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唱”与娱乐化的阅读内核—从《中国有嘻哈》看大众娱乐的内容需求

发布者:文—宋泽宇    浏览:1605

要说这个夏天什么娱乐节目最火,曾经引爆过舆论热潮的《奔跑吧兄弟》《中国新歌声》《快乐男声》恐怕都得靠边站,独占鳌头的非《中国有嘻哈》莫属。
在中国音乐界,主流市场向来被“流行音乐”所把控。除去1990年代的中国摇滚乐曾经占据半壁江山,以及近两年来《董小姐》《南山南》《成都》等作品让“一把吉他走天下”的民谣火爆起来,大众对除此之外其他音乐类型的认知程度始终不高,它们普遍被贴上“小众”的标签,发展迟缓。
《中国有嘻哈》成名之前,美国嘻哈天王Eminem、日本嘻哈天后AI等欧美、日韩的嘻哈歌手早已走向主流,而直至2017年初,中国的嘻哈音乐还处于一种“半地下”状态:除了狂热的爱好者和圈内人士之外,基本无人问津。

嘻哈,即汉化的Hip-Hop,源自一种街头文化,包括b-boying(街舞)、dj-ing(玩唱片及唱盘技巧)、graffiti writing(涂鸦)、b-box(口技)以及服饰、生活态度等Hip-Hop元素。Hip-Hop泛指rap,也就是我们俗称的说唱。

当各大卫视还在坚持以“季”为卖点维护观众资源,期望已经获得的舆论效应和口碑能给予新一季节目以良好收视率时,《中国有嘻哈》以网络综艺的身份一夜成名,打破《奇葩说》创下的优势战绩,成为新一轮现象级舆论热点。

一|受众需求亟待回归:内容与精神共鸣

回顾即将过去的暑期档,《奔跑吧兄弟》和改了名的《中国新歌声》都迎来了第五季,最初的新鲜与好奇变得习以为常,节目内容与观众的供需关系也在发生潜在变化。大众娱乐被过度消费之后,受众需求反而亟待回归初衷:内容与精神的共鸣。

这种受众需求变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8月初,中国青年阅读指数第三期发布,通过观察阅读需求的变化发现,文学阅读域(需求指数58.95)排名首位,哲学及社会科学(需求指数22.99)、历史(需求指数8.11)类分列二、三位。通过对比中国青年阅读指数6月、7月数据,青年对排名最高的文学作品的需求持续上升,从52.38上升到58.95,增幅6.57,其中,文学阅读域二级标签下的文学理论阅读域和纪实文学都呈上升趋势。我们不难发现,大众娱乐的内容需求只是受众需求变化的其中一环,在小鲜肉主宰的电影、电视剧票房和收视频频败北的尴尬境况下,眼球效应显然已不能满足观众的休闲、娱乐需要,人们对内容的阅读标准逐渐攀高,并正向以娱乐文化为首的大众生活范畴快速渗透。

“媒介即信息”,在这一观点之上,传播学家麦克卢汉认为“深入一种文化的最有效途径是了解这种文化中用于会话的工具”。我们如果将娱乐节目看作一种媒介传播手段,以《中国有嘻哈》为切入点,那么在这种文化快速兴起的即时现象中,“说唱”就是连接嘻哈文化与大众认知的工具。以此为线索,这一节目的成功便不仅限于受众对一种还没有被广泛熟知的“小众”文化的好奇,而是这种文化的传递与表达方式,更贴合当下的社会心理需求,从而更容易在大众需要的情感互动中寻找共鸣。

二|嘻哈文化:泛娱乐现象下的内容需求

回顾半年前,身处嘻哈文化领域的创业者还难以拉到投资,培养专业嘻哈音乐人的愿望也难以为继。可以说,《中国有嘻哈》的火爆一定程度上是对中国音乐界重新洗牌,音乐公司从这些地下说唱歌手身上看到了嘻哈音乐潜藏的强大受众影响力和巨大商机。

新闻刚刚爆出“《中国有嘻哈》选手出场费翻了20倍”,TT和Hip-Hop man拍摄的首支支付宝MV、吴亦凡带着PG ONE等热门选手代言的麦当劳广告就刷屏了社交网络。只是短短两个月,中国的嘻哈歌手已经带着他们的说唱走向主流市场,人气飙升、身价暴涨。

反观上一个走向中国主流市场的音乐类型——摇滚,不论其黄金时代是否已经走向衰颓,但摇滚乐本身的影响力到今天丝毫不减。在“豆瓣音乐2017上半年口碑专辑榜”中,音乐人窦唯的春季作品《山水清音图》以9.0分登顶榜单第一名,尽管整张专辑以纯音乐构成,没有半点唱腔,也和摇滚丝毫不沾边,但在摇滚乐迷心中,它依旧代表着一种精神,让人趋之若鹜。而在《中国有嘻哈》里,一众地下歌手崭露出的精神状态与1990年代前的摇滚乐手十分相似,他们所依附的文化还没有被认可,更无所谓主流身份与偶像包袱。而这正是受众在明星、作秀、搞笑等泛娱乐信息洪流中迫切需要寻找的东西——真实的自我表达。如果说摇滚的核心是反叛与不顺从,那么嘻哈文化则是他们口中所说的“Keep Real”。
大众需要内容与情感,嘻哈文化便在恰到好处的娱乐环境下脱颖而出。有趣的是,从8月的中国青年阅读指数中可以看到,不论文学阅读域一级标签或青春文学等二、三级标签皆为增长态势,这与近年来影视作品的成功为原版书籍带来二度曝光息息相关。这一产业链的相互作用,也从侧面反映了受众在文化持续进化过程中逐渐衍生出的消费需求,这种需求在受众对嘻哈文化的认可中也可见一斑。嘻哈歌手们的精神内核是原创,长时间的自我坚持及与主流文化的对抗中的自我表达与他们的作品融为一体。如果语言是一种原始而不可或缺的媒介,那么“说唱”则将这种媒介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

在“碎片化阅读”“心灵鸡汤”“泛娱乐”大行其道的时代,大众开始从毫无意义消耗掉的时间中找到反思的契机,进一步认识到“我看似阅读了很多东西,可却没有任何实质性的作用”这一事实。于是,嘻哈文化的大众化成为泛娱乐现象下内容需求的直观映射,人们需要有创意、有品质的内容,尽管他们正在享受娱乐和消遣。正如赫胥黎的预言:“零散和破碎的信息无法产生智慧和一贯的整体。”哪怕是大众娱乐,也始终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