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关于我们|

当前位置:中国青年出版总社 >> 资讯 >> 期刊导读 >> 农村青年 >> 用花季生命铸就爱心丰碑

用花季生命铸就爱心丰碑

来源:中国青年出版总社     作者:鞠九江 邢新华 陈 皞    2011年8月01日    字体:     浏览:1314

“谁在最需要的时候轻轻拍着我肩膀,谁在最快乐的时候愿意和我分享,日子那么长,我在你身旁,见证你成长,让我感到充满力量……我和你一样,一样的善良,一样为需要的人打造一个天堂,歌声是翅膀,唱出了希望,所有的付出只因爱的力量……”这是前不久赴贵州支教遇难的女大学生赵小亭生前教给山区孩子们的一首歌——《和你一样》。这首歌已成为生命绝唱,孩子们哭诉着:“我们再也听不到赵老师清脆悦耳的歌声了……”

2010年7月21日,在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贵定县马场河乡中心小学(以下简称马场河小学)义务支教的赵小亭不幸遇难。噩耗传来,云贵高原呜咽,荆楚大地哭泣,千年古城江苏如皋一片悲伤。情系山区儿童,两度奔赴边远山区支教,把自己年轻的生命奉献给了山区教育事业。7月下旬以来,赵小亭的事迹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近日,笔者全程跟踪采访了赵小亭遇难的前前后后,寻访了她的闪光足迹,目睹了一个个悲壮场面,心灵受到强烈震撼……

支教路上,巨石夺走如花的生命

赵小亭住江苏省如皋市如城镇邵庄村25组,从小学到高中,她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班级前茅。2008年9月,赵小亭以404分的高分入读武汉大学本科电气工程学院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入校后,先后获得“武汉大学新生丙等奖学金”、“学院社会活动积极分子”等荣誉,并成为正式注册的“中国青年志愿者”。大一,她担任院学生会体育部部委及小球中心主任、2008级4班副班长,大二担任院学生会女生部副部长,2009~2010学年由入党积极分子发展为中共预备党员。

赵小亭有理想有抱负,去边远地区支教,为社会贡献力量,一直是她坚定不移的信念。虽然才上大二,她已有了两次支教经历。去年暑假,她沿着学长们的爱心足迹去湖南省新邵支教。这里环境艰苦,吃住在教室,没有地方洗澡,温度高得吓人,连电扇都没有,只能靠人手一本作业本驱散炎热,同时还要忍受蚊虫叮咬。即使这样,小亭这个天生的乐天派却没有半句怨言,她鼓励队员们咬紧牙关,坚持、坚持、再坚持,队友们从她银铃般的笑声和清脆悦耳的歌声中增强了信心,出色地完成了支教任务。

2010年7月上旬放暑假后,刚过20岁生日的赵小亭踊跃报名,第二次参加武汉大学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小亭的父母曾反对女儿支教,就是担心不安全。但小亭是个要强的孩子,她说,我是党员,是班干部,必须走在前面。最终,她说服了父母。7月12日,她和学院的18名同学来到马场河小学开展暑期义务支教,时间为一个月。

马场河小学位于距离县城17公里之遥的大山中,人烟稀少,举目四望都是茫茫大山。这所学校是一所留守农民工子女学校。此次支教,活泼开朗的赵小亭担任学校安全课和合唱课老师。音乐课上,她用手机播放音乐,教孩子们唱歌;安全课上,她讲地震防震知识,教孩子们如何在灾难中自救……一旦走上讲台,小亭就变成了一位严肃认真的老师。下课铃一响,她又恢复了开朗天真的面容,和学生们尽情地玩耍。就这样,小亭很快就成了支教队中最受山区孩子欢迎的老师之一,孩子们都想和赵老师多待一会儿。

马场河小学条件差得令人寒酸。白天教室是课堂,晚上将课桌拼凑起来,教室就成了支教大学生的宿舍。学校没有自来水,洗澡用山上流下来的溪水,吃饭要走十多分钟到一户农家“搭伙”。面对如此环境,小亭不但没有叫一声苦,还不时站出来为队友加油打气:“既来之则安之,我们要好好教孩子,让他们看到走出大山的希望。虽然这里艰苦一点,但我们要乐观地看待,这里有城市看不到的秀美风景,有城市呼吸不到的新鲜空气,大家加油!”一番朴实而真切的话语感动了前来支教的队员。

