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关于我们|

当前位置:中国青年出版总社 >> 资讯 >> 书刊评介 >> 在海那边展开中国人的故事

在海那边展开中国人的故事

来源: 甘肃日报    作者:李敬泽    2012年10月11日    字体:     浏览:1205

很多年前是见过洪梅的,好像是,不久她就去了美国,上学,工作,定居,有了孩子,孩子渐渐长大。

现在,洪梅写了这部小说,书名叫《梦,在海那边》(中国青年出版社2012年1月版)。让我感到意外的是她居然还有这个兴致。她好像一直在一家制药公司工作,很忙,据她母亲说,白天忙着,晚上写小说到凌晨。

与人家想象的相反,我从不鼓动人家写作,我倒是更愿意劝人家别写,生活中很多事是不得不做或是应该做的,写小说似乎不在其中;我倒宁愿一个人累了一天,晚上好好休息,我想那样的日子平常而安稳。

但是,如果一个人,别人劝不住她,她自己也劝不住自己,她一定要写,为此她宁可牺牲睡眠,宁可承受在我看来最好别受的写作的孤独和累,那么,我相信,她一定从中感受到了巨大的乐趣,同时,她也一定感到,她有来自生命内部的强大的理由,不得不写,一定要写。

我对这样的写作怀着敬意和好奇。我见过太多作品,从中你看不出有什么理由使作者一定要受这个罪也让我们受罪,但是,如果一个人在写作中被某种内部的强大理由所驱迫所指引,那么,她或者他通常能够把我们带向某种新的、特别的,她认为重要而结果我们也认为重要的地方去。

洪梅这本小说就是如此。看完了,我知道,这样的书是值得写也值得读的。

就这本书而言,那个“重要的地方”倒主要不是指地理上的纽约,在文学上,一个地方是否重要不是按人口、面积和GDP衡量的,比如我认为马尔克斯的马孔多就比纽约重要,在这个问题上的争论永远不会有结果。文学上一个地方的重要性完全取决于它所包含和展现的人性内容:情感、思想、命运,人的战斗、挫折和人的强大、软弱。

这一切,在这本书里都有,它们发生在纽约。

这样的一本书大概会被归类为“留学生文学”。在中国内地,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就形成了一个特定的文脉,比如我们都知道《北京人在纽约》等作品说的就是留学生或移民者的故事。世间事总是难免被归类,我们通过归类归纳事物之间的同,也通过归类比较出同类事物之间的异。比如这本书,它写的是留学生的生活,不过,它和这个文脉上以前的那些作品还是有重要的不同。

早期的留学生文学,大多是在讲中国人在海外的艰苦奋斗,我们怀着“美国梦”飞越太平洋,在那里插队、扎根、成功,酸甜苦辣不容易啊,我们要跟祖国人民好好说说。

这很好,祖国人民也是爱听的,虽然多少有点不理解,既然那么不容易干嘛不待在家里。而到了洪梅这本书,重点不在于不容易,其实哪儿的生活都不容易。洪梅是上世纪90年代出去的。对于她那一代留学生而言,主要的问题已经不是洗盘子,他们比更早的那一代人更容易融入美国生活,他们也没有多少自怜自艾的情绪,他们更自信。他们身处更加宽阔、更加深入和内在的全球化背景下,他们可能离成功更近,成功得也不那么咬牙切齿,但由此,他们有了自己的问题,自己的生命体验、困惑和艰难。

这本书写的就是这个。在这个意义上,它使得几近衰微的留学生文学的文脉获得了新的生机。

上世纪80年代的人是怀着“美国梦”出去的,90年代的人当然也怀着“美国梦”,不过,他们恰逢中国经济的巨大发展,他们发现,在身后,“中国梦”也在盛大展开。所以,他们是生活在两个梦中间,生活在资本、知识、技术、信息正以惊人的速度和规模在大洋两岸激荡的时候。他们赶上了好时候,但好时候常常会带给我们更多的烦恼,因为好时候的标志之一是人生的无尽可能。面对这纷繁的可能,选择变得那么难,不仅是生活的选择,更有内心的、精神的选择。

让洪梅在大洋彼岸的深夜里把这本书写完的理由,就在于这些生命中歧路彷徨的选择,还有伴随着每一个选择的那些新的复杂经验。

所以,《梦,在海那边》是有价值的。要理解中国人在这个时代正在经历什么,仅仅在北京、在中国,我们可能看得很真切,但通过这样的书,我们却会看得更完整。也许,这个时代给我们的文学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机会,那就是,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中国人的故事,同时,也在全球背景下自我认识和自我发现。洪梅这本书就是这个过程的一枚果实。

顶:198 踩:197
对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当前平均分:-0.21 (758次打分)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0.34 (683次打分)
【已经有0人表态】

读者服务|经销商服务 |作者服务|人才招聘|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6 中国青年出版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12031540号-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京)字第146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4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