其中蕴含的科学原理。

在建筑设计中,形式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当前的建筑设计,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新古典主义等各种设计思想相互碰撞和交融,建筑的外在形式成为关注焦点。如圆形的剧院、鸟巢形的体育场、立方体形的游泳馆等,从设计到建造完工,一直引发各种争论。梁思成生前就指出,建筑最基本的功能是满足人的生理需求,同时还要满足精神、思想上的需要。他还认为,艺术并不是与人们生活毫不关联的东西,建筑设计风格与历史文化、地域环境相融合甚为关键。

事实上,梁思成也是建筑形式主义的积极开拓者,从他主持设计的建筑中,可以看到强烈的民族风格,他的每一件作品都传达着民族主义建筑立场。受特定历史时期的影响,与梁思成同时期的中国学者,大多具有极强烈的民族主义价值取向。在列强的压迫下,他们视复兴中华民族文化为己任。相比之下,梁思成的民族主义倾向则更加明显。从某种意义上讲,梁思成在中国建筑方面的成就,是其父梁启超所未尽的“民族复兴”大业的延续,这也是梁思成终其一生企图建立与西方古典主义相抗衡的中国建筑学术话语体系的原因。

本书中收录的文章,基本上反映了梁思成对中国古建筑研究和保护的过程。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书中收录了《关于中央人民政府中心区位置的建议》(即著名的“梁陈方案”)和《战区文物保护委员会文物目录》,这是他在1949年后为之奋斗的两件大事。虽然梁思成为北京古城的保护和修缮提出了大量建议,并且付出了诸多努力,却阻止不了北京古城墙和成片古建筑遭到拆迁。他曾说过:“我唯一可以奉献给祖国的只有我的知识。”有人指出:“梁思成先生保护了日本古都京都、奈良,但对于保护好自己祖国的古都无能为力。”这意味深长的话语,道出了梁思成和他那一代知识分子的无奈和不幸。

顶:180 踩:198
对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当前平均分:-0.14 (687次打分)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0.28 (624次打分)
【已经有0人表态】

读者服务|经销商服务 |作者服务|人才招聘|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6 中国青年出版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12031540号-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京)字第146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4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