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关于我们|

当前位置:中国青年出版总社 >> 资讯 >> 期刊导读 >> 农村青年 >> 大旱面前突显人间大爱

大旱面前突显人间大爱

来源:中国青年出版总社     作者:王俊生    2010年12月08日    字体:     浏览:1114

2009年入秋至今,我国西南地区遭受大范围持续干旱,贵州更是遭遇到百年一遇的特大干旱,天天在家通过新闻关注贵州旱情的河南省鲁山县青年张朝岑坐不住了。不久前,张朝岑登上南下的列车,踏上了自己的第八次贵州之行。此行的目的很简单—他要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当地群众修建至少800座水窖,解决人们最基本的吃水问题。

“如果这个愿望能达成,当地由河南人捐建的水窖总数将达到1000座。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捐款建水窖的问题,而水窖里存储的也不仅仅是用于饮用的水,确切地说,应该是患难共存的血脉亲情。”

张朝岑是谁?他如何与贵州结缘?这1000座水窖又是怎么回事?

大旱面前突显人间大爱

●     王俊生

“贵州山区缺水状况难以想象”

“结缘贵州纯属偶然,或者说源于心中的一个疑问。”2010年4月12日下午2时许,刚从贵州旱区归来的河南省鲁山县青年志愿者张朝岑,面对笔者的采访,说出了这么一番话,“为了解开心中的那个疑问,5年前,我第一次踏上了贵州的土地。疑问解开后,5年来我先后又去了7次,加上这一次,一共8次。以后,我或许还会去8次、80次甚至更多。目的很简单,我想尽自己的努力,解决当地山区群众最迫切的问题——水的问题。他们太缺水了,缺得正常人难以想象。”

张朝岑,今年40岁,真正的职业是鲁山县电视台的一名打工记者,多年来一直从事志愿者工作。

2004年的一天,一个偶然的机会,张朝岑在报纸上看到了在贵州支教的大学生志愿者徐本禹的事迹,随即被深深打动了,决定到儿那里去看看。他很奇怪,一个大学生为什么自愿放弃留在城里的机会跑到如此偏远、贫穷的地方,而且一待就是多年?

2005年4月6日,张朝岑只身一人自费到贵州大山深处考察。火车、汽车、摩托车,经过几天的辗转奔波,他来到了徐本禹支教的大方县大水乡大石村小学。到了那儿他发现,学生们仍在破败的阁楼、临时搭起的塑料棚里上课。

见到徐本禹时,徐本禹正在学校旁边的村委会楼上写东西。面对千里迢迢寻找到的精神偶像,张朝岑激动地说:“徐老师,我是河南来的,因为敬佩你,来看看你……”“没啥,我也没做啥”,徐本禹有点不好意思。徐本禹的宿舍很凌乱,还堆着许多从全国各地寄来的救助物品。徐本禹成为“感动中国”人物后,全国各地的捐款、捐物纷纷涌向这里。

看到徐本禹在这里生活艰苦,生活并不富裕的张朝岑掏出500元钱硬塞给徐本禹,言词恳切,让他改善一下生活。徐本禹拒绝不了,就拿出一本登记簿,记下这笔捐款,说:“就算是捐给孩子们的吧。”本子上已经记了好多页,都是全国各地给他和学生们捐款捐物的登记。当天下午放学后,张朝岑跟着徐本禹一起到一个贫困女生家中做家访。

“穷,很穷,穷得我无法形容。但最让我惊讶的是当地的水资源缺乏——到家后,孩子的父母端来一盆水让我们洗洗。说是一盆水,其实也不过是刚没了盆底,而且水是黑的。怕别人说自己娇气,我象征性的洗了洗手然后准备倒掉,没想到孩子、孩子的父母以及徐本禹一起大叫着阻拦了我。”张朝岑说,回去的路上听徐本禹解释之后自己才知道,这点水孩子的家人还要用来喂牲口。

缺水这么严重?张朝岑震撼了。此后的一个多月时间里,他走遍了贵州12个贫困山区县走访了45名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志愿者,与每个人的接触都在张朝岑心灵深处引起极大震动,他萌生了也要为当地群众做点事的心愿。

“河南水窖”情系贵州

2006年9月,张朝岑辗转数千里再次入黔。这一次,他的身份不再是记者,而是志愿者。经以前结识的当地朋友的介绍,他到大方县达溪镇大湾村考察这是个极度缺水的村人畜用水全靠人到几十里地外去背。张朝岑决定,先用自己的稿费帮助一些贫困农民建水窖。根据村里提供的名单张朝岑确定了30个特困户,每户补贴800元,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帮他们建起30座水窖。风尘仆仆回到家乡后张朝岑顾不上洗脸、吃饭到家放下行李揣着钱就来到县邮政局把平时所存的稿费以及家里积攒多年的2.4万元寄到了达溪镇的财政账户上。

