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内容简介作者简介目录书摘插图讨论
第一编致辞
各院校领导致辞3
开幕辞 杨力17
闭幕辞 范迪安21
第二编各院校向研讨会提交的论文
中央美术学院
“观察与表达”课程探索介绍——通过培养学生对改革发展中的中国社会现实的关注,建立艺术学习与表达的出发点高天雄33
对造型基础教学的现状和未来发展的几点认识高天雄36
组画速写教学苏海江41
美术考前班现象备忘录张曙光74
壁画系壁画专业基础教学概况陈文骥82
初建中的壁画专业基础教学概况陈文骥84
触摸现实王华祥91
雕塑基础教学浅谈尚晓风96
关于山水画基础教学的几个问题崔晓东111
主观配置色彩胡明哲117
热了原本心——酬答网上关于《造型原本》的帖子吕胜中120
在基础课中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曹力127
基础——实验李帆131
关于教育体系的一点设想朝戈133
解构与重构——油画系第二工作室创作构图教学136
线性素描与线描——兼谈中国人物画专业造型基础教学唐勇力138
中国美术学院
当代造型基础教学模式的选择与思考
——中国美术学院基础教学的实践安滨147
关于色彩基础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郭健濂157
当今学院基础素描教学面临的问题及思考于振平160
浅谈中国美院造型基础部形式语言教学的建构李航164
向大师学水彩任志忠166
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与造型基础教学陈云刚169
浅谈素描教学中的“看”郑端祥171
有感于造型基础素描教学中“正确的观察方法”周雷173
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基础教学概况陈晖177
关于素描——对素描在基础教学中地位与价值的再思考金纳180
习作创作是非说李睦183
天津美术学院
关于美术学院基础教学的思考赵宪辛186
具象与抽象的和谐——基础教学断想郑金岩190
造型基础教学——理想的翅膀张驰194
鲁迅美术学院
美术教育应加强对学生艺术意识的培养199
在素描教学中的视觉转换宋伟203
质地表现在中国画基础教学中的意义和作用杨大冶韩敬伟207
湖北美术学院
建构多元板块的美术造型基础——兼议透视原则下的写生造型观曹丹214
对基础教学的前瞻性思考——论个性化信息素燕林221
直觉素描——美术专业深层基础训练的目的和手段桑建新225
多学科的融合与基础课程的扩展——试论美术教育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何沙敏234
碰撞与融升——中国画专业素描基础教学方法探索段岩239
环境设计基础教学中的抽象实验罗实245
说“抽象”——抽象艺术的基础胡朝阳249
广州美术学院
转型期造型基础教学之困境黄增炎256
色彩应从结构要素着手黄增炎260
大众的基础——关于造型部构图形式基础的教学工作总结齐拮264
造型基础教学的衔接黄勇271
重话素描基础谢伦和276
对当代美术学科建设中基础问题的思考李育勤281
从高等教育大众化看造型基础课教学改革胡国强288
四川美术学院
素描教学杂谈钟长清297
美术学院基础教学散论陈树中305
反思现状,认识内涵——看国内美术院校基础教学的落后性申玉309
西安美术学院
关于基础教学中使用中国古代雕塑教具的报告武小川316
美术学院的基础教育能否拓展陈君魏319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
在多元格局中确立自己
一上海大学美术学院造型基础教学的探索与实践邱瑞敏325
我们如何去认识色彩黄阿忠332
基础素描点评金晶石334
版画专业基础课程之介绍秦一峰336
版画专业色彩教学初探王音338
第三编研讨会大会讨论发言
关于基础的思考梁蓝波343
研讨会讨论发言345
第四编国外美术院校造型基础教学介绍
英国高等美术基础教学安滨415
谈中美基础教学的异同何工420
后记
研讨会筹备会议纪要427
各院校领导致辞
