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内容简介作者简介目录书摘插图讨论
(部分目录)
第一辑
清晨,你的歌声飞扬
一个声音
永浴爱河
i把夜点燃
许一个愿在……
星星落在你怀里
水上的星星
无人的街巷
谁的目光
清晨,你的歌声飞扬
七月七日
迷惑
就这样没了
今夜无眠
剪一段浪漫
第一次这样想
等待
一个模糊的影子
两个人
从未如此靠近
一个情节
月亮的舞蹈
第二辑
一条上岸的鱼
一条路,很长
原来
又一次为你
亿万年有多长
在我心里
你年轻的面容
把你的手给我
高
我是你的孩子
零
低
空洞
一个片段.
一个符号
山之藤
碰
折
飞舞
趁着
剥
一条上岸的鱼
第三辑
当爱情降临
重复
一只萤火虫的牵引
掳掠
有两个字
融化
做你的情人
我甚至
当爱情降临
两只黑鹊在飞
童话里的爱情
今年不开花
并没有远离
无所适从
月亮笑了
你的味道
今夜无梦
思念
安静地走开
第四辑
流浪的麦子
诗与佛
流浪和麦子
风为谁起
巢
蜘蛛的眼泪
听
桃花已落
逃跑
谁在梦的那一边
秋天渐渐走近
秋日的欢喜
落地的玫瑰
来一杯酒
来世
假如就这样死去
和女友聊天
白天的月亮
悲伤的叶子
孤独之吟
走过自己
第五辑
一碗阳光
病浴
坐等一片云
梦走向南方
秋千上的女人
秋意流淌
圈子
如何
夜色里的兰
一棵树没有果子
一碗阳光
雨后的窗棂被麻雀打开
受伤的乌鸦
柳枝长
一棵玉米的爱情
给一位长眠于地下的男孩
沉睡的沙砾
夜晚的忧伤
祭品
在青春面前
五月恋歌
北方的相思
第六辑
羊的眼泪
一个蛊
夜的眼睛
爱情就像一块……
我愿意……
飞翔的鱼
泪珠
在雨的怀里
一条幸福的鱼
想一棵树
羊的眼泪
欲望
屋檐上的白鸽
落叶的声音
突围
伤痕
回来
伤害
最后的玫瑰
漂泊的鱼
雨燕
岸
花开无语
读桑小燕诗
阅读桑小燕这十辑诗的诗稿,我不知道该怎样表达我的感受。坦率地说,就我个人对文学样式的认识,我不太喜爱诗。诗是人类童年就诞生的文学表达方式,它发展到今天已经非常成熟了,成熟得几乎没有发展和创新的空间了,无论是中华古典诗体,还是二十世纪中国五四运动时期从西方引进的新诗体,都是最为成熟的文学样式,只能迫使后来者无休止地摹写.再有文学天赋的人,也难突破前人所创造的诗的辉煌灿烂。我先是喜爱小说和散文,近二十年来我喜欢非虚构文学。小说和散文还给我们后来者一些发展和创新的空间,还不是很束缚我们后来者表达和表现能力。而以报告文学为领袖的非虚构文学,则更加自由地让我们充分表达和表现,有情节、有细节、有人物行,没情节、没细节、没人物也行,甚至没故事、支离破碎的故事还行。在这一方面,徐刚的《大山水》和王树增的《远东朝鲜战争》是两个成功的范例。徐刚的《大山水》描写的只是中国的山川河流,王树增的《远东朝鲜战争》仅描写了中美在朝鲜半岛上打了一场国力悬殊的战争,都是故事和情节的连续性不强,而且也不是以描写人物性格为主的纪实性文学作品。两部作品的特征是不虚构,是真实的物质和人文存在。重要的是,前者写出了中国山水的刚毅、豁达、包容的形象和性格,后者则写出了中国和美国各自不同的战争形象和性格。我认为,两位作家都不受文体的限制,以文字分别自由地游走于山水之间和朝鲜半岛之间,于潇潇洒洒中汪洋恣肆。这就是非虚构文学样式所具有的独特创作方式的魅力。非虚构文学在创作上可以毫不客气地向诗歌、小说、散文等样式借鉴,而诗则难以向其他姊妹样式借鉴,太受束缚了。冈此,我认为一个人选择了诗歌创作,就是选择了束缚。而桑小燕就选择了束缚。她这些许年来,一直执著地走在诗创作的道路上。
桑小燕的这部诗作约有六百三十段,每段短的有一两行,长的也不过十八九行,如《安静地走开》和《尘世里的天堂.三》;每行最少一个字,最多则有十八个字.如《一只蚂蚁的歌唱》中“谁输谁赢不能写进历史就让蚂蚁来当裁判”,电脑统计全部字数两万八千五百多。从这样的统计来看,按说这是一部长诗的构架,但没有主经和层次延伸,各个章节都可以独立成篇,如此说来还是一部诗集,只不过诗人在编排上下了些功夫,使之在形式上有一种完整感。
这部诗作的篇章包含了诗人对生活的观察和感受,上天入地,表外里内,动物植物,山川河湖,老人孩子,男人女人,思想情感,物质精神,几乎无所不包。显见诗人观察面广阔,对任何观察到的对方都有感觉,因此也就都进入了她的诗中。有意思的是,她的叙述很从容,不是那么壮怀激烈,也不是那么热情洋溢,可也不是冷峻严酷,而只是在娓娓地与人曼语,像朋友一样交流着心得。这生酸出一种别样的诗调,表现了一种没有锋芒却蕴含着一种内在的诗品,于平实中见真章。这恐怕是桑小燕自己对新诗创作的理解和把握。而这样的理解和把握使她在自己的创作中不被诗体的严酷束缚所限制,自由地在新诗创作中游走。这印证了唐代大文豪柳宗元所说“凡为文,去藻饰之华靡,汪洋恣肆,以适己为用”的道理。
桑小燕的诗确不华丽,遣词用句并无雕琢痕迹,但并非是信马由缰,像互联网上的语言乱涂乱抹,而是很用心使用字词。比如叙述阳光,她用的量词是“一碗阳光”,而不是通常的一片阳光。再比如, “假如生活像常青藤”,用什么来表现呢?她用的是“一枝绿意”。应该说这样的字词使用,是很有想象力的,不显华丽,却又颇见道行。
在我看来,诗歌创作还是应在哲理方面下功夫,无论古典诗体还是新诗体,好的诗,美的诗,都含有哲理性,所谓“语不惊人死不休”乃是诗创作人之根本。从这个角度看,桑小燕的诗创作恐怕得在这方面下些功夫。