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战:中国青年阅读“软战争”

发布者:文—庄庸 皮钧    浏览:1544

在中国青年阅读指数中,每一个阅读域的变化,都发生着以中国青年阅读为轴心的“软战争”。

最近数月,这种中国青年阅读软战争的整体态势,越来越呈现出一种显著的特征——我们将之概括为“叙事战”。叙事战成为中国青年阅读软战争当下最引人瞩目的风向标。

中国青年阅读指数“阅读域”的相对变化,就是一场以叙事战为核心的中国青年阅读的软战争:所有阅读域变化的核心,都是叙事战;每个叙述者都在试图通过“造词”(话语体系)、讲故事、融入价值观念,来寻找和确立自我的意识、身份和位置;通过限制、狙击和否定假想敌(或真的敌对方)的叙事策略,赢取特定类型/阶层/群体的受众的理解、接受和认同;或者与利益攸关者或理念、立场和行动相一致的潜在同盟者合谋,通过“你来造词和设置议题、我来带节奏、让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刷朋友圈”等越来越娴熟的叙事战略,掌控整个话语权、舆论权和文化领导权——特别是塑造中国青年自我特性、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的主导权。

阅读域成为这种中国青年阅读软战争激烈发生的核心场景。指数成为衡量这种叙事战程度、范围和持续性的抽象力——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认为,研究一个事物,必须根据研究对象的特殊性,首先抽象出它的元素形式(即它的“细胞”),以此作为最基本的核心概念,并从这个逻辑起点出发,逐步展开对该事物的层层分析和归纳。一如他对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分析,就是以“商品”这个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细胞”,作为整个“资本论”理论大厦的逻辑起点。中国青年阅读指数就提供了这种“抽象力”,将围绕着阅读域发生的叙事战抽象出来,让我们可以穿过现象的迷雾,直接洞穿本质,测量当下这场正在发生的中国青年阅读软战争。

世界上最重要的战争,莫过于通过软实力和叙事战,“赢取下一代的战争”。

“这也是形式上最复杂,最难应对的一种战争。”

借用巴萨姆•阿布•阿卜杜拉在叙利亚《祖国报》上由美国主导的反恐战争中所阐述的观点:“软战争描述的是一种持久的战争状态,聚焦于教育、文化、价值以及政治维度,以改变真相、误导人民的舆论为目的。它是真实存在的战争,但不像军事战争那样,对于软战争,我们看不见摸不着。

中国青年阅读指数从软战争这个造词的逻辑起点出发,测量出它在当下的新形态和新趋势,特别是由此发展出了叙事战。

一|故事or叙事:从“文化逆袭”到“文化自信”

在中国青年阅读指数中,文学一直是个最大的阅读域。

从阅读需求角度来看,文学阅读域4月需求指数61.81,5月需求指数42.03,6月需求指数52.38,7月需求指数58.95......均稳稳地独占鳌头。

从内容供给角度来看,文学阅读域4月供给指数57.97,5月供给指数56.65,6月供给指数69.86,7月供给指数64.48......也是妥妥地独领风骚。

从市场映射指数来看,文学阅读域4月市场映射指数80.94,5月市场映射指数81.99,6月市场映射指数80.19,7月市场映射指数80.80......一直都是最畅销的领域。

这些数据说明了什么?“文学阅读域”成为中国青年阅读软战争发生最激烈的场域——各方力量都在这片阅读域上厮杀,寸土必争。每一种类型、题材和品种的变化,都意味着“阅读内容版图”和“思想生态疆域”的紧缩与膨胀——于是,顺理成章地,叙事就成为这种阅读软战争最重要的战略。

我们已经不仅仅在供给文学,我们是在“文学”这个阅读域里打一场软战争;在文学阅读域的软战争里,我们已经不仅仅是在讲故事,我们已经被裹挟进叙事战大风潮中了......

