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关于我们|

当前位置:中国青年出版总社 >> 资讯 >> 期刊导读 >> 农村青年 >> “援建夫妻”爱洒青川

“援建夫妻”爱洒青川

来源:中国青年出版总社     作者:何明圆 何广华    2010年12月08日    字体:     浏览:1126

“假如我是诗人,我就要写一首长诗,来献给浙江人民的倾力援建;假如我是画家,我就要用色彩点染他们头上闪亮的光环;假如我是作曲家,我就要用音符谱出他们伟大的壮歌;假如我是雕刻家,我就要在玉石上镌刻他们充满活力的身影。然而,我什么都不是,我只能用贫乏的文字,来表达我对他们的无限感激!”青川三锅中学高二学生雷养倩以诗言志。

“花从春走过,留下缕缕花香;叶从夏走过,留下片片荫凉;风从秋走过,留下阵阵金浪;雪从冬走过,留下种种希望;你从我们身边走过,用爱托起明天的太阳!”青川三锅中学高三学生付洪云以诗感恩。

把青春的热情奉献于灾区,将爱情的光芒挥洒在异乡。其实,想对浙江亲人表达感恩的又岂止是学生雷养倩、付洪云呢?25万青川人民对浙江援建青川有口皆碑,营盘乡7800多名汉、羌、回族群众对“援建夫妻”充满感激,徐世卿和陈芬芳的事迹家喻户晓。

徐世卿、陈芬芳都是“80后”,都是党员,汶川大地震后先后来到四川省唯一不通公路的“孤岛之乡”支援灾后重建,夫妻俩夫唱妇随,辛勤工作,当同龄朋友们在物质条件充裕的城市享受生活时,他俩却在条件艰苦的地震灾区书写不一样的青春,他们的大爱之举感动了地震灾区,感动了川浙两省。

不抛弃不放弃,就是对这对夫妻援建者最好的概括。

丈夫:为了大我舍小我

徐世卿27岁,在浙江临海市委办公室工作,陈芬芳24岁,是临海市讯桥镇中学教师,两个年轻人正处于热恋阶段,并准备在2008年年底举行婚礼。

200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突如其来,电视上一幕幕凄惨的景象和感人的场景,深深牵动了这对情侣的心,他们多次向灾区捐款捐物,并希望能为灾区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情。最初,徐世卿的领导考虑到他在市委办工作,又正处热恋阶段,没有将他列入援建名单。凭着对灾区群众的朴素感情,徐世卿积极做通家人思想工作,多次主动请缨。在他的一再申请下,组织最终答应了他的要求,“看到地震的报道,一心想冲到前线,所以递了报告申请到灾区援建。”徐世卿说,机关里报名援建的人非常多。

2008年9月2日,徐世卿接到通知:马上奔赴灾区。他怀着忐忑的心情告诉女友要走的事情,陈芬芳当时就说了一句话:“那我们先把结婚证领了吧。”

没想到,这个要求遭到徐世卿反对:“灾区很危险,现在还余震不断,我不想……”谁知陈芬芳更坚决:“必须把结婚证领了,让你去了也多一份牵挂!”援建队伍动身入川的前一个小时,这对伴侣匆匆领了结婚证。领证后,他们没回家,直接就去了徐世卿单位。在机场,陈芬芳对徐世卿说:“你就安心地去工作吧,家里有我来照顾!”临别时,她一遍遍在心里告诉自己,丈夫是去支援灾区的,自己不能成为他的负担,不能哭,一定不能哭出来。看着丈夫的身影消失在登机口,陈芬芳这才捂住了脸。飞机上,徐世卿默默地看着窗外,他不知道下一次踏上故乡会是什么时候,不知道欠妻子的婚礼什么时候能兑现,“脑子一片空白”。从此,夫妻俩劳燕分飞、相隔千里。

青川位于川、甘、陕3省交界处,县域3269平方公里,有汉、回、藏、羌等9个民族,共25万人口。全县36个乡镇及数百个自然村,无一例外地分散在贫瘠的关山深处,是当代中国最不发达地区的一个缩影。青川县营盘乡地处美丽的白龙湖畔,1994年,为了建珠宝寺电站和调洪蓄水,全乡的9个村庄被提高了水位的白龙湖围困,7800多名群众出岛全靠两个渡口渡船,极不方便,成了四川省惟一不通陆路的“孤岛之乡”。因为地震,全乡农房全部损毁,基础设施全面瘫痪,支柱产业受到重创。

