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内容简介作者简介目录书摘插图讨论
巴顿、马歇尔、麦克阿瑟……他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创造了煌煌战绩、他们是如何从一名普通士兵成长为叱咤风云的将帅?他们又是如何管理千军万马,使军队凝成钢铁的意志?他们有何过人的品质与意志?
人生如战场,充满了与风浪坎坷的搏斗,商场如战场,指挥、管理、博弈,无时不在在。以史为鉴,让我们以专家的眼光、以人文的角度,以通俗的笔法,一起解读名将的一成长之路与领导智慧。
当一名好的将军、当一位名将应该具备哪些素质呢?本书选择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几个世界著名的战争统帅,试图从他们的经历与个性中总结出一位成功的将领应该具备哪些独特的个性。例如,巴顿善于激发军中士气,他的演说极富感召力;马歇尔胸怀宽广,以大局为重善于识才用才;艾森豪威尔超强的组织协调能力让他能够从容不迫地指挥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盟军队伍……
马骏,军事历史学家,法学博士,大校军衔,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教授。
长期从事外国军事历史、外国军事思想和国际政治研究与教学工作。
曾在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隧《百家讲坛》做《二战风云人物》系列讲座,收到热烈反响。此外,还在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军事频道、科教频道、法律频道。国防数字频道、海峡之声电台多次傲专家砰论。主要著述有:《二战人物》、《外国战争史与军事学才术史》、《外国军事史学研究溉论势、《科索沃战争研究》、《二十世纪经典战役纪实》等。
现为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会理事、中国德国史研究会会员、中国史学会史学会会会员。
第一章 狂而不自视超人的美军四星上将乔治 巴顿
第二章 坚信意志力是人肉体君主的英国元帅伯纳德 蒙哥马利
第三章 甘于当人梯的乔治 马歇尔
第四章 坚守心中信念的温斯顿 丘吉尔
第五章 具有双重性格的政治家富兰克林 罗斯福
第六章 善于发挥他人长处的美国五星上将德怀特 艾森豪威尔
第七章 卓有成效的军队管理者格奥尔吉 康斯坦丁诺维奇 朱可夫
第八章 掀过国家最耻辱一页的夏尔 戴高乐
第九章 永不言败的道格拉斯 麦克阿瑟
战争是人类社会中一个常见的社会现象,据挪威历史学家统计,自有文字记载的5560年中,人类共发生14531次战争,平均每年2.6次。瑞士科学家曾用计算机进行85万次的运算,得出:从公元前3200年到现在,在5000多年间,世界上共发生14531次战争,夺去36.4亿人的生命。在这期间只有296年没有战争。
战争史不是一条从远古铺向未来的通衢大道,而是汇纳千万条水系直奔大海的巨流。自从有了战争,就有了战争的弄潮儿,即战争的统帅或将领。我们透过厚厚的战争历史帷幕,可以看到在历史长河中,每一个转折点都有优秀的统帅或将领安邦定国,立百年霸业;或镇妖清氛,挽狂澜于既倒。有时,他们表现出必然性的坚定,有时,却又显示出偶然性的神奇。法国著名军事家萨克森元帅曾说:“我恳请每一个军人,去看一看历史上名将成长的道路吧,这将教会你们如何在如临深渊的战争领域走到我今天这个位置。”我在拙作《外国战争史与军事学术史》一书的前言中,也从历史认识论的角度分析名将成长的特点:“纵观古今中外的战争,不难发现所有的军事将领都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和能力,借鉴前人总结的作战经验,采用前人的战略战术,再加上自己的一些新的东西而逐渐成长起来的。”
对于绝大多数军人来说,从当兵那天起,就有着丝丝缕缕当将军的愿望,这正应了“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这句话。于是,当元帅、当将军是绝大多数军人的一个梦想。
问题在于,当一名好的将军、当一位名将应该具备哪些素质呢?这里,我选择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几个世界著名的战争统帅,试图从他们的经历与个性中总结出一位成功的将领应该具备哪些独特的个性。例如,巴顿善于激发军中士气,他的演说极富号召力;马歇尔胸怀宽广,以大局为重善于识才用才;艾森豪威尔超强的组织协调能力让他能够从容不迫地指挥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盟军队伍……
值得一提的是,名将所具有的这些优秀素质以及他们成功的经验并不仅仅适用于军事领域。其实,军事领域与其他领域是相通的,很多规则同样适用于做人和做事。以企业为例。名将是军队的优秀领导者,能征善战是判定名将的惟一标准。同样,在企业界也是如此。衡量一名优秀企业家的惟一标准,是能否以优质产品占领市场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企业的优秀产品,就是军队过硬的战斗力。军队没有过硬的战斗力,就很难进攻如猛虎,守城如磐石。企业没有优质产品,也占领不了市场。市场一旦因产品质量问题而得而复失,再想失而复得,将更加困难。因为守住阵地要比夺回阵地付出的代价小,巴顿如是说。
名将性格各异,但是都有自己的作战理念。他们是职业军人,从事的专业就是打仗。然而,作战中,他们却不一定按规则出牌,大凡名将都熟读兵书,却不死守教条,以不变应万变,这就叫用兵之妙,存乎一心。企业亦然。市场千变万化,经常会出现经济学书本里没有阐述过的现象,因而,面对这样的市场,尽管企业家们可能精通有关市场理论,但是还要具备不按常规出牌的能力。
名将能征善战最终是通过他的部队实现的,而打造一支进攻如猛虎、守城如磐石的部队,是任何名将的首要任务,也是为将之道的基本准则。名将为了能够打造这样一支部队,最重要的是他的德行以及由此产生的人格魅力。曾任西点军校校长的约翰斯科菲尔德将军说:“最好、最成功的指挥官,都是因为公正、坚定,加之和蔼可亲,才得到其下属的敬重、信赖和友爱。残酷和暴虐不会造就一支军队,只能摧毁一支军队。”名将爱兵所产生的感召力,恰恰转化为战场上的无穷战斗力。企业亦然。企业能否以优质产品占领与守住市场还要通过企业员工的业务素质与敬业精神实现。如果一个企业家对其员工的正当要求漠然视之,甚至损害员工应得的利益,员工能产生多大跟随意识,为企业占领市场付出他的智慧与汗水?!