或许,只有通过对文学阅读域进行细分,深入到诸如小说各种阅读域之中的需求、供给、市场映数的指数变化轨迹之中,我们才能深刻地发现在文学阅读域发生的中国青年阅读软战争之中,叙事战是如何发生、演变,并深刻地改变着中国青年的阅读内容版图和思想生态格局的。

比如,21世纪以来三大西方奇幻史诗构成——《魔戒》《哈利•波特》《冰与火之歌》——“西方奇幻叙事战”,在赢取中国青年的阅读软战争中,占尽上风;它们所构建的宏大故事和世界体系,甚至重塑着中国青年的世界观。

面对以此为代表的“西风东渐、西方智造、中国畅销”的潮流,唯一扭转甚至改变整个运势的,就是中国网络文学——“文化逆袭、文化自觉、文化自信”运动,真正由网络文学发轫和肇始。

然而,恰恰是在此阅读域中,爆发了最严重的“中国网络文学污名化运动”:从“垃圾论”到“炫富论”,从“非政治正确”到“戒毒论”......所有我们认为网络文学最有力量担当“文化逆袭、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战略的地方,都猝不及防地卷入进了一场生死攸关的软战争之中——统治了中国网络文学二十年“讲一个好看的好故事”之黄金法则的“爽点时代”,被迫“转场升维”,进入到从“中国故事家”到“叙事战高手”的软战争时代。

以前,中国网络文学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就是“YY”——“爽点”。所以,欲望导向、快(感)乐(娱乐)驱动,才会成为整个讲故事的轴心。

因此,讲一个好故事、把一个好故事讲得更好看、这个故事能够贯通全产业链、全价值链,才会成为以“爽点”时代(YY)为基点,整个中国网络文学才有可能发展和拓展的空间。

但是,当中国网络文学在商业化、市场化和资本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向IP化、估值外、主流化和海外传播化发展时,整个发展空间和可能性的路径,就发生了根本性的轴心变化。

中国网络文学已经不仅仅是在“讲故事”,我们已经被裹挟进叙事战——从人物设计、故事情节、价值观念......都必须谋求自我意识、族群认同、共同体塑造——而不能冒犯某种类型、阶层和群体,以及更为大众、主流和核心的价值观。

“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中国网络文学更是亟须“接续文脉,重系国运”,为自己下一个黄金时代的发展赋能。

需求倒逼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中国网络文学现在面临一个“时代分水岭”:从近二十年主宰读者-受众接受理论和需求潮流的“爽点时代”(YY导向),朝讲故事、叙事战的方向谋求重大转型、转向、转场和升维。

虽然,从故事战到叙事战只有一字之差,但确实是一个崭新的大时代“分水岭”。

二|悲观PK乐观:人类深度科技化前景的态度

值此新一轮技术和产业革命正在深刻改变和制造“人类深度科技化前景”的关键时刻,已经有少数商业调查研究机构和智库机构,做了“分水岭大时代”的研究与预判——从“互联网下半场”到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物联网等“分水岭大时代”,似乎已经达成了一种“共识”。

不同的叙述者,以不同的视角进行着叙事战,试图掌握那种重塑人类未来图景的“软战争”——因为,重塑青年,就是在重塑未来。下一个全球大脑的革命,最佳的路径,莫过于科技思想革命的“青年阅读软战争”。

因此,在中国青年阅读指数中,自然科学阅读域成为一个表层相当恒定但内部却在激烈震荡,甚至构成了软战争必争的大旋涡。

从阅读需求指数看,自然科学阅读域4月需求指数3.81,5月需求指数1.79,6月需求指数1.54,7月需求指数0.62,需求在梯度递减。

而从供给指数看,自然科学阅读域4月供给指数0.14,5月供给指数0.13,6月供给指数1.44,7月供给指数4.97,飙升明显。

从市场映射指数看,自然科学阅读域4月市场映射指数4.32,5月市场映射指数4.14,5月市场映射指数5.19,市场映射指数5.70,一直维持着相当的热度。

无论需求和供给如何暴涨暴跌,自然科学阅读域的市场映射指数,在整个中国青年阅读指数里,却一直维持着第三大阅读域的身份和地位。

说明了在自然科学阅读域之中,围绕着中国青年阅读的软战争之激烈和残酷,已经到了白热化的地步;不同力量的叙事战,制造着中国青年对于“科技革命下的人类未来”不同的态度和行动。

最核心的力量是两种。

一种就是“黑化”:从“人工智能阿尔法狗战胜人类第一智慧少年柯洁”,到“中国学者107篇科技论文被集中撤稿”,再到“民间科学家(即‘民科’)状告知名网络科普网站果壳‘名誉侵权、侮辱民科’之战”......在吸睛吸取“注意力资源”的背后,潜藏着“黑化”的叙事战,特别是裹挟中国青年阅读的软战争。它们确实成功地激起了部分中国青年对于人类深度科技化前景的悲观,对于中国科技现状与未来趋势的不信任。

