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内容简介作者简介目录书摘插图讨论
写作需要想象力,更需要能量。
《记忆之城》既是一部聪明的作品,又是一部厚重的作品,其独特之处在于视角的新鲜,选择人物与事件的精到巧妙。它把八年的抗战历史放在一个家庭中完成,由家庭成员担负起讲述历史的任务,成功解决了历史与故事的冲突。此外,它用更广阔的视野与胸怀,着力描写了战争所带来的灾难,以及灾难中不屈服的灵魂。整部戏表现出一种顽强的生存意志与刚烈的精神气质,有一种既自豪又悲伤的激情。这种结构、这种故事布局、这种想像力和气魄,让我内心感到震动,而那一个个英雄人物也打动了我。
徐萌是央视电视剧中心有实力的编剧。严格的学院派训练和超出常人的勤奋,使她年纪轻轻就担纲起重大历史题材的创作,这在编剧中是不多见的。从1996年创作《中国命运的决战》起,她就一直潜心研究抗日战争史和解放战争史,其后在赴美访学、工作之余,她将全部的精力都用来搜集资料,在跨文化的体验中寻找对历史的反观,积累对历史的感觉。她对这段历史的研究、她占有的资料以及她的研究方法不逊于一位专门的学者,这一切使她拥有了一个开放的视界和准确的历史观,加上她扎实的文字功底、娴熟的技巧,以及独特的感受力与想像力,使她的作品既清醒大气又细腻婉转,还具有深刻的悲悯,所以才有了我们眼前这部厚重而又深情的作品。
我相信,这部作品一定会打动更多的人。我也相信,徐萌会写出更多、更优秀的作品。
徐萌,女,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学士,北京电影学院作专业硕士,现任北京电视台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编剧。
1991年起从事编剧工作,主要作品有《中国命运的决战》、《婚前婚后》、《走过旧金山》、《说出你的爱》、《卓尔的故事》、《摇摆女郎》、《你一定要幸福》等。
序 在历史与历史感觉中寻找突破
引子 东京来信
第一章 意外重逢
第二章 相见时难
第三章 别亦难
第四章 逃离北平
第五章 所有的人都改变了身份
第六章 公开的营救
第七章 兄弟同心
第八章 做母亲的和做儿女的
第九章 朱今墨的新考验
第十章 剪不断的情缘
第十一章 刺杀汪精卫
第十二章 灾难从天而降
第十三章 五三之夜
第十四章 愈炸愈强
第十五章 周家和赵家住在了一起
第十六章 朱今墨被捕
第十七章 豪情自负忘生死毁誉一生甘自羞
第十八章 敏柔啊敏柔
第十九章 刺杀李其洋
第二十章 冠忠之死
第二十一章 顾玉秀的眼泪流干了
第二十二章 冠杰之死
第二十三章 六五惨案
第二十四章 苦难与救赎
第二十五章 最后一击
尾声 永远的记忆
01
1937年初夏的华北平原。
寂静的田野上突然传出低沉又嘈杂的声音,那是汽车的马达声混和着杂乱的脚步声。
一队日本军车沿着田野开过来,车上的日本兵一个个神情严肃。
山炮、野炮、摩托车,一长串;车前车后是成队的士兵,弯腰在土路上奔跑。
狼烟四起。
这一列行进的队伍走着走着,突然停住了。
日本关东军驻华北军队一木清直大队长骑了一匹高头大马打马而来,一个日本士兵一路小跑来到他面前:“报告大队长,前面就是宛平县城,中国军人已经把城门关上了!”
一木清直勒住马,向远处看了看,挥动着军刀,狰狞地对着士兵叫了声:“目标——宛平县城,跑步前进!”
车队和士兵从他面前跑过。
宛平县城,城门紧闭,一队中国士兵早已列队守在城门外,枪上刺刀,严阵以待。
他们头顶上的城墙上,每个射击位上都有中国军人伏在上边,做好了射击
准备。
一木清策马而来,速度很快,似乎要冲进刺刀阵。守城的金营长斜刺里冲过来,用刺刀拦住马头:“退回去,退回去!这是中国人的领地,退回去!”马扬蹄叫了一声,停下了。
一木在马上傲慢地叫着:“我们,要到大瓦窑村演习,演习计划已经报过华北军政委员会批准。我们要从这里通过!”
