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关于我们|

当前位置:中国青年出版总社 >> 资讯 >> 书刊评介 >> “水穷”与“云起”

“水穷”与“云起”

来源: 中青出版通讯    作者:杜大恺    2011年10月24日    字体:     浏览:1201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是王维《终南别业》五律中的两句,能读出其闲适之外,更别有“胜事”“自知”的寓寄,合于王维亦官亦隐的身世,这里“水”与“云”都不仅实其所见,亦是其一种心境。如说心境,“水穷”,“云起”,任何人倘若活着都不免会有,不只王维,我自己亦时常因处于与此相似的状态,不知所从,却不信已陷绝境,盼望着云烟氤氲后会又一番新雨,使死水回澜,重涌起涟漪,让心神冶荡。这本书以《水穷云起》(中国青年出版社2011年6月版)命名,此是其所由来。

本书收录了我自上世纪80年代初陆续写就的文章数十篇,这些文章都在不同场合发表过,此次没做任何改动,仍保持了原来的样子。有些议论虽因时过境迁似已没有意义,但因是曾经的思忖,虽不复有意义,但作为记忆至少于己仍不忍决绝,因此而保留了下来。近期所写的一些短文,都是对时下一些艺术现象的回应,不问对错,自信都还真实,亦可谓时下热闹中的一丝没有声响的声音,我自己则还听得清晰。

写过的文字尚不止这些,我是做了筛选的。作为画家常站在理论的门外,于理论并不谙其堂奥,但或有不知如何落墨的时候,则不免试探着踏进理论的那一扇门,希望一窥究竟,使自己知道画什么和怎么画,本书中文章会透出这种战战兢兢的境况。亦因作为画家,对一些称作理论的文字的无所适从并不以为然,遂试探着用自己的话表达自以为尚且明白的道理,并不后悔这其实也可能是自欺欺人。

本书中的文字本意先说给自己听,因此都很直白,勿须遮掩和修饰。对自己尚且能够直白,亦是颇可欣慰的,联想到自己也是人群中的一员,私己的一些想法也都是混迹于人群的所得,人群中或有与自己有同样渴望者,故不妨权且将己之心得与自己以外的人的交流当作一种快乐,哪怕面对歧义,因有交流亦会有快乐在。写文章犹如绘画,虽说先是给自己看,但最终还要交付社会,成为社会的存在,由社会审度。我不能欺骗自己,有交流的愿望其实对于艺术家或是一种宿命。

我经常希望有一股潮流,会裹挟自己奔向一个目标,以避免自己无助地在冥冥中胡思乱想,但其潮流自己竟时常不能觉察。潮流其实一直存在,却不是每个人都能看清。感知其存在需要一双慧眼,我偶尔为文不过是想借助文字撷取那可以洞察春秋的睿智,使自己真正活得清楚。坦率地说,我确亦受益于这种经验。

文字比较绘画天生更富理性,因此,文字其拒绝亦难。好的画家多半长于文字,好的画家或是好的文字之所孕育,这是我对文字一向不失敬畏的缘故。

本书中之所涉猎绘画以外都是与绘画有亲缘者。画家与社会亦远亦近,对社会太过疏远亦大抵不知绘画若何;反言之,尚能看清社会,亦大抵会对绘画了然于胸,只是社会并不容易看清。当然,社会是社会,绘画是绘画,它们之间仍隔着语言的屏障,但在终极价值层面,它们始终具有共同性,今日尤其如此,所不同者仅限于语言。而语言之于艺术很特殊,没有语言,亦无以言艺术了。
云与水均无长性,水之漫漶,云之飘忽,形影难觅,这很像画家的思维。感性在先,时或没有道理,亦无须道理,然创作的过程道理会渐渐凸显,虽然那道理最终亦会朦胧,似有似无。郑板桥说“画到生时是熟时”,寻其究竟,其对以为道理的道理是有些漠视的。如同老子所谓“有生于无”,于无道理中求道理亦是道理,画家的道理。

本书名曰《水穷云起》,与王维的诗句云与水的先后有些颠倒。对照文首的解释,这多少喻示着对“云起”尚有信心,相信“水穷”终成过往,相信“云起”正在逼近,愈来愈近,俾“水穷”与“云起”没有间隔,我想像中的王维隐身终南山时也曾这样想。行到“水穷”,坐看“云起”,淡定中不弃守望,这正是人生得以无限延续的情缘,于任何人都无例外。“水穷”,“云起”,“云起”复又“水穷”,周而复始,古往今来,世代相延,不绝于“云”“水”中之徜徉。

“水穷”与“云起”,诚哉,生命的常态,画画亦复如是。

顶:171 踩:197
对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当前平均分:-0.18 (682次打分)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0.57 (684次打分)
【已经有0人表态】

读者服务|经销商服务 |作者服务|人才招聘|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6 中国青年出版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12031540号-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京)字第146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4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