要知道,张朝岑不过是鲁山县电视台的一名普通记者月工资当时还不足800元。也就是说,这笔钱,他需要不吃不喝近3年才能攒下来。张朝岑的举动被人传讲开来后,感动、号召着很多志同道合的热心人加入到为大湾村的乡亲们援建水窖的行动中来。

和鲁山县临近的宝丰县某银行职工郭女士,用了半个小时的车程从宝丰赶到鲁山县城,把1000元钱交给张朝岑;鲁山县委一位领导主动找到张朝岑捐款1000元;郑州市家境并不宽裕的胡女士辗转与张朝岑取得联系她80岁的母亲、她妹妹和她本人共同捐资1600元;平顶山市新华区26000多名小学生在该区文教体局的倡导下相约“捡拾废品捐献爱心”共捐献37000余元……

张朝岑的义举通过网络等媒体在全国传播开来引起了更多人的关注。财政部、民政部有关领导以个人名义捐助6000余元,另外还有不少热心人与张朝岑联系,打算前往考察、捐助。据不完全统计,在此后的两年时间里,先后有3万余人参与捐建水窖。截至2009年底,捐资总额达13万余元,张朝岑用这些捐款帮助大湾村村民先后建造了167座水窖,基本解决了当地村民的吃水难问题。

2007年4月7日,第五次前往贵州的张朝岑遇到了一幕让他终生难忘的场景:当天下午5时30分,张朝岑和几位网友抵达大方县城,达溪镇党委书记李义军等人早早守在路口等候。根据预先作出的安排,张朝岑一行次日一大早要赶到达溪镇大湾村逐户验收水窖,并现场为村民发放补贴。

4月8日上午,张朝岑刚出门,就被陪同的几位当地村民迎上来,然后不用分说拉到了村口。那里已经聚集了很多人,看样子好像要搞什么活动。看到张朝岑到了现场,一位镇政府的工作人员宣布活动开始。紧接着,场地中央一个高高的、被废旧塑料皮包裹的东西出现在他眼前。大家执意要他去掀开塑料皮,看看里面是什么。

“打开一看,我的眼泪当时就流了下来——那是一个石碑,上面刻有字迹,凹处涂抹上了红色的油漆很醒目。最上面是四个大字:河南水窖,下面是一行小字:豫黔情深,友谊长存。为示谢忱,特立此碑。”采访中,说到此处,张朝岑感慨不已,“多朴实的贵州人民!捐建这些水窖是无数人的共同努力,我不过是做了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他们却如此真诚的回报。”

让张朝岑感动的事情还在继续。结束第五次贵州之行返回老家后,他收到了一个来自贵州达溪镇的包裹。里面是5公斤多重的云豆和一个蒸米用的木器。这是达溪镇政府代表该镇所有群众寄来的。该镇党委书记在包裹留信说:“村里的百姓很感激您,很感谢兄弟一般情谊深厚的河南人,很感谢所有为他们修建水窖的好心人。我们这儿也没啥好东西,邮去一些地方特产聊表谢意。”

自此之后,每到逢年过节,张朝岑都会准时收到来自贵州的包裹,有时是几斤野山枣、有时候是一些腊鱼腊肉,有时是一幅代表吉祥、祝福的年画……“每一次我都忍不住流泪。”张朝岑不禁说道。

“我要建1000座水窖”

“报纸上、电视里,那干裂的庄稼地、河床,百姓们那渴望的眼神让我坐立不安……”2010年春节过后,得知西南多个省份受旱情影响的消息后,张朝岑又惦记起了贵州山区的那些原本就缺水的村民:他们怎么样?是不是又有更多的人缺水了?

国家有关部门在行动,全国各界都在支援,我也应该出自己的一份力,把水窖计划继续下去,之前的167座还远远不够,至少要为当地百姓建起1000座水窖。

可建水窖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一个字:钱。两年来,无数好心人已经多次捐款,难道还要张口向他们募捐?张朝岑犹豫了。

之所以犹豫,有一个他不愿说却不得不说的顾虑。几年来,因为搞公益,很多人对他不理解,认为他一个月的工资才几百元,自己还属于贫困阶层,却偏要拿自己的钱帮别人,绝对是沽名钓誉。有这种想法的人很多,其中甚至包括他的一些亲人、朋友。这种误解,张朝岑尚能接受,最让他尴尬的是,有一种观点认为,他拿着诸多爱心人士的钱去贵州,结果变成了自己一个人的露脸事儿。

“坚持还是放弃?”张朝岑困惑不已。得知他的困惑后,一些多年来支持他的企业界朋友,以及鲁山县电视台、鲁山县广电局的一些同事领导纷纷表示赞同,鲁山县县委、县政府的几位政界官员也多次给他打气,让他抛却顾虑。一些网友也再次表达了对张朝岑的支持——