金营长脸上的表情因愤怒而有些变形了:“大瓦窑村在那边,不需要穿过宛平县城,不许通过!”
一木傲慢地看看眼前这个中国军人,一挥手,成队的日本军人冲过来,把中国军人团团围了起来。两边军人拼命抢位置,刺刀相碰,发出刺耳的响声。
金营长厉声地:“我再说一遍,退回去,不然后果自负!”
一木翻身下马,傲慢地对金营长说:“你,让开!我告诉你,我们的演习计划是经过你们的上司批准过的。你最好让我们从这里过去,不然的话,你的上司会让你好看的!”
金营长愤怒地:“你们的演习地点不是这里,不需要从这里穿过去!”
一木用刀指着金营长:“你不要跟我吵,你们的军政长官此刻正在日本进行友好访问,你应该知道你的长官会下什么样的命令!”说着命令通讯兵就地与指挥部联络。
这个局面僵持的时间并不长,很快,金营长就接到上级命令,准许日本军人通过。金营长据理力争,但上级给的理由是,演习计划上没有标注行军路线,所以只能准许通过。
金营长悲愤中只好下令打开城门,全体士兵撤回城内,加强警戒,没有命令不准开枪。
城门洞开,日本兵趾高气扬地穿过县城街道。一木策马前行,左顾右盼,只见中国军人持枪列队密密排列在路的两旁,他轻声笑起来:“嗬,这看起来,像是仪仗队,更显出大日本帝国军人的威风呐!”
城墙上,中国军人列队注视着眼前的日本军队,忧虑而愤怒。
宛平城是全国最小的县城,从东门到西门一条中轴路整整640米,没有南门北门,中轴路两旁各160米即是南北城墙。从宛平中轴路通过顾望两边,城中一切建筑设施、军事部署便一览无余。更重要的是,这个县城所拱卫着的卢沟桥是平汉铁路和京浦铁路的咽喉要道,日本人觊觎华北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1935年,日本通过华北事变获得了对冀察两省的特权,成立了冀察政务委员会,并迫使国民党及中央军退出平、津、河北,这对国民政府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冀察政务委员会既是蒋日矛盾的产物,也是蒋日妥协的产物,一方面它是国民政府统辖之下的一个地方政权,另一方面,它的成立又是为了适应日方华北特殊化的要求,因此与日方存在着一定的妥协。1936年开始,蒋介石的对日政策逐渐趋向强硬化,冀察政务委员会也逐步趋向中央化,与南京政府的关系日益紧密,由此,国民政府和冀察当局的政策转变,即引起了日本的强烈不满。为阻止这一趋势,日本加紧了对华战争准备,日本军队频繁在平津近郊举行战斗演习,寻找机会擦枪走火,这一次硬闯宛平城就是一次明显的挑衅。
与此同时,日本军队也加紧了对冀察委员会的拉拢工作,频繁邀请各界军政人士访问日本,以制造日中亲善的气氛。
这天晚上,东京帝国饭店的大宴会厅里,就在举行着一场宴会。
宴会的主人——日本关东军驻华北军事机构理事长河田,是一位中国通,九?一八后就驻守北平。他名义上是军人,其实是个大特务,主要任务是搜集情报,结交华北军政委员会上层和北平各阶层人士,并寻找机会下手。
这一次,他专程从北平回到日本,陪同中国亲善代表团参加天皇的生日庆贺活动。虽然来的人层次比他预想得要低,但总算能交待过去。这几天,他陪着代表团参观他们的军工厂,参观军营,名义是亲善,其实是炫耀武力。
“各位,在今天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能和来自中国军政界的朋友坐在一起,共享大日本帝国可纪念的时刻,是一个无尚的光荣!日本关东军与华北自治会建立了友好的合作关系,我们在军事外交领域进行了广泛的合作,而且正在向经济领域拓展!”