“整个乡的房子,没有一座是完整的。”当徐世卿抵达青川营盘乡的那一刻,感到肩上很重,也明白光靠一腔热血是远远不够的。

当时,青川余震不断,经常停水停电,身处“孤岛”,洗不上澡、吃方便面成了常事。最痛苦的是,岛上没有商店,生活用品要摆渡两次到镇上买。摆渡的人多,常常一等几个小时,所以徐世卿每次出去,一买就是几大包泡面。徐世卿身体单薄,一脸书生气,但工作起来却很拼命。在开始的一个多月里,他每天跋涉在营盘乡的山山岭岭之间。

第一次下乡到营盘乡丁家碥村调查灾情,徐世卿穿着皮鞋就出去了,跋涉在雨后泥泞、溜滑的山路上,一走就是6个多小时,高一脚低一脚回到指挥部后,才发现泥水浸泡的鞋子已不能再穿。山区的艰苦给了他深刻的印象,作为打前站的指挥部成员,每天早上他6点起床,匆匆洗漱吃完早餐后,就马不停蹄地开始走乡串户,调查了解,迅速将营盘乡的整体受灾情况、老百姓生活情况反馈给指挥部,为大部队尽快展开工作提供充分依据。

营盘乡重建启动后,各类建材的调运成了援建工作的重中之重。由于营盘三面环水、不通公路,所以建材每次只能由卡车运到与营盘隔(白龙)湖相望的沙洲镇,再用渡船运送。然而,营盘乡仅有一艘载重吨位很低的渡船,还是个人的。要经过近2000米的湖面来回运完七八十吨的建材往往需要三四天时间。2008年11月,为了保证营盘乡中心小学的开工建设,第一批5车钢筋和水泥只能运到沙州镇码头。为防止材料丢失,徐世卿一边冒着严寒守护,一边与当地对口办联系,希望能借到轮渡运送材料,但由于人地生疏,他只能同交通、水运、海事等部门一个一个地联系,一直守护了三天三夜,终于从利州区的金洞乡借来轮渡,将材料运到对岸。这3天徐世卿总共吃了15桶泡面和8根火腿肠,身上被蚊子叮了无数处红斑。

一个月下来,徐世卿的记事本上已写得密密麻麻。“白天忙东忙西,累是累,但心里充实,晚上才难熬。”营盘乡晚上很多时候停电,没有电视,四周很安静,非常孤寂,所以徐世卿每夜与爱人通电话,是他一天中最开心的时候。“我们一般聊五六分钟,她问我辛不辛苦,我告诉她不要担心。”

当年10月,临海市援建工作人员全部到位。徐世卿在做好办公室日常工作的同时,还积极参与援建重点工作。就是在交通不便、通讯不畅、余震不断、经常停水停电的艰难条件下,徐世卿和临海市援建指挥部成员一道,紧紧围绕“奋战一千天,建设新营盘”的总体目标,倒排工期、巧干快干、奋力争先,临海市援建的营盘乡中心小学创造了浙江省援建青川县学校类项目的多个第一:第一个基础验槽、第一个全面结顶、第一批竣工交付。

妻子:为了大家舍小家

陈芬芳是临海市汛桥中学的一名体育老师。

自从丈夫去了营盘,她每天看电视,到网上查,知道青川几乎天天有余震,非常担心。为了不让丈夫分心,陈芬芳很少说想他,从不向他抱怨。

2009年1月15日,徐世卿和陈芬芳在临海举行了婚礼。婚礼前一天,新娘哭了。“他一回来就直奔办公室,跟领导汇报援建情况。按照临海习俗,这一天,新郎必须在中午前到女方家贴喜联。在我们老家,中午前要是还没贴喜联,是要被人笑话的。他说指挥部准了他两周婚假,我特别高兴。”那段日子,陈芬芳没好好休息过,婚宴的一切,都是她一手操办的。

“他回来时瘦了黑了,我也瘦了。但一见面,我们两个都说日子过得不错。”陈芬芳笑得眼睛眯成了缝。

婚后7天,徐世卿就匆匆登上了去四川灾区的飞机。

由于经常和丈夫通话,逐渐地,陈芬芳也对营盘乡产生了深厚的情感。徐世卿告诉她,那里的很多小孩子不会说普通话。陈芬芳突然觉得,青川的孩子更需要她,她把想法告诉家人时,没有人赞成,特别是丈夫,“我真没想到他是最反对的。”徐世卿说很想和妻子在一起,但担心远甚过思念。毕竟青川的条件太艰苦了。

“他不同意,我还是要去。”得知浙江省教育厅与青川县教育局联合举办了“顶岗支教活动”,将选拔一批教师到青川灾区支教的消息后,陈芬芳立即向学校提出申请,很快,临海市唯一一个支教名额给了她,这件事,她没告诉家里任何一个人。

