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关于我们|

当前位置:中国青年出版总社 >> 资讯 >> 书刊评介 >> 理想之地 围困之城——谢望新《中国式燃烧》读后之思

理想之地 围困之城——谢望新《中国式燃烧》读后之思

来源: 《中青出版通讯》    作者:钟晓毅    2011年4月15日    字体:     浏览:1235

在一个多元的时代里,有着无限的可能性,创作界里多种形式的"操练",各种文本的"崛起",让人眼花缭乱之余也开始司空见惯;但我们印象中是作为一个文艺评论家的谢望新,在近几年内由理论而到创作、由评论而到散文,最近又捧出了"中国乃至世界第一部手机短信日记体长篇爱情小说"《中国式燃烧》(中国青年出版社2009年1月版),还是让人刮目相看的。

厚达30万字的《中国式燃烧》,全部以手机信息式的形式来完成,从头到尾均如是,很是坚持。只是前后换了几次称谓,这种别致乃至到了"另类"的长篇小说的写法,注定了它的优点和缺陷同样的明显,尤其是当读者和批评家对《中国式燃烧》依然采取的是传统的阅读姿态,企图寻找熟悉的路径进入作品时,它确乎超出大家的阅读惯性与期待视野。它是一部当下的作品,当下生活的截屏,它在许多方面违背了传统长篇的美学定律;但若果再细想想,中国发展到了今天,让世人惊讶的"手机大军"不断扩大,“拇指族”蔚然成风的现状,《中国式燃烧》的创新形式,对谢望新来说,可能是一个标志,当然,这个标志不是后现代理论上的颠覆,也不是流行文化的解构和嬉皮士式的油滑与嘲讽,而是建立在理性思考和时尚敏锐触角的基础上的,是从传统到现代到都市的文化哲学的转变的体现。正如汪政与晓华所说的:一代有一代的文体,这是毋须置疑的,文体并不仅仅是一种形式,它在本质上是一种表达方式,不同的文体对应着人类不同的表达诉求,同时又是人类生活的对象化,是生活与情感的高度抽象与程式化。一个文体就是一个文学物种,每一种文体都有存在的理由,宝贵的是它们丰富的性状,它们同样是文学生态多样性的重要方面。今天,文体的衰亡是惊人的,许多文体已渐行渐远,相比起古代的文体样式,我们现在不是多了,而是少了。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在结束的地方再出发,这是考验当下作家的勇气和智慧的关键所在,《中国式的燃烧》在其间作了"先行先试"的实验,可证谢望新的心态的青春与创作的激情甚至是情性的坚韧。这样的文本,你可以不喜欢它,但拿到手上,你肯定不会忽略它,见仁见智,一如人性的明暗两面。

对于经典的长篇文体,我们在阅读过程中,会奉行一些经久耐用的原则,诸如要有对人类思想写照的深刻主题,要有对生活的选择的庄严的题材,要有对智慧追求的繁复的结构,要有对众多的人际关系反映的覆盖等等百科全书式的渴求与驾驭……若如此去要求《中国式燃烧》,它的喻指并不算全面,甚至还是单薄的,全书主要只是两个人的关系,尽管称谓不同,在第一部分叫“甲”与“乙”,第二部分称“大智慧”与“湘姑娘”,第三部分称“大智慧”和“小妻子”,尾梢的时候改为“男孩”和“女孩”,但万变不离其宗,还是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的故事,只是这样的故事里,一样是有它的担当的。

最让人感觉到的作品一开始就弥漫着的那一股唯美婉约的情调,这源于谢望新说到底还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在其中写爱情,尽管还是婚外情,也一样写得浪漫和激动。作者是把爱情作为这个喧嚣的时代的一股清泉来说守护的,爱情所以是一种理想,首先是因为,它已从生理行为脱颖而出,开始构画着精神图景了,事实上,人类的一切精神向往,无不始于一个"爱"字,而两性间的爱情则是其先锋。《中国式燃烧》一开始,“甲”的追求完全是源于这一基础的,他对“乙”,也即后来的“湘姑娘”“小妻子”“女孩”这个女性一见钟情,并以采用每日发手机短信的方式,展开追恋。他甚至不知道她任何一点背景的东西,关于人生、身世、家庭、感情、文化,教育、经济等等,他初始以为爱是纯粹的,不沾其他,是“水晶般的爱情”“甲与乙”“大智慧与湘姑娘”等这些前面的章节,大约都可以算作是形而上的精神爱恋,作品的抒情色彩很浓,营造了一个浪漫,诗意而神秘的世界。可是,生活哪有那么单纯与简单呢,爱情又怎能脱离了现实与政治?到了“大智慧与小妻子”的身份转换,里面不仅出现了“第三者”、“第四者”乃至N者,同时还出现了“性”,于是,如史铁生引用先哲所言:只要三个人,就要有政治了,而政治的首要问题是分清敌我。爱情是理想,婚姻则是法律。理想是从不封顶的精神上线,法律是不可违背的行为准则。政治何为?正是为了那从不封顶的永远不要封顶,那不可违背的谁也不许违背。

由此看来,《中国式燃烧》到了最后还是从理想主义走向了警世恒言,有生命因这段情夭亡,也有生命由这段情走向疯颠。在这世间,欲望固然是双刃剑,爱情亦是双刃剑,理想同样也是双刃剑,否则,在爱的理想与毁灭的结果之间,为什么有这么一条并不罕见的甚至是几近常规的路径:有多少的婚外情能得到善终?

都说男女性本是一体,在很久很久以前,上帝就把他们分开了,于是人类就一直在呼唤着完整与团圆,但团圆之路总是危险丛生,之前爱情会屡屡以理想的身份出面,呼唤着回归;而往往走到半途,便会被各种东西围困,凭什么突围?最后也只得分离,若不分离,安得有限?若无有限,怎涉无穷?若非有限与无限的对峙,又如何能突显理想的可贵?《中国式燃烧》以单纯浪漫始,却又以哲学的玄思终,那无穷的可能性中你只能实现一种,无限的路途之中你只能展开一条,人必须自我拯救。

这也是《中国式燃烧》的兆示所在。

顶:202 踩:180
对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当前平均分:-0.32 (709次打分)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0.3 (687次打分)
【已经有0人表态】

读者服务|经销商服务 |作者服务|人才招聘|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6 中国青年出版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12031540号-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京)字第146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4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