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关于我们|

当前位置:中国青年出版总社 >> 资讯 >> 书刊评介 >> 凌云健笔胡乔木——读丁晓平新著《中共中央第一支笔》

凌云健笔胡乔木——读丁晓平新著《中共中央第一支笔》

来源: 中青出版通讯    作者:郑一奇    2011年9月27日    字体:     浏览:1204

在建党90周年前夕,非常高兴地读到青年作家丁晓平的新著《中共中央第一支笔——胡乔木在毛泽东邓小平身边的日子》(中国青年出版社2011年6月版)。我感到这是一本选题重要,写作难度颇大,又写得科学、翔实、生动的好书。

胡乔木是中国共产党百科全书式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宣传家,在中共中央高层工作达50年之久。他从1941年2月起担任毛泽东的秘书,起草了一系列重要文稿、文献。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新华社和人民日报社社长、新闻总署署长、中宣部常务副部长、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等要职。“文革”中受迫害。1975年复出,协助邓小平搞整顿,受命组建中国社会科学院,后任中央书记处书记。邓小平说:“乔木是我们党内的第一支笔杆。”杨尚昆说,乔木“他的思想、他的感情、他的期望,都已流泻在他毕生写作的不计其数的文字中了……他个人已经同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融为一体了。这是一个终生用笔来为人民服务的人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为乔木写传记,涉及到党史、国史,是重要、严肃、艰巨的工作,“总结他个人的历史,也可谓是从一个侧面系统地总结党的思想理论工作、宣传教育工作、文化科学工作的历史经验”。读完丁晓平的这部传记文学新作,感到作者较好地完成了这部“思想者的历史”。作者要求自己在写作时先弄清历史的坐标,即在论述每一具体历史问题时,要回到当时的时间、地点、条件下去考察;同时力求把握历史发展的主题、主流、主线和本质,以客观的、实事求是的方法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态度去全面分析。指导思想正确,是这部著作科学性的保证。同时,这部书占有材料丰富,广泛吸取党史研究新成果,所以读来新意迭出。全书56万字,从“书生革命”开卷,到“黄河青山”结卷,翔实地讲述了乔木的重大贡献和思想发展历程,是一部脉络清晰、史料丰富、人物鲜活、评价公允、真实可信的优秀传记作品,值得向广大读者推荐。

为党的思想家、理论家立传,要写生动,难度很大。为军事家立传有生动的战斗故事,为文艺家立传有创作的作品说话。而理论是抽象的,宣传是与时俱进的,要把一篇篇理论文献、宣传文章的来龙去脉、内容要点讲清楚、讲生动,实在是考验作者功力的难题。但是作者做到了研究深入、讲述浅出。如书中第六章写到毛泽东1942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前后的许多活动,并披露乔木是《讲话》的整理者。书中还列举史实说明“乔木一生坚持用‘讲话’指明方向,身体力行,但同时他又清醒地看到,‘讲话’是在当时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一些具体的提法应该随时代的前进、形势的发展而变化”。《讲话》正式发表不久,毛泽东告诉乔木,郭沫若发表意见了,说“凡事有经有权”,即认为《讲话》中既有经常的道理、普遍的规律,又有一些是针对具体历史条件的权宜之计。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乔木对“文艺和政治”这个问题又有了新的思考。这本书第二十章中讲到乔木在1981年8月指出,“文艺从属于政治”等提法“虽然有它们产生的一定的历史原因,但究竟是不确切的”。1982年,他正式建议中央用“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新口号来代替“文艺为政治服务”的旧口号。作者前后照应,就把革命战争条件下提出的口号的历史背景、作用、局限讲清楚了,又把新时期口号调整的缘由讲清楚了,对乔木在其中发挥与时俱进的理论创新的贡献也讲清楚了。“文艺服从政治”的口号,至今似乎还在困惑一些文艺理论研究者,常常引起一些争论,读读丁晓平所著的这部胡乔木传,了解中共的理论创新过程,就会有正确的答案了。事实说明,作者在写这本书时,确实有党史研究的相当积累,有对党的理论、思想、宣传工作较全面、深入的了解。他读了乔木留下的全部著作,读了许多老同志的回忆文章,广泛吸收了中共党史、中共人物的最新研究成果,得到乔木亲人、党史专家的帮助支持,因而能把这部传记写活、写深,比较准确,比较可读。

为历史人物写传,包括为“思想家”写传,当然不能只写传主的工作、思想,还应写出传主的人生故事,如家世背景、求学经历、人生选择、性格特征、浪漫爱情、家庭生活、兴趣爱好……否则传记就缺乏立体感,一般读者会觉得这是“圣人”传,不好读。这就更要求作者深入挖掘素材,注意刻画细节。但写乔木,这类难题更不少。据乔木子女说,“一辈子跟文字打交道的父亲,从来没有写过自己,他生前从来不准宣传自己”,既没有留下任何个人传记方面的文字,也很少口述自己的革命生涯。而与乔木共事过的许多前辈,多已去世,尚健在并能接受采访的人十分有限。非常难得的是作者用了五年业余时间,广泛搜集、整理、分析史料,注意细节,在书中还是把乔木的历史形象写丰满了,讲了乔木许多生动有趣的故事,这里既有生活故事,更多的还是政坛公案、文坛官司、文人趣闻、秀才妙笔……读来非常有趣,又闻所未闻。

乔木生前对中国思想、文化战线有许多卓越的贡献,具体指导过新闻、宣传、文化、出版等方面的工作。现在60岁以上的文化界老人,当年受教甚多。在我们心目中,乔木不是“圣人”,但确实是一位有权威的、很内行的、卓越的领导人。但是对乔木一生全部了解的人并不多。我们要感谢作者丁晓平,是他的努力写出了这部传记,乔木的形象会从遥远变得亲近,从模糊变得清晰,从零碎变得完整,让人感动、感叹,又沉思。胡乔木的成功与失误、经验与教训,都是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或许这就是当代知识分子做人、做事、治学、从政的一面镜子。

顶:189 踩:191
对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当前平均分:-0.22 (692次打分)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0.04 (684次打分)
【已经有0人表态】

相关阅读

读者服务|经销商服务 |作者服务|人才招聘|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6 中国青年出版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12031540号-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京)字第146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4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