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关于我们|

当前位置:中国青年出版总社 >> 资讯 >> 书刊评介 >> 青春是一首最美的歌

青春是一首最美的歌

来源: 《中青出版通讯》    作者:颜皓    2011年4月15日    字体:     浏览:1267

 

这是一部长篇小说,这是一部关于青春的小说。

作为当年的老知青,作家吴亚的青春已远逝30多年,记录这一代老知青人生华彩乐章的夙愿也盘旋于心中30多年。

吴亚从一名普通兵团战士,亲身经历了那个特殊的青春岁月,到记录下这代人遥远青春的足迹。

青春的记忆就这样被保存在一个陈旧的盒子里,再找到它时,它已沾染了灰。

偶然的梦中邂逅,瞬间唤醒记忆,往事犹如过电影般在脑海中翻腾着,许久也不能散去。

“我大概是一只鸟,充满了警觉,不容易停留,所以一直在飞。”青春也如这只鸟,不会为任何事物停留,盘旋在高空,短暂而美好。一直不停地向前飞,抓不住,留不下,飞过的岁月,似乎变得遥不可及,可是它留下的,却是人生最绚丽的乐章。于是,青春的记忆就这样被保存在一个陈旧的盒子里,再找到它时,它已沾染了灰,面容已不再美丽,只是它的内心却仍然藏着绚丽的年轻色彩。偶然的梦中邂逅,瞬间唤醒记忆,往事犹如过电影般在脑海中翻腾着,许久也不能散去。

这是一部长篇小说,这是一部关于青春的小说,却不是一段普通的青春年华。小说的封面,铺满了象征着北大荒白雪皑皑的白桦林,《致我们遥远的青春》(中国青年出版社2010年6月版)几个大字醒目而凝重,带来一种历史思考,敲打着人的心灵,提醒着每个读者心中那独一无二的青春岁月。

作为当年的老知青,作家吴亚的青春已远逝30多年,记录这一代老知青人生华彩乐章的夙愿也盘旋于心中30多年。当年全国有1000多万知青,牵动着数千万家庭的悲喜感情。吴亚从一名普通兵团战士,亲身经历了那个特殊的青春岁月,到记录下这代人遥远青春的足迹,这个过程,跨越了几十个年头,让人唏嘘感慨的同时,却也可谓一件人生幸事。而作者笔下的知青故事,在那个特定历史环境下可歌可泣,就像那片神奇的黑土地,蕴藏了丰富的矿藏。

2004年初,吴亚有了写作想法后,一直非常关注知青题材的作品,先后看了几十本作品,从翻阅知青历史研究著作入手,凭借记忆深处那些残留的青春芳香,逐步找到了创作感觉,写出10万多字,结识了《十月》文学杂志社的编辑宗永平,一席长谈,小说暂名《沸腾的黑土地》并改写一遍,当年曾朝夕相处的人物呼之欲出,他只好与之同悲欢,共命运,花费了两年的业余时间,完成了28万字的小说初稿,经过8次修改,于2009年初秋修定。小说出版前,吴亚参考了责编的意见,再次修改后定稿。中国青年出版社文学编辑室曾玉立主任,提供了富有诗意的书名,并精心润色编辑。

整部小说从第一人称视角来进行写作,给人的语气亲切,作者和读者之间的沟通变得容易了许多,读者也更容易从书中获得心灵的震撼。小说一个很大的特点是人物众多,信息量充实、饱满、语言耐读。某作家发现,书中提到姓名的角色共88人。吴亚说:“小说写的是整个知青群体的一个连队缩影,即便人物众多,角色也基本都属于‘组合人’,一个角色身上,可能集中了几个生活原型的影子。我当知青的年月其实很枯燥、很平淡,也很琐碎,这么多年的知青生活下来,又过了这么多年,沉淀下来的记忆是最有价值的,这就成了这部小说最基本的素材。现在的文学写作更强调‘表现’二字,所以我搜集了生活记忆中所能看见的、听见的、最有趣的人和事,把这段特殊历史故事,通过戏剧性的描述表现出来,使得故事较吸引人,富于社会真实性,把北大荒兵团知青生活浓缩在这40万字里,其实也很艰难。如女主人公吕晓燕,就是很多已沉淀在作者脑海中的他人事件,集中赋予在她身上。这也是一个悲剧式的人物,当年下乡的知青中,确实有部分人由于历史原因,在基层队形成精神方面的问题,虽然这些人在整个知青群体里较少,但是确有其事,我把这些悲剧通过人物创造表现出来。”吴亚对记者透露,在写到小说第30章时,曾不由自主痛哭3次,为书中塑造的人物悲情而痛哭。这种感情非常真实,多年积淀而成,一种沉重的知青情结。

