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奇幻文学阅读热潮

发布者:文—陈静    浏览:1644

奇幻文学包括奇幻小说、绘本、动漫以及奇幻题材的影视作品等。奇幻一词源自英文“fantasy”——台湾奇幻文化艺术基金会负责人朱学恒于1992年在台湾老牌电玩月刊杂志《软件世界》开设“Fantasy Library”专栏,并译为“奇幻图书馆”,后此译名沿用至今。

奇幻文学特别是奇幻小说有着悠久的历史,最初的源头甚至可以追溯至东西方神话时期,各种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形象设定、浪漫主义演绎处理等为奇幻文学提供了重要文化母题。奇幻小说的故事背景多半以神话、宗教或古老的传说构建起自己独特的世界立法体系。奇幻文学的要素可以概括为:架空世界、非人智慧生物/种族、神话宗教体系和神秘的邪恶势力。

一|阅读潮流

近年来奇幻作品喷涌而出,西方的《哈利•波特》《指环王》《权力的游戏》,中国根据《鬼吹灯》《盗墓笔记》等著作改编的影视作品、网络剧集不断呈现。该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代文化产业消费主力——青少年们的审美偏好。

7月16日,改编自美国著名奇幻文学作家乔治•马丁《冰与火之歌》的《权力的游戏》第七季在美国华纳旗下的HBO电视台首播,随后在腾讯等网络平台热播,再次点燃了中国青年奇幻文学的阅读热情,引发新一轮的奇幻阅读潮。

从研究数据中来看,7月份奇幻小说在整个三级标签中排名第16位,阅读指数为0.92,虽然比前月1.00的数据有所减少,但与小说标签整体从9.80下降至4.76的下降幅度相比,还是可以理解的。类型相近的科幻小说,从上月的2.19下降至本月的0.63,可以看出,指数反映出青少年对于奇幻小说的需求已经超越科幻小说,而且从奇幻小说在阅读指数整体排名也可以看出,奇幻小说在整个小说阅读域乃至整个文学阅读域中都占据着重要地位。

二|思想生态

在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奇幻文学被视为逃避现实的纯娱乐作品。这也就是为什么《爱丽丝梦游仙境》虽堪称里程碑,却始终难以确立经典地位。因此,长久以来奇幻文学一直被科幻文学压制,这个现象到21世纪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面临科技主义大行其道,文化冲突越演越烈,人们迫切希望在幻想世界中找到足以慰藉个体的新秩序。

奇幻文学复兴之初,媒体关注点多集中在作品描绘的奇幻场景、所展现的强大新颖的想象力以及新世纪以来迅速发展的电脑成像技术对于奇幻文学的助力。而如今,媒体的关注点更多放在奇幻作品所呈现的思想内核及其独立的思想价值、立法运行体系对现实社会的借鉴意义等方面。这种转变是文化产业自身的蜕变,也从侧面反映了青少年在精神文化需求层次上的提高。

《权力的游戏》之所以获得巨大的商业成功,与其制作精良、故事节奏紧凑等因素有关,但更重要的则在于故事展现了一个不亚于真实世界的规模宏大的体系。它有着自身的历史、地理、伦理道德及价值观,并且这个奇幻世界中的文化并不单一,不同的地域拥有迥异的语言、民俗、宗教信仰,其细腻真实程度简直令人怀疑其架空性。而反观这种真实性,我们发现,恰恰是因为其架空性和虚构性,才使得这个奇幻世界的缔造者逃避开现实社会的百般禁忌,大胆地将一个更加裸露的权力游戏展现在我们面前。

当我们剥去《权力的游戏》中奇幻元素的外衣,我们发现作品中的世界的宏大规模依旧能够支撑整个叙事结构,甚至更加直接地展现出政治权力的主题。学者阿特贝里曾回忆他在意大利一所大学讲授奇幻文学时的场景,一个学生不满阿特贝里对奇幻的赞誉之词,愤而发表意见说:“这里,在意大利,极右势力才推崇奇幻,而左翼作家写科幻。”这句话的价值判断且不论,但其中所体现的文学作品与政治站位的关系不容忽视。《权力的游戏》作为以政权斗争为主线的史诗奇幻作品,其与政治的关系不言而喻。《权力的游戏》中至少从三个维度构建起自己独特的政治立法体系:马基雅维利政治、神权政治和革命政治。而第六季最终迎来了丹妮莉丝与琼恩•雪诺两位在权力游戏中生存下来的政治力量。她们分别代表平等与解放的政治理念和平息长城内外数千年敌对状态的政治手段。

奇幻文化不仅仅是消费群体逃避现实困境的选择,它一定程度上担负着干预社会大众文化意识形态的功能。虽然大多数奇幻文学作家都极力否认学院派将自己的作品附会于现实政治,但奇幻文化作品本身不可避免地附带创作者的政治理想。《权力的游戏》的成功就极大得益于其所宣扬的政治立法秩序迎合了社会变革时期青年群体对于新型政治秩序的幻想。

三|舆论导向

奇幻小说的兴起代表着一场大众文化的变革。

随着网络科技的普及,文化的生产权和阐释权都不同程度地产生下移。精英文化与草根文化之间的拉锯战逐渐向纵深发展,而奇幻文学逐渐从小众文化发展为如今的流行文化,恰恰反映了草根文化自身的努力和超越。

奇幻文学兴起于世纪之交,社会思潮动荡变革加剧,原有的思想价值体系已经不能满足现实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新的社会秩序正值重建期,这种社会现状使得当代的青年人产生与现实的疏离感,有意识地规避现实政治秩序,而因奇幻文学的“架空性”,某种程度上刚刚好可以“漠视”现实社会秩序,重新解构历史,构建新的立法体系,在失落的文化传统中寻找理想中的社会新秩序。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奇幻文化的发展,在借鉴西方奇幻文学的过程中,需要理性对待逐渐显现的奇幻文学阅读所带来的红利。资本市场带来的模式化弊端已经初露端倪,“版权出售—IP改编—周边产品加持—书籍再版”的商业模式带来令人不安的过度改编、过度消费等现象。《鬼吹灯》《盗墓笔记》等经典奇幻小说改编成影视作品后的差强人意,正源于在商业红利驱使下对于作品本身思想价值体系的忽视。中国人口红利带来的流量消费已经开始出现颓势,品质消费崭露头角,未来的市场属于拥有精良内容支撑的作品。因此,文化机构应专注于优质内容产品的创造和传播,避免跟风,真正提升中国青年阅读的品质和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