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公为什么不笑?
来源: 7期    作者:admin    2010年12月02日    字体:大 中 小    浏览:1328《青年文摘彩版》7期“历史课”
包公为什么不笑?
文 刀尔登
读关于包拯的书,总有几个疑惑:他为什么很少有朋友呢?他为什么不笑呢?为什么很少有关于他的资料呢?为什么……
宋仁宗时期,士大夫们诗酒往来十分稠密,当时的名臣,都留下了许多丰富的记录,唯独包公,关于他的个人资料,几乎没有一点指爪可寻。
史书里只简单地记载,他平生不写私人信件,没什么朋友,与亲戚也不往来――如果勉强算得上有“往来”的话,那就是他鞭打他那有违法行为的表舅时,曾经有过“往来”。
包公流传下来的文字寥寥可数,只有他早年时写的一首短诗,晚年时写的一篇家训,其余的全都是奏议。
包公的人格很了不起,是刚直严谨的典范,从头到脚你都找不到他一丝的毛病。他在政治上,所有的言行,都出于公心,在私生活中,德行修养,也没有一点破绽,似乎从没有处过暗室。他里里外外都处于不败之地。
但从常识上来讲,人是不可能这样完美的。道德不是“灭人欲”,而是在于克制一部分欲望,而在包公身上,你似乎看不到克制的痕迹,他像一轮明月一样,让你无话可说。
欧阳修评价包公时说,因为人心隔肚皮,所以,评价一个人,可信赖的还是他的作为。这话听来是有道理的,但是,假如一个人的言谈举止中、一个人一生的操行中,没有半点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