日本军人狂热地鼓掌、跺脚,那些少壮派军官,个个傲慢自负,踌躇满志,不可一世。
河田看了看站在他身边的周冠忠,其时驻守北平的一位师长,这是他特意请来的特别嘉宾。这位周师长,当年在喜峰口,与其他的将领一道,一把大刀片曾经让日本人吃尽了苦头,后来奉命驻守宛平县城,他们交手多年,谁也没有能力把对方吃掉。这一次,除了军界要员,他特意专门邀请他来日本,就是想在精神上折磨他一下。
周冠忠看着眼前日本军人的狂热,脸上没有任何表情。
河田摆摆手,示意台下安静,回头看看周冠忠:“我要特别向各位介绍我的朋友,周冠忠周师长。他带领军队驻守宛平,在我们进行的一系列演习活动中,给予了有力的支持和配合。我很荣幸能在这里招待他,请把最热烈的掌声献给他!”
一片掌声后,河田端起酒杯,微笑着对周冠忠说:“将军,让我们干杯,不过,我不得不说一句,我们都是军人,我们的关系比较密切,因为中日两国和平联合,要由我们先握手;假使不幸中日两国发生战争,也是我们先动手!”
会场突然变得很安静,安静得可怕。周冠忠脸上的肌肉动了一下,随即恢复了平静。
河田举起酒杯对周冠忠:“来,将军,为了中日亲善,为了我们以后的合作,干杯!”
周冠忠心潮涌动,轻轻拿起酒杯,那酒杯对他来说有千斤重,他宁愿拿的是枪、大刀——系着红缨的大刀,举刀便砍,血溅疆场,就像决战在当年的喜峰口,何等惨烈,又何等畅快!日本人信奉神教,他们最害怕中国军人的大刀队,因为他们相信,如果一个人的头和身体分开了,他们的灵魂就永远回不了家了。他手上的那把刀砍下多少个日本兵的头?已经记不清了,可是,结果又怎么样?敌强我弱,兄弟不同心,国民政府对他们并不信任,最终结果只能退守宛平,并且到这里受屈辱。
他缓缓举起酒杯:“谢谢!感谢热情款待。我没有什么太多的话要说,我能说的只有一句,我知道,日本要求生存,中国也要生存,作为军人,守土有责。”说着把杯中的酒干掉了。
02
周冠忠走进下榻的住处,他的副官郭连生走了进来,向他报告说,他下午去朱今墨的住处去找他,房东却说他两个星期前已经离开了住处,可能已经回国去了。
连生是周冠忠的副官,小他八岁,也是他看着长大的兄弟。连生的父亲郭富才,是周家的管家。连生生在这个家,长在这个家,两家从来不分彼此。周冠忠升到团长的时候,把16岁的连生从老家带出来,一直跟在身边,此时周冠忠听到连生的话,有些困惑:“回国去了?那敏柔怎么会不知道?要是走了两个星期早就应该到家了啊!”
这个朱今墨让周冠忠很不放心,一是年纪偏大,比敏柔年长八岁,二是总觉得他有些神秘。朱今墨长相不差,气质也儒雅,性格内向,不多言语,每次到周家来,总是客客气气,礼数周到。只是不知道为什么,周家人总是觉得他有些阴郁,身上有一种捉摸不定的东西,不说话的时候,不知道他心里想什么。周冠忠心里对这门婚事并不是特别满意。他希望周家惟一的女儿——他惟一的妹妹有一份牢靠的感情和安稳的生活,但是妹妹喜欢的人,他也不愿意多说什么。半年前朱今墨来到北平,只住了一个晚上,说是要到日本学习半年。事出突然,周家人甚至来不及做任何安排,比如让敏柔一块来日本,或者订婚,而朱今墨就这样匆匆走了。周冠忠这次来日本,母亲特意叮嘱他,无论如何也要去看看朱今墨,最好把他一块带回北平,早点和敏柔完婚,然后一块去上海或者留在北平。于是,他命令连生再去找朱今墨,这两天再抽空去他住的地方看看,就算人不在了,也总得知道他上哪儿了,回去也好跟家里有个交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