但另一股力量却是“明化”:从量子计算机到量子卫星,中国在这些关键领域的高科技重大突破,“已经赶英超美,真正引领世界潮流”;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和个人智能终端革命,倒逼着“创新型人才的教育、培养和就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家最重要的投资就是人的投资,个人最重要的投资是见识而不是知识和技能的投资,而对未来的投资就是对孩子的投资......这让我们重新思考人类深度科技化的前景以及我们当下的抉择、行动和作为。

这种中国青年阅读的软战争生死攸关。对于人类深度科技化的前景不同的叙事战略,将决定中国青年如何面对自己和整个中国与人类的未来。

从此出发,中国青年阅读指数“抽象力”所赋予的拷问便是:我们如何创新供给,向中国青年“叙述”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中的思想革命——一切创造美好未来的行动,均来源于“大脑革命”......

三∣意识形态战:从“阅读域”到“思想场”

从阅读域到叙事战,不同的供给,正在打不同的软战争——它在改变中国青年的阅读内容版图的同时,也在深层次地重塑着中国青年的思想生态。

叙事战导致围绕中国青年阅读发生的软战争,正在从阅读域转向思想场。

这种现象,非常深刻地发生在“哲学及社会科学阅读域”——中国青年阅读指数以极强的“抽象之力”,将整个庞大纷繁阅读域所发生的软战争,全都还原到了整个大厦所建基于其上的“细胞”——意识形态。

叙事战其实就是以重塑中国青年思想生态为“旋转的轴心”的“意识形态战”——所有中国青年阅读域发生的软战争,都是以此为“硬核”而旋转。

中国青年阅读指数将这种旋转的规律,以非常奇妙的方式挖掘了出来。

从需求指数看,哲学及社会科学阅读域4月需求指数15.84,5月需求指数34.2,6月需求指数27.2,7月需求指数22.99,波动甚大。

从供给指数看,哲学及社会科学阅读域4月供给指数13.28,5月供给指数7.80,6月供给指数4.67,7月供给指数2.11,同样波动甚大。

从市场映射指数看,哲学及社会科学阅读域4月市场映射指数6.31,5月市场映射指数5.08,6月市场映射指数5.91,7月市场映射指数6.36,一直维持着第二大阅读域的热度。

这说明了什么?中国青年思想生态所面对的“场景”之复杂,已经超过了盘根错节的中国“牛”之牛筋。任何一个供给和需求的变化,都是不同的“叙事战”,都在试图改变中国青年阅读的“软战争”整体或细部的态势。不同方向的力量,造成了整个思想生态场域的震荡,从而让整个“软战争”的态势更为错综复杂。我们将其称之为“叙事混战”。

但是,中国青年阅读指数将复杂的态势简洁化,将具体的情景抽象化,让我们可以捕捉到整个态势和趋势的发展轨迹:造词—讲故事—国民意识形态的解构与重塑......每一个围绕中国青年阅读的软战争,基本上都采取了这种操作路径。

比如从《欢乐颂2》到《我的前半生》,从“恶毒女配”到“闺蜜渣男”,从“相亲鄙视链”到“地域鄙视链”......

每一个社会热点、痛点和兴奋点背后的“造词运动”,都可以见出不同类型、阶层和群体博弈话语权、舆论权与领导权的“叙事内战”。

美国有所谓种族、性别和阶层的“政治正确”之说。现在中国在“政治政策”的底线和红线之外,尚未有明确的阶层、类型和群体之“政治正确”说。正因为如此,谁都可以道德审判官自居,对他人进行任意的裁判甚至裁决——尤其是部分握有话语权、舆论权和文化领导权的优势人群,借助网络的力量,以正义的名义,裹挟“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所掀起的声势浩大的“审判运动”。

其背后的思路和逻辑,都是掌握着当下话语权的人,对某些特定类型、阶层、群体甚至只是个别人物,在讲故事中有意或无意发动的叙事战:通过某种带有特定视角(甚至是偏见、恶意),对某一类人物进行分“类”定“型”,从“极品化”到“妖魔化”,将其固化成某种特定脸谱,钉在“集体围观”的广场柱上——从而在“国民意识形态”彻底将其妖魔化。

生活比故事更精彩。这些人物,比影视剧更容易创造出“经典环境中的经典人物”。

而不同人物,对这些“人设”的不同塑造,都是一种争取话语权、舆论权和文化领导权的叙事战——当然,在中国青年阅读指数的语境里,这种软战争的叙事策略,并不一定是负面的。负能量已经在六月以来的“净化风暴”中洗刷掉了一批。值得让我们思量的是,我们如何利用这种叙事战,制造正能量?

