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内容简介作者简介目录书摘插图讨论
必修1
能力测试点1质点、时间和位移
1.机械运动(mechanical motion)
2.参考系(reference fI''ame)
3.质点(mass point)
4.坐标系(coordinate system)和位矢量(position vector)
5.时刻与时间
6.路程和位移(1Jispla~~ement)
7标量(scalar)和矢量(vector)
8.关于参考系
9.对质点的理解
10.时刻和时间的区别和联系
11.位移和路程的异同
12.质点与几何中的“点”的区别
13.在具体问题中把物体看成质点的条件
能力测试点2速度和加速度
1.平均速度(average velocity)
2.瞬时速度(.instantaneous velocity)
3.加速度(acceleration)
4.关于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理解
5.关于加速度的理解
6.如何理解速度、速度增量和加速度
7.速度变化情况的判断方法
8.速度概念的拓展
能力测试点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1.匀变速直线运动(uIliform variable rectihnear motion)
2.匀变速运动的速度公式
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
4.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欠铱
5.对速度公式的进一步理解
6.速度和位移公式的应用,
7.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
8.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几个有用的推论
9.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般思路
能力测试点4运动图象运动的追及和相遇
1.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一时间图象
2.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一时间图象
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一时间图象
4.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一时间图象的物理意义
5.速度一时间图象与位移一时间图象的比较
6.追及问题的分析思路
7.相遇问题的分析思路
8.避碰问题的分析思路
9.巧用运动图象解题
10.匀变速直线运动与汽车行驶安全
能力测试点5 自由落体运动
1.自由落体运动(free-fall motion)
2.自由落体的加速度
3.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4.处理自由落体运动的四个比例关系式
5.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6.测量反应时间
7.测量重力加速度
能力测试点6力、重力
1.力的概念(force)
2.力的表示
3.力的分类
4.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5.重力(gravity)
6.重心(enter of gravity)
7.对力的概念的理解
8.用图示法表示力
9.对重力概念的理解
10.对重心概念的理解
能力测试点7弹力
1.形变(deformation)
2.弹力(elastic force)
3.胡克定律(Hooke''s law)
4.关于弹力方向的判定 。
5.关于弹力有、无的判定
6.理解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7.“二力杆”的特点及应用
能力测试点8摩擦力
1. 滑动摩擦力(sliding friction force)
2.静摩擦力(static friction force)
3.用假设法判断静摩擦力
4.摩擦力的常见错误分析
5.静摩擦力突变时的“隐含条件”
6.受力分析
能力测试点9力的合成与分解
1.共点力(coflcorrent forces)
2.力的合成(composition of force)
3.力的分解(decomposition of force)
4.平行四边形定则(paralle logram mIe)
5.合力与分力的关系
6.求合力的方法
7.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力的分解
8.力的正交分解法
9.共点力的合力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10.几何极值原理在力的分解中的应用
能力测试点10共点力的平衡
1.平衡状态(equilibrium state)
2.平衡的分类
3.共点力的平衡条件(equilibijum condition)
4.由共点力的平衡条件推导下列推论
5.三个力平衡的基本特性(三力不平行)
6.应用平衡条件解题的一般步骤
7.整体法与隔离法
8.研究三力平衡问题的常用方法
能力测试点11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1.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2.临界状态
3.极值问题
4.动态平衡问题
5.研究平衡物体的临界问题的基本思维方法
6.研究平衡物体的极值问题的两种方法
7.研究静力学极值问题和临界问题的方法.