中央美术学院实行的是造型学院(除中国画、书法专业)统一招生和一年共同基础教学体制。这种体制的优长是按照素质教育目标,通过丰富的课程内容,在有序的训练中引导学生正确理解造型的价值,养成高品格的审美感受。但是也存在学生专业选择与实际能力之间、各专业系对人才的要求与基础教学之间的矛盾。实际上,只要存在某种“统一”的东西,就会有“个别”的不协调,这就是教学需要探索的方面。这些年来,基础部在教学组织中加强了对课程结构的研究,注重以文化修养引领造型训练,也有机导人各系的专业介绍,使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取向,可以说使存在的矛盾内在地得以解决。与此同时,基础部还注重充分运用社会实践这一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在创作练习中关注社会现实,则较此前更有新意和生机。
基础教学是教育的“永恒”课题,但又是一个“发展态”的课题。在当代文化条件下,如何从“术”的基础转向全面要求“艺”的基础,如何使“共同的基础”成为不同“专业”有效的“基础”,都需要进一步探讨。对于集中体现文化精神的造型学科,此任更重。
范迪安
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
“观察与表达’’课程探索介绍
——通过培养学生对改革发展中的中国社会现实的关注,建立艺术学习与表达的出发点
高天雄
由于课时空间有限,基础部目前的课程中没有创作课。
来到基础部后,在跟同学们的接触中,给我留下很深印象的一点是:同学们怀着热切的求知欲的同时也有很多困惑。他们渴望能更多地和老师交流,不适应大学的校园生活,尤其是经过紧张的考前拼搏,有的是几个月,有的是几年,艰苦卓绝,精神上和身体上都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在进入美院后,突然眼前一片空白,这个目标实现了,那下面干什么呢?今后该干什么或会是怎样呢?
因此,许多同学考前学习如饥似渴,入学以后除了按部就班的上课之外就不再知所措。我想起搬到新校后的感慨,这么大的一个校园,周围视野开阔,又是美术学院,春夏秋冬,晚霞晨曦,竟很难看到一个在教室外画画的同学。不善于观察,除了教室里教的,不善于“有”动于衷,这反映出同学们学习缺乏主动性,这是今天青年的普遍弱点。
去年12月,北京的第一场大雪降临了,漫天皆白,早上上班时,学校所在地望京新区,在大雪的覆盖下,生气盎然。我突然想到为什么这时候不让大家走出画室去看呢?去欣赏这自古以来的雨雪和现代城市生活交响的绚丽乐章!难道就永远囿于一些画报上的照片资料和寝室里的冥思苦想吗?
由于当时正在上线描课,我们就布置了一个课外作业,“观察练习——下雪对城市生活面貌发生的影响”,并在期末全院教学汇报展上对一些观察认真的作品做了展出,开始在同学中产生影响。
临近期末放寒假了,我们想,这么多同学从全国各地来,要回到全国各地的家里去过年,如果我们给他一个任务,把他们像记者一样派到全国各地去,通过自己的家庭、亲属的便利条件对社会的各个角落用美术的眼光做一个近距离的观察,将会带回来多少有声有色的场景和形象啊!这种对现实敏锐的关注,会是我们今天改造艺术和培养优秀艺术青年的一个有力杠杆和催化剂。为了防止空洞和概念,在布置作业时,要求同学选择一个题材或角度做不少于4幅的系列观察,强调“看”。
同学们带回来的作业整体面貌令我们欣喜:
有十分朴素的,像王世廓先生素描作品风格的一组素描头像《我的乡亲》,态度诚恳而真挚;有大幅的用木炭加淡彩的线条流畅、效果强烈的反映城市中农村流动人口的组画《寄居都市》;有反映今天中国人生活面貌变化的《车的观察》;反映城市个体劳动者的《城市》系列;侧重心理描写,表现今日青少年的《少先队员》;表现大城市工人的《年关抢险》;侧重现代人精神面貌揭示的油画肖像组画《杯酒人生》;别有意趣看乡村的素描(《风景》和色粉画《村中小景》;表现城市店铺、街道灯光的水粉系列《都市印象》;也有感受新鲜的速写式油画静物组画《中国制造》;观察别致、描绘细腻的素描《教堂的清晨》以及速写人物群像《姐妹系列》、《老B一家亲》;还有用泥塑手段表现新市井群像的《理发店》和用黑白摄影手段表现的反映农村青年进入城市寻找工作的《为人民服务》。
我们在向全院汇报的《我们的观察》展览前言中写道:从观察的角度进入,是一个比较容易开始的、发展自然的,同时也是通过由具体的视觉印象、社会生活感受再上升到抽象的意义和主题这样一个秩序学习创作的过程。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不断调整自己的观察和对这种观察结果的传达,在愈来愈顺畅时,也许会突然发现:咦?我已经进入创作了!