我在给北京大学董事长培训班学员授课时,课下他们围住我,感慨地说,做名将与做企业家道理是相通的,名将不会轻易丢掉阵地,因为夺回阵地要比守住阵地付出的代价大。企业也是这样,失去市场再要夺回,真是太难了。
因此,这本书对军外人士或许也会有所启迪。
本书记述的这九个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著名的战争将帅,其中有七位我曾经在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节目中向全国广大观众介绍过。在这个基础上,我做了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
马骏
2005年岁末于北京西郊
第十章 永不言败的道格拉斯 麦克阿瑟(片断)
1、我的父亲不仅给了我生命,而且给予了一生中的职业道路
巴顿有自己的偶像,这就是潘兴将军。巴顿在赴欧洲作战前,曾专门拜访了潘兴将军。这次拜访有讨教怎样领兵作战的成分,也有从曾经率领美军远征欧洲取得大胜的潘兴身上借一些吉利的成分。不管怎么说,巴顿把潘兴作为心中的英雄。
而麦克阿瑟则不同,尽管他也在潘兴手下干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他曾任美国远征军第42步兵师、也就是著名的“彩虹师”的师长。他也是潘兴最喜欢的军官。因为麦克阿瑟经常在战场上挟着一根马鞭到处乱跑,或者不呆在旅司令部里,跑到战壕里和士兵在一起,美国远征军司令部的人为此非常头疼,曾准备给予麦克阿瑟处分。处分决定报到潘兴那里后,这个一向讲求严明军纪的美国第一个五星上将马上大声斥责他的部下说:“停止这些胡闹!麦克阿瑟是我们所有人当中最伟大的将领,我还要提拔他当师长呢!”由此可见,潘兴是多么喜欢麦克阿瑟。
那么,麦克阿瑟崇拜谁?他最崇拜的是他的父亲。
麦克阿瑟的父亲名叫阿瑟 麦克阿瑟。老麦克阿瑟是英格兰人的后裔,1863年,林肯总统亲自推荐老麦克阿瑟入西点军校学习。美国内战爆发后,老麦克阿瑟急于参战,竟还在西点军校学习期间托人说情,最后到第24志愿步兵团当一名少尉副官。从此,麦克阿瑟军事家庭开始步入显赫阶段。老麦克阿瑟最高军衔是中将,最高职务是美国驻菲律宾首任军事总督。老麦克阿瑟对于他的第三个儿子麦克阿瑟影响巨大。最主要的影响是他为麦克阿瑟热爱的战争事业搭建了平台。麦克阿瑟与潘兴、马歇尔、艾森豪威尔、布莱德雷和阿诺德这几个美军五星上将不同,他不是那种对军营生活非常向往的平民青少年。当他还是妈妈怀里的婴儿时,他就开始熟悉军营生活。他后来在晚年曾说:“我最早的记忆就是军号声!而这一切,都是我的父亲给我的。我的父亲不仅给予我生命,而且给予了我一生中的职业道路。”麦克阿瑟从小追求的目标,就是做一名军人,当一名将军。1912年9月5日,老麦克阿瑟因心肌梗塞去世。从那天起,麦克阿瑟一直把父亲的照片走到哪里,带到哪里,半个多世纪从来没有离开过他父亲那张微胖的面容和略带骄傲的目光。为了纪念父亲,麦克阿瑟还把自己的儿子取名为阿瑟。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底线,如果什么事物威胁到这条底线,往往会遭致最强烈的反应。军人的底线是什么?是军人事业目标。当一名军人把军队看作自己的事业去经营时,他的底线就慢慢地明确了。这条底线平时是很少能看得到的。如果有一天这名军人处于选择的关头:要么放弃你的职业,要么放弃你目前所拥有的美好!那么,他可能会毫不犹豫地选择放弃后者,而坚守自己的底线。放弃,也是对生命的一种坚守!没有放弃,就不能经营好自己选择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