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关于我们|

当前位置:中国青年出版总社 >> 资讯 >> 专题 >> 党报党刊成就展览 《中国青年》广受关注 >> 党报党刊成就展览 《中国青年》广受关注

党报党刊成就展览 《中国青年》广受关注

来源:中国青年出版总社     作者:钟青    2011年7月11日    字体:     浏览:1638

2011年6月22日至25日,为期四天的纪念建党90周年党报党刊事业发展成就展,在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隆重举行。此次展览经中共中央宣传部、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中国报业协会主办,来自全国各地150余家中央级党报党刊、省级党报党刊、省会城市党报党刊、计划单列市党报党刊及部分地市级党报党刊相聚一堂,以大量珍贵历史图片、资料,并使用先进的电子技术,集中展示了我国党报党刊在党的领导下事业发展的辉煌成就和光辉前景。《中国青年》作为共青团中央机关刊受邀参展,倍受关注和好评,并荣获“优秀组织奖”。

6月23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参观成就展,对历时两个多月紧张筹备的成就展予以了充分肯定。他表示,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喜迎建党90周年之际,新闻宣传战线用这样一个特别的形式向党的90华诞献礼,展示90年来党报党刊的发展历史、发展成就,表达党报党刊与党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时代心声,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他强调,党报党刊是党和人民的喉舌,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和弘扬先进文化的重要载体,办好党报党刊直接关系到党的声音传播,关系到全党思想统一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要以纪念建党90周年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宣传思想工作,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刘云山还专程来到《中国青年》展台,饶有兴致地了解《中国青年》88年的办刊历史。当看到这本我党创办的、历史最悠久的、依然生机勃勃的红色期刊大量珍贵的文献时,他叮嘱《中国青年》工作人员:这些都是国家一级文物,要保护好这些珍贵文物。

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在成就展开幕致辞中表示,建党90年来,党报党刊随着我们党的事业一同进步、一同发展,时至今天,已经形成了完整的党报党刊体系,在整个新闻宣传事业中发挥着主力军的作用。目前,传统纸媒正面临着来自新媒体的挑战,国内外也在讨论报纸寿命到底有多长的问题。尽管互联网很发达,但具有独特优势的报纸期刊是别的方式永远代替不了的,其寿命是永恒的。如今,党报党刊需要讨论的问题是,如何顺应历史潮流让自己发展得更好,如何创新体制机制让自己充满生机和活力,如何面向读者提供个性化、对象化、多元化的内容,把报纸办得更好,以实际行动来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柳斌杰在《中国青年》杂志展台认真观看了每一件史料,他抚摸着1923年的创刊号,勉励杂志社工作人员要发扬《中国青年》的光荣传统,努力把杂志办得更好。

总社高度重视此次展会,社长续文利、总编辑胡守文在筹展期间对展览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并赶到展会现场进行指导,与读者进行广泛交流。王跃春、成小明、袁晓华、王瑞等总社其他领导也来到展会现场,为参观者解疑释惑。

展会期间,《中国青年》展出的大量党和国家历代领导人珍贵文献与手稿,吸引了众多人群驻足、瞻仰和交流。《中国青年》创刊于1923年10月20日,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历史最悠久的、迄今仍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红色期刊。88年来,她一直履行着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机关刊的神圣使命,在凝聚中国青年的道路上开拓、前行。恽代英、萧楚女、张太雷、林育南、邓中夏、李求实等为《中国青年》的创办呕心沥血;任弼时、胡乔木、陆定一等领导、主持过《中国青年》。毛泽东主席更是先后三次为《中国青年》题写刊名,并且为《中国青年》雷锋专刊题写了“向雷锋同志学习”。邓小平 、江泽民 、胡锦涛等都曾数次为《中国青年》或题词、或批示、或撰写文章。

在漫长的办刊历程中,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青年》先后推出了无数青年楷模: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李瑞环、倪志福、郝建秀、向秀丽、邢燕子、侯隽、董加耕、雷锋、王杰、刘英俊、张志新、尧茂书、张海迪、丁晓兵、向南林、邰忠利……影响了一代又一代青年人。《中国青年》随时随刻用敏锐的目光捕捉青年中的思想问题,组织开展的“潘晓”等数十个思想大讨论,成为了一个又一个时代的深刻记忆。而今,《中国青年》坚持“师古不复旧,创新不弃宗”,继续光大其思想性,凸显其青年性,突出其服务性,通过梳理重要时政信息解读政情求其高,通过开展思想讨论探讨人生观价值观求其深,通过发现、追踪青年社会热点问题求其独。依然把目光紧紧锁定一代又一代关心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有理想、有抱负、敢担当的主流青年。树“先锋品格”,展“栋梁气魄”,在团结、启发、引领、服务青年的航程中为青春作证,为时代放歌!

展会期间,《中国青年》吸引了一批又一批参观者。不论是白发苍苍的老者,还是朝气蓬勃的青年,都渴望与杂志社工作人员进行交流。有的带来了认真准备的意见和建议,有的还带来了他们珍藏了几十年的杂志。上海一位老读者带着她刚刚从植物人状态苏醒过来的儿子赶来留影,她说自己年轻时一直订阅《中国青年》,感情很深。《中国青年》精心布置的展台还吸引了许多同行和高校新闻传播学院的师生前来参观。一位资深同行在认真参观之后深有感触地说:“你们《中国青年》的参展内容在这次所有参展单位中是含金量最高的!”一位高校新闻传播学院的学生更是抑制不住激动说:“看了《中国青年》的展台,了解了《中国青年》的办刊历史,一个最直接的感受就是:一本杂志,一个时代,一部传奇!”

顶:280 踩:268
对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当前平均分:-0.13 (1032次打分)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0.28 (991次打分)
【已经有0人表态】

读者服务|经销商服务 |作者服务|人才招聘|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6 中国青年出版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12031540号-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京)字第146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4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