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关于我们|

当前位置:中国青年出版总社 >> 资讯 >> 书刊评介 >> 学者研讨“当代散文创作和地缘文化”

学者研讨“当代散文创作和地缘文化”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项江涛    2017年11月27日    字体:     浏览:1566

9月16日,河南著名作家唐兴顺最新散文集《山中人语声》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新作从人物、草木、心迹、文事四个方面描摹记叙太行山内外的乡村变迁、人情世故、山水景观,是当代少见的描绘县乡小人物生命情态的散文作品,彰显了“沉默者”的存在,在当代文学创作中具有独特意义。

《山中人语声》新书亮相的同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阎晶明、著名学者卞毓方、著名散文家彭程、著名评论家顾建平、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马相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授李林荣、中国社科院《民族文学研究》副主编刘大先以及资深作家李峥嵘、潘采夫、绿茶、曹雪萍等评论界、创作界、出版界专家学者还在北京彼岸书店汇聚一堂,以唐兴顺的创作为案例,就“当代散文创作和地缘文化”这一议题进行了热烈的学术研讨。

从太行风物出发:用散文呈现中原人文生态

太行山横亘中原大地,红旗渠滋养万家灯火,山河表里,岁月荏苒,两千年前《诗经》里歌咏的此山此水正经历当代社会转型的巨细冲击,泥沙俱下,幽微毕现。唐兴顺用细腻而灵动的笔触描写太行山中、红旗渠畔的山水春秋、人物来去,有对自然的切身感悟,对人文的深入体察,对自我的追问求索,对传统风物的深情回眸……

作家唐兴顺长期致力中原地缘文化研究和散文创作,现任河南省作协理事、安阳市作协副主席、林州市作协主席。早期写杂文,作品多发表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经济日报》《学习与研究》《红旗》等报刊杂志,后转向散文创作,作品见于《十月》《美文》《散文》《散文海外版》《人民日报大地副刊》等报刊,多篇作品获得《散文选刊》特别推荐,近年致力地缘文学和小说创作,长篇小说新作,已出版散文集《心地集》《大道在水》《云中牧》和长篇小说《陌上花》等著作。2002年获首届“冰心散文奖”, 多篇作品获中国散文年会一等奖及入选中国散文排行榜,并被多种全国性文学选本收录、转载。

唐兴顺的散文创作早在1990年代就引起关注。他长期致力于呈现太行山地区社会生态、历史变革的大背景下身处其中者乐观、怀旧、惶惑、无奈、憧憬等多元的情感和行为,在他灵动的笔触下就连山水草木也如男男女女一样生动,可以呼名唤姓、相知共处,亲切如友邻。文学评论家李敬泽注意到唐兴顺“以太行山为自家院子”,认为他的语言“活泼泼”,“摇曳生姿,流荡不拘”,文章境界“更近于前现代的文人”。著名作家贾平凹曾经撰文评价唐兴顺为“文章高手”,他鲜活的文字“如灯笼的通明和苹果上未经涂染的那一种红的颜色”。唐兴顺的创作曾引起过他对于文学写作的诸多思考,提醒同行“要重视这个人”。

向“沉默者”致意:超越地缘文化的文学探索

以唐兴顺的创作为案例,各界专家还就“当代散文创作和地缘文化”这一议题进行了热烈的学术研讨。著名文学评论家阎晶明指出,唐兴顺的散文与一般乡土风格的回忆散文不同,具有诗意的现实关怀和独特的写作手法。著名散文家彭程认为,唐兴顺的文字既与中原的地域文化有关,同时具有鲜明的个人化、独特化的品味和品质,借鉴了古代说书人、阿索林、契可夫的小品文的写法,与众不同,尤其是写自然草木的文章透露出作者把全部身心投入自然环境中,笔下的自然风物“显得真切、灵动,从具体而从宏观,从形而下到形而上,有一种浑然之美”。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马相武认为,唐兴顺的散文最大的成功是千锤百炼积累出来的心灵的图景,因此显得非常生动。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教授李林荣认为,唐兴顺立足自己的故乡热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情感、姿态,而是自觉地升华成为一种独特的文体,写活了南太行中路的世情和人物。评论家刘大先认为,唐兴顺虽然写太行山,但是有一种超脱性的禅意,冲淡而轻逸。文化评论家潘采夫认为,唐兴顺的“故乡式写作”具有地方文化的自觉,对地方文化有自觉的发掘意识,这一点是他写作的文化渊源所在。作家李峥嵘认为,唐兴顺写的人物中一再出现“哑巴”这个形象,可以看出是在为边缘的、沉默的人塑像,但他的角度并不是猎奇,而且怀着温情和敬意写他们在时代中的遭遇,能够让人阅读以产生温暖、引起思考。

上个世纪以来,地缘文化一直对中国文学有深刻影响,沈从文的湘西、贾平凹的商州、莫言的高密以及西藏、陕西、江南等地作家有浓重地方风情底蕴的小说等都曾成为文学现象。散文创作方面,近年来,刘亮程、李娟将新疆的乡村、牧民生活和人文景观用散文笔触介绍给世人也引起广泛关注。相比刘亮程、李娟,唐兴顺笔下描写太行山中、红旗渠畔的中原乡镇人文景观,少了浓烈的异族、边疆特色,多的是对日常生活、日常物事的独特观察和细微领悟,在日常的体验中发现诗意,在此时此地怀想彼岸,显示出与众不同的创作理念和风格特色。

近年来,唐兴顺的笔墨转向以散文、小说形式对乡村到县城各种小人物的书写,以单篇、组合的形式描绘半个世纪以来各阶层生活状态的变动,犹如画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图谱。有评论家认为,他的散文新作不仅呈现当代中原人文生态的新动向,更是以自己的创作赋予了县乡众多“沉默者”以文化意义,在他的文字中小人物的行为获得了有同情心的摹写,每个人的生命状态受到尊重,这种温厚的、诗意的写实风格在当代文学创作中具有独特意义,显示出与众不同的美学追求。

顶:199 踩:193
对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当前平均分:-0.39 (750次打分)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0.36 (689次打分)
【已经有0人表态】

读者服务|经销商服务 |作者服务|人才招聘|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6 中国青年出版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12031540号-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京)字第146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4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