既然下定决心,任何问题都阻挡不了她。2009年3月18日,陈芬芳“偷偷”踏上了支教的路程,任营盘乡小学三年级一个班的语文课老师和班主任。

陈芬芳到的那天,正好是临海指挥部搬新家的日子。没等徐世卿“责怪”,同事们一听新娘子来支教了,连忙先帮他们布置新房。大红的喜字、崭新的棉被,还有甜蜜的婚纱照。

青川基础教育非常薄弱,灾难之后,营盘乡中心小学师生们在简陋的板房中上课,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条件非常艰苦。陈芬芳班上的学生基础非常差,有的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会写错。为了把课上得更生动、更精彩,陈芬芳每天都要花大量时间上网查找资料,尽量拓宽知识面,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每天下午放学后,陈芬芳都要留下来给个别孩子开小灶,有时还拉着徐世卿一起帮忙。根据学生的成绩,出些相应难度的题目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提高学习兴趣。并自己出钱到广元市买了字典、作文书等辅导用书和课外读物,培养学生平时多看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没有这无私的、乐于奉献的宛如母爱的帮助,孩子的心灵将是一片荒漠。陈芬芳教书不久,发现班里的张欣和张成东对学习不感兴趣,于是,她叫爱人陪同进行家访。“永红村离营盘小学很远,仅到孩子们的家就走了近3个小时,但与家长沟通后,学生的成绩上去了,我觉得这种累值得!”家住白河村的左之秀同学讲了一件令她难忘的事:“今年有一次,我生病了,住在卫生院里,陈老师连饭都没吃,就买上东西来看望我,晚上还给我补课。我长大了也要像她一样当老师。”赵明珠同学说:“每当我们没做作业的时候,陈老师总是不厌其烦地给我们讲解。在她的教育下,学习成绩也上升了,还坚持说普通话呢!”杨永新是班上最调皮的男孩,每次听写,看到孩子抓耳挠腮,急得满头大汗,陈芬芳就告诉杨永新,不要着急,慢慢来。

周末,陈芬芳经常拉着丈夫徐世卿陪她走四五个小时的山路去家访,了解学生家中的实际情况,并力所能及地帮助一些比较困难的学生,不会走山路的陈芬芳每次家访回到指挥部后脚板都会被磨出水泡。虽然很苦,但是看到孩子们一天天进步,陈芬芳非常高兴。每天下午4点放学后,陈芬芳还会留在教室,给孩子们补课。学校发生流感疫情。她一趟一趟地陪着学生往医院跑,细心照料每一个生病的学生,直到他们完全康复。同时,她积极向浙江的亲朋好友介绍灾区情况,牵线搭桥,争取更多的援助。在她的努力下,临海市委办公室副主任赵伟君、临海市汛桥中学全体师生特地为这里的孩子们寄来了学习用品。其中,汛桥中学有三位老师还跟她们班的三名学生结了对,一对一的进行帮助。

由于水土不服,陈芬芳到营盘不久就开始发起高烧,继而引发了荨麻疹,身上起了红斑,痛痒难忍。营盘乡卫生院医疗条件有限,无法治疗。学校让她休息,可陈芬芳咬牙坚持着,她说学生需要她,她能行!后来,陈芬芳在丈夫徐世卿的陪伴下到广元市看病,医生要求陈芬芳住院,她考虑到学校马上就要复课,就拒绝了。陈芬芳带着医生开的药品回到了营盘,每天趁着课后去乡卫生院输液,两个星期过去,她才基本痊愈。

“曾经临海难为水,共援青川更显爱。”这是陈芬芳所概括的青川支教的收获和感受,这个爱,不仅包含了徐世卿陈芬芳这对“援建夫妻”的伉俪之爱,也包含了浙江人民援建青川的无私大爱!

夫妻:为了大爱舍小爱

在营盘乡临海援建指挥部,有一间板房门上贴了张“囍”字,就是徐世卿陈芬芳这对小夫妻的“婚房”,说是婚房,但房内设施条件非常简陋。一张床、一个衣柜、一幅甜蜜的结婚照摆在矮小的书桌上,因为常停电而不能看的一台电视形同摆设。就是在这样简陋的条件下,两位夫唱妇随的“80后”党员,在援建一线度起了别样的“蜜月”生活,陈芬芳被当地人昵称为“板房新娘”。

〓〓然而,“板房新娘”的“蜜月”却是“蜜”少苦多,聚少离多。早上六点他们一同起床,一块吃早饭。八点半,徐世卿在指挥部开始一天的工作,跑工地、码头、建材公司……忙到晚上六七点。陈芬芳吃完早饭,走十几分钟山路,往学校赶,等回到家已是晚上九点,小两口一天能碰面的时间很少。仅管生活艰苦,条件恶劣,但夫妻俩却暗暗较劲,看谁的工作更出色、更扎实。

