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关于我们|

当前位置:中国青年出版总社 >> 资讯 >> 书刊评介 >> 追寻孩子最真实的快乐

追寻孩子最真实的快乐

来源: 《中青出版通讯》    作者:孙雪蕾    2011年4月15日    字体:     浏览:1207

编者按《那些让孩子感到幸福的事儿——给父母和老师的建议之书》(中国青年出版社20103月版)一书,被《中国教育报》评为2010年度特别推荐奖。

 

在毛毛虫蜕变成蝴蝶的日子里,有一种比阳光、雨露更珍贵的养分,那就是心灵的磨砺与成熟。

孩子生来就有幸福的权利,没有人问过他们是否想要来到这个世界,这里冰川正在消融,自然受到污染,到处充斥着致命的武器,但他们有机会体验人世间最为精彩的生活与感受丰富的情感。孩子刚出生时是那样无助,他甚至不能自己获取一滴乳汁。父母的臂弯保护着他们,陪伴孩子触摸和了解世界。谁不想自己的孩子在成长中,笑多于哭、幸福多于痛苦呢?!

假设我们面前有一个9 岁的男孩,他说出自己的三个愿望,而我们有能力帮他实现其中一个。

第一个愿望:像爱因斯坦一样聪明。

第二个愿望:像柯克·道格拉斯一样迷人。

第三个愿望:一个朴素的心愿,只要幸福就好。

无论哪位家长面临这三个选择时,恐怕都不会犹豫,他们由衷地希望孩子健康快乐。没有什么能比看到孩子生活不幸福更让父母心痛。但是,大人果真理解孩子的幸福吗?您熟悉孩子幸福时眼睛闪烁的光芒吗?为什么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却反而越来越不快乐呢?你知道如何让孩子生活得幸福吗?您的教育方式会让孩子感觉不幸福吗?……

20103月,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家庭教育类图书《那些让孩子感到幸福的事儿——给父母和老师的建议之书》——它能让你了解如何让孩子们开心地迎接每一天,让你同孩子的关系达成美妙的沟通与幸福。这本书是由德国作家安东·布赫尔亲自询问了孩子们的幸福感受,最终得出了令人惊讶而又实用的结论——孩子们比教育学专业书籍里描述的更幸福。因为他们从小就有很强的适应能力,是天生的适应艺术家。他们能在与家人、宠物的相处中获得幸福。满怀着对孩子的怜悯和疼爱,布赫尔给父母了提了很多教育孩子的有益建议,如建议父母尊重孩子,认真倾听孩子的声音等。同时,其提出以“幸福一生”取代“出人头地”的竞争追逐,教出幸福的孩子,这是孩子最需要培养的本事。

这本书着眼于孩子的幸福,我们还要挑战另一种悲观的说法:现在还有幸福的孩子吗?

当今的大众媒体习惯用一种带着灾难符号的心态报道关于儿童的消息:他们是被垃圾食品养大的一代,高热量少运动使得他们很小就患上高血压或糖尿病;他们被强烈的物欲侵蚀,只有不断购买最新潮的广告商品才能让他们短暂满足;一些孩子具有强烈的暴力倾向,并且不知道什么时候停手,哪怕对方倒在地上或鼻孔流血;长时间看电视,缺乏与人的交流使得他们患上注意力分散症,在课堂上不断说话,无法安静地坐2分钟以上;如今的孩子们简直比大人还忙,上午练芭蕾,下午去骑马,他们不断在学校、兴趣班、补习班和家之间赶场,沉重的压力和竞争甚至已经渗透到了幼儿园;更不要说那些被欺负或虐待的孩子们,生活在贫困家庭里,只能穿哥哥姐姐的旧衣服,吃菜市场捡来的食物,放假时只能梦想去海边玩。简而言之,正如海瑟·史密斯为他的全球畅销教育读物命名的那样——《不幸的孩子》。

如同反对保守的教育观,本书也反对上述的灰暗教育观,我的观点是:大多数孩子都很幸福。他们是天生的艺术家,在日常行为中能够找到令自己快乐的元素。几个生活在乡村的男孩就曾告诉我,他们觉得特别幸福,因为他们在一家卡车工厂的后院,用废弃轮胎堆了一座城堡和一个小山头,那里是大人不知道的秘密游乐园。过去教育者们认为父母离异会造成孩子的痛苦经历,但事实证明,孩子也由此变得更加坚强和豁达。正如一个男孩在日记中写的那样:在我8岁以前一直感觉很幸福,但9岁那年我的幸福不见了,因为我妈妈去世了。一年之后,爸爸认识了另一个女人,并组成了家庭,现在我觉得幸福回来了。

孩子是自己幸福的骑手,本书大量登载孩子们天真又充满哲理的话语,让他们来告诉大人“什么是幸福”。长期以来,育儿专家和儿童心理研究者掌握着话语权,他们乐于告诉家长应该怎么做,但他们中的许多人忽视了最重要的一点:孩子自己究竟在想些什么!每一天,孩子们都体验着父母无法想象的快乐,如电脑游戏打通一关之后,幸福简直要从指甲里冒出来了。在哪里、和谁一起、做些什么能让孩子获得幸福感?孩子自己才是解答这些问题

另外,本书还提倡一种观点:大众对于儿童及他们的童年应该保持一种积极的信念。古希腊著名的寓言家伊索曾讲过一个故事:有一天,伊索坐在沙滩上,有一个旅行者路过。他问:“我来自城邦阿戈斯,去往哥林斯。你或许知道,那里的人们生活得怎么样?”伊索想了一想,问他:“你来的那座城市里的人们过得怎样?”

旅行者回答道:“他们非常不幸,生活无聊乏味,人人都暴躁易怒、怏怏不乐。”“这样啊,”伊索听了之后说,“哥林斯的情况几乎一模一样。”旅行者听后,垂头走了。

过了一段时间,又有一位旅行者经过,他来自埃皮达鲁斯,要去往雅典。他也停下来问伊索,那里的人们过得怎样。伊索照例反问这位旅行者,生活在家乡的人们是否幸福。旅行者称赞家乡的人们真诚善良、热情好客。伊索对他说:“放心吧,雅典的人们也是一样,和善、友好、生活得非常幸福。”这位旅行者听后,昂着头,吹着口哨,继续向前走去。

这个故事同样适用于孩子,如果孩子总被大人批评自私、好斗、无能等,这个孩子会不自觉地被这股力量牵引,渐渐变本加厉,负面评价也会不幸应验。相反,当一个孩子得到信任,经常被表扬,自然也会更加生气勃勃、幸福健康。笔者很乐意将这样的幸福教育理念告诉给更多的家长、老师与孩子们。

顶:173 踩:219
对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当前平均分:-0.25 (660次打分)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0.15 (694次打分)
【已经有0人表态】

读者服务|经销商服务 |作者服务|人才招聘|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6 中国青年出版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12031540号-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京)字第146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4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