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关于我们|

当前位置:中国青年出版总社 >> 资讯 >> 期刊导读 >> 农村青年 >> 科学种田带头人

科学种田带头人

来源:中国青年出版总社     作者:admin    2010年12月08日    字体:     浏览:1129

科学种田带头人

——记“全国粮食生产大户标兵”刘进良

李 保

他很朴实,却不简单;他很传统,却善用科学。他的性格总是不紧不慢,微笑中透出一个耕耘了近20年土地的农民特有的从容。他就是刘进良,一个在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牌口乡利兴村土生土长的以耕田为毕生事业的农民,一个在2007年度被光荣地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大户标兵”,受到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亲切接见的农民。

好兵刘进良胃口填不满

如果把大馒头往一条扁担上面挨着个儿地码,从这头码到那头大约能码几个?刘进良说能码16个。当然这是旧社会庄稼院蒸的大馒头。刘进良的祖父年轻的时候,在地里拔完麦子,有人打赌,在扁担上摆了一溜儿馒头,他爷爷从扁担这边吃起,一口气就吃到那头,16个大馒头下肚,光剩下一条扁担。吃完抹抹嘴,照样下地干活。别人一垄麦子拔出半垄时,他一人拔两垄从后面追,还是比别人先拔到地头。这在牌口成了一段佳话。

刘进良从庄稼院走出来当了兵,身板儿之健壮不让先祖。一次部队打牙祭,犒劳大家肉包子,刘进良提起爷爷这段光辉历史,排长不服气。刘进良一时性起,拳头大的肉包子一口气吃了16个。连长闻讯追查下来,不是心痛肉包子而是心痛战士。一看刘进良依旧生龙活虎完好如初,这才作罢。

刘进良不光能吃肉包子,更能吃苦。训练作战,值勤站岗,军营纪律样样拔尖。他还报名参加了部队报道组,舞文弄墨也有两下子。在和平年代,5年的部队生活他一人就立了一个二等功和一个三等功,说明他在解放军这座大熔炉里锤炼得多么到位。

1995年,这样的好战士回到地方,抢手的程度就像今天股民看到绩优股。然而,刘进良有自己的想法。他想,牌口乡是著名的“洞庭粮仓”中的“鱼米之乡”,而位于牌口乡水源源头的利兴村更是水近田肥,发展粮食生产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农村致富的前景更加宽广。为此,刘进良没有留恋城里的优越生活,毅然回到家乡牌口利兴村,从父辈手中继承了种田这一传统的谋生手段。

淳朴的山村给了刘进良淳朴的性格,却也同时给了他一颗乐于思进的心。按理说家里有十几亩田,足够他养家糊口了,但他并不安于现状,他总在琢磨着如何在同样的土地上种出更多的粮食来。刘进良是聪明的,他选择了“科学”这条捷径。他买来水稻种植的科技书籍认真研究,看不懂的地方就到乡农业技术推广站咨询。通过边实践边摸索,刘进良慢慢地掌握了一套科学的管理方法,他种的水稻在一大片的稻田里总是特别抢眼,别人种一亩收六七百斤稻子,他总能收个八九百斤。刘进良深知科学种田的好处,在上世纪90年代刚推广抛秧技术时,别人还将信将疑,他就已经率先在自己的田里全部用上了省时省力的抛秧技术。看着田里抛得东倒西歪的秧苗,别说旁人嘲笑,连他自己也不相信那些乱七八糟不成行距的秧苗能自己“站”起来。刘进良的这一险算是冒对了。那年,他家的稻子打得比谁家的都多,也比他往年任何一年都打得多。第二年他再抛秧时,讥笑他的人都来请他当指导老师,村里人渐渐习惯把秧苗一抓一把地往田里“扔”了。

理想和追求是成功人生的奠基石,匠心独具和锲而不舍是事业成功的动力。2003年,对刘进良来说是极不寻常的一年,在他的人生创业征程上,是一个里程碑。

因为粮食价格低,种粮苦,每家田地又不多,村里许多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一些良田被撂荒。看到大片的田地长满了杂草,刘进良心痛啊!他想,民以食为天,一日三餐谁少得了?如果大家都不种粮,十多亿人吃饭的粮食从哪里来?同时,他也不信,种粮就赚不到钱!