留守儿童是孤寂的天使。赵小亭在支教时发现这里的留守农民工子女不仅存在学习上的困难,更面临着生活上的困惑和心理上的障碍。于是,在她的倡议下,支教队除课堂授课外,还与一部分农民工子女和留守儿童建立了双向互动的“结对子”关系,开展长期无间断的涵盖学习、生活、心理辅导等全方位深层次的支教活动。“我们要努力成为帮助山村孩子重树生活信心、点亮他们未来希望之灯的引路人,我们要用对生活的热爱影响山区的孩子,教会他们科学的学习方法,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赵小亭多次和支教队员说,“只有这样,支教老师走后,孩子们的心中才能依然充满希望。”

赵小亭除了支教还念念不忘山区的那些“空巢”老人,课余时间,她带领队员们去了村里的老人院,帮助打扫卫生,陪老人们聊天,教给他们健康长寿知识,为他们表演文艺节目,给老人们带去了久违的欢笑。

7月21日午休过后,包括赵小亭在内的17个同学,为探讨当地水力发电的可行性,决定前往离学校两公里之外的穿心洞调研。穿心洞海拔2000多米,拥有权威部门鉴定值得利用的一级水资源,洞口有飞流直泻的水动力,可以在中游筑坝蓄水发电,造福当地人民。有志于为西部大开发出智献力的赵小亭和她的队友们对此很感兴趣。出于安全考虑,校长王光林自告奋勇当了向导。大山背后,一条小河蜿蜒而上,河水悄悄流淌着,水深不及膝盖。在王光林带领下,同学们沿着河边行走,跋山涉水,有说有笑。很快,穿心洞就在眼前,怕同学们太疲惫,王光林吩咐他们停下来休息片刻。此时,负责安全的赵小亭走在最后面。突然“扑通”一声,一块飞来的山石从天而降,王光林扭头一看,小亭已倒在河里。眼前的一幕让大家惊呆了。

大家火速将赵小亭扶上河岸,王光林发现她头部被砸伤。此时几个男队友不约而同脱下上衣为她包扎伤口。山路崎岖难走,将小亭背到乡里救治显然来不及。时间紧迫,大家进行了分工。王光林一路狂奔,向乡里求救;两位男队友留下来照顾赵小亭;另外6位男队友带着其他女队友转移到安全地带。很快,医生和消防官兵相继赶到,遗憾的是小亭因伤势过重停止了呼吸。当晚,在队友的护送下,赵小亭的遗体被送到都匀殡仪馆。如鲜花般的生命还未来得及完全绽放,就这样永远长眠在离家两千公里外的苗岭大山。

“太意外了,谁也没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我很痛心!”事发至今,王光林陷入深深的自责中,“没能保护好赵小亭,我愧对这位充满爱心的大学生!”

闪光足迹,生命因为爱心而精彩

滚滚长江水,从远古走来,向未来奔去,哺育着145万如皋儿女,孕育着“上善若水”的淳朴民风。如皋人自古乐善好施,勤劳勇敢,千百年的文化积淀早已成为一种文化基因,渗透进每一个如皋人的精神世界。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故乡如皋深厚的人文底蕴是赵小亭崇高精神形成的不竭源泉。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赵小亭的父亲赵松高和母亲陈建华是典型的淳朴忠厚的如皋人,他们很疼爱女儿,但绝不娇纵。他们对小亭要求严格,常教育她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做一个孝敬长辈、乐于助人的人。而良好的学校教育,对赵小亭的成长更是功不可没。

一提起赵小亭,周围邻居、家里长辈没有一个不说好。“见人一脸笑,很和气,特别尊敬老人,是个有礼貌的好孩子!”67岁的陶学芳是赵家的老邻居,这么多年来一路看着小亭从襁褓中的小婴孩出落成亭亭玉立的大姑娘。小亭那脆生生的一句“奶奶”还不时回响在耳边,却已是阴阳两隔,想到这些,老人泪水簌簌而下。