“哥们,别在意别人说什么,只管把自己要做的好事做好。我们相信你。如果决定进行河南水窖计划,我个人捐款2000元。”几年来一直关注张朝岑的网友“我叫小小”发帖说。

“建河南水窖,让说风凉话的人渴去吧”网友“等等”调侃道,“要是还有人以为你沽名钓誉,最好让他也去贵州山区看看。看看那里的现状,看看那里的孩子一周洗一次脸的心酸场面。”

“一座水窖按照1000元标准建造,1000座也不过是100万元。去掉之前建造的100多座,所需也就是80万元左右,偌大的平顶山、偌大的河南、偌大的中国,这点钱不用愁,放心去考察,钱的事情我们解决。支持者,请顶我!”网友“大写的河南人”说道。

“看到这些网友的留言,听到那么多领导、同事、朋友们的鼓劲话,我无所顾虑了。无论如何,我也要兑现自己的诺言,将河南人民的深情厚谊带到贵州,让越来越多的河南水窖滋润贵州山区百姓的心田。”采访中,张朝岑说到此处,泪湿了眼眶。

张朝岑告诉笔者,因为自身经济条件有限,所以此次前往贵州,他只带了从亲戚朋友那里借来的不足2万元的现金。“虽然没有多少钱,但我心里有底儿,因为临行前,我的几位企业家朋友表示,随时愿意捐款。当时我估计,这些朋友拿出一二十万元应该没问题。如果再能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建1000座水窖的费用应该能到位。”

2010年3月25日下午16时许,已经在火车上与笔者连续通话近一个小时的张朝岑说:“此行,我将和两位同行的热心网友现场考察、决定捐建对象,争取以最快速度将水窖建成,为大旱中的贵州百姓解决燃眉之急。10分钟之后火车到达贵阳,今天晚上我们将连夜赶往大方县。请后方的河南兄弟姐妹以及所有爱心人士放心,我们将把这些爱心捐款,一分不少的全部用于解决当地群众吃水问题。”

千座“河南水窖”计划已达成近半

张朝岑很自信。之所以自信,是因为他相信爱心可以解决一切难题。幸运的是,结果也和他的想法完全吻合。

张朝岑赶到贵州大方县后,很快就得到了一个欣慰的消息:正因为有了167座河南水窖作为保障,在如此特大旱情面前,该县达溪镇大湾村并没有受到任何影响。因为持续干旱,相邻的其他村镇居民,95%以上都处于严重缺水状态。而大湾村人畜用水却相对宽裕,水窖储存的水量在部分支援了临近村庄居民的情况下,至少还能够支持三个月左右。

当天晚上,张朝岑就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了河南一家报社的记者。第二天,这则消息在该报显著位置刊发,并再次掀起了人们的捐款热潮,鲁山县所属的平顶山市社会各界以及来自上海、广东、福建等地的爱心人士也纷纷捐款。

4月1日,叶县青年张建国,将1200元捐款汇给张朝岑,希望帮助大方县旱区人民建水窖。4月2日上午,平顶山市纪委、监察局的干部职工也将捐款20200元也汇给了张朝岑,请他转往灾区兴建“河南水窖”;4月2日下午,在汝州市纪委工作的赵先生也捐了1000元钱;4月3日,平顶山市的几位企业家代表赶赴贵州大方县,并现场为张朝岑的河南水窖计划捐款16万元……截至4月5日中午,张朝岑共计接到各界捐款22万元。

张朝岑告诉笔者,根据自己连日来考察的结果,他准备将这22万元捐款划分为两个部分,其中16万元用于资助大方县达溪镇大湾村村民再修建160座河南水窖。根据记录,这160座水窖建成后,大湾村将拥有327座河南水窖,届时全体村民将每户拥有一座,饮水问题也会彻底解决。另外一部分为6万元,将捐助给大方县羊场镇石板村村民,估计能修建60座水窖。

4月9日,平顶山市青年志愿者协会为“河南水窖计划”发起募捐,短短1个小时左右,并募集到11万元的爱心捐款。换句话说,又有110座水窖的费用有了着落。至此,千座河南水窖计划已经有近500座落实了。

4月12日,在贵州旱区连续奔波了多日的张朝岑回到了鲁山。面对笔者的采访,黑瘦的张朝岑笑得很甜:“这批爱心捐款已经转交给大方县达溪镇、羊场镇有关人员,而河南水窖的修建工作也已经于4月7日上午展开。在这么多爱心人士的推动下,河南水窖计划进展顺利。目前,还有很多企业、个人和我联系,表示了要捐助的意愿。对此,我除了感动还是感动。因为,那些建成的和在建的水窖,之后存储的已不仅仅水,而是血脉共存的亲情。”

顶:158 踩:144
对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当前平均分:-0.27 (637次打分)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0.08 (621次打分)
【已经有0人表态】

读者服务|经销商服务 |作者服务|人才招聘|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6 中国青年出版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12031540号-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京)字第146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4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