根据调研,刘进良算了三笔账:第一,粮食价格虽然偏低,但优质稻卖得起价。按2003年的粮价计算,每50公斤普通稻只能卖76元左右,但优质稻可卖到96元,而且十分畅销。第二,只要采取大面积种植,就有规模效益。农民一家一户,种个十来亩水稻,确实赚不了几个钱。但是,规模扩大,情况就不同了。按亩产800公斤优质稻算,每亩可纯赚208元,100亩就是20800元,1000亩就是208000元%第三,农村实行税费改革,农民负担大大减轻了。这样一算,他心里豁然开朗:种粮,也能赚大钱%为此,他立即找外出打工户的家属商量,以每公顷每年1800元租费与50户农户签订了12公顷田5年租种合同。为种好租来的稻田,不辜负乡亲们对自己的信任,刘进良决心尽快把自己变成一个种粮专家。他深入各地对集中种田进行实地调研,认真阅读秧苗培养新技术资料,分析国内粮食市场形势,又咨询了区里对种粮的相关支持政策。他这回是成竹在胸,要大干一场,而且要干出个样子来。功夫不负有心人,12公顷稻田在刘进良的精心栽培下,总收入12万元,纯收入近5万元。初战告捷,犹如在刘进良的心中播下了一粒希望的种子。

崇尚科学当科技种粮急先锋

2004年初,中央1号文件下发后,看到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刘进良的热情更高了。他下决心承租了村里外出务农户的900亩稻田。经营这么多稻田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面对自然条件恶劣、坑坑洼洼的近千亩田地,刘进良也曾踌躇过。可要想致富就必须跳出小农经济的束缚。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走规模种植的路子。可是要把这个大胆的设想变作现实谈何容易,一没资金,二又冒险。同所有项目的经营发展一样,制约刘进良手脚的问题在于资金。算了算总投资,最少得50万元人民币,可刘进良用尽全力,只能凑上30万。30万就30万元,刘进良拿出吃肉包子的劲头,不信这个邪!有政府支持,又是在自己家乡的土地上,他就是要用30万元干出50万元的事情!

创业之初,艰辛是永恒的主旋律。为尽快将承租的900亩稻田耕种出来,每天早上广播一响,他就起床,吃一点饭就下田,中午就在田垄边啃点干粮,一直干到天黑。“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肥料不够,他就率全家老小10口人轮番上阵,从几公里外的牌口乡中心小学用板车拉回粪便,一天4趟,每趟300公斤。就这样,3万公斤肥料硬是在40天时间里被这一家人手推肩扛浇灌到稻田里。

刘进良以勤劳苦干验证了付出与回报成正比的真理。这一年,他精心培育的水稻获得了全面丰收,有的亩产高达1100公斤,获利近20万元,使他更加坚定了种粮致富的信心!为此,他将收益全部投入到水稻的扩大再种植中,并利用“滚雪球”的方式,至2010年先后投入150万元与邻近的牌口村、朱洪村、合亿村签订3600多亩稻田的租赁合同,租赁时间已从原来的5年改为15年。

种粮是一个高投入,低产出的产业。刘进良深知用传统方法种植是根本不行的,只有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种植,才能降低生产成本,使种粮效益稳步提高。于是好学的刘进良专门购买了农业科技书籍,征订了《科学种养》、《致富快报》、《水稻栽培》等10多种农业技术刊物,一有空闲他就坚持学习,努力为自己充电。同时,他积极参加市、区、乡举办的各类农业技术培训班来充实提高自己,特别是2007年,他通过参加区农业局、环保局联合举办的“绿色证书”培训班,更加系统地掌握了科学种田方面的知识,并经常请水稻种植专家来水稻基地现场传授技术,请粮食加工专家到仓库指导怎样保管、储藏稻谷。他还高薪聘请益阳市农科所的专家担任技术顾问,引进高素质营销人员,积极主动地开拓粮食市场。

水稻栽培,田间管理的关键是防病、治病和选择优良品种,刘进良学以致用,把学到的知识大胆地在生产实践中应用,2009年他全部种上了湘晚籼11号、12号、45号、粒粒晶7号等优质品种,总计产优质稻谷1100吨,全年种粮纯利达50万元。他还带头运用以水稻抛秧为主的轻型栽培,积极开展配方施肥,搞好病虫综合防治等农艺,确保粮食年年稳产、高产。

刘进良深知只有用科学的管理方法降低成本,才能使种粮收入不断增加。为实现低成本经营走自产、自加工、自销售的道路,减少中间环节,节本增收,他的稻田翻耕和收获全部实施机械化作业,刘进良投资20余万元先后购入了拖拉机两台,联合收割机两台(其中一台是省奖励的),机动抛秧机一台,烘谷机一台,10×10水泵三台,除虫机一台。由于机械化程度提高,不但减轻了田间作业的劳动强度,而且为夺取粮食高产争得了季节主动。

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

刘进良常说,我一个人纵有三头六臂,也种不好这么多的稻田啊!他把那些种田能手、老村长、老支书一个个请过来,帮助他拿主意、抓管理。这些人,大都是有着几十年党龄的老党员、老基层干部,一生都与泥巴打交道,提起种田就来劲,他们的心很快就贴到了一起。什么时候播种,什么时候插秧,哪丘田里水多了,哪丘田里水少了,他们都能及时处理好,田里的事就放心了。

在他们的待遇问题上,刘进良宁愿自己少赚几个,也要给他们开出尽可能高的工资,让他们感到,跟他在一起种田有盼头。谁家有人生病了,刘进良马上派车送医院;谁家的孩子学费没筹齐,刘进良去给他们交;哪个家里有红白喜事,刘进良一定亲自参加。人心都是肉长的,他们也就把刘进良的田当成自己的种。

