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内容简介作者简介目录书摘插图讨论
当年曾改姓“廖”的他是如何走出练塘镇下塘街的一个贫苦农家的?长征路上他是怎样神秘失踪?开国之初财经战线的“三大战役”上,他是如何组织领导的?这位“老病号”为什么在中国政坛上打不倒而“三落三起”?红舞台下的布衣陈云有怎样的儿女情长?…… 一个个传奇,将在作家余玮撰著的红色励志传记《从下塘街到中南海》里得到完整、公正、客观、生动的全纪录。该部传记文学再现了共和国历史上这位开国元勋的崛起、辉煌、困惑、冤屈、真情,经历曲折传奇,情节跌宕起伏。
国有难事念陈云!
当前,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不断蔓延,席卷各个行业。透过中国经济事业的开拓者陈云那起落浮沉的烟云,可以清楚看出中国政治经济舞台上的晴雨寒暑,可以看出中国政治经济风向的“左”右变化,这部“红色励志”可以为当前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规避风险提供参考……
《从下塘街到中南海》还读者一个真实的、立体的、你想知道却又不知道的另一个陈云。作为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奠基人,陈云那深邃的经济建设思想对于当今全面准确地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正确而有效应对全球性金融危机的挑战,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青浦骄子
1.5岁的孤儿
2.艰辛的学徒之路
3.书店店员
4.入党
二、初经风雨
1.3次参加上海工人武装起义
2.25岁进入中共中央领导层
三、长征路上
1.初入江西
2.遵义会议上,投了毛泽东一票
3.长征路上神秘失踪
4.宣传长征第一人
5.援接西路军余部进新疆
四、“红色掌柜”
1.主掌中组部
2.三次听毛泽东面谈“要学哲学”
3.“红色掌柜”
4.三封信解开新婚内情
5.在洞房给于若木上党课
五、进驻东北
1.被授予中将军衔
2.进驻哈尔滨
3.第二次遇险
4.一锤定音
5.四保临江
6.接收沈阳
7.领导东北财政经济工作
六、经济解围
1.西柏坡点将破解经济难题
2.走马上任,打响经济战线上的“淮海战役”
3.七分经济,三分政治
4.一定要搞经济核算
5.为“新税制风波”解围
6.亲自领导“统购统销”
7.按照毛泽东的指示领导调整工商业
七、财经解困
1.描绘中国工业化第一幅蓝图
2.与毛泽东在经济工作思路上出现分歧
3.被主席夸奖“真理有时候掌握在一个人手里”
4.庐山会议没有到会
5.力排众议,创议城市人口下乡
6.深入调查,探索出路
7.一时间,成了中国最受关注的人物
8.被指责为“中国式的修正主义”
八、“蹲点”前后
1.从中国政治舞台上销声匿迹
2“我到你们厂里来接受工人阶级再教育”
3.胸襟开阔的长者
4.为女儿发工资
5.实地调研
6.多年不见的名字又开始出现在报刊上
7.开创新时期对外开放之先河
8.多次与叶剑英等协商对策,取得粉碎“四人帮”斗争的胜利
九、率先“一炮"
1.打破沉默
2.甩出6枚重型“炮弹”
3.重新出掌全国经济工作
4.“宝钢决策”
5.“笼鸟之说”
十、退居生活
1.退居中顾委主任,保障中共领导集体平稳、顺利过渡
2.独特的人生哲学和养身之道
3.一生清正廉洁
4.最后的321天
主要参考书目
为红色历史“存照”(代后记)
一、青浦骄子
1.5岁的孤儿
国家博物馆正厅入口处,一幅巨幅彩照上,开国元勋陈云身着呢子大衣,神采奕奕、栩栩如生。2005年6月13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来到中国国家博物馆,参观纪念陈云100周年诞辰展览,一步人入口处,就被这幅特大彩照所吸引。
一幅幅照片、一件件文物和文献,胡锦涛等领导同志仔细观看,认真听取讲解人员的有关介绍。在陈云撰写的遵义会议传达提纲前,在陈云随身38年打了32块补丁的棉背心前,在反映陈云主持编制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情况的展板前,在陈云书写的“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的手迹前,胡锦涛驻足良久,并详细询问了有关情况。
展厅中间,复原的陈云办公室引人注目,里面摆放的书架、沙发、办公桌等十分俭朴,都是陈云长期使用过的原物。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起,陈云一直在这间办公室办公。胡锦涛在这里仔细观看,并同工作人员亲切交谈。
“老一辈革命家在长期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形成的光辉思想、高尚品德和崇高风范,是我们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是鼓舞我们继续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参观结束时,胡锦涛发自肺腑地如是说。听到这里,工作人员都陷入了沉思,追忆起一代开国元勋陈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