8.极限思维法
9.动态问题中力的分析
10.斜面的自锁现象
能力测试点12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三定律
1.历史上对力和运动的关系的认识过程
2.牛顿第一定律(Newton first 1aw of motion)
3.惯性系和非惯性系
4.惯性(inertia)
5.牛顿第三定律
6.反冲(recoil)
7.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及惯性概念
8.平衡力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比较
9.对牛顿运动定律的理解
能力测试点13牛顿第二定律
1.运动状态的改变
2.力是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3.牛顿第二定律(Newton second law)
4.力学单位制
5.正确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三性”
6.力、加速度、速度的关系
7.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的两种常用方法
8.解题思路及步骤
9.汽车安全与牛顿运动定律
能力测试点14 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1.动力学的两大基本问题
2.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范围
3.牛顿运动定律解题的几种典型思维方法
4.牛顿第二定律在连接体问题中的应用
5.牛顿第二定律在瞬时问题中的应用
6.牛顿第二定律在临界问题中的应用
7.牛顿第二定律在传送带问题中的应用
8.叠放滑块在运动过程中的三种关系
9.物体分离的两个临界条件及应用
能力测试点15超重和失重
1.超重与失重
2.超重与失重的应用及其危害
3.理解超重、失重的本质
4.对超重与失重现象的理解和判断能力
5.等效法的运用
6.在航空和航天中的超重、失重现象
必修2
能力测试点16 曲线运动运动的合成和分解
1.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
2.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及分类
3.曲线运动的性质
4.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5.运动的独立性
6.运动的等时性
7.运动的合成法则
8.三种不同运动的类比
9.如何判断合运动是直线还是曲线运动
10.按实际效果进行速度分解
11.船过河问题
12.绳拉船问题
13.轨迹在速度与力之间
能力测试点17平抛运动
1.平抛物体的运动性质
2.平抛运动的研究方法
3.平抛运动的规律
4.运动时间和射程
5.研究平抛运动的常用方法
6.平抛运动的几个有用的推论
7.利用平抛运动的轨迹解题
8.类平抛运动
9.排球不触网且不越界的条件
能力测试点18匀速圆周运动
1.匀速圆周运动的定义
2.描述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3.曲率半径(radius of curvature)
4.线速度、角速度、周期之间的关系
5.圆周运动的两个重要的运动学特征
6.匀速圆周运动中线速度、角速度、周期、频率的关系
7.机械手表中分针与秒针的角速度关系
8.自行车中的圆周运动知识
能力测试点19 向心力及向心力公式的应用
1.向心力
2.向心加速度口。
3.正确理解向心力
4.圆周运动中向心力的特点
5.对匀速圆周运动的进一步理解
6.应用向心力公式解题的思路
7.圆周运动的临界问题
能力测试点20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离心现象
1.解圆周运动问题的基本步骤
2.离心运动
3.汽车、自行车转弯词题
4.火车转弯问题
5.汽车过桥问题
6.“水流星”问题
7.合外力与向心力的“供求关系”
8.田径运动员的弯道跑技术
能力测试点21行星的运动万有引力定律
1.地心说和日心说
2.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
3.万有引力定律
4.卡文迪许的扭秤实验
5.天体质量计算的几种方法
6.天体密度的计算
7.万有引力和重力
能力测试点22飞向太空 人造地球卫星
1.人类对太空的不懈追求
2.人造地球卫星
3.三种宇宙速度
4.经典力学的局限性和物理学的革命
5.卫星的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与半径R 的关系
6.地球同步卫星
7.人造卫星的超重与失重
8.与卫星有关的几个概念的比较
9.有关卫星问题的疑难解析
能力测试点23功 功率
1.功的概念
2.正功和负功
3.功率
4.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
5.功率与机械效率
6.功的正负的意义
7.功的计算方法
8.机车以恒定功率启动和匀加速启动的区别
9.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功
10.摩擦力做功的特点
11.变力做的功
能力测试点24动能动能定理
1.动能
2.动能定理
3.功和能的关系
4.进一步理解动能定理
5.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一般步骤
6.动能定理的应用技巧
能力测试点25 重力势能 机械能守恒定律
1.重力做功的特点
2.重力势能
3.弹性势能
4.机械能
5.机械能守恒定律
6.能量守恒定律(1aw of energy consenration)
7.能源
8.能量耗散
9.重力势能的相对性与重力势能变化的绝对?扛
10.如何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
11.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基本思路
12.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与动能定理的区别
13.摩擦力做功与产生热量的关系
14.功和能量转化的关系
必修1
能力测试点26 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的关系有效数字和误差
1.实验目的
2.实验原理
3.实验器材
4.实验步骤
5.注意事项
6.有效数字
7.误差
能力测试点27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1.实验目的
2.实验原理
3.实验器材
4.实验步骤
5.注意事项
6.实验误差的来源与分桶
7.设计型实验
能力测试点28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1.实验目的
2.实验原理
3.实验器材
4.实验步骤
5.重要注意事项
6.实验误差的来源分析
7.实验数据的处理
必修2
能力测试点29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
1.实验目的
2.实验原理
3.实验器材
4.实验步骤
5.注意事项
6.误差分析
7.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计算
能力测试点30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1.实验目的
2.实验原理
3.实验器材
4.实验步骤
5.注意事项
6.误差分析
7.如何求纸带上各点的速度
决胜高考
专家计划书
答案与提示
备考指南
一、注重渗透学科思想方法,切实加强实验学习
高考物理题坚持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要求我们更加重视物理思想和物理方法的学习.物理学中每一个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建立和发现,可能都要经历一个漫长、曲折的过程,这其间包含了许多科学思维方法的运用和科学精神的体现,如物理中的理想化的方法、理想实验的方法、建立模型的思想等等.物理思维策略方面,如隔离法、整体法、对称法、极端思维法、逆向思维法、假设法、等效法、类比与迁移法等等,这些能力要在学习过程中认真领悟,逐渐培养和养成.实验是研究物理现象及规律的重要手段和方法,是高考必考的重要内容.复习中要系统地理解实验原理、实验思想、方法,训练操作技能,进一步熟练仪器的使用方法、读数方法,学会观察现象、处理数据及误差分析.