徐世卿与指挥部的同志们团结奋战,加班加点,克难攻坚,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援建佳绩,帮助营盘乡全面完成了农村住房重建任务。重点打造了青川县的东大门——“江岸农房示范村”,通过“五改两治五化”行动,成功建设了一个居住环境比较优越的新型农村。结合营盘乡场镇重建推进城乡环境整治,修复了青川县境内独一无二的梯步工程,架设了43盏海鸥式路灯,使营盘乡场镇面貌得到了很大改善,促进了营盘乡水产养殖业和食用菌栽培业的恢复发展,农民群众致富增收。快速推进农村安全饮用水工程建设,赢得了当地群众的交口称赞。

夫妻本同心。陈芬芳也不甘落后,营盘乡小学的孩子们学习基础不好,陈芬芳每天需花大量时间备课,尽可能把课讲得生动易记。放了学,还要给部分学生“开小灶”。实在忙不过来时,就拉上丈夫来“助教”。学生们亲切地喊他“徐叔叔”。“山区的孩子特别纯真,正是这种感动,成了支撑我最大的动力,我的学生就是我的一切。”陈芬芳说。

陈芬芳的一言一行,被营盘小学的师生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校长丁绪国说:“陈老师爱校如家,爱生如子的师德,值得我们每个教师学习。”

不愧对今天的人,明天会向他微笑。一学期的辛勤汗水结出丰硕果实,在全市统一组织的期末考试中,陈芬芳所教班的32名学生,平均成绩由57分上升到72分,平均提高了15分。

6月20日,陈芬芳的支教时限已到,她又向临海市教育局申请,希望再多留半年,但是没有批准。临行时,闻讯的孩子、家长、老师纷纷前来送行,一位家长送来了连夜绣制的精美鞋垫,她说:“陈老师啊,真的感谢你呀,我娃娃比以前爱学习多了,好想你下学期还来营盘上课哦。”教导主任马金蓉深情地说:“陈老师热情阳光,不仅工作认真负责,乐于和孩子做朋友,我们老师也非常喜欢她。”一名叫刘丹的学生说:“陈老师上课特别细心生动,今天她要走了,我们全班同学都非常舍不得她。”

“援川是一项光荣的使命,也是一个共产党员应尽的职责和义务,既然来了,就要实实在在地做点事,决不可辜负了灾区人民的期望和家乡人民的重托。”徐世卿和陈芬芳小夫妻俩夫唱妇随,共同投身灾后重建工作,让人们看到了“80后”党员的精神风貌。当同龄朋友们在物质条件充裕的城市享受生活时,他们俩却在条件艰苦的地震灾区,书写不一样的青春,把他们对灾区浓浓的爱播撒在营盘乡的山山岭岭。2008年,徐世卿被评为援建工作先进个人,陈芬芳被评为“5·12”汶川特大地震极重灾区支教工作先进个人。

2010年4月5日,徐世卿夫妇当选为“2009年感动台州的十大人物”。2010年5月,徐世卿夫妇荣获“广元市荣誉市民”称号。2010年1月16日晚,“浙江骄傲——2009年度最具影响力人物”评选颁奖典礼在杭州举行,援建夫妻徐世卿、陈芬芳以高票入选。

“一对援建小夫妻,把新家安到了千里之外的青川,两个‘80后’党员,把年华献给了重建家园的父老,都说是一样的儿女情长,分明是不一样的青春光辉。”这是当晚组委会给徐世卿、陈芬芳夫妻的颁奖词,主题词是“儿女光华”。把青春的热情奉献于青川,将爱情的光芒挥洒在深山,援建夫妻徐世卿、陈芬芳的事迹让整个浙江大地为之感动和骄傲。

“夫唱妇随,情投意合,抛弃现代城市的时尚繁华,扎根穷乡僻壤援建支教,越岭翻山,撒播爱心,一对相依相偎的迁徙候鸟,用他们清澈婉转的爱心鸣叫,迎来了山村发展希望的晨辉……”2009年5月28日晚8时10分,广元市隆重举行“娇子杯”2009感动广元十大人物颁奖盛典,当主持人把组委会为徐世卿夫妇定制的颁奖辞宣读完毕,座无虚席的凤凰大剧院内顿时响起雷鸣般的掌声,这是广元人民对援建夫妻的最高褒奖,也是灾区群众对援建夫妻的深情祝福!

这正是:烛照深山写大义,爱洒异乡总关情,援建夫妻传佳话,青春放歌慰此生。

顶:168 踩:148
对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当前平均分:-0.39 (687次打分)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0.09 (661次打分)
【已经有0人表态】

读者服务|经销商服务 |作者服务|人才招聘|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6 中国青年出版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12031540号-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京)字第146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4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