“小亭啊小亭!”赵小亭的外婆张天凤拿着外孙女的照片一遍一遍地抚摸,一声一声地呼唤,像是要把她的心头肉喊回来。“小亭从小就知道关心人、孝顺人!”张天凤说,“我身体不好,有糖尿病。小亭上幼儿园时就对我说:‘外婆,你有糖尿病,吃东西可不能乱吃哦,等我长大了,挣了钱,一定好好孝敬您!’世上哪有这么懂事的孩子啊!”张天凤又回忆:不光是自己,小亭还利用课余时间照顾了几个五保老人,为老人打扫卫生、收拾床被,有时还送点老人喜爱的食品。

赵松高是个水电工,靠做点零活挣钱,陈建华在一家企业做工,赵家家境不太好。虽然小亭是独生女,但很早她就懂得分担家里的重担。邻居们说,每当节假日,小亭总是闲不住,下地干活、洗衣做饭,到处都能见到她忙碌的身影。

在小亭的母校如皋中学,听说她遇难的消息,从校长到老师无不扼腕叹息。在如皋中学,小亭生活了三年,大大的眼睛,圆圆的脸蛋,一张可爱的笑脸,她的所有任课老师依然记得这位性格开朗、乐于助人的阳光女孩。

“小亭是个小巧清秀的女生,她性格刚强,思想丰富,号召力强,做事干脆利落!”小亭是如皋中学陈海霞老师印象最深的一个学生。“小亭还是个爱挑战的女孩,她要做的总要做到最好。高中时,她担任她们寝室的室长。学校组织卫生评比,她不动声色,制定好寝室卫生计划,排好卫生值日表,列好打扫细则,从此她们寝室的卫生一直都是最好的。”陈海霞老师赞不绝口。

赵小亭永远长眠在了大山深处。家乡的人们说,事故是偶然的,但小亭的事迹绝非偶然。“小亭去支教,是与她的性格相符的,她本身就是一个乐于助人的孩子,她骨子里就有去帮助别人的愿望。”小亭的高中化学老师石红炽说。

小亭的高三班主任孙福平还动情地说起这样几件事:小亭每年寒暑假都会参加社区服务活动,为孤寡老人送温暖,帮他们洗晒被子,陪他们聊天,给他们唱歌,老人们都很开心。小亭离去后,孙老师非常悲痛,为让更多的人了解小亭学习小亭,近一段时间,他致力于寻找小亭的闪光足迹。在学生基础档案中,孙老师读到这样一件事:在一次放学回家的路上,小亭看到一个捡垃圾的老人正吃力地推着垃圾车,赵小亭二话没说就上前帮助老人推车,一直把老人送到家门口。这样的小事,在有的人看来微不足道,但是,正是这些点滴善举铸就了小亭的大爱人生。

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没有豪言壮语的激昂,一如山路边小草般平凡,即使千万重深山也掩盖不了她生命的芬芳。平凡而又琐碎的小事铺满了赵小亭20年的短暂人生。今年暑假支教前,小亭给曾经的英语老师发信息说:“我想去贵州山区支教,那里很穷,知识是改变孩子的唯一希望,我想去帮帮他们,点燃孩子的梦想……”

万人挥泪,迎接女英雄魂归故里

7月28日,是小亭回家的日子。这注定是个不平凡的日子,一个灵秀可亲的女孩的离去为这个世界蒙上了忧伤和苦楚。这天,小亭的骨灰在父母和亲友的护送下,将由贵阳抵达上海,而后返回家乡如皋。

“去上海接小亭回家!”牵挂着小亭的人们再也坐不住了。清晨6时许,在如皋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谢新民的带领下,一辆满载家乡人民深深哀思的大巴奔赴上海。

14点13分,随着一声响亮的汽笛,长途奔驰28个小时的K112次列车终于缓缓地停靠在上海火车南站站台。车厢门缓缓开启,此时,时间静止,空气凝固,赵松高、陈建华夫妇分别手捧女儿遗像和用红布包裹的骨灰,失声痛哭缓缓走下列车“小亭,我们一起回家了!”赵松高喃喃自语。

依然是披肩的秀发、恬淡的笑容、清秀的面庞,一如挥手告别乡亲去上学时的乖巧和纯真,前去迎接的众多乡亲心中所有对小亭的美好印象,瞬间化成一张薄薄的遗照,虽然面前的“小亭”依然在微笑,却已阴阳两隔,让人肝肠寸断。

从上海回如皋的灵车上,已哭肿眼睛的赵松高紧紧地抱着女儿的骨灰,而陈建华则木讷地看着窗外,一直无语。曾经,女儿考上武汉大学是几辈子务农的赵家人的自豪和骄傲。小亭曾动情地对爸妈说:“我毕业了,要到大城市工作,我要买房买车,接你们到大城市享福。”此刻,窗外就是繁华富庶、车水马龙的大都市街头,他们的爱女却已化为一捧冰凉的骨灰。女儿的孝顺言犹在耳,但一家人生死离别,怎能不让夫妻俩悲痛欲绝呢?