同时,这些年来,我们都在注意画身边的熟悉的东西。发展到今天,大家又隐隐约约感到不满:又出现了新的雷同。就像有了汽车和高速路后大家的距离甚至时间概念都改变了一样,这个“身边”除了环境就我们之外,能不能够我们也去就就环境,走出去主动亲近它们一下呢?
所以,我们想让同学们到广泛的社会生活领域里去游泳、锻炼。今天,中国正在发生巨变,私企、外资企业、改造中的国营大中型企业、银行、超市、公安局、法院、正在城镇化中的乡村、正在变化中的中国人,无数对比鲜明的景象和面貌,无数新鲜生动的人物关系和精神状态等待着我们去关心、发现和挖掘。我们用绘画和雕塑的眼光去读着这一部历史——今日中国。
展出后我们并进行了评奖,获得一等奖的3件作品都是对现实反映鲜明敏锐并且表达比较有力的作品。这也反映出教师对学生努力方向的一致肯定。同时展览受到全院很多老师和同学的好评,一些同学的名字因为作品而被基础部外的老师和学院领导记住。设计学院基础部周至禹老师还专门热情地为同学举办讲座,通过和同学一起分析他们的作品来帮助同学整理自己的思想,进一步深化对观察的认识。
在这个基础上,在学院领导支持和教务处的帮助下,我们又利用学院新设的两周春假进行了一次观察练习。这次同学们的作品更大型和更完整,由于已经上过色彩课,使用油画语言的作品占绝大部分的比例,也有剪纸、丝网版画、电脑制作和装置等上次没有的新形式出现。在反映现实生活的内在矛盾和关心社会中的普通劳动者方面更主动和有意识了,在创作思考能力上有了进一步发展。有表现劳动和劳动者美感的,关于城市生活新气氛、城市贫民、民工、青少年心理的细致观察,表现形式上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剪纸《中国方圆》,运用波普艺术语言对时代风气和思潮提出批评的《当代中国——伟大的领袖》,运用摄影艺术从更大的视角俯瞰中国社会的《五一黄金周》、《东方红》以及讽刺世俗心态的泥塑《满汉楼》。
同时也出现明显的不足。一方面是由于春假时间短,对素材斟酌和消化得仓促,热情之下作品的尺寸和规模又都比较大,而油画语言在不能很好地熟悉它时也造成表达上的障碍。一方面在希望它更像创作作品的同时带来了观察上做得不够,直接性较上一次差,这是需要总结的经验。还可以总结的经验是:观察的题目范围可以缩小,使学生依托明确地进行深入挖掘。教师对同学作品的分析指导工作和能力还要加强,这也是对教师提出的要求。这次展出后,还引起人文学院一位女研究生的关注,专门写了评论和同学们交流,并表示要跟踪这个课题和跟踪这些同学今后在高年级创作上的继续发展来研究学院教育创作上培养的可能性和内在规律。
通过这样做,我们感到最大的益处是,同学们的精神较过去舒展了,搭起了一座老师和同学间、同学与同学间交流的桥梁,并悄悄地埋下了未来创作的一粒种子;使今天的学生在进入美术学院后能够比较快地进入和理解学院的学习气氛和培养目标,保持艺术学习中良好的精神状态和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