吴亚的新作讲述了“50后”一代人的遥远青春,可他认为,知青子女“80后”,同样应该对这段历史适当了解。“遥远的青春与当代的青春同样能够碰撞出灿烂的火花。”吴亚说道,“老知青陆续告别了农村、边疆,多数人由于回城较晚,经历了返城后面临的生存尴尬与生活艰难。大家为了一个谋生职位而不竭地奋争,其中,少数人在全国恢复高考后考入正规院校成为时代的骄子;还有一批人通过‘电大、职大、夜大’等业余学习,拿到了成人教育学历,有了技术职称或干部职务;可是更多的人没有机会拿到学历,成为普通工人或者店员等。无论老知青在城市里怎样生存,在80年代都陆续经历了婚恋阶段,有了下一代儿女。当时为贯彻国家计划生育政策,老知青的下一代,几乎清一色是独生子女。现在,他们被称为‘80后’,属于风华正茂的一代,享受着美好的当代青春。”

“过去有人评价‘80后’是‘娇生惯养的一代独生子女’,‘最没有社会责任感的一代’。这些评价曾经让老知青普遍感到一种委屈和忧虑。委屈的是为了‘计生’国策而拥有独生子女,忧虑的是,如果真是垮掉的一代,自己的老年生活怎么办,国家的前途何去何从?当代一些诸如汶川大地震的考验,将‘80后’推上严峻的前沿,他们的使命感、责任感也油然而生。事实证明,他们并不是垮掉的一代。我们伟大的民族,一代更比一代强。”

吴亚说:“我的孩子也是‘80后’。孩子在上中学时,经常在一起玩耍的同学中,有一批知青子女,开始都不好意思暴露‘身份’,后来发现周围的知青子女人数多,便又引以为自豪。孩子上大学时,同样碰到很多知青子女,这批人自然产生了某种亲近感,正可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孩子上学期间,我们在一次翻箱子找东西时,孩子发现了我们当年用的绿挎包,坚持要背着上学,以显示知青子女身份。这批‘80后’普遍对长辈十分孝顺,对父母格外敬重,这就是一种碰撞,也是一种相互的认可与关爱。我相信,尽管青春的年代不同,可是因为其绚丽多彩,同样都能碰撞出灿烂的青春火花。”
对于“80后”年轻作家,吴亚认为社会应该对其表示认可,因为存在就有其合理性。吴亚说,有的“80后”作家,他的作品就是被社会承认了,发行量达到一定程度,拥有稳定的读者群和社会需求,年轻人愿意掏钱去买。他们的小说对生活有一定思考,也经过一定的社会检验。这些都是值得高兴的,作家群体也应该不断有新生力量加入。

吴亚认为,“90后”的未来社会竞争将会更残酷,就业竞争也将进入白热化阶段。如招考公务员也可能出现千里挑一现象。他衷心提醒年轻一代,青春虽然在绽放,但是必须去珍惜,不要荒废了。社会大浪淘沙,一步赶不上,步步赶不上。唯有认真学习,勤奋读书,通过正常途径去高校深造,多数人可能会更适应,成功机率也会大一些。

采访结尾,笔者问吴亚是否吸烟,吴亚笑道,以前吸,现在基本戒了,为了健康。不过,在这部小说创作过程中还是吸烟了。“长篇小说的创作是个忍辱负重的漫长过程,几乎占用了我这6年多所有的节假日。我最后一遍修改的时候,连续6天工作到凌晨,最后困得倒头便沉睡,电热宝不慎把皮肤烫了都没知觉。”吴亚调侃道,“这块硬币大的伤疤,成了这部小说的永久印迹。”吴亚还说,在创作过程中,经常听一些激昂向上的民歌或者乐曲,这样就产生了创作激情,保持了年轻的心态。开始创作小说,感觉是一种乐趣,写到一半就变成一种苦涩滋味,再后来变成了完成一个社会责任,为了我们一代人的绚丽青春,去努力回忆,去勤奋写作。吴亚感慨道——青春无悔,生命无悔。过滤遥远的青春,描绘难忘的人生。

顶:198 踩:192
对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当前平均分:-0.09 (738次打分)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0.17 (693次打分)
【已经有0人表态】

读者服务|经销商服务 |作者服务|人才招聘|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6 中国青年出版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12031540号-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京)字第146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4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