二、夯 实基础,提高综合能力
高考物理学科注重考查理解能力、推理能力、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等五种能力,高考物理命题强调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但能力离不开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高考物理试题通过考查具体知识和运用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来区分考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是紧密相联的.系统掌握物理学科知识体系,是培养物理学科综合能力的基础.最基本、最有效的一条是自己动手、动脑,归纳整理知识“树”.物理现象、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及应用等内容好比一棵大树,各部分内容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有主干、支干、树枝、树叶等.我们应注意深入理解各部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建立知识结构,逐步体会各部分知识的地位、作用,分清主次,理解概念、规律的实质,使自己拥有丰富的、系统的物理知识.
三、提高审题能力,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分析问题的方法
审题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包括阅读、理解、分析、综合等多种能力,也包括严肃、认真、细致的态度等非智力因素,因此,提高审题能力不仅是应试的需要,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审题能力主要靠自己,一方面要克服思维定势的负面影响,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分析问题的方法,另一方面在具体审题时特别要注意以下的问题:
1.对关键词的理解
审题时要克服只关注那些给出具体数据的条件,而忽视叙述性语言的倾向.那些叙述性语言有些就是“关键词语”,能否准确地发现并理解关键词语是提高审题能力的重要表现.例如答题要求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如计算过程正确,结果却有三位、四位或只有一位有效数字,此题就会不得分或者扣分.
2.对隐含条件的挖掘
有的题目部分条件并不明确给出,而是隐含在文字叙述之中或图、表中,把这些隐含条件挖掘出来,常常是解题的关键所在.对题目隐含条件的挖掘,需要与物理情景、物理过程的分析结合起来,因为题目的隐含条件是多种多样的,被隐藏的条件,可能是研究对象,也可能是变化方向、初始条件、变化过程中多种情况等等.要认真的审题.在确定研究对象、建立物理模型、分析状态过程、选择使用规律等各个过程中,都要仔细思考除了明确给定的条件以外,是否还隐含着更多的条件,这样才能准确地理解题意.
3.排除干扰因素
在题目给出的诸多条件中,往往并不都是解题所必须的,有些正是命题者有意设置的干扰因素.只要能找出这些干扰因素,并把他们排除,题目就能迅速、准确地得到解答.但要准确地判断哪些条件与解题有关,哪些是干扰因素,需要对物理概念、物理规律有深刻的理解.通过审题,一般的同学都会与平时已经做过的某些题目类比,但一定要注意两者相同与不同之处各在哪里,经过仔细分析才下结论.
四、提高答题速度,讲求规范答题和灵活答题
有些同学理综考试的成绩不理想,分析原因发现,不是题目太难、不会做,而是答题时间不够,要取得好的成绩,速度不能太慢.以前有的考生花在一个不太难的题目上的时间长达40分钟,导致后面的题目很难做完.当考试中碰到自己困惑的题目时不妨先放一下等其他题目做完再回头来做.平时练习也应该有意识地训练自己的答题速度.
有关专家指出,高考答卷中,不规范的问题非常普遍,有的同学自估分数与最后得分相差很大,过高估计自己考分的一个最主要原因是没有考虑到自己因答题不规范而失去的分数.2004年高考物理评分标准中有9个方面的得分点.1、确立研究对象,定义物理量;2、物理过程、物理状态的分析和论证,特别是隐含的物理过程的分析;3、重要条件的叙述和确定(如平衡、加速、相遇等);4、有关图的绘画(受力图、运动过程变化示意图、波动图象、电路图、实物连线图);5、体现解题思想的完整性、清晰性;6、建立与定理、定律表述一
致的方程(一般是见方程式给分);7、数学方法正确的运用;8、计算结果(数值的有效位、单位、方向,都要达到要求);9、对结论的叙述及解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