《人民的名义》和《战狼2》是两个很好的案例,从中可以看出在不同层面赢取民意的叙事战的思路和逻辑,以及如何赢得中国青年阅读软战争的路径和方法——只不过,尚未形成精密、系统和准确的操作体系。

相对于西方叙事战已经提高到互联网+、人工智能、卫星、网络空间、新媒体“混合战”的战略高度,我们从“一带一路”到中印对峙,整个叙事战还很被动、粗放和生硬——在阅读战方面,我们还停留在“好莱坞”全球文化战(文化帝国主义)的传统套路和刻板印象上,却没有想到,整个西方的叙事战,已经进化到了一个全新的体系。

在2017年1月发布的《保持平衡:美国的欧亚防务战略》(安德鲁•F•克雷平涅维奇)之中,叙事战已经被提升到美国国家战略的高度。正是在这一战略的框架思维之中,美国以《魔兽》等大型游戏作为文化软实力输出,在全球进行文明体系和价值观的植入——美军已经以“网游思维”来训练和培养90后的网生代新军......而我们,从主流媒体到社会大众,还在用“游戏让青少年成瘾”的传统思维模式,对“王者荣耀”进行道德审判。

这与当年逆互联网技术革命的大势和趋势,要戒掉青少年的“网瘾”的舆论场何其相似!

四∣新奋斗主义:中国青年迎接党的十九大“叙事战”

从“造词”到“设置议题”,从“带节奏”到“刷朋友圈”......如何直面中国青年的阅读软战争,打好国民叙事战和国家叙事战,是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尤其是,从“砥砺奋进的五年”,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以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核心的整个国家叙事模式,和基于个体-大众心理、国民心态、民族集体意识与情结的整个国民叙事模式,如何契合起来,找到塑造中国青年思想生态的叙事战略,以掌控这场中国青年阅读的软战争?

中国青年阅读指数寻找着自己的答案。它在深入发掘“十九大关键词”的阅读域时,发现“奋斗”这个关键词在整个阅读域之中,呈现出“关键词簇群”共同勾勒和重塑中国青年阅读域、内容版图和思想生态的态势:

第一,“奋斗”这个关键词,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和习近平重要思想体系之中,处于一个非常关键的位置;

第二,奋斗作为最核心的关键词之一,承载了近一两百中国人的个体-大众心理、国民心态、民族/国家集体意识与情结。

第三,奋斗也是21世纪以来主导中国青年青春潮流、思想生态和精神信仰的轴心脉络之一:寻爱、追梦和奋斗......

正是在提炼并剖析“奋斗”这个普遍、核心和基本的关键词时,中国青年阅读指数的抽象力,让我们发现:“奋斗”正在被重塑起一种新的逻辑起点,或许将成为一个宏伟蓝图和理论大厦的基点——它代表着过去一百年的集体记忆,代表着当下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国民经历,也切中了中国青年在当下的亲历、见证和创造的体验,更肩负着未来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与愿景。

这种奋斗的重塑运动,亟须一种新的叙事战略,从而能够通过对这样关键词的梳理,把握住一种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脉络。也就是说,我们需要进一步提炼并剖析“奋斗”这个普遍、核心和基本的关键词,对其进行重新定义、定性和定位,亦即重新“造词”,找到其言语-再现的框架,发掘出其中起着决定性力量的支配性结构,从而再造整个国家和民族(国家叙事模式)、社会(国民叙事模式)和中国青年(青年叙事模式)几方能够达成共识的言语-再现框架,从而可以正面狙击甚至反攻西方叙事模式主导的软战争。

正是基于中国青年阅读指数的大数据和抽象力,我们造出了这样一个锐词——“新奋斗主义”——作为从“砥砺奋进的五年”,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打赢中国青年阅读软战争最重要的叙事战略。

在未来五年甚至,“新奋斗主义”或将成为一个席卷国家和个人,特别是中国青年的阅读潮流:与天奋斗,与地奋斗,与民奋斗,与全球、世界和人类一起奋斗——从奋斗中国三部曲,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造富中国,到造福时代......在整个世界都在从青年视角重新定义人类新发展理念的叙事战中,中国青年以“新奋斗主义”为战略,可以真正提出“中国青年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