“小亭,我们回家去!”早已哭不动的陈建华喃喃地说着,她耳边还不时响起女儿那声甜甜的“想爸爸,想妈妈,想奶奶,爱爸爸,爱妈妈,爱奶奶!”的话语,而自己手中捧着女儿的遗像,她如万箭穿心。

“接如皋女儿小亭回家”、“小亭一路走好,你是天堂最美的葵花”在如皋境内的一个高速路口,聚集在这里等候小亭回家的群众有四五千人。

“来了,来了!”下午5点30分,警车开道,载着小亭骨灰的灵车缓缓驶出高速出口。灵车缓缓停下,车门被拉开后,赵松高怀抱女儿的骨灰下了车,身后紧跟抱着小亭遗像的陈建华。见路两侧站了那么多陌生人,泪流满面的赵松高哭着对“怀中的女儿”说:“小亭,你看这么多好心人来接你回家,你做了那么多好事,你走得光荣!”闻言周围群众哽咽不止。

灵车经过小亭的母校如皋中学时减慢了速度。校门前站满了手拿白花等待小亭归来的同学、校友。灵车经过时,不少女生捂着脸痛哭失声。江苏元升集团是陈建华的工作单位,灵车到达该单位门口时,马路两侧早就聚集了上千名等候的群众为小亭送行。

灵车缓缓行驶,每到一地,不愿离去的人们追随着汽车奔跑起来,上百辆私家车打起双跳灯,整齐有序地跟随着灵车,绵延数里的车队成为如城镇街头的一道悲壮风景。有位全程跟踪的电视台记者说:家乡人民以最高规格来迎接这名从如皋走出去的优秀青年志愿者归来,自发聚集在高速路出口、在小亭的母校、在村口、在街头,迎接这位光荣的如皋女儿魂归故里的群众超过一万人,如此凄惨壮观的场面,他从未见过。

小亭的灵堂设在如城镇邵庄村公共服务中心350平方米的会议大厅内,四周摆满了花圈,正前方是小亭一张青春笑容的遗照。灵堂庄严肃穆,风吹起花圈上的挽带,在静谧的空气中发出“沙沙”的声音。“青春小亭碧血洒黔中英名垂青简千秋共仰芳容,东皋天使爱心满江海真情动中华万古长怀懿范”,高悬在小亭巨幅照片两侧的挽联生动诠释了小亭短暂而精彩的一生。6时许,当赵松高踏进灵堂时,小亭67岁的外婆一步上前,手捧着小亭的骨灰号啕大哭。此时此刻,整个灵堂泪雨纷飞,哭声一片……

手持洁白菊花的数千名市民陆续不断来到灵台前,向这个纯洁的女孩表达深深的敬意。南通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张小平,南通市副市长、如皋市委书记陈惠娟,市委副书记、市长姜永华,市委副书记杨曹明也赶来了,他们向小亭的父母和亲友带来市委、市政府的深深哀悼。

夕阳西下,一朵朵山状般的白云遮住了大半的天空,淡淡的阳光时隐时现。小亭走了,她给家乡人们留下的是永恒的思念。

感动中国,当代青年的道德标杆

赵小亭是正式注册的“中国青年志愿者”,她两次主动报名到贫困地区支教,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她品学兼优、乐于助人、心系人民,是当代青年的道德标杆。

赵小亭支教长眠苗岭大山的事迹传遍了大江南北,感动了中国,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7月下旬以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对她的事迹作了报道。

20岁的生命不长,但当她的生命之花在苗岭大山里戛然而逝时,人们依然从中读懂了什么是爱,什么是奉献,什么是永恒。赵小亭,这位朴实无华的年轻人,以自己稚嫩的肩膀为山区的孩子送去知识和温暖,也为生命的理想和价值作出了感人的诠释。