由于刘进良积极开展科学种田,因此他所承包的地块也是牌口乡历年来粮食生产的重点示范地块。从2005年起,刘进良每年承担着市、区、乡农业生产现场会和多项试验、示范任务,如水稻新品种对比试验、水稻轻型栽培对比试验、配方施肥技术应用、富硒增产剂在水稻生产中应用等试验示范项目。由于刘进良以认真负责和实事求是的态度积极完成各项试验和示范任务,这些数据为市、区、镇指导农业和粮食生产提供了可靠的依据。近年来,刘进良还积极参加多项粮食高产竞赛,取得了一定成绩,如2005年他参加赫山区早稻轻栽高产竞赛并获得了优胜奖;2008年他参加湖南省粮食生产优质高产示范坊竞赛创下了年平均亩产1058公斤的高产纪录,获得了一等奖。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艰苦创业,苦尽甘来,刘进良成功了,成了当地的名人,但他没有忘记生他养他的这片土地。许多群众慕名而来参观、学习,请他解决各种疑难问题,他总是耐心服务,有求必应,毫无保留地把自己掌握的技术传授给乡亲们。周围农户田间发现异样的病虫害情况,只要找到他,热心的刘进良都能耐心地给予指导讲解。2006年他被确定为农业科技示范户,区乡农业科技部门引进的新品种、新技术,他都带头进行试验示范,效果一出来,他就开始向周边的农户进行宣传推广,他认定的好品种,除留下少部分自己种植外,其余的都兑换给了周边的农户,经他帮助过的农户都说:“小刘地里种的都是好品种,跟着小刘种水稻收成一定差不了。”

在刘进良的带领下,种水稻的农民和刘进良一样,起早贪黑,在田间地头精耕细作,他们统一进稻种、统一栽培、统一管理,当然,刘进良负责全面技术指导。刘进良毕竟比这些农户早种过几年水稻,再加上他平时积累了许多经验,所以管理起水稻来他显得十分得心应手。这些农户见刘进良管理起水稻来一副轻车熟路的样子也都很佩服他,“这伢子确实挺精灵的,他咋干咱就照他的样子学吧,肯定错不了。”于是,农户们照刘进良的样子,细致入微地管理着水稻。

村田稻田抛荒的没有了,需要刘进良为他们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的却多了。这样一来,就占用了刘进良的大部分时间,而刘进良家最缺少的就是劳力。人心都是肉长的,见刘进良为村里及邻近的村民们栽种水稻整天操心费力的,大家都有些于心不忍,于是有人提出咱们干脆成立个水稻种植协会吧。就这样,2006年12月,他在市农科所的帮助下,组织农民成立了“兴农粮食产销合作社”,并被当选为协会会长,目前协会已有会员170多户。协会积极引导和组织当地群众与益阳粒粒晶米业公司、宁乡中央粮食储备库签订了购销合同,推行“企业+基地+农户”的粮食生产经营模式,对优质稻实行优质优价订单化生产。按合同,对加入协会的农户生产的粮食以高出市场价10%~20%收购,真正实现了粮食生产的优质、优价。当地群众总结说,种田没有巧,只要看刘进良如何做:看他选啥品种、何时治虫、如何科学种田。朴素的话语包含着对刘进良真诚的赞美!

在刘进良的示范带动下,周边5个村,1000多户农户,6000多亩水田都有效地做到了定单生产,实现了农民增收,企业增效。今年,洞庭湖区又兴起了两户承包耕地面积超过1万亩的大户。桃江县返乡农民工文湘桃签订了1.1万亩稻田租赁合同;另一位种粮大户皮伍在大通湖区河坝镇租赁了1.8万亩耕地。

刘进良赤子般的情怀,人们永远铭记着。他奉献社会、回报家乡的事迹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赞誉。2005年,他被中共赫山区委、区政府授予“种粮标兵”称号,2006年,被益阳市人民政府授予“科学致富带头人”称号,2008年、2009年,连续两年被评为湖南省十大种粮大户、粮食生产先进标兵。

更令人难忘的是2007年12月22日,“2007年度全国粮食生产大户标兵”的颁奖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刘进良荣膺此殊荣,并受到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的亲切接见。他说,他并不是冲着这些荣誉来种田的。近年来,中央连续出台了几个一号文件,不断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这使刘进良种粮的信心和干劲更足了。他说:“我是赶上好时候了。明年我还想种更多更好的品种,现在我还不能进行加工,等我有能力进行粮食深加工时,一定要走种养加相结合的路子,为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刘

晓)

顶:174 踩:177
对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当前平均分:-0.19 (694次打分)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0.18 (698次打分)
【已经有0人表态】

读者服务|经销商服务 |作者服务|人才招聘|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6 中国青年出版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12031540号-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京)字第146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4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