支教是小亭的梦,无论条件多么艰苦,她都坚定地实现着自己的梦想,她从未放弃过。她用知识改变孩子的命运,她用汗水浇灌自己的梦想。如今,这位支教天使虽然在山中折翅,但她的梦以及她为之付出的种种努力仍然感人肺腑。

小亭走了,校园少了一位好学生,山村少了一位好老师。然而,当我们读到她的事迹时,我们知道她不曾远逝,而是留在了我们心里。赵小亭牺牲后,教育部部长袁贵仁代表教育部,向赵小亭的不幸遇难表示哀悼,并向其家属表示慰问;武汉大学向赵小亭家属转交了学校提供的一次性经济补助,学校师生的捐款和分别由省教育厅、团省委及学校提供的慰问金;全国人大代表阎建国也在第一时间来到赵小亭家里进行了慰问。连日来,如皋市追授她为“爱心大使”;南通市追授她为“三八红旗手”;武汉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追授她为“武汉大学杰出青年志愿者”;武汉大学赴贵州贵定县爱心支教实践队正式命名为“小亭爱心支教实践队”;共青团湖北省委追授赵小亭为“湖北省杰出大学生志愿者”;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追授她为“中国杰出青年志愿者”。8月2日,赵小亭牺牲所在地的贵定县人民政府追授赵小亭为“贵定县优秀县民”,并将马场河乡中心小学命名为“马场河小亭纪念小学”。

“小亭的微笑、小亭的精神,我们都会铭记。我们会把她的爱心、她的精神传递下来,把小亭支教的精神更好地传承下去。”面对小亭的遗物,她武汉大学的同学这样承诺:“小亭,你没有走完的爱心之路,我们帮你走完;你没有完成的青春愿望,我们帮你实现。不管你在天堂哪一方,小亭,我们永远怀念你。”

武汉大学校长顾海良教授说,赵小亭用平直的语言表达自己,用平常的行为证明自己,用平凡的生活感染了所有人。她的平凡里,有一种止于至善的精神力量,体现了“90后”一代人对真善美的追求和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湖北省教育厅厅长陈安丽认为,人们关注赵小亭,不仅是被她的献身精神所感动,更是被她和像她一样的青年志愿者坚定信念、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心系基层、服务人民的优秀品质,不畏艰苦、勇于实践的朴实作风,脚踏实地、立志成才的进取精神所感动。

如皋市委书记陈惠娟说,赵小亭出生在如皋,成长在如皋,如皋人民为培养出这样一个杰出的青年感到骄傲和自豪。赵小亭的事迹也是如皋“爱心城市”建立过程中的一个缩影,在她短暂的人生经历中,她用自己感人的事迹和年轻的生命,诠释了志愿精神的深刻内涵,不愧为当代青年的杰出代表,不愧为新时期志愿者的楷模,不愧为“90后”青年的道德标杆。

赵小亭事迹还引起中央领导的高度关注。8月上旬,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分别就宣传学习赵小亭事迹作出重要批示。李长春批示:赵小亭的精神十分可嘉,支教中不幸遇难十分可惜。媒体要大力宣传,学校要予以表彰。刘云山批示:媒体要进一步策划,深化对赵小亭同学的宣传。

有人说,“90后”的青年是“瓷娃娃”,受宠万千,缺乏理想,又怕吃苦。然而,在赵小亭这位“90后”身上,人们会发现这种以偏盖全的说法是那么轻率和不负责任。从大城市到小山村,从大教室到小课堂,小亭憧憬理想,一步步走过了崎岖的路。当有的年轻人还沉迷在网络世界,向父母发牢骚的时候,小亭已经将山区孩子的苦乐记挂在心头。“我和你一样,一样的坚强,一样的全力以赴追逐我的梦想……”这是赵小亭喜爱的歌,也恰是她生命价值的真实写照。作为一名“90后”学生党员,赵小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履行了她的入党誓言,实现了她的人生抱负,也展示了当代大学生不怕牺牲、乐于奉献、追求进步、心系人民的时代形象。

顶:209 踩:186
对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当前平均分:-0.17 (721次打分)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0.31 (746次打分)
【已经有0人表态】

读者服务|经销商服务 |作者服务|人才招聘|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6 中国青年出版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12031540号-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京)字第146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4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